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旅长问“捞多少好处”时,一向机灵的李云龙为何会说实话?

曹政情


这个问题就不一样了,如果单纯从小说的角度来看,李云龙可以隐瞒,但是如果从军队来看,李云龙绝对不可以隐瞒,这个不是耍小聪明的问题了,这个问题挪到军队里,如果李云龙自己吞了,事情性质就不一样了。

李云龙,首先是个军人,他派部队去击败了皇协军的一个骑兵营,缴了械,拿回了马匹,这属于军事行动,一个营的调动,对方也是一个营的编制,算是个比较大的军事行动,李云龙私自行动,已经违规了。

李云龙得了好处,抢了皇协军的马,这属于战利品,李云龙如果隐匿,属于谎报军情了,这个罪名,怕是不小。而八路又要讲一切缴获要归公,缴获物资要统一分配,这是军规。李云龙要是和人一起合伙,隐匿战功,隐匿缴获,这算山头主义,这还是党指挥枪么?李云龙的一个团,也得归386旅管,李云龙这点上不能犯浑,你叫独立团,你还真敢独立不成?作为一个久经沙场,久经考验的老革命,参军十来年了,这点道理,李云龙还是懂,他是大智若愚,就是比较皮而已,原则上的问题,他不会犯错,知道这件事是什么性质。

李云龙和旅长说要弄个骑兵营,这顶多就是李云龙说说玩的,他的一个团,哪够组建一个骑兵营的,有马也不行,编制也得部队上边给,上边不同意,李云龙顶多组建个骑兵连。骑兵营,并不是李云龙的一个小小的独立团才能有的。

另外,李云龙击溃一个骑兵营的伪军,战斗规模,旅长能不知道么?旅长既然打电话来了,说明旅长自己心里有数,知道李云龙拿了多少好处,而李云龙对此也心知肚明。和旅长讨价还价,也就是耍耍嘴皮子,不耍嘴皮子,他就不是李云龙了。


军武文斋


不说实话不行啊,瞒不住了。


本来新一团团长丁伟给李云龙提供情报,皇协军第八混成旅有一个骑兵营在万家镇。李云龙动了心思,想搞点“副业”,突袭伪军骑兵营,把军马骑兵装备缴获回来,自己想组建一个骑兵营。和副团长孔捷商量好了,由孔捷带率领一营奔袭50公里,突袭皇协军骑兵营,二个小时解决战斗。

政委赵刚知道后向旅部汇报了这次战斗经过和缴获,旅长已经详细掌握了李云龙这次战斗缴获,和李云龙电话就说了第二天我就知道了,这事能够瞒过我的眼睛,说白了旅长就想打劫李云龙几百匹马和装备,就让李云龙留下一个连马和骑兵装备,其余都送到旅部。因为一切缴获要归公,李云龙李大团长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只能如实坦白说了,想说瞎话都不可能。



其实李云龙一直想壮大独立团,如果有了骑兵营,那么对付鬼子汉奸,就如虎添翼,简直就是宝贝,在没有坦克和快速机动部队的独立团,骑兵就是快速反应部队和机动部队,如果组建了骑兵营,兵强马壮,那么后来骑兵连不会被鬼子包围,全体阵亡了,连骑兵连连长孙德胜也牺牲了。可见李云龙还是带兵打战很有方法的,有些事情是没有办法的。


一颗小白杨188818128


其实这个事情要真说起来的话,可能是大家一些意想不到的点,由于我们没有经历过或者没有了解过那个时代,所以不了解这些东西也很正常。

有人说是因为当时李云龙私自调用不对,而且缴获的战利品必须要归功这一点,在这里论证说李云龙的独立团缴获了一个骑兵营的装备,以后肯定是要上报给旅长,但是李云龙后来自己也解释他敢这么干,也是因为旅长提前知会了李云龙一声,并且李云龙是什么的情况,旅长也心里十分清楚。

所以说李云龙如果真的这么去随便捡了一些装备呢,根本就不需要上报,就好象他跑到楚云飞那里交了一个营的装备,以后李云龙也没有上报或者是上交!楚云飞的这个装备还是友军的装备,这点儿他都没和旅长上报。

