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天天教研聽課,能提高學生成績嗎?

努力奮鬥河南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再好的事情一旦走極端,勢必會走向良好願望的反面。

必要的教研聽課對提高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有好處的

當過老師的都聽過課,或者被聽過課。

1、聽課的時候,可以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審視別人講的這節課,能發現一些不足,能看到一些長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利於自己教學水平的提升。

同時教室裡一旦出現老師或者領導聽課的時候,這節課學生們會聽的格外認真,回答問題也變得更加積極。

2、被聽課的時候,自己需要提前對所講的內容進行梳理、整合,認真備課,研究教法和學法,千方百計地把這節課上好,爭取給聽課者留下好的印象。

從這兩個方面分析,必要的聽課活動對提高學生的成績是有益的。

頻繁的聽課會成為教師教學中的負擔

學校的聽課形式主要有:公開課、優質課、示範課等。

無論是哪一種聽課方式,都要組織部分教師進行聽課。我們知道每節課的時間大約是40分鐘或者45分鐘。

每天如果聽上幾節課,就會被佔去幾個小時。對自己的備課、作業批改等常規工作就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而頻頻承擔講課任務的老師,更是一種負擔,把一節課準備成優質課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工作時間不算,還可能佔用休息時間。

頻繁的聽課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

這裡說的影響是指負面影響、不利影響。

教室裡偶爾有老師過去聽課,學生們會感到很新鮮,表現得更加認真、好學。

如果聽課成了一種常態,學生們也就不再在乎了。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相信很多老師有這種體會,沒有其他人聽課的時候,自己的課堂是真實的一種發揮,是最有利於提高課堂質量的一種反映。

如果有其他人聽課,教師可能會在講課的外在形式上、花樣上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較多,用通俗的話說,就是華而不實的東西多了。

長此以往,華麗的課堂形式不一定能夠結出豐碩的果實。

怎樣的教研聽課形式是可取的呢?

  1. 根據學校的辦學規模確定適當的聽課活動。即使最頻繁的聽課活動,也要限定每位老師的被聽課次數,不要超過每週1次。

  2. 聽課結束後,一定要向被聽課的老師進行反饋情況,既說優點也說缺點。

  3. 學校教導處等部門應該根據學期教學的節奏,適當安排新授課、講評課、複習課幾種類型。

  4. 對新任教師要進行跟蹤指導,多聽老教師、骨幹教師講課,然後由他們主講幾節彙報課,組織人員進行評析,幫助他們的進步與提高。

  5. 營造良好的教研聽課氛圍,做到聽課者虛心學習,被聽課者虛心請教。

總之,我認為合理的教研聽課形式以不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為前提,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成績,不能走上另一個極端,否則物極必反、得不償失。


我是朗月寒雪,歡迎關注,一起聊教育。


朗月寒雪


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歷,我發現教學成績和教研聽課真的沒有一點關係。有的老師講課好,部級優課,省市級講課一等獎拿了個遍,但每次考試確實年級墊底;有的老師講課普通水平,但人家善於抓學生,每次大小考試都是年級第一。

教研聽課就是逼著老師鑽研教材,調高教學能力。為了應付聽課,老師把大量的時間都用在了做課件,研究教材上哪有時間輔導學生啊!考試最終是學生來答卷,得不到老師認真輔導的學生成績肯定考不好。


睿雪


學校天天教研聽課,還是頻繁了,一週聽一次最合適。

聽課是教研的一種方式,直接提升的是教師的教學能力, 最終受益者卻是學生。所以,教研聽課是能夠提升學生成績的,而且是最高效的。


我校一街之隔的高中,是一所市級重點中學。學校很重視年輕教師的培養,但一些年輕教師還覺得不夠,還主動天天去聽“師傅”的課。年輕教師,為什麼肯這樣花功夫?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成績,也就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也能說明這一點。

