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选科选政史地,物理地理老师都觉得不选物理可惜一直劝孩子,该听老师的还是坚持?

超越时空feng


关于选不选自己不热爱学的科目,比如物理,我说一下我的经历。

我高一并不喜欢学物理,就是做题多,我们班物理老师是年级主任,经常下了晚自习就给一张卷子,说明天早上上课讲,只得下了晚自习回去后加班做,结果考试的时候全年级里的满分人数,有一半多在我们班,我也是其中之一,经常满分,没下过90吧,我们全部大部分学生都这样。

我们那时候不是选三科,而是选文理科,老师说理科能考军校,同时由于由于政治成绩不稳定,最后选了理科,虽然我喜欢学文科。

我的地理成绩是年级拔尖水平,因为我非常喜欢学地理,我没选文科,也就放弃了地理。因为不热爱,高二物理就不那么突出了,满分的次数已经很少了。生物和化学我也不热爱,满分不可能,尤其化学都快一窍不通全靠背的感觉了,上90都是高兴的事,满分100。

到了高三,我的物理就那样了,别说考不了满分了,理综我都很少能考到260以上,高考记得也就考了260多。这三科理科科目我都爱不起来,所以也没能学出个好成绩,热爱才是王道,我的地理从初中到高中都是年级拔尖,就是因为热爱,不用怎么太下功夫,就能学出效果来。


我叫老驴


双方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谈。先听听孩子为什么选文科。也听听老师说,为什么不选物理可惜了。如果最后说服不了孩子的话,当然听孩子的。毕竟,这书,是孩子自己读!


我身边有一对夫妻,两人都是武汉大学理工科毕业。他们的女儿在高中选课的时候就选了政史地。后来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的中文系。


当时我们就开玩笑说。两个理科生,培养了一个文科生。


孩子在大学四年,因为有音乐特长,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业余生活非常丰富。自己的专业也没有落下。作文竞赛获奖;大一大二暑假参加英国游学;参加大学生柬埔寨支教活动等。


看了她的大学生活,她的四年可以抵得过普通大学生的八年。大学毕业,考取了上海某大学的研究生。


她一路走来都是选择的,自己喜欢的道路。这样的生活,不是比逼着孩子去学他不喜欢的专业,浑浑噩噩地度过大学四年,有意义得多吗?


我是绿衣黄裳99,一线老师,请关注我,您的点赞是对我的肯定;同时欢迎留言探讨。

绿衣黄裳99


我觉得我儿子选科目选的不好。纯文科了。之前选的物理历史地理。后来改3+1+2,就改成历史地理生物,但学校说选这个组合的编不了一个班,要重新选。本来这些可以组成12个组合,但学校直接给去了六个留六个来选,到最后又从6个变成只留三个组合了。现在网上看的多了,才发现学文科的报考的学校少,专业少,分数高,竞争大。当时选科目都是按照儿子他自己的意愿来,没考虑那么多。


会说话的梨花


不知道题主是新高考哪个地区的,采用的是3+3模式还是3+1+2模式。这两种模式下选不选物理,结果可谓天壤之别。

3+3地区,因为高校选科要求不严,物理重要性被严重削弱,出现了物理无人选的现象。此后,教育部出台了选科指引,92个大的专业类里有19个必须选物理,以浙江省为例,我粗略估计了下,2021届考生不考物理,最多只能报约70%的专业。

而后出台的3+1+2模式,可谓是对3+3模式的纠正。但是,还有很多学校、学生心怀侥幸,不选物理却想报理工科专业、医学专业。教育部于五月份又出了3+1+2模式下的选科指引,92个大的专业类有46个必须考物理,必须考历史才能报考的只有一个,剩余的交给各个高校自主确定。

举个例子,3+3模式下,如果某人选择了历史化学生物,即使部分好的学校还要求考物理,但该考生还可以报考大部分不提物理要求高校的化学、生物、医学等相关专业。但是3+1+2模式还生搬硬套3+3模式的方法,投机取巧,那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如下图,想学热门的医学专业,不考物理不可能。

3+1+2因为物理历史分开招生,而物理类的招生指标肯定远远多于历史类。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现在很多学校物理历史考生差不多,甚至部分学校历史考生多于物理考生。可想而知,这些历史类学生高考竞争压力有多大。

最后我想说,自由是相对的。你选择了你擅长轻松的科目,你就要面对专业受限的困境,不要抱怨,毕竟路是自己选的。不选物理,你一样可以发光发亮,只要你足够优秀!