李云龙为什么要和旅长说实话的?一向鬼精鬼精的李云龙为什么要跟陈赓交代实情,其实李云龙这也是想旅长给一些东西。

组建一支部队最重要的是什么?第一个装备,第二个人员,第三个指挥人员,第四的番号。

李云龙手里面拿到的装备,他也有人员可以组建骑兵连,但是他却干部这对于敌后抗战的广大的抗日部队来讲都缺这个东西,有的时候一个优秀的干部可以起到很多的作用,疏通思想组织战争之前的战争动员以及训练部队等等,所以当时优秀的干部是抢手货。

我们看到很多抗日电视剧里面,如果上面派下来一个干部过来帮忙这支部队训练的话,那底下那些不对开心的那是不得了,简直就像过年过节一样,为什么这就证明了这些干部的可贵性,但是我们也知道八路军改编自《中国工农红军》人数本来就只有3万,在长时间的战争里面还有不停的损耗。再加上部队的急速扩充,干部成为了抢手货,干部的数量不够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即便是主力部队这个时候干部也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注水!这就很麻烦了,所以李云龙组建一个骑兵营的时候,他最起码要有一个营的优秀干部才能够把这个骑兵营给组建起来,这个骑兵颜你未来是要作为你的尖刀部队使用的,你这个时候如果干部上面选的不如意,训练出来的部队那简直就是软脚虾!

李云龙之所以和旅长说实话,(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就是告诉旅长,我想组建一个营的部队,你能不能派一个营的干部给我!

当然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要一个部队番号,封号这个东西在战场上面拥有着重大的作用,一旦没有了番号,即便是友军部队,也不会认你这一支部队。

这一点在哪里有所体现?李云龙和赵刚曾经说过自己曾经率领新一团过黄河渡口,结果国民党拿出一套部队编制说当时的386旅只有一个771和772团,不认李云龙这个新一团,由此可见,一个部队番号太重要了,在一个部队内部没有部队番号等于没有名分没有的名分,那只有被挨揍或者是被欺负。

组建一个营这不是一件小事情,这关系到是几百人的名分问题,一定要和旅长去说清楚,再加上骑兵部队本身就是精锐部队,本身就是尖刀部队,这一只部队他如果没有分好的话,那岂不是滑天下之大吉,我们去看的话日本人很多不对的,划分等级上面的划分很多时候就是看骑兵部队拥有与否,和多少与否。

所以李云龙在和自己旅长商量的时候,那肯定是说实话,一个营我想组建一个营,你要给我干部和番号旅长也自然明白这件事情,所以他才去询问李云龙。

当然,最后一个方面也是李云龙需要担心的一点,那就是整个部队的急眼问题,骑兵部队消耗的补起那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虽然李云龙自己说过自己的解决方式就是站着日本人的交通线,吃的喝的全从日本人那里拿,但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李云龙肯定也是希望能够从总部获得一定的补给。

总体来讲,关于部队的编制部队的人数,李云龙在这个历史时期是不愿意和旅长撒谎的,毕竟这个时候很多东西都指望着总部给他,比如说干部和番号,但是等到了后期尤其是在李云龙将部队化整为零以后,自己的部队以战代练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干部,李云龙再也不需要依靠总部给他指派优秀的干部机构了!所以很多东西他都不需要去请示总部,也不需要直接和旅长说实话,张大彪说自己手里面拥有2000人的时候,看看其他人那种惊讶的样子,就知道李云龙一直在和旅长打哑谜。


漩涡鸣人yy


抗战剧《亮剑》经久不衰,中央电视台各大上星卫视,也大都重播不断,依然拥有大批忠实的观众,李云龙还是那个李云龙,但观众却换了一茬又一茬。

剧中我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旅长,是原新一团后来的独立团团长李云龙的顶头上司,历史上确实有原型,系黄埔高材生,履职过中央特科,带兵打仗非常有一套,终成一代名将,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作为独立团团长,我八路军在晋西北主力铁三角中的一员战将,李云龙在军中的资历非常老,红四军时就已经是团长了,且履建战功,但也履次犯错,从团长被撸到马夫喂马,当伙头军背黑锅。

