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有些父母打子女,子女打父母這些人倫慘劇發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怕走成


打小孩的家長和打父母的孩子,哪個讓人更痛恨?

該痛恨的不是誰打了誰,該痛恨的是“暴力”本身,此其一;身為成年人當眾凌辱小女孩兒,就因為披著“父母”的皮兒?此其二;當眾互毆,父母與子女雙輸結局中誰的責任更大?誰被傷的更狠?此其三。

讀友邀答:前不久在車站(人很多)看到一位母親打了她女兒(大約12歲左右)一巴掌,她女兒便直接還手打她,爸爸看見後直接上來就踢了女兒一腳,把女兒按在牆上開始訓斥,我聽見女孩哭著大喊“請你們尊重我”……當時心裡五味雜陳,特別不是滋味,打小孩的家長和打父母的孩子,哪個讓人更痛恨?

答:讀您的敘述,心裡很痛,類似這樣的場景,在華夏大地上、在我們身邊隨處發生著。這僅僅是個“打小孩的家長和打父母的孩子哪個讓人更痛恨”的問題嗎?該痛恨的不是誰打了誰,該痛恨的是“暴力”本身,此其一;身為成年人當眾凌辱小女孩兒,就因為披著“父母”的皮兒?

此其二;當眾互毆,父母與子女雙輸結局中誰的責任更大?誰被傷的更狠?此其三。

1、打小孩的家長和打父母的孩子,哪個讓人更痛恨?

“打小孩的家長和打父母的孩子,哪個讓人更痛恨?”將您的這個問題進行分解排列,可以得到四種家庭教育類型:

第一類:不打小孩的家長、不打父母的孩子。

“不打小孩的家長、不打父母的孩子。”這類家庭教育和親子關係很少,可遇而不可求。

原本,這類才應當是最正常的親子關係,是每一個家庭都應該享有的家庭成員相處模式。這類家庭模式,當得是天下所有家長和孩子們共同的福音。然而,真實的現狀卻是,這個原本應當佔絕對主流的親子關係模式,在中國式家庭中實在少見——“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伯牙和子期的知音知心之難求,正如同家長和子女之間關於“孝順”與“尊重”關係的平衡之難求。

家長與孩子,都把彼此當作一個社交關係中完全獨立的自然人給予充分尊重;孩子得到了來自於父母的充分尊重,並付出了發自本心對父母的尊重——在此基礎上,孩子天性使然的,會把父母當作“丹心知己+貼心長輩”加倍的小意殷勤、體貼孝順。可惜可嘆的是,這類雙方滿意、雙方得利的雙贏式親子關係,在華夏大地上之稀缺程度,與伯牙和子期相遇的概率差不多。

第二類:打小孩的家長、不打父母的孩子。

“打小孩的家長、不打父母的孩子。”這類不正常的家庭教育和親子關係模式,才是中國式家庭的主流,佔絕大多數。

尤其是在孩子小時候,身為成年人的父母佔盡了體力和心理的絕對優勢,“下雨天打孩子閒著也是閒著”,大事小事、事無鉅細,動不動賞個一二巴掌三四腳,孩子還得五體投地聲聲口口“謝主隆恩”。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個頭越來越高,身體越來越壯,有眼色的父母就會下意識減少打罵次數、減弱暴打程度——減少或減弱的原因不見得是“孩子越來越懂事”,多半是人類基於自身安全保護的下意識防禦行為:打一個比自己弱小很多的“小孩子”是零風險,可是打一個個頭比自己還高、身體比自己還壯的“大孩子”,風險係數還是蠻高的,萬一這小子突然腦子抽抽生猛地揮來一拳或踹來一腳的話,身體受罪不說,身為父母,尊嚴掃地,面子掉光光……啊哈,這風險太高了!是故,有眼力勁兒的家長,會見好就收,要麼把往常的“往死裡打”減成“和風細雨”,要麼索性“立地成佛”戒掉打孩子的病或癮。

於是,“打小孩的家長,不打家長的小孩”這種親子關係模式,以表面平和的方式終結。真的終結了嗎?然而並沒有。這種被虐的創傷會一點點發酵,逐漸內化成為流淌在血液中的類隱性基因,一代一代被複制、傳承下去——有沒有聽周圍年輕人訴說過這樣的狀況:我小時候捱打太多了,等我成家了、有孩子了,我無論如何都要做個很好很好的父母,絕對絕對不打孩子!

