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經典臺詞,讀懂了受益一生

《大明王朝1566》這部戲是劉和平的扛鼎之作。該劇2007年1月8日首次在湖南衛視黃金檔播出,弔詭的是當時不溫不火,市場上也沒多少反應,這兩年卻被人大為稱讚,真是應了“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句古話。當一個劇作的目的不在於吸引流量,那麼便只剩精雕細琢,最後流量卻蜂擁而至。高達9.7的豆瓣評分,不知甩其他劇作多少條街。

《大明王朝1566》的臺詞堪稱經典,處處透著中國人為官處事的鬥爭哲學,良心而不造作,光明且無陰謀,讀懂了便能受用一生。

(一)

兩句話你要記住,一句是文官們說的‘做官要三思’,什麼叫三思,三思就是思危、思退、思變。知道了危險就能躲開危險,這就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注意到你的地方,這就叫思退;退了下來就有了機會,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兒錯了,往後該怎麼做,這就叫思變。我再教你武官們說的那一句‘置之死地而後生’,看我大明朝的氣數,這皇位遲早有一天是裕王的,到了那一天你才真是個死呢。 ——呂芳 《大明王朝1566》

啟示:有句話說得好:“要謀事,先謀身”。吸引萬眾目光到你頭上是一門學問,能把萬眾的目光從你身上轉移走更是考驗智慧。處於危境時不一定山窮水盡,想想呂芳教導馮保的話,說不定會柳暗花明。

(二)

聖人出黃河清,可黃河什麼時候清過? 黃河雖濁,亦能灌溉;長江雖清,時有氾濫。長江之水灌溉了兩岸數省之田地,黃河之水也灌溉了數省兩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能因水濁而偏廢,自古皆然。 ——嘉靖帝 《大明王朝1566》

不可因水清而獨用,水濁而偏用。 ——嘉靖帝 《大明王朝1566》

啟示:小孩子才計較對錯,大人們只關心利弊。無論貪官與清流內心皆有所圖,只不過貪官圖的是財,清流們圖的卻是名。凡事不能加入過多的道德和感情色彩,先入為主的評判會陷入思維的窠臼。堅持結果導向,只要能捉到老鼠便是好貓。

(三)

這個世上,真靠得住的就兩種人,一種是笨人,一種是直人。笨人沒有心眼,直人不使心眼。 ——嘉靖帝 《大明王朝1566》

啟示:做人的最高境界恰如一杯白開水,坦坦蕩蕩,表裡如一,讓別人一眼就能看透;看透了,便對你沒有戒心,可以放心地用你。白開水無色無味,恰是這無色無味的東西才能光彩奪目。

(三)

胡宗憲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就像個媳婦,上面有公婆,中間有丈夫,下面還要拉扯著一大群孩子。會當媳婦兩頭瞞,我也是個媳婦啊,就是比你長一輩。 ——嚴嵩《大明王朝1566》

任何一句話,你不說出來便是那句話的主人,你說了出來,便是那句話的奴隸。 ——劉和平 《大明王朝1566》

啟示:官場若想求全留名,便只能像媳婦一樣兩頭瞞,中間的委屈都自己兜著。既要照顧朝局,又要護著百姓。這便是大局意識和全局思維。

(四)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下事壞就壞在這裡。 ——胡宗憲 《大明王朝1566》

啟示:投鼠忌器,講得便是這個意思。當鼠和器混在一起的時候,你打還是不打?這也是很多貪官的高明之處。

(五)

胡汝貞斥責馬寧遠道:“平時叫你讀讀《左傳通鑑》,你不以為然;我叫你讀一讀王陽明的書,你更是不以為然,還說什麼半部《論語》可治天下。現在我問你,孔子說的‘知不可為而為之’是什麼本意?孔子是告訴世人,做事時不問可不可能,但問應不應該。毀堤淹田,傷天害理,上誤國家,下害百姓。這也叫知不可為而為之?”——胡宗憲 《大明王朝1566》

啟示:聖人的書是用來讀的,拿來辦事百無一用。理論上的巨人固然需要,但過分地依靠理論,機械地執行理論便不可取。理論也是在實踐中得來的。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便是倡導實踐為主,他的出發點也在於此。

(五)

裕王: 大明朝誰是賢臣? 嘉靖: 沒有誰是真正的賢臣,賢時用之,不賢黜之。 ——《大明王朝1566》

啟示:人皆有私心。在行政倫理尚未形成的情況下,為君者要注意把握一個度。無論在家庭,在單位,此理論皆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