开篇第一集,李云龙就违抗上级战场命令,率所部新一团硬是从日军正面突围,端掉了日军精锐坂田联队的指挥所,战后被撤了团长职务,发配到军区服装厂当厂长,随即,被任命为打了败仗的独立团团长。

李云龙率领所部在战斗中成长,经常伏击日伪军的交通线,打劫军用物资以战养战,独立团不断发展壮大,剧中有两次非常典型的战斗,让李云龙捞了大鱼,但第386旅旅长也不含糊,在李云龙发了点小财之际,都“趁火打劫”了。

亲率一营的李云龙,撞上了狗屎运,竟然全歼了日军华北方面军组织的军官观慕团,全歼以第21旅团少将旅团长领衔的100余名佐尉级军官,缴获了一把将级指挥刀和6把大佐军官配刀。

日军军官是刀在人在,要打死一个少将级别的军官难上加难,所以这把少将军刀非常珍贵,被第386旅旅长硬是要走了,李云龙想留也留不住。

于是,李云龙就将一把日军大佐的指挥刀送给了晋绥军第358团上校团长楚云飞,回赠其送了一把比利时产勃朗宁小手枪。

大佐军官刀,正常战斗要缴获也非常不容易,抗战时全歼齐装满员的一个3800人的日军野战联队,也是少之又少,因此大佐军刀也非常珍贵。

另外,团副孔捷率一个营的兵力,搞来了万家镇皇协军的一个骑兵营,李云龙喝着小酒正沾沾自喜时,第386旅旅长的电话来了,说是恭喜李云龙小子发大财了。

李云龙知道新来的政委打了小报告,此事想瞒也瞒不住了,只得将缴获皇协军一个骑兵营的情况如实向领导汇报。

但李云龙做梦也想不到,辛辛苦苦弄来的一个骑兵营,竟然被旅长打劫了两个骑兵连,只给独立团留下了一个骑兵连,用李云龙的话来说,“真他娘的官大一级压死人”。

李云龙心疼也没办法,面对顶头上司的“压榨”,只得乖乖就范,按旅长意思办,到手的骑兵营立马缩水成了骑兵连,旅长一个电话抢走了独立团三分之二的战利品。


国平军史


李云龙的上级旅长是中央特科出身情报科出身,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虽然旅以下没有电台,但是旅长想要知道李云龙干了些什么事是很容易了解的。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在没有请示上级的情况下,李云龙私自调动了一个营进行了军事行动,加之一切缴获要归公,如果李云龙往上少报,到时候数罪并罚,枪毙李云龙都是可以的。因此,当旅长向李云龙问捞了好多好处时,狡猾的李云龙还是会老老实实地告诉旅长得了多少好处。旅长也是为李云龙好,独立团只是一个团的编制,一个团的人马配一个骑兵连是可以的,如果配一个骑兵营,独立团是养不起的。


历史军魂


第一、李云龙从红军开始长征的时候就是陈赓旅长的兵,陈赓是看着李云龙从一个士兵开始慢慢成长为军事主管的,对他性格品性很是了解;同时李云龙深知道陈赓的性格秉性,李云龙和陈赓长时间在一个锅里搅马勺,两个人几乎是没有什么秘密可言的,就是李云龙不说实话,陈赓旅长也可从李云龙的只言片语猜出来结果来,与其让陈赓旅长戳破自己的谎言,不如早早的交待事实,让此事被动变主动,说不定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第二、陈赓作为八路军的旅长,肯定对敌、我、友军队的部署非常了解,为了让自己部队能够在这个犬牙交错的地带保存实力,陈赓旅长肯定会派出侦查兵日夜监视各方军队调动和去向,已让自己所属部队快速的集结和应对,所以李云龙的一草一木的动向都在陈赓旅长监视之中。

第三、八路军有着铁的纪律,比如三项纪律八大注意,李云龙搞这么大的动作偷袭皇协军,事后肯定会上报这次军事行动和战利品成果,陈赓作为李云龙的直属领导他不可能不知道此事件具体情况;所以李云龙在陈赓旅长面前就不敢再耍小聪明,陈赓旅长问什么都会如实回答。





蹉跎的美男子


李云龙未经请示,私自调动一个营突袭了万家镇,成功将伪军缴了械,还获得了一个营的马匹装备,发了那么大的财,李云龙自然笑得合不拢嘴,然而旅长一个电话,直接“打劫”了李云龙。那么当旅长问老李“捞多少好处”时,为什么老李会说实话?

