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三大內家拳,形意拳和太極拳都有很多資料可學,為什麼八卦掌幾乎找不到像樣的資料?

凡遇存善


八卦掌不好學不好練,材料自然少。太極拳最簡單容易上手,尤其是楊氏,練了幾年就能糊弄糊弄外行,自我感覺也特別好,再加上各個層面推廣的比較厲害所以練的人最多。形意拳動作相對簡單,似乎也好學好練一點,其實練好了也是很難的,尤其是不偷工減料按照規矩練,但是練拳的人自己一般不覺得,能糊弄自己。八卦掌可就難了,運動方式擰巴,內涵豐富但是隱晦,一般人只知道轉圈瞎練,都不知道自己練的什麼為什麼這麼練,所以懂行的少,能付諸於筆墨的更少,當今的很多名家都是名不副實之輩。能遇明師乃人生幸事,可遇不可求。


手機用戶95277630595


我師傅今年八十五歲,英雄識英雄,認識一個上海八卦掌名家蘇笑塵,住餘山腳下,我同師傅一起去拜訪過。老人家的身材十分健壯,伸出的手掌十分厚實,據說都是年輕時掌擊石碑大樹練出來的。蘇老曾經去武當山被聘為總教練,又在香港武術大會表演獲金獎和金牌,但幾年前已去世了。

中國在民間的傑出武林人物肯定有,但不願彰顯,因為種種原因,社會並不支持這些奇人異士,自古"俠以武犯禁",所以他們慢慢無聲無息在凋零消失,而且絕技也隨之而去。

真正的練武十分艱苦,而且必須有名師指點,循序漸進,而且老傳統是不入公門,不仗技欺人,沒有武德的人肯定堅持不了!

一門真正武藝都是傳家寶,傳子不傳女,如果沒有男丁,一門武藝就此失傳。所以,不可能會在書中詳細講解武技,這都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很可惜的事!


雲靈尋道


八卦掌的資料有啊!

八卦掌的第三代傳人,上海鐵路局工作的姜容譙就寫過好幾部關於八卦掌的書,有圖、有理論、有精到的解讀,只是出版年代早了些,約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版的,現在市面比較難找到了。

姜容譙當年也是上海灘赫赫有名的八卦掌高手,因為師承正宗且是知識分子出身,所以理論分析很到位,書中很正統,沒有那些穿穿鑿附會的誇張和迷信的傳說,這也許是和他得之真傳以及出身於嚴謹的科技工作者有關,故這些書非常值得武術愛好者收藏品鑑。

這是我所知的關於八卦掌的嚴肅的資料,至於其它的跡近志怪的野史或胡說八道的拳譜則是汗牛充棟且不足為信,看了只有壞處沒有好處,所以不看也罷!


老頭子1829


首先,八卦掌作為最有代表性的內家拳之一併不缺少教授體系。

中國的武術,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眾多拳種的組合體。這一組合體,無論是其歷史的悠久,還是其拳種的眾多,均具有非常明顯的中國傳統文化特色。

眾多的武術拳種,非常直接地展現出了傳統中國的文化多元化狀態,而且,在武術的每一個拳種中,都或顯或隱地蘊含著豐富的不盡相同的其他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

無論是形意拳,還是八卦掌,對傳統武術的練習者,要對自己的傳統武術重新認識,站在現代人的角度去重新認識它,看看它有什麼東西能夠直接提供給現代人,讓現代人喜歡。





武林誌


小老兒只練過太極拳,瞭解一點皮毛,其他的不懂。

1- 個人認為太極拳習練者眾多,由於史上數次改拳,習練者文人逐漸增多,對太極拳經典著作解讀的文章浩繁。

2-太極拳拳架子分枝眾多,幾乎各枝都有門人對各自拳架進行著述記錄。

太極拳著述相對來說比較多的原因,主要是以上兩點。






太極熊貓大


真的想學的話,假如是從一個新手開始,單單看文字資料或者視頻資料,都是非常難學習的。假如你是一個有其他拳學基礎的人,那照著資料摸索,還可以摸索出來一點東西。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拳術的修行,在初學的時候必須要有老師帶你入門,不然很多概念是新手分不清的。

比如說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新手很難分清松和懈的概念,也很難分清僵和緊的概念。還有,沉是什麼概念也很難弄清楚的。很多人追求沉,卻又少了本身挺拔的意念,從而造成了丟。

不丟不頂,過猶不及。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庸之道,在拳學裡面是交織在一起的。

好像說想學習八卦掌,能找明師學習當然是找明師學習,在找不到明師的時候,也可以自己琢磨一下單換掌走圈。

自己學習八卦掌的話,最好以高架為主,因為沒有老師指導,普通人強行練習低架,很容易因為跪膝而傷害到身體。

可以先直行,然後再走圈,走圈又以裡直外扣為準則,至於擺步是為了式子的變換而出現的。這些動作可以參考網絡上的視頻。

學習知識,必須是要有所付出的。要麼付出金錢,要麼付出時間,因為這代表了你的心是否誠心誠意。而想等著別人的餵食,那是不可能的。

—— 六如夢幻 2019.07.07 09:15


六如夢幻


收到了凡遇存善朋友的問題邀請。

有關八卦掌的資料確實不如形意拳,太極拳等資料要多一些,不過所謂找不到“像樣”的資料這個說法是感覺有待商榷的。

何為像樣?是說篇幅短嗎?說實在的,現在市面上能夠見到的太極拳相關的書籍可以說多到氾濫的地步。但是所有文章綜合來看,真正能說道實際言之有物的恐怕還是最著名的《太極拳論》也就兩三百字而已。如果說篇幅短就不像樣,那麼其實太極拳相關資料也不怎麼像樣而已。因為長篇累牘卻玄虛空泛的文章太多,很多連看都懶得去看了,那更不“像樣”。

