生活中哪些因素容易導致老年痴呆的發生?

大健康進行時


前陣子熱播電視劇《都挺好》裡面的蘇大強大家都非常熟悉,他晚年就是患上老年痴呆症,一度引發國人對這個病的關注。其實隨著我國老年化趨勢加劇,我國老年痴呆患者越來越多,現在我國有老年痴呆患者600萬,平均每年增加30萬,預計2050年將增至2000萬人口以上。

老年痴呆是一種原因不明,表現為智力與認識功能減退和行為及人格改變的行為性退行性神經系統疾病,目前仍處於“尚無理想根治療法”的階段。引起老年人發生老年痴呆的因素很多,如吸菸、飲酒、缺乏運動等不良習慣,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低學歷、低收入等客觀因素。接下來我們來探討一下生活中哪些行為可增加此病的風險?

增加老年痴呆的行為有哪些?

1)吸菸和酗酒:菸草中的尼古丁可刺激大腦相應受體,而這些受體在大腦思考及記憶中發揮重要作用。吸菸還加速腦髓質缺血,引起認知障礙。輕度飲酒可以預防老年痴呆,改善血液循環,但過量飲酒會導致認知功能減退。所以建議老年人戒菸、適量飲酒。

2)久坐不動和獨居:有些老年人年齡大了覺得自己胳膊腿腳不靈便就不愛運動,研究表明體育活動、娛樂社交活動(特別是音樂)可以有效刺激腦細胞代謝,提高大腦對外界事物感知程度,降低老年痴呆發病。獨居的老人與人交流少,加速腦部退化,良好的興趣愛好可以愉悅身心、有益健康。建議老人多做一些整體性全身活動和益智活動,如散步、保健操、太極、廣場舞、棋牌、書法等活動,但不要運動過量,量力而為,貴在堅持。

3)不良睡眠和飲食:睡眠過多或過少都可能增加發生老年痴呆的風險,良好的睡眠習慣有助於防止認知功能下降,建議老年人睡前熱水泡腳,養成正確的睡姿右側臥位,提高睡眠質量。維生素B和葉酸的攝入可降低痴呆發生風險,建議老人多吃綠葉蔬菜、柑橘、西紅柿、菜花、菌類、小米、核桃等食品。


因此,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飲食、睡眠、生活習慣、業餘愛好、醫療保健等行為都可降低老年痴呆的發生風險,祝願天下老年人都有一個健康快樂的晚年生活。


藥師方健


阿爾茨海默病屬於複雜性疾病,其發生與發展是內因與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主要由基因的遺傳及變異決定,外因主要包括環境危險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下面我們介紹阿爾茨海默病外因的主要危險因素。

1. 腦變性疾病及嚴重腦外傷

腦變性疾病引起的痴呆有很多種,最常見的就是阿爾茨海默病,其發病較為遲緩,逐漸進展為痴呆。一些嚴重的腦外傷患者,其發生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也會增加。

2. 腦血管疾病

腦血管疾病也是阿爾茨海默病較為常見的病因,最常見的是多發性腦梗死痴呆,它是因多次輕微腦缺血發作,積累造成腦實質性梗死所引起的。此外,還有皮質下血管性痴呆,急性發作性腦血管性痴呆,可在一系列腦出血、腦栓塞引起的腦卒中之後迅速發展成痴呆。

3. 內分泌疾患

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症和副甲狀腺功能低下症都可能引起阿爾茨海默病。

4. 營養及代謝障礙

營養及代謝障礙會造成腦組織及其它臟器功能受損而導致痴呆。如腎性腦病、尿毒症等引起腦缺血、缺氧,從而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營養嚴重缺乏,比如維生素B1、B12、葉酸和煙酸等缺乏症均可發展成為阿爾茨海默病。

5. 腫瘤

腦腫瘤可直接損傷腦組織導致阿爾茨海默病,其他惡性腫瘤會引起代謝紊亂,也可發展成為阿爾茨海默病。

6. 艾滋病

艾滋病是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的原因之一,目前已知老年人患艾滋病早期即可出現進行性痴呆,並已證明是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

