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些人只喜欢存定期,再多的钱也不愿意买保险、房子、也不去银行理财呢?

costco


人和人是不同的,有的人在投资中本金安全考虑放在第一位,有的人喜欢冒险,就注定了每个人面对理财时选择的产品也就不一样,就好像很多老年人,再多的钱他们也不愿意冒险,谈买股票他们都摇头,谈不要定期存款他们很拒绝,年轻人你让他定期存款又不喜欢,这就是存在差距。

第一、老年人喜欢定期存款。

大部分的老年人是喜欢定期存款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讲,理财要追求本金安全第一,就不会注重收益,和他们谈论多少收益其实都不会动心,更在乎的是本金存放在那里安不安全,如果不是银行的定期,其它的理财都很反对,这主要在于老年人长期的存款习惯和对当下社会存在的较多骗局反感,导致宁愿定期存款也不愿意选择买保险,房子和银行理财。

第二、追求本金安全为主。

存款起码本金是安全的,每年可以得到利息,买保险安全吗?买房子投资安全吗?银行理财产品都没有保障,但是存款有存款保险制度保护,钱放着没了银行赔付,这就让稳健的投资者信任银行的同时,也信任定期存款,毕竟本金可是最重要的,辛辛苦苦赚的钱,哪能随便的亏损。

综上所述:

这就是有些人的想法,他们只要求本金没有风险,赚钱是后话,如果本金有风险,买保险,房子,还是理财,都不考虑,毕竟这些理财方式对他们来说,都有风险。


股海重生2015


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保险除了国家的保险,其他几乎都是骗子,理财有可能本金都会亏损 我妈50岁了,她经历过多次,别好像你比你爸妈聪明多少,我爸妈经历很多,社会经验比我丰富多了,除非是非常安全的理财,那只有4个点,但是那也和三年五年的大额差不多。[打脸][打脸][打脸]


招财大吉祥


为何有人非常喜欢存定期,但是就是不去买保险或者是银行理财呢?

这其实有很多很多的原因。

第1点,为什么喜欢存定期?

像大概是50~60岁的那一代人,他们很喜欢把存款去存定期,而且存的定期至少是三年,或者是一年,一般不会存5年。

他们没有理财观念的。但是他们不去存高息的,因为他们那一代人其实更倾向于理财的方式,就是银行里保险,如果放到家里的话,有可能被老鼠啃掉,或者是烂掉或者是放到其他地方有可能被人偷掉,银行里他就比较保险,他们仅仅把银行当做是保险柜,并不存在是理财这种行为。

第2点,为什么不去买保险?

说实话,保险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就是骗子。因为保险在大部分的农村人眼里它就是一种骗钱的行为,很多人买了保险,但是到时候出了事之后,结果保险公司不赔,他们并不知道保险公司为什么不赔,但是他们得到的消息就是只要出的是保险公司,就再三的推脱不去理赔。

他们认为保险就是骗子,所以不会去买保险!

至于为什么不去买银行理财,大部分的原因其实在于银行,他们把银行主要当做是一种存款方式,而不是为了让钱去生钱。


复利轨迹


最近,有网友提问,为什么有些人只喜欢存定期,再多的钱也不愿意买保险、买房子,也不去银行理财呢?对此,专家们解释称,喜欢存定期的人主要是中老年人群体,他们觉得买保险、房子、理财产品等是具有一定投资风险的。而把钱存入银行,只要不在一家银行里面存款超过50万元,起码本金和利息还是安全的。也有一部分人存钱为了应对突发事件,所以利率高低无所谓,只求资金的安全即可。

而我们认为,专家们仅是站在储户对定期存款的看法来分析,但如果我们站在其他投资产品的角度上分析,恐怕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第一,为什么有再多的钱不愿意买保险?因为,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在你买保险之前是承诺满满,一旦你买了保险,出了事情,就对你爱理不理的了。我有一个姓周的同事,之前买了份健康分红险,后来他开刀动手术,保险公司以种种理由不承担医药费用,这让很多人觉得,保险公司只知道收钱,事后给不了客户真正的保障。

第二,买房子,现在房价越来越贵,在大城市就算买房付首付也要一百多万,还要还几十年的房贷,所以存定期存款的人,要么已经有房住了,要么连首付也凑不足。而且,国内房地产前景扑朔迷离,政策一会儿调控,一会儿放松,现在房价又涨得这么高,很多人怕一不小心买房做了接盘侠。