一只羊1015


该听老师的!孩子不选物理可能是自我感觉物理难学,文科学习起来轻松。其实许多学生不明白文科和理科的一些内在的东西。

文科得分容易,但是得高分难。2018年高考,北京700分以上文科0人,理科53人;河北700分以上文科0人,理科122人;山东665分以上文科0人,理科1264人;河南688分以上文科0人,理科88人。而且文科在中间段的人特别多,不容易拉开距离,加上偶然性的原因文科的实际得分难度我个人觉得超过了理科。

大学文科招生人数大大低于理科招生人数(下面是我和我的亲戚的对话)。文科招生只有理科的1/3到1/4,四川2018年参加普通高考,一本上线:文科1.8万人,理科7.5万人。从这个角度来看,文科难度大大高于理科。

假如孩子的学校一年上一本线1000人,文科200人、理科800人,那么理科的600名比文科的199名强得太多。



我的亲戚高一上期全市统考成绩不错(以上三个图) ,她比较担心物理学不好,我告诉她,从她的期末考试成绩来看,理科优势大大超过了文科,选理化生没有什么问题。她最后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了理化生,现在情况不错。


平淡是真oymlq


小编认为,历史组合和选物理组合最大的区别就是:历史组合中,高考分数再选科目的选择更重要。

最近小编回答选科问题较多,觉得选择历史科目的考生也不少。也尤其发现很多考生和家长对后面的两门再选科目(赋分科目),十分迷茫,不知道选哪两门

我们在选物理组合时,由于部分科目存在弃考现象,有些科目要求较高的专业招生任务都可能完成不了,就会存在征集志愿和补录的情况。所以,分数上稍微可放松一些。


但是,历史组合的考生会面临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

历史组合中,对三门或两门科目均有要求的专业数量太少了,尤其是化学这一门科目,无法通过填报志愿解决赋分制度带来的问题。

举一个例子,根据2021年全国院校对河北省的选科要求中,对历史政治地理三门均有必考要求的专业,只有20个。选择化学生物的考生为了占据优势和减少竞争对手,就会选择这20个专业,然而选择历化生的考生远远不止20个,选择这20个专业的人数也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再举个反例,选择物化生组合的人数十分之少,其中对化生均有必考要求的却有200个左右(不同省份不同数量,对江苏省有174个;对湖北省有有205个;对湖南省内有202个)。

以江苏省为例,网传选择化学不到3万人。假设该3万人全是物化生组合,一个专业招收3个江苏考生,那么这200个专业的竞争程度就是30000/3/200=5。

试问,五个里面挑一个,竞争激烈吗?更何况这三万人里有很多人没有选生物呢。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来,要求三门科目必考的专业,其数量越多,对于选该三门组合的考生越有利——因为要求必考的三门科目不能适合多数人的优势,选择的人也会相对少一些。

历史政治地理,在专业数量上比历史化学生物更有优势,但选考化学的人数少,所以后者竞争上对手少一点。

这就又回归到最开始的一个话题:历史组合更看重分数。

本身的组合性质决定了专业的上限较低,只能在这部分专业里考最好的、要求最高的专业(数量已经很有限了)。分数成了更重要因素。


总结:

老师建议学生选择物理,一方面是认可了孩子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物理在新高考下,尤其是3+1+2模式,有太大优势了。当

您实在犹豫不决时,多听听孩子的想法。

最后强调:

任何组合组合要求考一个好分数的。举个例子,考生选择了物化生组合,是报考人数少,但本身三门成绩很差,在这群选考人中是倒数第一,那也是没办法报考好专业,不想被退档,就只能去报考无科目要求的专业了。


玖抒教育


先来复习一下叫3+1+2组合有哪些:

大致了解一下试点学校的选科人数的比例:


关于高一选科,其实就是把高三填志愿的工作提前到高一来做,所以选什么组合决定你的未来发展方向,这是每个人的人生大事,不得儿戏。

3+1+2,选科目的大致方向应该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选大学招生面广的;

