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正解朱高煦:常做先鋒,英勇無敵



朱高煦,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的次子,明仁宗朱高熾的同母弟弟,在朱棣佔領南京登基稱帝后,被冊封為漢王。在影視劇裡,朱高煦總是扮演著心狠手辣、居功自傲、無視國法、無謀無斷的形象。

歷史正解朱高煦:常做先鋒,英勇無敵

朱高煦影視形象

歷史上的朱高煦,確實是違逆軍心民意的野心家和無謀無斷的軍事家,但朱高煦還是一名英勇善戰的猛將,他常做先鋒,英勇無敵,尤其在朱棣起兵靖難時,經常作為大軍先鋒,為朱棣在靖難之役中取勝立下汗馬功勞。靖難之役的戰鬥中,朱高煦的英勇在以下三次戰役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 一、白溝河之戰

明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建文帝朱允炆派李景隆率領60萬朝廷軍隊(以下簡稱“南軍”)駐紮在白溝河,計劃攻打在北京的燕王朱棣(建文帝朱允炆四叔)。燕王朱棣知道消息後,立即率領20萬燕軍前往迎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白溝河之戰”。

歷史正解朱高煦:常做先鋒,英勇無敵

朱棣影視形象

明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二十四日,燕王朱棣率領燕軍沿著白溝河河岸向南軍營地挺進,遭到南軍先鋒平安所率領軍隊的伏擊,平安和南軍都督瞿能親自領軍進攻,燕軍傷亡慘重,最後只能撤退。第二天,朱棣再次率領燕軍過河攻擊南軍,再次被南軍打敗,甚至連朱棣都差點被南軍都督瞿能俘虜。當天晚上,瞿能率領南軍攻打燕軍,再加上其他幾路南軍的援軍也到達了戰場,使得燕軍士氣低落,很是害怕。正值此時突然颳起大風,吹斷了南軍主帥李景隆的帥旗,朱棣乘機命令朱高煦率領精銳騎兵突出重圍,然後繞到南軍的後方乘風放火後猛烈攻擊南軍的後方。朱高煦率領的燕軍精銳騎兵攻入南軍後方,所向披靡,如入無人之境,斬殺了督瞿和他的兒子,最後南軍大敗,死傷無數,李景隆率領殘兵敗將撤退到濟南城。自此,建文帝朱允炆再也組織不起大規模的徵燕行動。燕軍也開始由防守轉變為進攻,取得了戰爭中的主動權。

歷史正解朱高煦:常做先鋒,英勇無敵

朱高煦影視形象

  • 二、東昌之戰

明建文二年(1400年)九月,因鐵鉉和盛庸在“濟南之戰”中守城有功,盛庸被封為歷城侯,並被任命為平燕將軍,任總兵官。陳暉、平安為左右副總兵,馬溥、徐真為左右參將,鐵鉉升為兵部尚書。

歷史正解朱高煦:常做先鋒,英勇無敵

朱棣影視形象

十月,朱棣聽說南京朝廷更換了攻燕主帥,準備再次進攻北京,於是他主動帶兵南下迎擊南軍。朱棣率領燕軍一路凱歌,在即將進逼濟寧時,平燕將軍盛庸率領南軍隊到達東昌(今山東聊城),並駐紮下來阻擊朱棣。十二月二十五日,朱棣率領燕軍到達東昌,盛庸率領南軍迎擊。因為朱棣仍然沿用的是之前的戰法,因此被盛庸識破,並被南軍重重包圍。最終燕軍大敗,大將張玉戰死,幸虧朱高煦率軍及時趕到,衝入重圍,與朱能等一起將朱棣救出。次日,燕軍攻擊朝廷軍隊再次失敗,於是朱棣率軍向北撤退。建文三年(1401年)正月十六,朱棣率領燕軍返回北平。

歷史正解朱高煦:常做先鋒,英勇無敵

朱高煦影視形象

  • 三、浦子口之戰

明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一日,朱棣率領燕軍準備從浦子口渡江,但卻遇到了盛庸帶領的南軍,後來雙方進入拉鋸戰,朱棣覺得短時間不能打敗盛庸,便打算和南軍朝廷議和後返回北京。這個時候,正好朱高煦帶兵來支援,燕軍士氣大漲,朱棣便對朱高煦說“努力吧!世子常常生病啊。”於是朱高煦大受鼓舞,率領燕軍殊死戰鬥,擊敗了盛庸。不久後,朱棣率軍抵達南京,谷王朱橞和李景隆開門投降,燕軍佔領南京,靖難之役最終以燕軍勝利告終。

歷史正解朱高煦:常做先鋒,英勇無敵

朱高煦影視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