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選科選政史地,物理地理老師都覺得不選物理可惜一直勸孩子,該聽老師的還是堅持?

超越時空feng


關於選不選自己不熱愛學的科目,比如物理,我說一下我的經歷。

我高一併不喜歡學物理,就是做題多,我們班物理老師是年級主任,經常下了晚自習就給一張卷子,說明天早上上課講,只得下了晚自習回去後加班做,結果考試的時候全年級裡的滿分人數,有一半多在我們班,我也是其中之一,經常滿分,沒下過90吧,我們全部大部分學生都這樣。

我們那時候不是選三科,而是選文理科,老師說理科能考軍校,同時由於由於政治成績不穩定,最後選了理科,雖然我喜歡學文科。

我的地理成績是年級拔尖水平,因為我非常喜歡學地理,我沒選文科,也就放棄了地理。因為不熱愛,高二物理就不那麼突出了,滿分的次數已經很少了。生物和化學我也不熱愛,滿分不可能,尤其化學都快一竅不通全靠背的感覺了,上90都是高興的事,滿分100。

到了高三,我的物理就那樣了,別說考不了滿分了,理綜我都很少能考到260以上,高考記得也就考了260多。這三科理科科目我都愛不起來,所以也沒能學出個好成績,熱愛才是王道,我的地理從初中到高中都是年級拔尖,就是因為熱愛,不用怎麼太下功夫,就能學出效果來。


我叫老驢


雙方心平氣和地坐下來談談。先聽聽孩子為什麼選文科。也聽聽老師說,為什麼不選物理可惜了。如果最後說服不了孩子的話,當然聽孩子的。畢竟,這書,是孩子自己讀!


我身邊有一對夫妻,兩人都是武漢大學理工科畢業。他們的女兒在高中選課的時候就選了政史地。後來考上了南京師範大學的中文系。


當時我們就開玩笑說。兩個理科生,培養了一個文科生。


孩子在大學四年,因為有音樂特長,參加了學校的合唱團。業餘生活非常豐富。自己的專業也沒有落下。作文競賽獲獎;大一大二暑假參加英國遊學;參加大學生柬埔寨支教活動等。


看了她的大學生活,她的四年可以抵得過普通大學生的八年。大學畢業,考取了上海某大學的研究生。


她一路走來都是選擇的,自己喜歡的道路。這樣的生活,不是比逼著孩子去學他不喜歡的專業,渾渾噩噩地度過大學四年,有意義得多嗎?


我是綠衣黃裳99,一線老師,請關注我,您的點贊是對我的肯定;同時歡迎留言探討。

綠衣黃裳99


我覺得我兒子選科目選的不好。純文科了。之前選的物理歷史地理。後來改3+1+2,就改成歷史地理生物,但學校說選這個組合的編不了一個班,要重新選。本來這些可以組成12個組合,但學校直接給去了六個留六個來選,到最後又從6個變成只留三個組合了。現在網上看的多了,才發現學文科的報考的學校少,專業少,分數高,競爭大。當時選科目都是按照兒子他自己的意願來,沒考慮那麼多。


會說話的梨花


不知道題主是新高考哪個地區的,採用的是3+3模式還是3+1+2模式。這兩種模式下選不選物理,結果可謂天壤之別。

3+3地區,因為高校選科要求不嚴,物理重要性被嚴重削弱,出現了物理無人選的現象。此後,教育部出臺了選科指引,92個大的專業類裡有19個必須選物理,以浙江省為例,我粗略估計了下,2021屆考生不考物理,最多隻能報約70%的專業。

而後出臺的3+1+2模式,可謂是對3+3模式的糾正。但是,還有很多學校、學生心懷僥倖,不選物理卻想報理工科專業、醫學專業。教育部於五月份又出了3+1+2模式下的選科指引,92個大的專業類有46個必須考物理,必須考歷史才能報考的只有一個,剩餘的交給各個高校自主確定。

舉個例子,3+3模式下,如果某人選擇了歷史化學生物,即使部分好的學校還要求考物理,但該考生還可以報考大部分不提物理要求高校的化學、生物、醫學等相關專業。但是3+1+2模式還生搬硬套3+3模式的方法,投機取巧,那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如下圖,想學熱門的醫學專業,不考物理不可能。

3+1+2因為物理歷史分開招生,而物理類的招生指標肯定遠遠多於歷史類。但是令人遺憾的是,現在很多學校物理歷史考生差不多,甚至部分學校歷史考生多於物理考生。可想而知,這些歷史類學生高考競爭壓力有多大。

最後我想說,自由是相對的。你選擇了你擅長輕鬆的科目,你就要面對專業受限的困境,不要抱怨,畢竟路是自己選的。不選物理,你一樣可以發光發亮,只要你足夠優秀!