2,选以后就业率高的。

3,选自己擅长和喜欢的。

4,选学习难度低的总分最大化的。

题主的孩子选 史地生很明显是偏文科,优点是:学习难度偏低;缺点是:大学招生专业受限,未来工作就业率相对低。

物理地理老师提的建议有他的道理,但是决定权还是在孩子手里,虽然物理科非常实用和对以后招生就业带来无穷的便利,如果物理确实学不下,真的没必要勉强自己。

题主把选物理的好处告诉孩子,其它就由他自己决定吧,毕竟书是他自己读,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更何况,12个组合都各有它的利弊呢。


上山亩教育


老师没有任何权力帮助学生定选课,但是确实有不少学校和老师为了学校和班主任自己的私利,规劝学生不要选某某学科。

李老师认为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学生的自由选择权,这是违法的。

一、为什么一些学校和老师劝学生选课

学校往往会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开不足更多组合满足学生选课需要而采取人为规定学生只能选哪些组合,不能选哪些组合。

这样的学校往往是普通高中,一方面,这些高中师资力量本身就很紧张,老师不够用的,要是某些组合比较集中,那么学校就会出面干涉。

学校不会再额外聘请老师,因为那些老师工资不在编制,学校只能够自己出钱。另一方面,这些学校有自己的小算盘,由于改革选课走班,组合越多越容易出现混乱,所以,快刀斩乱麻,减少组合可以减少麻烦,促进教学稳定。

再者,由于传统文理科组合已经根深蒂固,老师也好,学生也罢都已经适应了,突然走班很不适应。

而且文理分科对考生的影响也是根深蒂固。学校和老师往这两个方面引导也比较容易。

二、该不该听老师的?

有些学校由于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的原因开不起太多的组合,所以在这些学校的同学也没有办法。

他们只能在学校规定的几个有限组合中去挑选。国家推行高考改革,其实也没办法在全国搞一刀切。

由于很多学生和家长一开始不了解新高考改革的特点,所以找老师或者班主任去咨询交流是必要的。

和老师交流是争取老师的意见,但是老师绝对不能帮孩子拿主意。老师更不应该劝学生选什么样的组合,更不能强硬阻止学生自愿选什么样的组合。

这次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利,适当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利,由于过去文理分科,学生的选择权太小,导致很多矛盾。

学生选课实际上是自己的事情,在征求老师意见的基础上最终还是要自己拿主意,老师无权干涉,所以,李老师建议不要盲从老师的想法,要结合自己实际,实事求是。


教师老李


只要不是非常笨就不要选政史地,越难的科目越有价值,数理化到高中毕业也不要放弃,它可以改造你的智力,使你晚年减少老年病,也可以为你今后育儿打下基础,对后代学习有利。政史地有爱好利用业余时间看一看便知,地理看几遍就可以记住了,如果结合历史效果更丰富,历史也只是数个版本的启蒙,政治是要不断更新,唯有数理化保值,生物不结合化学变的没有意义,还等什么目标数理化生物,你不学生物物理化学直接影响生活质量,比如优生优育,看个产品标签上各种化学成份含义,生活中用物理知识事半功倍,传销炸骗都找不到你,因为你有科学知识


手机用深喉


在我们上初中那个年代,经常听到的就是学好物理化,走遍全天下。所以那时候成绩高都去学理科了,理科挑剩的才去文科,很少有因为喜欢文才去选文科的,而且一提起自己学文科明显感觉底气都不足。

那个年代也确实文科不好就业,因为理科才算是有一技之长。文科那种动动嘴皮子和脑瓜子,用用笔杆子不被认为是有实际意义的工作。

但是时代是在变化的,今天再谈技能,已经不单单是会用什么实际的工具,会动手操作个什么仪器的这工那工了,在社会大的分工下,只要在某一专业领域能垂直深入,就可以说是拥有这个领域的技能,包括体力和脑力。

对于学文重要还是学理重要呢?没有明确标准,因为很多人就业都跨了行业,学美术的去卖房子了,学唱歌的去画画了,种地的去做网红了,城里待的好好的跑农村去了。现在人可以选择的机会太多了,但我觉得社会发展更侧重于复合型人才,文理兼备,能文能理。其实学习的过程是增加我们对事物观察判断思考能力的过程,从而来达到自己主宰生命的能力,并不是知识本身,因为知识是工具,不是终点。

所以甭管别人怎么说,学文学理自己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