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姜昆不唱“太平歌词”?

玩转智能


这个问题应该很简单,姜昆不会唱太平歌词而已

太平歌词是相声本门的唱是通过郭德纲普及开来的,知道太平歌词也是从郭德纲那,过去也有老先生说过太平歌词,但传播不是很广

实际上相当长一段时间,姜昆的身份是曲协领导而非演员,孰高孰低?一目了然,郭德纲虽然在娱乐圈有偌大的名声,但相声圈里说的算还是姜昆

众所周知,姜昆师从马季,说的是新相声,应该说是对相声的一种改革,可惜最终走进了死胡同,对于传统相声一些基本技巧没学过,并且有些排斥也是正常

有人拿侯宝林的书来举例子,认为太平歌词实际没那么重要,实际上郭德纲也说过,相声演员可以不会唱,不会学,但必须会说,相声演员实际上就应该说的比唱的好

姜昆过去是好演员,但现在不是了,你可以否定他的做法,但别否认他的成绩,会不会太平歌词从来都不是衡量一个相声演员的基本标准

对演员期望值高可以,但别上纲上线,买票看演出才是对演员最好的褒奖,自己孩子考了一百去骂别人孩子不及格实际上也不是太厚道


正大光明匾后头



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的看,首先要看他会不会唱,然后看他有没有机会唱。


1、姜昆会不会唱太平歌词?这个问题无从考证,反正他没有在公开场合唱过。


2、姜昆有没有机会唱太平歌词?太平歌词在旧社会是撂地招揽客人用的,姜昆肯定是没有机会去撂地展示。到了新社会,太平歌词招揽客人的功能已失去了,只能在表演一些传统相声节目时有所涉及,比如《歪唱太平歌词》《杂学唱》等;当然,也可以运用到正活之前的垫话中,但是一般只有在小剧场表演时才用得到。


姜昆既没有机会撂地演出,也没有机会到小剧场演出,再加上人家主要表演新相声,传统相声涉及的少,所以即使他会唱太平歌词,也基本没有机会展示。


这里面还涉及到老调太平歌词和改良版太平歌词的问题。老调太平歌词很难听,没有什么生命力,被淘汰已是必然。我们退一万步讲,如果姜昆会唱太平歌词,那么他唱的一定是老调太平歌词,对于这种既难听又没用的东西,他当然没有必要下功夫去学。如果要唱改良版的太平歌词,那就比较尴尬了,因为现在改良版的太平歌词,主要是郭德纲改良的,当然这其中也有侯宝林、马志明、于宝林等老一辈相声艺人的功劳,但是现在主流的太平歌词唱法确实都是以郭德纲唱的为范本。


你让姜昆去学郭德纲唱的太平歌词,这可能吗?


相声演义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声。姜昆姜主席肯定是会唱太平歌词的,首先说,太平歌词并不难唱,它的旋律简单,反复就那几句唱腔,普通的相声观众都能哼几句。其次,外界对姜昆老师的认识存在误区,以为传统的活姜昆都不会,其实不是那样,就比如他从来不演《八扇屏》,可是在天津演出,天津的观众让他表演一段《八扇屏》的贯口,他依然能说上来。还有在《笑礼相迎》节目,主持人让他来一段北京的吆喝叫卖声,他也能学上来。由此可见,这些相声的基本功,姜昆姜主席虽然学的少,但是肯定会一些。


那么既然姜昆老师会唱,他为什么不唱呢?这就要从太平歌词的作用谈起,旧社会相声艺人撂地演出,为招揽观众,一边白沙撒字一边演唱太平歌词,相声行话把这叫做”圆黏儿”,新中国成立之后,旧社会的相声艺人由街头卖艺杂耍之人,翻身成为了艺术工作者。演出地点也有街头变成了剧场。这时太平歌词作为圆黏儿的手段,已经过时了,而且它作为独立曲种发展的空间非常小,所以以侯宝林大师为首的相声改革小组,并不提倡相声演员再唱太平歌词。而姜昆是侯宝林、马季一脉相承的艺人,他不唱太平歌词也情有可原。