当然是有人通风报信,这样一个瞒着上级的军事行动,旅长居然第二天就知道了,这绝对是赵政委告的密啊,向赵政委这种从抗大出来的干部,原则性是很强的,为了保证队伍听党指挥,团里随便一点事都要向上级汇报,毕竟军队纪律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旅长可是陈赓,出身于中央特科,就这点小事能瞒得住他?所以当旅长问“得了多少好处”时,李云龙也没必要隐瞒了。

当时八路军抗战真的是很不容易,在缺乏武器、补给的情况下与日本人在敌后周旋,所以各部队只能自行发展,才能搞到一点武器装备,对于李云龙“搞副业”,其实旅长是默许的,但是毕竟当时各部队都穷,而李云龙得了一个营的马匹,旅长看着肯定眼红,而他这一个电话打下去,李云龙想独吞这些装备都吞不了了,毕竟旅长开头就说“李云龙,我恭喜你发财了。”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单凭独立团这一千多号人,根本就养不起那么多匹马,养马就即要大量的草料,还要给马适当地保养。所以李云龙在和旅长说道了一番后,只留下了一个骑兵连。不过剧情就是发展的,如果独立团没有这个骑兵连了,就不会出现后来骑兵连亮剑那一幕了。


兵说


《亮剑》里有两个事情特别有意思,一个是李云龙和孔捷、丁伟聚在一起喝酒吹牛,另一个就是李云龙和旅长斗智斗勇。对李云龙来说,每次面对旅长,都不亚于打一场硬仗。但总的来说,每次他还都能得到一个不错的结果。旅长对他虽然老是黑着脸骂,但其实也是爱护有加的。比如给了李云龙一包烟那个细节,其实剧中的原型陈大将本人是不抽烟的,不仅自己不抽,和别人一起的时候,也不太喜欢别人抽。

李云龙按照丁伟的提醒,派孔捷率领一个营偷袭万家镇,缴获了一个骑兵营的马匹和装备。战斗刚结束,旅长的电话就来了。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李云龙留了一个连的马匹和装备,其余的全部上缴旅部。这还是李云龙讨价还价半天,才得到的。要不然,旅长就是全部拿走,李云龙也没什么话好说的。

八路军不是土匪,不是国军,是有组织、有纪律的。而组织的纪律中有一条就是,一切缴获要归公。李云龙是老党员、老红军了,这点纪律性都没有,那他就不用干了。具体来说,就是团以上单位都有政治部主任,而政治部的一个任务就是干的这个事情,在战后清点战果,向上级汇报。如果有隐瞒,这就是政治部失职了。李云龙敢瞒着旅长擅自调动一个营去打伪军,政治部主任可不敢向上隐瞒。

政治部在现在的影视剧里存在感不强,但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保证对部队的掌握,防止出现投敌之类的意外情况,是政治部最重要的任务。国军中也有类似的部门,主官早期称为政治部主任,后来改称政工主任。国军很多部队的政工主任实际上是军统特务兼任的,权力是比较大的,可以不向同级部队主官打招呼,就直接向上汇报本单位下属各部队的动向和情况。

国军从1927年之后,撤销了各级部队的党代表,但政工处是一直保留着的。而红军一直保持着党代表制度,后来发展为政委制度。而且,不但在团一级以上部队普遍设置,连团以下的营连两级也分别设立了教导员和指导员,实际上就是政工负责人。任务和团以上的政委是一样的,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负责监督各项纪律的执行。

所以,一个部队如果突然叛变投敌,政治部往往是要全力往回拉的。从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基本上没有出现过团以上的成建制部队叛变投敌的情况,原因也就在这里,加强了党的领导,而且一直下沉到连,而连是基本生活和战斗单位,所以,党对部队的掌握是比较有效的。即使出现过几次部队首长企图叛变投敌,往往部队也会在其他主官的努力之下,把大部分拉回来。

