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越來越叛逆?大多是因陷入權力之爭,家長要懂避開

前幾天,我帶著孩子去一個大公園玩耍。孩子在不遠處與其他同齡的孩子一塊兒玩,而我坐在旁邊看著孩子。

突然,我的耳邊傳來了一聲吵鬧聲,我轉頭才發現是一對母子在吵架。我聽了一會兒,才發現他們吵架的原因是男孩子想要媽媽給自己買一個遊戲機,但是母親卻不想給孩子買遊戲機,由此引發的矛盾。

那位媽媽說:"我告訴你,我不會給你買遊戲機的。我上次給你買了遊戲機,可是你天天打遊戲,成績都下降了不少。所以,這次我是不會給你買遊戲機的。趕緊回家吧,"

男孩子說:"哼,你不管,反正你就是要給我買遊戲機。"

就這樣,這對母子爭吵了很久,也沒有形成一個共識。

很多父母會發現,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就突然變得很叛逆,其實這大都是親子之間的權力之爭。若親子之間陷入了權力之爭,那麼父母應該要變得警惕一些,因為陷入權力之爭將會給親子帶來很多不良的影響。

親子之間,容易陷入"權力之爭"重災區

所謂"權力之爭"就是指,到底聽誰的,誰說了算。事實上,在親子之間,

雙方都希望對方能夠由自己說了算,這是由於父母與孩子之間不夠正確的交流和交心導致的。

青春期孩子越來越叛逆?大多是因陷入權力之爭,家長要懂避開

對於父母來說,父母認為孩子當然得聽自己的。一些父母甚至認為,自己生了、養了孩子,孩子自然什麼事情都得聽自己的。若是孩子不肯聽自己的話,或者孩子違反自己的一些命令,那麼父母就會變得很生氣。

大多數父母倒是沒有這麼嚴格,但是很多父母在心裡會默認為孩子應該聽自己的話語的。若是孩子沒有好好學習,或者總是跑出去玩,又或者不夠懂事,總之就是不夠讓父母順心,那麼父母會很容易覺得自己的權力遭到了挑戰和破壞。

這時,父母很容易對孩子做出一些"懲罰"來維護自己的權力。

之所以會爆發這樣的家庭權力之爭,這是因為父母忽略或者小看了孩子的"人權"意識,也就是說,孩子是有自我的獨立人格的。在孩子心目中,自我的人格是與父母的人格同樣高大的。

當父母小看了孩子本身時,孩子會覺得自己受到了歧視,而這會傷害到孩子的尊嚴。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孩子就很容易做出一些違反父母想法的行為,以此獲得父母的注意力。

所以,我們可以得知,父母主要是因為孩子不聽話才會想著去維護自己的權力,而孩子是覺得自己的尊嚴受到傷害了才去反抗父母、才去維護自己的權力。

"權力之爭"越多的家庭,孩子越叛逆

出現"權力之爭"的家庭,孩子和父母的關係不夠融洽。雖然父母與孩子能夠在某一次的爭吵中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但是這也只是親子在表面上的和解,因為親子之間並沒有真正和解。

青春期孩子越來越叛逆?大多是因陷入權力之爭,家長要懂避開

若是下一次再出現一個導火線,那麼親子之間又會出現爭吵。

具體來說,"權力之爭"究竟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不良的影響呢?這裡要分三種情況來分析:

1、 孩子失去權力,壓抑自己的心理

親子之間的權力之爭產生的第一個結果就是孩子競爭失敗了,這也就意味著

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很容易壓抑自己的內心。一方面,孩子會想著去尋找一個機會來向父母證明自己;另一方面,孩子又會忍不住埋怨父母,因為父母不夠認可孩子。

所以,孩子會努力尋找機會主動與父母和解,但實際上孩子的和解並不是內心真正意願而去和解,這只是孩子挽回自己的自尊心的另外一種方法。

2、 孩子得到權力,變得"唯我獨尊"