但是,無情的現實是,這些年輕人為人父母之後,一般情況下確實做得相當好。但總有那個“二般”,二般情況下,情緒一上來腦子瞬間一片空白,拳打腳踢把孩子揍完了,斷片兒了的大腦重新續接——於是,各種痛苦和懺悔洶湧而來,把整個人整顆心毀了個七七八八。好不容易,被時間治癒,他們跟自己、跟孩子下死力氣保證:“絕對絕對不會有下一次!”

可是,“下一次”還是來了!當孩子不經意又摁到了年輕父母心裡潛藏很深的那個“黑暗開關”,大腦死機,拳腳操作了意識,又把孩子暴扁了一頓——這類父母比理直氣壯暴打孩子的父母更加痛苦、更加糾結。可是再痛苦、再糾結管什麼用呢?“黑暗開關”被摁動的時候,一切理性、學識、智慧統統死機,只有小時候以親身慘痛經歷習得的、以大欺小以強凌弱的親子溝通模式成了絕對統治者,操控著這具身體的手和腳去對另一個弱小的小孩子實施自己小時候體驗過的慘痛!

真正的世家大族,其底氣與底蘊是什麼呢?就是一代又一代對自身血液中各種負性因子的滌洗和過濾,即所謂三代出一個貴族。要想徹底終止這種惡性代際複製與傳承,除了自己監控自己的“元認知”之外,別無他法(下文有介紹)。

第三類:不打小孩的家長、打父母的孩子

“不打小孩的家長,打父母的孩子”,這種類型七八十年代很少,如今卻有增多之勢。

奇了怪了,爸爸媽媽兩個人明明各方面都挺好的,既有素養,又懂尊重,可為什麼偏偏就養出來了個人見人憎的熊孩子呢?大致有兩個原因:

排在第一位的直接原因,是隔代養育。我家老太太有一句經典名言,“爺爺奶奶愛孫子不要臉!”

即便這個爺爺奶奶年輕時候如何的鐵面無私、一身正氣,但是輪到孫子跟前時候,不自覺的就會放棄一切原則,這是人之天性。我家前樓有個很老的老人,老革命、老縣長,原則性那叫一個強,連自己唯一的親閨女都沒給安排正式工作,至今年過半百了還在四處打零工維持生計,要不是老爺子拿退休金常年貼補,日子要正常過下去?險之又險。好玩的是,前次在院子裡見他,三歲的小外孫趴在懷裡把老爺子當年那張無比威嚴、倍受敬重的臉拍的啪啪響,兩隻小手掄圓了輪換著來,左一下右一下啪啪聽響兒,我這路過的瞅著都疼,可是老人家笑眯眯簡直享受到不行……嘖嘖,“祖輩愛孫子不要臉”,果然是過來人的金玉良言!除了良好家族文化烙刻在靈魂裡、任何時候都能夠自守自為自律、極有智慧的極少數祖父母之外,絕大多數的隔代養育會把好好的孩子給養廢掉。

另一個可能原因,是直系血親之外的第三人撫養導致。比如,父母親過於忙碌,所以把孩子完全交託給僱傭來的保姆。孩子因為從小極度匱乏愛、極度匱乏安全感,與父母之間的情感連接完全處於斷裂狀態,特殊情境和場景下“黑暗開關”被不經意摁動,所以才會以暴力反抗表達自己被拋棄的憤怒和極度渴望父母之愛的強烈願望。

第四類:打小孩的家長、打父母的孩子

“打小孩的家長,打父母的孩子。”這類情形跟第一類一樣,也屬於可遇不可求的極少數。

華夏式不正常親子關係中,永遠會有兩個誰也無法繞開的觀念:一個是孝順,一個是尊重。打小孩的家長,不懂尊重;打父母的孩子,不懂孝順。這就像動物世界裡講述的那些不曾受過人類文明薰陶的動物們血腥相殺的故事一樣,其內裡驅動都叫做動物本能。當然,動物世界裡除了父母與子女互為仇寇、互相虐殺、互為食物血淋淋的故事之外,還有更多父母之於愛子女溫情脈脈、感天動地的故事,也有子女之於愛父母如同羔羊跪乳、烏鴉反哺感人肺腑的故事——“打小孩的家長,打父母的孩子”這種類型,

總結成五個字:人不如動物!

當然,導致“人不如動物”的雙輸結局,不是孩子的錯。如果說親子關係是一幅巧奪天工的雙面繡,這一面繡著“不懂尊重”,那一面必然會是“不懂孝順”。所謂前有車後有轍,父母這個榜樣的力量和旗幟是怎麼立的,孩子耳濡目染就會怎麼學、怎麼走、怎麼行,雙輸的結果在充滿負能量的家庭教育環境中是命定的必然。

2、該痛恨的不是誰打了誰,該痛恨的是“家庭暴力”本身!