我的聽課成長,分為三個階段:挑不出授課者毛病的階段、聽授課者思路階段、聽授課者怎樣指導學生學習的階段。

1.挑不出授課者毛病階段。

那是年輕的時候,自己上課生怕講錯,生怕講不完,所以關注點就是怎樣把課程講完,怎樣不講錯,於是參考書就是我的救命恩人,完全十足的照本宣科。這個階段我去聽課,除了能夠評價別人的儀表、普通話、板書外,其它什麼都不能評價,覺得人人都比我上得好,我挑不出別人的毛病。所以,那個階段,我的教學業績是很差的。

2.聽授課者思路階段。

由於不斷聽別人的課,又不斷地琢磨自己的課堂,終於能聽懂別人的上課思路了。這個階段聽別人的課,能判斷別人的教學設計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在哪裡該怎樣改進。但內行一看就明白,我的關注點仍然在教師的教,而不在學生的學。這個階段,我的教學業績有提升,但是不大,自己也很費力。

3.聽授課者怎樣指導學生學習的階段。

這也是進入新課程學習的時期了。我去聽課,不但能聽出授課者的教學設計思路,而且能聽出授課者是怎樣指導學生的,效果好不好。很明顯,我的關注點不只停留在教師的教,更在於學生的學了。這個階段我的教學成績有了質的提升,在我們當地也有了一定的影響力。

學生成績的提升,帶來了影響力的提升,我從2013年開始,多次被聘請為中學語文學科教師各種培訓的指導教師:







一路走來,我能取得一點點成績,雖然不全是聽課的功勞,但是,多聽別人的課,是重要的一條提升自己的途徑。自己的能力提升了,學生成績 提升就是自然的了。

那麼,聽課是怎樣提升自己,從而提高學生成績的呢?最大的感受就是: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聽別人的教學設計思路。

2.聽別人的問題設置。

3.聽別人的課堂具體教學活動安排。

4.聽別人對學生評價的語言和形式。

5.聽別人課堂中流淌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

教學是一門藝術,實踐性非常強,多聽別人的課,可以促進自己的快速成長。所以,給年輕教師提點聽課建議:

1.多聽。聽得多了,才談得上集思廣益,自己的認識才會有質的提升。

2.聽後多交流,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多交流、多表達,思維才活躍,自己的靈感才有可能產生。

3.主動邀請別人聽自己的課。旁觀者才清,也許別人的一句指點,就可讓你走出當時的迷霧而進步一大步。

所以,不要懷著偏見和牴觸情緒去聽課。要懷著不斷提升自己的目的,謙虛地走進別人課堂,也勇敢地邀請別人走進自己課堂,在互聽互評中不斷地提升自己,從而為促進教育的向前發展盡一臂之力!


語文思維


按理說,教研搞得好,應該提高能提高學生成績。但“天天教研”就有流於形式之嫌,不僅不能提高學生成績,反而引起老師牴觸,起到反作用。目前,基層中小學的教研現狀大體呈現如下特點:

一、教研大多流於形式。

1.自上而下強制規定。目前,各級教科研活動都是自上而下的強制安排,硬性規定。不可否認,與教學實際存在不協調。

2.教師疲於應付領導。基層中小學教學工作繁重複雜,教學之餘必須參加教科研,疲憊的狀態無心教研。

3.教研有形式無內容。所謂教研,許多都流於形式。最突出的表現是隨便聊一聊,留下教研記錄,草草了事。

4.教研次數太頻繁。就像題主所說的“天天教研”,如果真的如此頻繁教研,到底研什麼?可以說,沒有課題可研。

二、教研與教學脫鉤甚至衝突

1.教研內容與教學無直接關聯。許多教研內容都是圍繞著打造優質課,評推優質課等與教學關聯不大主題開展的。對於教學的促進作用有待商榷。

2.教研時間與教學時間衝突。因為教研是集體活動,很難找到統一的空閒時間,所以有時有教研活動,就需要學生上自習課。

3.教研太多導致老師精力分散。教研活動一般都要安排所有教師發言,發言老師要提前備課,準備內容。這種活動太多就會分散教師精力,不利於教學。

所以,如果基層學校要把教科研真正落實到實處,對教學肯定有幫助,但如果僅僅流於形式或讓教學給教研讓路,對教學肯定沒啥好處,更談不上促進。

一家之言,歡迎探討!如您喜歡,請加關注並不吝點贊、轉發!