第二種情況是孩子在親子的權力之爭中取得了勝利,孩子得到了權力,也能

夠"證明"自己,感受到了自己的尊嚴。但是,這也有一個不好的影響,那就是孩子會變得調皮、無理取鬧,容易憑著自己的喜好做事。

青春期孩子越來越叛逆?大多是因陷入權力之爭,家長要懂避開

我們會看到那些嬌蠻的孩子的自尊心是非常澎湃的,他們往往都會非常地狂妄自大,目無尊法,無法無天,甚至是唯我獨尊。

這時,若是父母再想去改變孩子的壞習慣,這將會變得十分困難,畢竟讓一個孩子改變壞習慣是十分困難。

3、 親子之間處於僵持狀態,"兩敗俱傷"

第三種情況便是父母和孩子誰也沒有贏過誰,親子處於一種僵持的狀態,父

母和孩子都互相較勁、等著對方認輸,結果雙方"兩敗俱傷"。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論是哪一方認輸了,另一方都會尋求機會,使另外一方處於下風,以此來扳回一城。

這種狀態有點類似於是"拉鋸戰",不管是生理還是心理,都對雙方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避免"權力之爭",創建和諧家庭

不管最終是哪一方從權力之爭中獲得了勝利,對於另外一方都會造成不良

的影響。所以,父母應該要減少和避免權力之爭的出現,這樣有助於和諧友好的家庭。

青春期孩子越來越叛逆?大多是因陷入權力之爭,家長要懂避開

1、 擺脫固化思維,使用"舒服"的語言

其實,很多時候,父母和孩子的權力起源於父母的固有認知。孩子認為自己

的年紀比孩子的年紀要年長很多,認知和經歷都比孩子豐富很多,所以,一遇到事情,父母會習慣性地用自己的固有思維來思考問題。

在很多父母的腦海中,孩子提出的一些想法是錯誤的,於是父母就會下意識地否定孩子。再加上父母習慣地運用"完全""必須""應該"去命令和要求孩子,親子之間就特別容易引起戰爭。

所以,父母首先應該要做到的是擺脫自己的固化思維,學會使用讓孩子感覺到"舒服"的語言,這種語言通常便是提建議的語言。我相信,孩子聽到這樣的語言,就不會那麼容易地去否定孩子了。

2、 尊重孩子的選擇,給予孩子相當的"權力"

從本質上來說,孩子和父母都是擁有獨立的人格的,父母不應該看不起孩子

的想法,不能因為孩子只是一個孩子的身份而剝奪了孩子所有的說話權力。很多時候,孩子就是因為自己沒有一點權力,沒有一點自由,才會慢慢變得叛逆。

青春期孩子越來越叛逆?大多是因陷入權力之爭,家長要懂避開

要想改變這一點,父母就應該給予孩子相當的權力,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自己做決定,讓孩子感受到自由的感覺。一旦孩子能夠感受到自由和權力,那麼孩子就不會再放那麼多心思在與父母鬥爭上面了,而是放在其他更多的有意義的事情上面。

3、 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滿足孩子的需求

當父母覺得孩子不夠懂事、不能體諒父母的苦心、或者是變得叛逆的時候,

父母應該去思考造成孩子此時行為的原因。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關鍵還是要讓父母懂得透過現象看到孩子的本質需求,並且通過這個本質需求去解決孩子的問題,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前段時間,我忙於工作,沒有太多的時間管孩子。等我再與孩子交流的時候,我發現孩子對我不理不睬的。我當時就很擔心,擔心孩子在外面出了什麼問題了。

後來我一問才知道,原來孩子是不滿我前段時間對他太過於疏忽了。

很多家庭產生的問題,可能都是源自於父母容易忽略的一件小事產生的,關鍵還是需要父母發揮自己的火眼金睛,去發現這個現象的本質。

青春期孩子越來越叛逆?大多是因陷入權力之爭,家長要懂避開

所謂權力之爭只不過是家庭教育不當引發出的一個問題,父母應該用更大的包容心和耐心去教育好孩子,而不是把目光停留在表面的權力上面。

我是小B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夠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個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