这就是旅长说的李云龙“未经请示擅自调动部队”的罪名,这是很大的。部队出动必须经过上级允许,这是保证上级对部队的掌握的基本要求。否则,谁知道李云龙是把一个营拉出去干什么,是打鬼子,是叛变投敌,还是骚扰老百姓?就算赵刚可以不讲原则,不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还有政治部呢。政治部如果不向上报告部队的动向,出了问题是要负责任的。

当然,在战场缴获的问题上,如果部队的四个主官,也就是部队首长、政委、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串通一气,向上隐瞒,也是有可能隐瞒上级的。但问题是,你瞒得了一时,能瞒得了一世?早晚是要被上级知道的,如果出现这个情况,军事主官还可以戴罪立功之类,政治部是要第一个被问责的,政治部主任尤其首当其冲,是跑不了的。

红军历史上也出现过这种情况。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一军团恢复番号,和十五军团合编为一方面军,东征山西。当时部队的物资都非常紧缺,东征缴获了一些物资,凯旋回到陕北后,一军团想独吞,不给十五军团调拨。中央马上强行命令一军团,必须要把一部分缴获物资分给十五军团。之后不久,一军团军团长就被调任红军大学当校长去了,这里面就带有一部分惩罚的意味。

李云龙是老革命了,对组织纪律当然很了解、很熟悉。而且他也很会这一套。在让孔捷带队去偷袭万家镇之前,他就先和孔捷讨价还价了一番,得到孔捷承诺不和他抢缴获的结果之后,才同意让孔捷带队去偷袭。而他之所以能从孔捷这里占到便宜,当然也是因为他当时是团长,孔捷是副团长。他对孔捷能这样,旅长对他当然也可以这样。

所以,一开始李云龙还嘴硬,反问旅长“你干嘛呀,打劫呀?”旅长一说他“未经请示擅自调动部队”,他立刻就怂了。就是因为这个罪名可大可小,旅长高抬贵手,他就过去了。但是如果他和旅长硬来,旅长生气了,要认真起来,追究他的责任,他也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更何况,旅长也没把事情做绝,毕竟还给他留了一个骑兵连的马匹装备,李云龙也就赶紧就坡下驴了。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旅长之所以能做到对独立团的行动了如指掌,随时过问和干预,能够随时来李云龙这里打秋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独立团还没有分散游击,还保持着正规军的状态。而后来李云龙奉命把部分分散游击,下沉到地方上去,那就比较难于完全控制了,基本上就是能缴获什么,就有什么,什么都缴获不了,那就什么都没有。

旅长对李云龙是这样,李云龙对下面的营长也是这样。二营长的意大利炮一直到李云龙集结部队打县城的时候,李云龙才知道。如果放在分散游击之前,二营长要是缴获这么两个宝贝疙瘩,以李云龙突围的时候连一挺破机枪都舍不得扔的性格,能不马上捞过来自己搞个炮兵连什么的?旅长就更不用说了。你一个团要两门意大利山炮干什么,还不得马上送到旅部去?最起码,李云龙也得分一门山炮给旅长吧?

要知道当时八路军不要说团了,就是师旅都未必能有多少山炮。山炮是攻城和阵地战的利器,红军和八路军时期攻坚比较费劲,就是因为缺乏重武器。团一级能有几门迫击炮,都了不得了,更不用说山炮这种大杀器了。二方面军长征的时候,缴获了一门山炮,一路转转,翻山越岭那么困难,方面军首长都舍不得扔,硬是把这门山炮拆了,让人抬着走完了整个长征路,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李云龙一看旅长打电话来了,就知道这个事情旅长已经知道了,接下来的问题就不是能不能瞒得住的问题了,而是自己还能留下多少的问题。后面他跟旅长讨价还价,就跟他在被服厂答应上任的时候和旅长讨价还价一样,旅长的策略仍然打一棍子给两个枣,李云龙的策略也还是老一套,先各种抵赖,然后是开高价,最后退而求其次得到一个自己也能满意的结果。


萧武


在电视剧《亮剑》中,无论是“旅长”,还是“师长”,似乎对李云龙都有些偏爱,从他们与李云龙毫不见外的对话里就可看出端倪……



在《亮剑》前半部分,“旅长”与李云龙的对手戏很多,其中就包括了“旅长”问李云龙“捞了多少好处”一段。“旅长”这一问,不仅在问李云龙的缴获情况,他更多是在表达自己对李云龙能力突出的欣赏,同时,也包含了这对上下级熟络且互相信任的牢固关系。