第三,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现在看来风险并不算大,但是去年8月监管部门就发布到2020年就要打破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的承诺,未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不再保本和保息,而且还要看每天公布的净值来投资者的收益率。而现在银行也推出了大额存单,三年期的年收益率也在4%以上,又是保本保息的,所以,那些厌恶投资风险的理性投资者,都把资金投向了银行大额理财产品、结构性存款等保本产品了。

第四,目前国内经济呈现下行趋势,实体经济生意难做,各类投资品种的风险正在逐步上升。在国外,一般在经济形势向好的时候投资股市、房地产、债券市场等,而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则更偏向于固定收益产品,这样既能保本,又能稳定收益。如果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再采取激进的投资策略,很可能会落得血本无归。

现在很多人喜欢存定期存款,再多的其他投资方式都不愿意去尝试,这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投资理财产品的风险在上升,同时,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兑,又使一批厌恶风险的投资者回到银行存款上来。更关键的是,现在银行推出的大额存单、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并不比理财产品差很多。所以,在确保本金安全的情况下,大家都选择把钱存入银行,求的是资金的安全,收益的稳定。


不执著财经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还是很有感触的,最近我恰好遇到一个相似的情况,现在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我的朋友在证券公司上班,属于央企单位,规模、知名度、员工待遇都是相当不错的,但不好的地方在于任务较重,每个考核期内都要完成股票、基金以及理财产品的营销目标。她亲戚很有钱,所以就想让他帮帮忙,但是他对这些证券公司的产品非常抵触,情愿放在银行里面买成利率很低的存款给我顶任务,也不愿意购买预期收益率更高的私募基金、股票或者理财产品等。

而且,这不是个例,作者在工作中也遇到过很多具有同样想法的客户。与他们深入的交流沟通后,我也能够理解他们为什么只愿意购买安全性极高的定期存款或者国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他们现有的资金量完全够用,更想通过稳健的投资方式来维持住现有的生活质量,并不需要利用高风险理财方式在短时间内快速积累财富,因为这样的投资安全系数太低,不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

其实投资理财是因人而异的,各花入各眼,大家的风险癖好都不同,喜欢存定期的还是一少部分人,集中在中老年人群当中。而年轻人群大部分还是接受不了定期存款,接触面也广,能选择的方式很多,最主要是没钱存定期!没钱!没钱!

补充一句:保险我从来都不觉得它是一种投资理财,也不会买很多,只是为了一份保障而已!买保险的人大部分是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买的,卖保险的大部分也是说一半遮一半,如果把保险讲的很清楚,我相信大部分不会买。


不立而立


浮云君的阿姨就是一个很鲜明的例子,她不愿意买保险,认为卖保险的都是骗子,遇到问题理赔的概率很低;也不愿意买房,因为房价太高也买不起,贷款买房承受不了压力;更不愿意配置银行理财产品,觉得亏损的可能性太大......


在阿姨看来,还是安安稳稳把钱存在银行最为安全,也最靠谱,因为凭借个人的经验来说,这么多年把钱存在银行一直是比较安全的,也从未发生过风险和以外,所以她还是更加倾向于选择一贯的做法。


其实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甚至更为夸张的是和浮云君同龄的不少年轻人他们平时的理财配置,除了定期、余额宝几乎就没有其他的选项。部分同事甚至连存入余额宝都害怕风险,就让钱白花花躺在银行卡的活期账户上

......



为什么有些人只喜欢定期存款、余额宝这些低风险、低收益的理财配置?


01.从未尝试过其他理财方式


理财对于很多人而言其实是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大部分人从小到大除了知道银行存款是一种理财方式,除了知道余额宝这些货币基金产品之外,几乎没有碰触过其他的理财方式和选项。


对于他们而言选择其他理财方式是一种“很激进、很冒险”的行为。因为从来没有一本教科书教他们应该如何理财、应该如何规避理财的风险,也从没有老师告诉他们是否有其他的理财方式安全可靠。从小到大除了书本死记硬背的“知识”,他们对于“理财”的概念基本为零。



对于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和领域,新闻媒体中相关的负面消息又频繁发生,比如某某股民炒股亏得倾家荡产,比如某某居民购买了 P2P 理财平台的产品,结果平台跑路,血汗钱清零......