7. 梅毒

梅毒螺旋體可以侵犯大腦,產生精神和神經症狀,最後導致麻痺以及日益加重的智力減退和個性變化,即所謂的麻痺性痴呆。

8. 腸道菌群失調

腸道菌群能夠通過微生物-腸-腦軸調節宿主大腦功能和行為,包括認知行為。腸道屏障和腸道菌群失調導致血腦屏障滲透性的增加,將增加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病率。腸道菌群代謝物以及它們影響宿主神經化學變化的效應,也可能增加或減少罹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

9. 食用過多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神經病學》(Neurology)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血液中反式脂肪含量較高的人患阿爾茨海默病的可能性可能高出50%至75%。含反式脂肪酸的加工食品有威化餅乾、巧克力夾心餅乾、裝飾餅乾、起酥麵包、派、蛋糕、奶油麵包、各種奶酥餅乾、珍珠奶茶、薯條、芒果酥、大部分餅乾、方便麵、泡芙、油酥餅、巧克力等。

10. 職業因素

長期暴露於含機溶劑、殺蟲劑、消毒劑、低頻脈衝電磁場、鉛、鋁、銅等因素的場合,其發生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增加。

11. 生活方式

獨居、較少參加社交活動、寡言少語、生活單調、體育鍛煉少、未曾生育等生活方式均可增加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

12. 其他因素

高齡、性別(女性發病率是男性2倍)、低文化程度、低社會經濟狀況等均會增加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此外,酗酒、慢性酒精中毒者引起的阿爾茨海默病並不少見。


大健康進行時


生活中可減輕痴呆發生幾率的就是血管性痴呆,其因缺血性或出血性腦血管病、心臟和循環障礙引起的顱內低血流量灌注均可導致血管性痴呆。

  • 如何避免血管性痴呆,做到如下幾點,可以降低發病幾率:


  1. 低脂飲食,如果血脂、膽固醇偏高,那麼應該注意低脂、低膽固醇飲食。

  2. 有冠心病者,也要注意抗血小板凝集,降脂治療,減緩血管進一步硬化。

  3.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需進一步控制或抗凝治療。

  4. 適當的運動,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液粘稠度。

  5. 保持好心情。

  6. 積極控制高血壓,或者血壓偏高者注意鹽的攝入。

  7. 戒菸酒。


康復餘醫生


目前的醫學水平,對老年痴呆患者只能相對拖延發展或控制病情,不能恢復痊癒,病情不可逆轉,因此,這個問題,預防、降低發病風險,顯得十分重要。


可能導致老年痴呆發病風險的因素:

1、腦部外傷,腦血管病;(這一點有臨床數據,比較可信;)

2、得各種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有臨床數據)

3、長期獨居;(未經證實)

4、長期負性情緒,如抑鬱、恐懼、焦慮等;(未經證實)

5、壓力大,用腦過度,經常思想劇烈波動;(未經證實)

7、吸菸、喝酒、多吃肥胖;(未經證實)


可能減少發病風險的因素:

1、運動、鍛鍊;(這一點國內外專家比較公認)

2、樂觀的生活態度、積極規律的生活方式;

3、營養豐富並且均衡;

4、多學習、多用腦;

5、生活區域和環境;

6、輕鬆,沒有生活壓力,積極情緒;

7、思維模式,宗教信仰;

8、生活環境,區域因素;

注:

1、以上8條減少老年痴呆發病風險的因素,都是假設,都沒足夠證據。

2、據非官方數據,我國西藏放牧地區,幾乎沒有人得老年痴呆,這一現象值得研究,可能與上面第6-8條中某些因素有關。


心理諮詢師明軍


呵呵呵,老年痴呆,應該不是壞事兒。是人生輪迴,迴歸童年的行為!


一支獨立


不運動。不動腦。不願社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