一隻羊1015


該聽老師的!孩子不選物理可能是自我感覺物理難學,文科學習起來輕鬆。其實許多學生不明白文科和理科的一些內在的東西。

文科得分容易,但是得高分難。2018年高考,北京700分以上文科0人,理科53人;河北700分以上文科0人,理科122人;山東665分以上文科0人,理科1264人;河南688分以上文科0人,理科88人。而且文科在中間段的人特別多,不容易拉開距離,加上偶然性的原因文科的實際得分難度我個人覺得超過了理科。

大學文科招生人數大大低於理科招生人數(下面是我和我的親戚的對話)。文科招生只有理科的1/3到1/4,四川2018年參加普通高考,一本上線:文科1.8萬人,理科7.5萬人。從這個角度來看,文科難度大大高於理科。

假如孩子的學校一年上一本線1000人,文科200人、理科800人,那麼理科的600名比文科的199名強得太多。



我的親戚高一上期全市統考成績不錯(以上三個圖) ,她比較擔心物理學不好,我告訴她,從她的期末考試成績來看,理科優勢大大超過了文科,選理化生沒有什麼問題。她最後根據自己的實力選擇了理化生,現在情況不錯。


平淡是真oymlq


小編認為,歷史組合和選物理組合最大的區別就是:歷史組合中,高考分數再選科目的選擇更重要。

最近小編回答選科問題較多,覺得選擇歷史科目的考生也不少。也尤其發現很多考生和家長對後面的兩門再選科目(賦分科目),十分迷茫,不知道選哪兩門

我們在選物理組合時,由於部分科目存在棄考現象,有些科目要求較高的專業招生任務都可能完成不了,就會存在徵集志願和補錄的情況。所以,分數上稍微可放鬆一些。


但是,歷史組合的考生會面臨一個十分嚴峻的挑戰:

歷史組合中,對三門或兩門科目均有要求的專業數量太少了,尤其是化學這一門科目,無法通過填報志願解決賦分制度帶來的問題。

舉一個例子,根據2021年全國院校對河北省的選科要求中,對歷史政治地理三門均有必考要求的專業,只有20個。選擇化學生物的考生為了佔據優勢和減少競爭對手,就會選擇這20個專業,然而選擇歷化生的考生遠遠不止20個,選擇這20個專業的人數也遠遠超過這個數字。

再舉個反例,選擇物化生組合的人數十分之少,其中對化生均有必考要求的卻有200個左右(不同省份不同數量,對江蘇省有174個;對湖北省有有205個;對湖南省內有202個)。

以江蘇省為例,網傳選擇化學不到3萬人。假設該3萬人全是物化生組合,一個專業招收3個江蘇考生,那麼這200個專業的競爭程度就是30000/3/200=5。

試問,五個裡面挑一個,競爭激烈嗎?更何況這三萬人裡有很多人沒有選生物呢。


從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來,要求三門科目必考的專業,其數量越多,對於選該三門組合的考生越有利——因為要求必考的三門科目不能適合多數人的優勢,選擇的人也會相對少一些。

歷史政治地理,在專業數量上比歷史化學生物更有優勢,但選考化學的人數少,所以後者競爭上對手少一點。

這就又迴歸到最開始的一個話題:歷史組合更看重分數。

本身的組合性質決定了專業的上限較低,只能在這部分專業裡考最好的、要求最高的專業(數量已經很有限了)。分數成了更重要因素。


總結:

老師建議學生選擇物理,一方面是認可了孩子的學習能力,另一方面物理在新高考下,尤其是3+1+2模式,有太大優勢了。當

您實在猶豫不決時,多聽聽孩子的想法。

最後強調:

任何組合組合要求考一個好分數的。舉個例子,考生選擇了物化生組合,是報考人數少,但本身三門成績很差,在這群選考人中是倒數第一,那也是沒辦法報考好專業,不想被退檔,就只能去報考無科目要求的專業了。


玖抒教育


先來複習一下叫3+1+2組合有哪些:

大致瞭解一下試點學校的選科人數的比例:


關於高一選科,其實就是把高三填志願的工作提前到高一來做,所以選什麼組合決定你的未來發展方向,這是每個人的人生大事,不得兒戲。

3+1+2,選科目的大致方向應該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選大學招生面廣的;