涉及到钱的事情,大家本能得就会变得很谨慎,从未有人给予我们指导,有存在亏损的风险,大家当然会选择更安全保险的银行存款。虽然利息低,起码旱涝保收。



02.“非法集资”的陷阱的确有点多


各类电信诈骗事件层出不穷,打着理财、卖保险的旗号进行非法集资的案例也有很多,不少不明就里的居民奔着高收益去,结果落入了非法集资的圈套,最后血汗钱被骗走,血本无归,这样的事情多了,大家对于其他的理财方式自然也会更加谨慎了。


现在赚点钱不容易的,生活压力本来就大,房贷、车贷还压得人喘不过气,还不容易一年攒下个几万块钱,结果一下子都被骗了,换组是我们会有怎样的感受?


如此种种的顾虑,加上社会大环境确实不太好,没有专业理财知识的群众很容易上当受骗,所以对于大部分居民而言,还是选择银行存款更为保险,心理也更加踏实。



03.保险拒赔的太多,房子价格太贵,银行理财看不懂


其实现在不少居民也意识到了购买保险的重要性,尤其是发生了重大的疾病,很多家庭可能一辈子的财富也会因此清零,甚至背负一屁股的债务。买一份保险保障家庭财产的安全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保险条款的条条框框很多,有些朋友即便是每年都支付了沉重的保险费用,万一真的意外临头,拒赔的案例却有不少......这也客观上打消了大家配置保险的积极性。


房子现在几百万一套,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而言早就已经到了买不起的地步,所以除了家底殷实的部分人,大部分普通群众想要投资房产发家致富都是不太现实的。


银行理财对于缺乏理财基本知识的群众而言还是太过于“难以理解”了,不少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还是挺可观的,但是大家不明白其中的运作原理,又害怕本金遭遇亏损,所以索性还是存定期来的实在。




总结


其实,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也能够客观地体会到国人的风险投资偏好还是偏低的,大家除了银行存款并不敢贸然投资其他的标的,当然也能说明目前国内优质的投资渠道和标的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稀缺的。


在投资风险系数偏高,收益回报率得不到保证,理财专业知识匮乏的大前提下,大家当然会优先选择风险适度的银行定期存款啦。


大家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国人偏爱银行定期存款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浮云财经观


我觉得这种现象很正常,有很多人就是喜欢存定期,不愿意去投资一些有风险的产品,甚至对银行理财都避之莫及。

比如我的一个兄长,他一直从事行政工作,自己的钱也都是存在银行里,除了少量的银行理财产品,主要的资金都是做定期存款,最近听我说有大额存单和国债可以取代银行存款,他才开始接触这些产品。

按照他以前的观点,存在银行里每年可以收入3%的利息,买银行理财产品也就4%多一点,一是手续麻烦,二是担心理财变保险,三是还要凑齐5万元,为了这点收益不值得这么啰嗦。

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靠劳动收入,也就是工资性收入,投资理财收入只是一个辅助,很多人不愿意为了少量的理财收入去操心,更不愿意去承担风险,因此他们更喜欢把钱存在银行里。


其实,在10年之前,我的资金也全都放在银行定期里,可以说银行定期存款是最基础的储蓄方式,虽然利息不高,但是绝对不会出现本金亏损的情况,是普通老百姓最安全、最便捷的财产管理方式。

如果说余额宝教会了很多人如何理财,那么定期存款可以说是很多人打理资金的必经之路,即便到了现在,银行定期存款仍然是老百姓储蓄的主渠道,其他很多理财产品也都是模仿了定期存款的模式,只不过收益率变成浮动的,在资金灵活性和起存点上有所不同。

定期存款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随存随取,资金的灵活性非常高;二是保本保息,资金的安全性非常好;三是存款利率公开透明,可以预知存款收益。

现在,银行存款利率已经市场化了,不同银行的存款利率差距非常大,同样是一年期存款,有的利率只有1.9%,有的利率却可以达到4.6%,风险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收益差距超过150%。

如果有100万存款,存在不同的银行里一年利息相差2.7万元,所以,如果手里的资金达到一定规模,就必须要学习一些理财知识,再固守原来的储蓄方式已经不合时宜了。


互金直通车


首先是传统的理财观念;其次是因为理财方面的信息闭塞;第三是固执己见。

一、银行存款是建国以来最为保险的理财方式,至今还是受到中老年储户的青睐。银行存款历史悠久,古今中外都一直是全球首选的传统理财方式。

现在银行虽然存款的方式上面没有重大的改动;但也与时俱进。存款的方式从原先“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增加了“结构性存款”、“大额存款”、“零存整取”、“定活两便”等多种形式。银行债券和理财产品,其实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特别是“定活两便”存款,非常适合经常急需用钱的中老年客户。而“结构性存款”、“大额存款”,比较适合存款大客户。“零存整取”,则能够培养民众的储蓄意识,所以广受欢迎。