既然是上下级,又是熟络紧密的关系,李云龙自然要说实话,并如实“报数”,他完全没必要骗“旅长”,原因有二。





首先,李云龙说实话是自信的表现,“捞了多少好处”就是对李云龙战斗能力的极大肯定;其次,李云龙骗不过“旅长”,别看老李平时很机灵,从来不做“赔本买卖”,可在有能力把属下看得一清二楚的“旅长”面前,李云龙还真的不敢撒谎,这既是对上级的尊重,也是原则性的表现。



另外,李云龙太清楚“旅长”的做事风格……全部如实汇报,“旅长”会因你战功卓著,一定会把大多数“好处”留在李云龙部——“良将”通常都会得到上级的偏爱。





相反,如果你不如实汇报,那最后得知真相的“旅长”,可能会对李云龙的“机灵”,表现出巨大的失望。李云龙那么聪明,早就看到了这一层。


南瓜报告


这道理不是明摆着,李云龙不经请示私自调动一个营奔袭万家镇,本来是个瞒着上级的秘密行动,旅长怎么知道他“发财”了?显然独立团内部有人通风报信了,既然是“内鬼作祟”,那李云龙究竟缴获了多少装备,旅长一样门清。



这个人九成是政委赵刚,此类“三八式干部”都是延安抗大认真培训出来的,原则性极强,他们与李云龙这样红军时期摸爬滚打出来的带兵军官,有着本质的区别:忠诚、执行命令不打折扣、政治立场坚决、思想觉悟高,实际上延安派遣相当一批“三八式”干部奔赴各新建部队任职,本身就大有讲究。

这批干部多数是抗战爆发后从各大城市涌入陕北的热血青年和知识分子,虽然没有经历过枪林弹雨,但文化程度普遍较高,经过一年左右的政治军事训练后,从1938年起分批派往抗日前线,大多担任指导员、教导员或者团政委的职务,因此被军事主官们谑称为“三八式”干部。



随着八路军队伍在华北敌后的迅速壮大,新建部队很多,老红军的底子被严重稀释,队伍成分也非常复杂,叛变和投敌的事情时有发生,这批三八式干部肩负着纯洁队伍、严肃纪律、保证部队听党指挥的重要任务,赵刚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当然了,神枪手就是演绎了。

所以这个桥段是真实的,刚刚到独立团的赵刚还没有被李云龙同化,李大脑袋团长干了什么“好人好事”,他一定会一五一十地向上级汇报。万家镇皇协军第八旅骑兵营被消灭后,缴获多少马匹多少装备,既然被孔捷拉回独立团了,团部谁不清楚具体数字?



其实像李云龙这样的团长们,也非常清楚政委是干嘛的,在被服厂接到命令准备上任前,给旅长提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团长政委一个人干了”,当场就被旅长崩了回来:门都没有。

并非旅长不讲情面,这是上面的政策,旅、团级部队能够军政主官一肩挑的不是没有,但那都是久经考验被高度信任的将领,比如陈赓、比如彭雪枫等等。所以李云龙只能退而求其次,要来了留在新一团的张大彪等人。



既然团政委已经把情况上报个一清二楚,旅长电话一响,李云龙就知道这事瞒不住了,再藏着掖着也就没有意义了。旅长是谁啊?传奇一般的开国大将原型,中央特科出身,聪明绝顶,明知事泄,再去撒谎,李云龙活得不耐烦啦?

他只是没想到旅长“打土豪”会这么狠,就给独立团留下一个连的马匹装备,不过也没得办法,三大纪律里有“一切缴获要归公”,他又是未经请示擅自行动,旅长黒下脸较真的话,独立团毛都剩不下,还不如实话实说摆个好态度,这不,还能够组建个骑兵连。



真要給老李全部留下,其实他也养不起,骑兵这个兵种是既费钱又费粮,当年几十万八路军,才组建了四个骑兵团,步骑比例一看就明白。

好久没有温习《亮剑》了,隐约记得还有一次赵刚也是打了小报告,具体是哪一节忘记了,哪位答友提个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