2,選以後就業率高的。

3,選自己擅長和喜歡的。

4,選學習難度低的總分最大化的。

題主的孩子選 史地生很明顯是偏文科,優點是:學習難度偏低;缺點是:大學招生專業受限,未來工作就業率相對低。

物理地理老師提的建議有他的道理,但是決定權還是在孩子手裡,雖然物理科非常實用和對以後招生就業帶來無窮的便利,如果物理確實學不下,真的沒必要勉強自己。

題主把選物理的好處告訴孩子,其它就由他自己決定吧,畢竟書是他自己讀,鞋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更何況,12個組合都各有它的利弊呢。


上山畝教育


老師沒有任何權力幫助學生定選課,但是確實有不少學校和老師為了學校和班主任自己的私利,規勸學生不要選某某學科。

李老師認為這種行為嚴重侵犯了學生的自由選擇權,這是違法的。

一、為什麼一些學校和老師勸學生選課

學校往往會因為自身條件的限制,開不足更多組合滿足學生選課需要而採取人為規定學生只能選哪些組合,不能選哪些組合。

這樣的學校往往是普通高中,一方面,這些高中師資力量本身就很緊張,老師不夠用的,要是某些組合比較集中,那麼學校就會出面干涉。

學校不會再額外聘請老師,因為那些老師工資不在編制,學校只能夠自己出錢。另一方面,這些學校有自己的小算盤,由於改革選課走班,組合越多越容易出現混亂,所以,快刀斬亂麻,減少組合可以減少麻煩,促進教學穩定。

再者,由於傳統文理科組合已經根深蒂固,老師也好,學生也罷都已經適應了,突然走班很不適應。

而且文理分科對考生的影響也是根深蒂固。學校和老師往這兩個方面引導也比較容易。

二、該不該聽老師的?

有些學校由於師資力量,硬件設施的原因開不起太多的組合,所以在這些學校的同學也沒有辦法。

他們只能在學校規定的幾個有限組合中去挑選。國家推行高考改革,其實也沒辦法在全國搞一刀切。

由於很多學生和家長一開始不瞭解新高考改革的特點,所以找老師或者班主任去諮詢交流是必要的。

和老師交流是爭取老師的意見,但是老師絕對不能幫孩子拿主意。老師更不應該勸學生選什麼樣的組合,更不能強硬阻止學生自願選什麼樣的組合。

這次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尊重學生的選擇權利,適當擴大學生的選擇權利,由於過去文理分科,學生的選擇權太小,導致很多矛盾。

學生選課實際上是自己的事情,在徵求老師意見的基礎上最終還是要自己拿主意,老師無權干涉,所以,李老師建議不要盲從老師的想法,要結合自己實際,實事求是。


教師老李


只要不是非常笨就不要選政史地,越難的科目越有價值,數理化到高中畢業也不要放棄,它可以改造你的智力,使你晚年減少老年病,也可以為你今後育兒打下基礎,對後代學習有利。政史地有愛好利用業餘時間看一看便知,地理看幾遍就可以記住了,如果結合歷史效果更豐富,歷史也只是數個版本的啟蒙,政治是要不斷更新,唯有數理化保值,生物不結合化學變的沒有意義,還等什麼目標數理化生物,你不學生物物理化學直接影響生活質量,比如優生優育,看個產品標籤上各種化學成份含義,生活中用物理知識事半功倍,傳銷炸騙都找不到你,因為你有科學知識


手機用深喉


在我們上初中那個年代,經常聽到的就是學好物理化,走遍全天下。所以那時候成績高都去學理科了,理科挑剩的才去文科,很少有因為喜歡文才去選文科的,而且一提起自己學文科明顯感覺底氣都不足。

那個年代也確實文科不好就業,因為理科才算是有一技之長。文科那種動動嘴皮子和腦瓜子,用用筆桿子不被認為是有實際意義的工作。

但是時代是在變化的,今天再談技能,已經不單單是會用什麼實際的工具,會動手操作個什麼儀器的這工那工了,在社會大的分工下,只要在某一專業領域能垂直深入,就可以說是擁有這個領域的技能,包括體力和腦力。

對於學文重要還是學理重要呢?沒有明確標準,因為很多人就業都跨了行業,學美術的去賣房子了,學唱歌的去畫畫了,種地的去做網紅了,城裡待的好好的跑農村去了。現在人可以選擇的機會太多了,但我覺得社會發展更側重於複合型人才,文理兼備,能文能理。其實學習的過程是增加我們對事物觀察判斷思考能力的過程,從而來達到自己主宰生命的能力,並不是知識本身,因為知識是工具,不是終點。

所以甭管別人怎麼說,學文學理自己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