二、隔行如隔山。很多新兴的投资理财产品,主要客户来自年轻人。比如支付宝上的“余额宝”,开始的时候利息很高。本人因为没有下载支付宝APP,所以就错过了“余额宝”的红利。理财的信息闭塞未必就是“坏事”,比如曾经风靡一时的P2p,都是一些时髦的人士参与,很多人最终血本无归。

三、固执己见的人士不在少数。他们中不乏有钱人,但是,就是不喜欢买房子。这些人不接受买房子升值的理论,结果错失了多次买房的低点;于是干脆“一错到底”,反正现在家里的房子也足够居住。

很多人对于保险的误解更深。他们一知半解,喜欢相信坊间关于买了保险“受骗”的故事。现在上班一族都有医疗保险,而且生大病的概率不是很高。所以买保险,不是普通市民的“刚需”。

以上乃个人拙见,欢迎批评指正!插图选自网络,侵权必删。


陆燕青


不买保险

不买保险可以理解,因为怕了,其实保险本身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它可以增强我们在应对风险事件时的抵抗力,在西方发达国家买保险也是一个很普遍的行为。在国内保险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跟保险的从业而言,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很多营销人员在营销保险时,为了能够成交,往往把好处往大了说,但对于坏处却一言以概之,甚至都不揭示保险理赔中的免赔条款,导致了很多人在出现意外之后,总是面临这拒赔的情况,久而久之,人们对于保险的信任度就越来越低了。

不买房子?

不买保险很正常,但是不买房子的应该很少,一般而言,之所以存定期而不买房子,很大的原因在于首付款不够或者是购买房子后,无法按月偿还月供。中国人应该是最喜欢买房,国人传统的观念就是有房才有家,在古代是买土地,在现代是买房,所以说,存定期不买房的,一般都是达不到购房的条件,而不是不想买。


不买银行理财

不买银行理财的人,主要是担心风险,虽然说银行的理财产品属于低风险投资产品,但是低风险不等于无风险,理论上来说,仍然存在亏损的可能,特别是保本理财的取消,银行对于理财产品不实行刚性兑付,因此对于极度的风险厌恶者来说,就会选择定期存款(保本保息,刚性兑付),而不会选择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

总结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之外,目前银行定期存款的高利率也有一定的因素,随着民营银行的开办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银行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大,因此很多银行都纷纷提高了自身的存款利率,目前银行中长期的存款利率已经不输给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了,这也是越来越多人选择银行理财的一大原因。


鲤行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财偏好,不过越是年纪的大的人则越喜欢有稳健收益的理财。银行的定期的存款无疑是风险最低的理财产品,而喜欢做银行的定期存款的人多数都是年纪大的老人。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害怕风险,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对新型理财方式难以接受。理财并无对错之分,收益少的风险也会低,收益高的风险也会高。

不愿意买保险太正常了。

为什么不愿意买保险我想大家应该很清楚的,保险本身并无坏处,但是到了销售人员那里就不一样了。大家身边多多少少都会有曾经被保险骗了的亲戚朋友,即便是没有这方面的新闻应该也没少看。保险这个行业存在太多的虚假宣传,特别寿险虚水分更大,多少投保者因为从业人员的虚假宣传而买了保险,但是到头来却一无所有。久而久之有谁还愿意去买保险呢?保险的负面新闻太多,不了解保险的人听到这些负面新闻自然是畏之如虎,躲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往前凑呢?

不愿意买房子多数是因为不愿意还贷款。

贷款这个事情对于年轻人还好一点,对于上一点年纪的人来说他们多数是不愿意贷款的,尤其听说要还几十万的利息他们更不愿意去贷款买房子了。在国内能全款买得起的房子的人不多,全款买得起房子且不伤筋动骨的更少。现在的房子随便一套就是几十万上百万,有几个人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呢?拿不出这么多钱,又不愿意借银行贷款自然就愿意去 买房子了。这种思想也许在你看来很落后,但是很多人的实际情况就是这样。

银行理财太麻烦。

银行理财不同于一般性存款,一般性存款即便是银行倒闭了50万以内的存款是全额赔付的,但是理财就不一样了。银行理财的安全性和定期存款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为了安全不选择银行理财也是常有的。而且很多人觉得银行理财麻烦,且收益高不了多少,相同期限的理财和定期存款年化收益相差不会超过2%。也就是说一万块钱的银行理财最多一年能比定期存款多赚200块钱,多的这点收益多数人并不在乎。为了方便,安全,老年人更愿意选择银行的定期存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