另外, 当时的第五代相声门长张寿辰老先生也曾经公开说过,“你教给学生这个(指太平歌词)干嘛呀?你好好教你的相声吧。” 这就导致了很多相声演员对太平歌词只是略知一二,那就更谈不上唱了。所以时至今日,在舞台上表演过太平歌词的主流相声艺人,除了少马爷马志明,很难再找出第二个。

如今的太平歌词基本上是以返场小段形式出现的。唱太平歌词唱的好的也就是德云社郭德纲,张云雷,李云杰,岳云鹏等人。但是必须说明一点,德云社的艺人唱的太平歌词,都是经过郭德纲整理改编的,它的唱腔更容易被现在的观众接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一搜老艺人的唱腔,不好听的。所以说姜昆老师即使会唱太平歌词,也是老唱腔的太平歌词,他根本不会学郭德纲的唱腔,也就更不可能在台上表演!


靖逸轩主


因为郭德纲的大力推广,大家现在普遍认为太平歌词是相声演员的一个基本功。


郭德纲也一直在强调说,如果不会太平歌词,那么一百块钱的收入就只能拿七十五。似乎不会太平歌词,就对不起祖师爷。


但是,在老一辈的相声大师心中,对于这件事情似乎也没有那么认同,对于太平歌词的地位,也没有看的有那么高。


1980年,侯宝林大师和几位曲艺研究专家合著了一本《曲艺概论》,在这其中,有一段论述相声的「说学逗唱」。侯宝林大师说,其实「说学逗唱」的分类并不科学,既不能概括相声形式的种类,也不能反映相声内容的差别。「学」和「唱」都是相声的艺术手段,「说学逗唱」不是平行的,并列的。「说」居于统领的地位,赋予相声艺术与表演基础,确定了相声作为说唱艺术的特点。实际上,「学」、「唱」不能跟「说」「逗」分庭抗礼,应该居于附属的地位。


那么按照侯宝林大师的观点,可能说、学、逗、唱各占25%,这种比例就有待商榷。


同样是在80年代,侯宝林大师在《文艺研究》期刊上撰写了一篇《相声技艺》,详细的介绍了传统相声的十多项基本技能,分别是:开场诗、白沙撒字、太平歌词、门柳儿、单口相声、对口相声、三人相声、口技、双簧、数来宝、腻缝、杵门子。


在介绍太平歌词是,侯宝林大师是这样写的:

据我了解, 太平歌词的基本旋律源于夯歌, 也就是说它来自劳动生产活动。形成为“太平歌词”并具有这样一个专名, 进而成为相声的技艺, 是比较晚的事, 大约是在清代。

太平歌词多为演出“ 白沙撒字” 时唱的。使用的道具比较简单: 沙袋一个、小竹板( 玉子) 两块、小扫帚一柄。每演完一段, 把写在地上的字扫去。扫完, 把扫帚平放在跟前, 右腿跪在上头( 所谓“单腿打千儿") , 边写边唱。

这种演出通常是“ 画锅” ( 用白粉在地上画个回圈, 线内是演出场地, 线外为观众席, 因圆形似锅, 故名) , 不拉场子( 没有桌、凳、栩等设备) 。据常宝臣先生说, 最早唱太平歌词左手打的是两块薄瓦片, 因为容易碎, 后来改为竹板。如果这个说法属实, 就又从旁证明太平歌词是从夯歌演变来的了。

边写边唱的太平歌词调子简单, 多是唱小段。大段的唱是独立的节目, 出现较晚。二、三十年代的代表人物是王兆麟, 他的《韩信算卦》、《劝人方》、《大脚妞儿》等灌有唱片。后来又有秦佩贤、荷花女。三十年代太平歌词曾达到高潮, 唱词多了, 腔调、旋律美化复杂了, 京津两地风行一时。但是终因它没有伴奏, 比较难唱, 逐渐衰亡。

会唱太平歌词对相声演员来说很有好处。因为它是慢节奏的自由唱法, 便于练习蓄气、运气、气口儿等基本功。


侯宝林大师没有把太平歌词放在那么高的位置,在谈到太平歌词一度衰亡,也没有表示太多惋惜。只是说会唱对相声演员「很有好处」。


反过来看,在侯宝林大师介绍的这十多项基本技能中,白沙撒字、口技、双簧、杵门子(旧时演员向观众要钱的手段和话术),现在都已经不是相声演员的必修课,所以太平歌词,也更多像是个加分项,称不上一定是那么高的地位了。