燕舞春來


教研聽課確實能提高老師業務水平,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獨到之處,聽課可以提高自己的見識,不同層次學生確實有自己的見解。同時增長自己的經驗。但是實際上又存在問題。

教研往往流於形式

天天教研,只是應付檢查,畢竟天天教研比較擠佔時間,有限的時間不能挖掘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規定某一節課,天天還要上課,備課,有問題時已經隨時討論了,教研時可能已經沒有問題了。

而教研沒有明確的計劃目標,老師疲於應付,只能流於形式。

教研沒有實質內容

這與老師的思想認識有關。畢竟老師們之間存在合作,也存在競爭,有的老師把成績看的比較重,認為自己的東西,不輕易的透露,說的都是表面的東西,一帶而過,沒有實質性的內容,想聽的老師認為是敷衍。時間久了,自然而然的就是自己弄自己的,沒有時間和興趣去交流。

教研聽課只是一種互相學習的一種手段,做好了對教學是有積極作用的,如果流於形式還是緊靠個人能力的話,會失去集體的作用。


歡迎留下不同看法,歡迎點贊關注!共同交流教育問題


輕拂高中物理


教研,就是對教育教學的研究。

教學質量在教師。

師生關係就是教學成績。

教師對學生的吸引力決定了學生的成績。

現象一:多年的老教師成績比不過剛入職的年輕教師。難道老教師知識不到位嗎,老教師經驗不足嗎?相反新教師存在知識不到位、經驗不足、課堂教學手段低下等問題,可是反而成績好。

究其原因:年輕教師受到學生的喜愛。她們穿著時髦,打扮受到學生的青睞。愛屋及烏,因此這門課程就好。

現象二:和學生打成一片的老師所帶班級成績好。同樣是這樣的老師受到學生的喜歡。還是愛屋及烏。

現象三:課堂吸引力強的成績好。無論你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吸引學生,只要學生喜歡就好。你的幽默風趣,你的淵博知識,你的親和力……都可以吸引到學生就行。

綜上,只要學生喜歡你,但你的教學水平不一定高,成績也會好。成績是學生學出來的,不是教出來的。


皮子420


學校天天教研聽課,能提高學生成績嗎?個人以為,這兩者沒有必然的關係,但肯定有部分聯繫!

一、教研課的意義

教研課的意義何在?上教研課,就是老師們之間互相聽課,互相評課,其目的不用說,說為了讓老師們相互學習,相互提高,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既然,教研課的目的如此清楚,又怎麼能說,上教研課沒有意義呢?本人所在的學校,一直以“紮根課堂搞教研”為根本的教研形式,個人覺得所有老師多少都肯定還是有點收穫的。

一節同樣的課,各有各的上法,加上每個老師的素質不同,他們各自處理重難點的方法和策略都是不同的。

有的課,聽過後,的確能給我們留下較深的印象,的確可以給我們很多的啟示,這對老師,特別是年輕教師的成長極有好處。

二、教師素質與教學效率

恐怕誰都無法否認,教師素質與教學效率之間的聯繫。一個素質高和有經驗的教師,上同樣的課必然駕輕就熟,揮灑自如;一個剛入職不久的教師,上同樣的課,則可能要生澀的多。

教研課的目的,剛才已提到,教研課的目的就是要通過教研活動的形式,讓大家相互學習,整體提高教師的素質。

如果每個教師的個人能力都有所提高,全校的課堂效率自然也會得以整體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最終受益的自然還是學生。