或者說內容上面沒有什麼實際價值?實際上八卦掌相關的文章其實也是有一些挺不錯的文章的,孫祿堂寫過相關八卦掌的掌法,劍法的文章,裡面乾貨很多,尤其是加上了很多自己練習的心得感悟,是很寶貴的。而八卦掌各派實際上也是有歌訣,拳論留下來,從內容上看,其實都是很寶貴的經驗總結。

那麼恐怕主要是說相關的文章比較少這一個理由稱之為不“像樣”了。這個實際上也是比較好理解的。因為這個是歷史原因。

現在比較公認的三家“內家拳”實際上是清末民國期間人民總結出來的。也就是說,所謂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在這些拳實際起初創立到成型的期間,並不是從某一處,或者說某一“宗派”而統一產生的。彼此是不同的源流,但當成形被世人知道了解的時候,發現他們內在的聯繫是很緊密的,因此才有三家為一體,殊途同歸的感覺,孫祿堂由於學了三家拳術為一身,才領悟實際上三家就是一家的道理。而且都和陰陽八卦有關的理論基礎,並且外在表現和習練方式有別於常見的“外家”拳術,因此世人歸納為“內家拳”。但這個是拳理上面的一家,並不是起源來自一家。

這樣說實際上就是想說明,三家內家拳的傳承不同,彼此出現的歷史時期不同,相應歷代傳人經歷也不同。如果按照形成年代來看,很可能最早形成的是形意拳,再晚一些是太極拳,八卦掌出現的時間是最晚的。當然這個需要歷史考證來定論。不過目前從比較可靠的歷史論據來說,八卦掌的確是算是三家拳法當中形成最晚的。因為比較明確的創始人是董海川。歷史文獻考證是清代嘉慶到光緒年間人。可以說已經是清末時期了。被廣為人知是由於楊露禪和董海川的比武。而楊露禪是從陳氏學的太極拳,那麼可見八卦掌的創始人生活的時期,同期的太極拳起碼已經有過幾代的傳承時間了,所以說八卦掌創立成型的時間是要晚於太極拳的說法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創立時間晚,傳承經歷時間短。那麼自然相關的拳論總結比較少也是很正常的現象。同樣可以理解的是,傳人分支少,傳播範圍窄。當然這都是相對於形意,太極兩家比較而言的。目前可以統計得出八卦掌到現在也大約傳承了六七代,習練八卦掌的傳人統計大約十幾萬人。相比較太極拳到現在差不多動輒十幾代人,練習者上億的規模,確實會小很多。練習者相對少,實際上琢磨著著作總結拳法理論文章的人也就會少。這個是很顯而易見的道理。事實上在程廷華傳授孫祿堂八卦掌之前,幾乎沒有什麼可以成文字的文章可以給弟子提供學習資料,很多經驗理論口訣都是口傳心授。孫祿堂是在晚年為了傳承保留,才想辦法形成文字總結下來。可以說算是最早的八卦掌相關資料書籍。

還有一個原因,古代練武術練得好的,大多數其實文筆上面就會差很多。師傅拳打的好,但是想要總結成文章文字就比較難。太極拳當中算是出了一個能文能武的武禹襄,其實很多太極拳文字理論上面的相關資料,絕大多數的源頭是在武禹襄總結出來的文章理論。這點就連楊氏創始人楊露禪也都沒有辦法能寫出比較好的太極拳理論著作。那麼八卦掌相對缺乏總結性以及理論性比較著名的文章這個現象,也其實是比較好理解的。

然而這其實都不是什麼特別關鍵重要的。文章多不代表好,資料少不代表不好。正如前面說的,太極拳文章多如牛毛,其實真正有價值的乾貨,歸根結底還是太極拳論一篇罷了。武術是一種需要親自去練習並且體會才能得到的功夫。並不是相關的理論文章看的多才好。因為很多文章都是作者個人的經驗感受總結。但成為真的自己身上的功夫,必須還是自己去總結體會更好。


劍客浪心2020


孫祿堂不但寫了形意拳學,太極拳學,也寫了八卦拳學。只可惜不是孫祿堂的三位師父寫的,更不是宗師寫的,顯得師父和宗師沒有水平。其實,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事也是屢見不鮮的,沒有必要大驚小怪。孫祿堂既精形意拳,又精八卦掌,為何還要學太極拳?而且最終創立了“孫氏太極拳”?難道他的太極拳師父不如他太極拳水平高?為何沒有創立“孫氏形意拳”或“孫氏八卦拳”?孫氏太極拳是否優於陳氏太極拳、楊氏太極拳、武氏太極拳、吳氏太極拳?孫氏太極拳能容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於一身嗎?孫祿堂的太極拳學寫沒寫太極拳原理?為什麼不寫孫氏太極拳學?



太極仁拳


誰說沒有,昨天我在地攤買的。


踏空仙帝


任何拳術,你沒有言傳身教,都是不行的,往往有大量書籍出世的大師都是吹牛皮扯大旗,比如五百年來第一吹孫祿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