回复「书单」,给你看更多精选书单。


陈章鱼


姜昆不会唱太平歌词,他认为自己学的是新相声,里面的唱是指唱流行歌曲和唱戏。

说来也挺奇怪的,身为曲协会主席,又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的姜昆,竟然不会唱太平歌词。

郭德纲也曾经爆料过,姜昆不会唱太平歌词。

相声讲究说、学、逗、唱,其中的唱指的就是太平歌词,是相声的基本功之一,没有包袱。

表演的时候需要相声演员单手拿板找着调才可以开唱,所以太平歌词不好唱。



过去说相声,如果不会唱太平歌词,那他就缺少一门本事,演出拿到的报酬就会很少,郭德纲在相声返场的时候,总会唱一两段太平歌词,以表示对传统相声艺术的尊重。

郭德纲曾经强调过,相声中的唱就是指太平歌词,唱黄梅戏、评剧、京戏、流行歌曲那些都不是相声的本行,只能归类为“学”。

姜昆在一次电视访谈中竟然说相声中的唱指的是唱戏和流行歌曲,按照他的说法,他的师傅马季和马季的师傅侯宝林都是新相声派,对传统的相声没有很深的研究,所以他不只是不会唱太平歌词,连贯口、报菜名这些传统的相声基本功也都不会。






姜昆是体制内的,赶上了好时代当上了曲协会主席,平时应酬很忙的,精力是有限的,并没有太多的时间花在研究相声的说学逗唱上。

他所谓的新相声都是歌功颂德型的,在某个特定的场合给某些人看的,脱离了百姓,也脱离了相声原本的面目,像太平歌词这些他不会唱也不学。



郭德纲的太平歌词唱得是非常好的,很有气势,真的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姜昆应该多向他学习啊,人家郭德纲真的是勤学苦练的。



总之,姜昆不唱太平歌词是因为他不会唱。


R娱记


说到姜昆我们应该知道的一个常识就是,姜昆是马季的徒弟,而马季又是侯宝林的徒弟。侯宝林作为相声界的一代宗师,京派相声的创始人,台风大气稳健,有王者之风。当年侯宝林对相声进行了革新,要求去除相声里面的糟粕;而马季干脆更厉害,直接整出了一个“歌颂型相声”的新门类,并且登峰造极。

那么,姜昆呢? 姜昆基本就是那个时代的段子手。传统的东西也不知道他会多少,贯口活也不知道姜昆能来多少,学各种方言、买卖吆喝、戏曲也没有看姜昆说过,唱相声本门的太平歌词就更较劲了,从来没有听姜昆唱过“那杭州美景盖世无双,西湖岸奇花异草四季清香;那春游苏堤桃红柳绿,夏赏荷花映满了池塘……”,对,从来没有听过。因为他不是靠传统的传承出的名而是一味的追求所谓的创新,出名之后就该虚下心来补课,融进自己从事的行业。相反,他没有。仗着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气势汹汹的要把老百姓喜闻乐见真心接受的东西掐死。现在不管他会不会都走到了传统相声的对立面,再唱太平歌词也只是打自己的脸!





聊车弟


太平歌词是传统相声用来招揽生意用的,老相声艺人都是边唱太平歌词,边白沙撒字,等聚够了一定的看客后,然后才开始说,所以说太平歌词是要饭的基本功。

传统相声是靠嘴说的,难免会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大家都会说话,凭什么你说,我就要给钱呢?

所以传统说的艺术必须都要会唱,不会唱,等于基本功不过关,就没吃饭的本事。过去相声艺人必须会唱太平歌词,否则就是没师承,敢撂地别人就敢揍人。

侯宝林大师对太平歌词评价不高,因1949后受学界的僵化观念影响,无处不马克思一下,僵硬地套入历史唯物主义,所以太平歌词就成了下里巴人,且侯大师一生贡献在把粗俗的相声说成高雅艺术,自然就看不上太平歌词。

郭德纲说“说学逗唱”中的唱指太平歌词,这是常识,沾过行的人都懂。

但太平歌词在历史上有很多下流段子,还有很多封建教化的内容,且没法和剧场艺术相结合,如果不撒字,太平歌词怎么唱呢(很多词是根据撒的字来唱的)?