題主問,“打小孩的家長和打父母的孩子,哪個更讓人痛恨?”

我的答案是:我們最該痛恨的不是誰打了誰,我們該痛恨的是暴力本身!

前段時間去新疆某市,明明是曾經生活過多年的故鄉,卻特別不能適應了,就像是突然闖入了一個從不曾去過的陌生國度一樣。哪怕進個公園、逛個商場、走個菜市場都需要嚴格安檢,安檢嚴苛程度絕對不比機場差一丁丁。大門永遠都是緊鎖的,每一個有大門的地方必然會在隔壁設立一個獨立的、只許進不許出的小房間,叫做安檢通道。該通道的安檢程序是三種,一是X光安檢儀檢查行包;二是專人手持安檢儀檢測來訪者,頭髮絲和鞋底也絕不會放過;三是身份證掃臉識別系統……所有這一切,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即“掃黑除惡”。在高科技手段的監控下、在國家強有力的鐵腕下、在政策法規的預防下,黑勢力惡勢力真的是無所遁形了!我所在的小區,多年前就連住在5樓6樓的人們也會裝上冷森森的防盜窗,如今,連1樓的住戶都將防盜窗拆除了。春光明媚,鮮花盛開,簡直要路不拾遺了,這個世界多麼美好……

然而,家庭暴力卻永遠是那個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家是溫馨港灣嗎?在“家”這個漂亮外衣遮蓋下的暴力行為正在大行其道!君不見,有的父母以“為了孩子好”的名義,明目張膽對孩子實施語言凌辱、拳打腳踢、皮鞭電擊等等,與史上最惡毒的刑名小吏所使用的一切刑具和手段相比,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更有甚者,此類父母會洋洋得意將之作為經驗介紹給更多其他父母,居然也會有相當數量的擁躉者!

在如此家庭教育生態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呢?父母生他、養他、供他上學,結果?上小學的、上中學的、上大學的,血淋淋捅死父母的惡性案例頻頻有報道!

親愛的家長們,請不要太用力太愛孩子!

敲黑板、敲黑板,重要話說三遍:請不要太用力太愛孩子!請不要太用力太愛孩子!請不要太用力太愛孩子!

愛是手裡的小鳥,握緊了小鳥會死的。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養育、安全需求告誡和常規經濟供應之外,其他任何時候相處,就像普通社交關係中對待陌生人那樣去對待自己的孩子吧,該客氣的時候客客氣氣的,該微笑的時候絕不要板著面孔,該控制情緒時候絕不要暴跳如雷……

心氣平和,清風自來;懂得尊重,孝順自來。

3、父母與子女雙輸結局中誰的責任更大?誰被傷的更狠?

父母與子女雙輸結局中,誰的責任更大呢?當然是父母的責任更大。不論是由於隔代養育導致的,或是由第三人保姆之類養育導致的,最終的責任人都是父母,“養不教,父母之過也!”

父母與子女雙輸結局中,誰被傷的更狠?當然是孩子。小小嬰孩兒難道在孃胎裡就學會了如何對父母忤逆不孝、拳打腳踢甚至生死相搏?他後來多麼善良美好的行為、多麼惡劣歹毒的行為,都是源自父母的榜樣力量、引正力量和愛的力量。

大家都知道自行車鏈條,一個環扣套著另一個環扣,一個環扣朝前時候,另一個環扣必須得緊緊咬軸跟上。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子關係狀況,也類似於自行車鏈條,是環環相扣、彼此咬合的——“打小孩的家長→孩子負性能量積聚→孩子忍無可忍進行反抗→打家長的小孩”。

親愛的家長們,還記得面對空曠群山長腔喊“山娃娃”的體驗麼?“哎——哎——哎——”你在高高山巔一聲聲喊,千壑萬溝的群山必會有一聲聲的應。正如同,你動手打小孩的這個開始,必然會得到差不多的“回應”!

所以說,家長動手打小孩兒的那個“第一次”,既是家庭暴力的起點,也必將會是家庭暴力“閉環效應”的那個終點。“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負性情緒和負性能量在孩子小小身體裡積聚的太多太久的話,終有一天,家長將不得不面對這個“閉合式循環”起點與終點完全重合的“回應”!