三、兩者的關係

教研課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教師的素質為宗旨的,至於每位教師在這種活動中能提高多少,這可能與每位教師自己學習的態度等有關係。

但不管老師們能有多少提高,只要是對老師提高素質有益的活動,學校這樣做就是正確的,無可非議的。

因為只要老師的素質提高,最終受益的肯定還是學生。所以,且不管,老師能真正從這種教研課中有多少收穫,只要是有利於教師素質提高的活動,本人就都是贊成的。

學生成績的提高,肯定離不了老師的精心指導,所有的學生肯定都希望自己能遇到一個經驗豐富,素質較高的老師,如果是這樣,那我們就應無條件的支持學校的教研課!


山坡喜羊羊


學校天天教研聽課,能提高學生成績嗎?當然可以了,而且,很大程度上,學生的成績正是這樣提高的。如果對這點有疑問,就是十足的教學外行。

就算不是教師,沒有親身體驗,但只要看到每個學校都在大力抓教研,不少領導都要深入第一線聽課評課,就知道這些工作都是學校的正常工作,目的都是提高學生的成績。

不懂的人,知道部隊士兵每天不上戰場,就是上操喊口號,做思想政治工作,野營拉練,能多殺敵人嗎?演員不表演,整天壓腿練嗓子,能演好戲嗎?

學習的主戰場是課堂,但對主戰場提供保障的還有許多。從老師來說,其個人修養、學識水平、教授能力、施教方案都很重要。從學生來說,其理想抱負、學習目的、注意力、基礎知識、學習習慣非常關鍵。而教師和學生之間,還有教材。一個教,一個學,怎麼教,怎麼學,都大有講究。教研的過程,就是提高教師認知水平,瞭解學生學習情況,吃透教材,研究教法的過程。教研的目的,就是精簡課堂,優化材料,制訂方案,處理問題。

沒有不制訂作戰方案的指揮員,沒有不熟悉劇本的演員,沒有不看懂圖紙的施工員,沒有不瞭解市場行情的商家。

領導聽課,就是要了解教師,把握學情,以便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發現優點及時推廣。正如打仗,必有大量後方工作為前線勝利做保障,學校裡,也有不少人員為教學搞服務。每一仗的時間不會太長,但後勤工作不能太短。每節課時間有限,但準備工作不可倉促。一場戲,演一兩個小時,但拍戲,得多少時間?

學校天天教研聽課,定能提高學生成績!


胸懷寬廣


天天教研有點太形式主義了!教研在本校內應該是根據時間段或人事變動時,進行取長補短,發現問題,改進新方法的情況,而不是為任務或應付而走過場。既然搞就要搞出點新東西來,有效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李文彬531


學校開展教研活動,對提高教學質量是有幫助的。多數學校都提倡教師之間相互聽課,一般都規定有教師每月或一學期聽課節數,而作為教師常規工作內容加以考核。教師之間利用空堂相互聽課,對自身教學水平,教學方法是有幫助的。

學校的教研活動,應結合學校教學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不宜過多,無目的。一般每月一次適宜。而且應提倡教研活動的授課教師人人參與,教研組長和教學分管領導要積極幫助指導。

教研活動不但要注重公開授課教學過程,而授課教師應說課,彙報本節公開課的設計目的要求,應重點解決的問題,而授課後存在什麼不足。聽課教師應發表聽課感受,進行評課。

教師利用空堂聽課主要目的是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吸取別人好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同樣的教學內容,別人的教學過程和方法怎樣?換作你去上,應該怎樣上?一節課成功與否,關鍵在你所教的內容(知識)學生是否掌握。學生弄懂沒有。教師的提問,作業完成效果是反饋的途徑。教師的課後反思也十分重要,備課已經設計好的(計劃),授課後怎樣?主要存在的不足在哪裡?自己心理應有數。

因此,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應有謙虛向別人學習的心理,特別是那些課上得好,教學質量高的教師的課,多聽幾節對自己是有幫助和提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