1949年后,太平歌词被重点整治,其实郭德纲也会的不多,也就是那么几段而已。上世纪80年代时,侯大师自己都说过,太平歌词已经失传了(侯宝林自己会的就不多,因为他原本是学京剧的,后来家太穷,才转学相声,学京剧的看太平歌词,就会觉得太小儿科了),太可惜了。

至于姜昆不唱,因为他根本不会,他原不是门里人,是从文工团上来的,所谓师承,不过是偶尔指点一下,那时他已是成人,不可能再给他打基础了,姜昆的“说学逗唱”都有问题,根本没板眼,而且他把唱理解为唱流行歌曲(其实那个应该叫“学”),都是假声,你让他唱个京剧试试?他嗓子就不行。

他的老师马季其实同样是“学”“唱”两门不过关,因为他名义上是侯大师徒弟,侯并没怎么教他,因为他也挂在刘宝瑞名下,是组织分配的,而侯与刘暗自较劲,根本就没怎么辅导马季。且马季那时也已经成人,谁能抠他的基本功?抠了学不好。所以马季在台上一样学不了京剧,压根就没那个基础。让马季唱太平歌词,他哪会啊?马派相声是相声的一股浊流,必然被小品干掉。

所以马季本来就是带歪了的徒弟,他把相声误会为讲笑话、抖包袱,所以他的相声很有趣,但不经听,没板眼,不是语言艺术,只能说是摞起来的笑话。他的基本功比郭德纲就差远了。


老虎他爹



太平歌词是早期的相声艺人在街头撂地演出时,为了吸引观众的一个方式;随着相声走入剧场,通过卖票的方式获取收入,客观上使得太平歌词这门基本功被弱化。不仅仅是姜昆,当今在世的相声演员中,除了德云社之外,根本听不到几个人在唱太平歌词。


姜昆没有唱过,冯巩、刘伟、牛群、周炜、白凯南等新相声的传承者们都没有唱过太平歌词,他们很大的可能性是不会,因为没有学过。


还有一些从小坐科或者有一定基本功的相声演员,偶尔也唱,但都是老式唱法,确实不好听,比如常宝华、尹笑声、刘文步、王谦祥以及新生代苗阜等等,都曾唱过太平歌词,实在是吸引不了观众。


能把太平歌词唱的好听一点的,除了郭德纲及其传人以外,就数马志明先生了。所以太平歌词看似简单,其实真正能唱的有韵味,听的入耳还是需要长久的练习,以及不断的改进,只有郭德纲和马志明先生这种真正从骨子里热爱这门艺术的人,才有可能静下心来钻研。而对于沽名钓誉者来说,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这个根本没多少机会展示的所谓基本功呢?


牙快笑掉了


姜昆不仅不唱太平歌词,而且连传统相声《八扇屏》都不说。姜昆在一次演出时自己说,不仅是他,连侯宝林、马季等相声表演艺术家,也很少说传统相声。他们都说新相声。但是,姜昆不唱太平歌词,不说《八扇屏》,不等于不会,姜昆曾当众表演了《八扇屏》中的一段,说得非常好,获得了不少的掌声。

侯宝林、马季和姜昆为什么不说传统相声呢?侯、马两位艺术家主要说新相声,这是解放初文艺工作的新形势决定的。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产生了不少新问题,要让人民群众熟悉新政策,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文艺战线上的工作者自然要冲在宣传的第一线。这就要有新作品。不仅是相声,许多曲艺种类都推出了新作品,而且很多都是优秀作品。因此,那时的相声演员基本上都不表演传统相声,而是说新相声。姜昆的创作也在改革开放前后达到顶峰。不过,那是广播的时代,到了九十年代后期,电视时代到来,相声的整体创作陷入低谷。郭德纲此时横空出世,把相声又带回剧场,大力整理和表演传统相声,使相声得以复兴。

不同的时代,对文艺工作者有不同的要求,不同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有不同的使命。姜昆是那个时代相声界的佼佼者,不说太平歌词,但他创作了不少相声精品,为相声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松涛盛语


他就会掉老虎洞🐯,其他也不会个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