當然,沒眼色的家長在孩子漸次長大過程中死性不改、變本加厲的話,孩子反抗的方式會更加猛烈和狠厲,大幕閉合的最後一個鏡頭必然只有:要麼你死,要麼他亡!

4、怎麼樣做才能實現“尊卑關係→權威服從→親密關係”的親子關係轉型升級?

有個老同學,當年在體育方面相當出色,尤其是打籃球,熱血沸騰英姿颯爽,啦啦隊那叫一個瘋狂。不負所望,他考上了體校,從一校一企一縣比賽打起,打到市級,打到省級,他的遠大目標是想衝國家隊。但結果呢,26歲就退役了,疊疊累累的外傷就不說了,最要命的是,身體裡頭每一節骨頭、每一個骨頭縫隙、每一個臟器幾乎都有損傷!天陰下雨,痛不欲生,什麼原因導致的呢?訓練!

沒有體系、不管長遠、不講科學、違逆人性、過度透支的急功近利式超荷訓練,對一個人身體的傷害,不是親眼目睹者,根本就無法想象那種恨不得立刻去死的痛不欲生和日常生活也無法順當打理的黯淡悽慘。親子關係的轉型升級,正如同一個體育特長生的日常訓練一樣,要講體系、講長遠、講科學、講方法、講策略,更要講這體系、長遠、科學、方法和策略與孩子的匹配度,即因“材”施教的個性化程度、進度與幅度——身為家長,如何做才能如以上所述真正有助於孩子的全面發展?才能徹底終止親子關係惡性代際複製與傳承?除了自己監控自己的“元認知”之外,別無他法!

什麼是元認知及元認知能力?

“元”,頭也、首也、始也、大也。所謂“元認知”,就是字面意思:認知的認知

而“元認知能力”,則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認知加工過程的自我覺察、自我反省、自我評價與自我調節——這樣解釋下來,所涉及的專業詞彙太多,聽起來很複雜,我用咱老百姓的言語和思維過渡一下:

所謂的“元認知能力”,就是“旁觀者清的能力”,即家長把自己的情感情緒從具體事件中抽離出去的能力。

比如說,孩子想要玩遊戲,而你想讓孩子學習,兩個人發生了衝突。如何理性的、雙贏的處理這個衝突呢?你站在你的角度、他站在他的角度,兩個人爭得臉紅脖子粗,誰也不肯退一步——清官難斷家務事,更何況身在其中的你自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如何抽離?如何理性?如何雙贏?嘿嘿,咱到開封府告個狀吧,請青天大老爺包青天來斷案!誰是“包青天”呢?就是你自己!

你得把你自己從你的身體裡抽離出來,成為事發現場除了你和孩子之外的第三個人。你可以做這樣的想象:另一個你飄浮在空中,冷眼旁觀著一個成年人和一個孩子的爭論和爭吵;飄浮在空中的你,用鐵面無私的包青天的思維邏輯,給這個雞毛蒜皮的家庭小案下了個判決書——這個時候的你所下的這個判決書,就是旁觀者清的能力。而整個這個過程,就是你用元認知對自己的認知進行覺察、反省、評價、調節的過程。

小結:好家長要把自己從事件中抽離出來

把自己從事件中抽離出來的“第三身”認知方式和評判方式,不僅僅對親子親密關係重建和創建有效,它其實對任何生活場景和工作情景下的人際關係交互都有效,尤其是對情緒容易失控的家長而言,這簡直是在任何即將失控情形下親手關掉潛藏在自己身體裡那個“黑暗開關”的秘密武器,更是讓自己處事能力、溝通能力、成長能力走上康莊大道的秘密武器。怎麼樣做才能實現“尊卑關係→權威服從→親密關係”的親子關係轉型升級呢?治本的路只有一條:家長要懂得計劃、監控、調節自己的元認知!

祁雲:擅散文,善評論。專注於家庭教育、寫作輔導、華夏大語文教學研究。


平涼家長之家


我們生活中有些父母打孩子,個人認為一些父母出於恨鐵不成鋼,所以打了孩子,試問哪個父母不疼自己的孩子,打了之後又心痛不已,自己怎麼就出手那麼重。小的孩子吧,會哭,或許也有一些心思吧,只是太小不懂怎麼表達出來。一些大的孩子吧,就有些想法,打了或許就有其他想法了,或許記在心裡,久而久之,不良效果出來了,父母更是心痛。這就照成孩子反過來了,開始對父母出手了,父母這心裡是有多難受啊?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不防根據孩子的年齡段,採取一些好的教育方式,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