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嶽老師說古代中國除了老子基本沒有反思客觀世界的哲學,重德而非重智,你認可嗎?

用戶3486437905


哲學已死,當今搞哲學研究的,很難有突破,容易突破的前人已經完成了。無論是主流(學院派哲學,大多是大學哲學系教授)還是非主流,他們的研究方式主要還是看書思考,沒有修煉實證,即使著作等身,也是離道十萬八千里。


數學之道


王東陽老師筆名“子非魚",獨立於任何黨派和學術機構之外,無固定職業,無固定職稱,是一位自由學者。是拿過碩士學位的醫學研究生。研究生畢業後曾做過西北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西安交大管理學院的東方文化客座教授。代表作品《物演通論》,後又出過一冊隨筆集《知魚之樂》,一冊彙編本《人類的沒落》。

有關王東嶽先生的介紹,總要稍帶上"獨立學者"四個字,而非"著名學者"。他非學院中人,非正常科班出身(學醫的偏要談學術),受學沒有師承,也沒有正式的學術訓練履歷,幾乎自絕於中國正規學苑翰林之外。只能暫稱其為"江湖學者"吧。

其實王東嶽先生在學術界的處境是非常尷尬的,得不主流學界的認同,在學術圈他是個邊緣人物,多數人覺得他無非門外瞎扯,野孤談禪。但他在民間是首席學術網紅,聲勢浩大,擁躉無數,這些粉絲執著認為,王先生學境立意高遠超拔,涉研領域無所不能、觀點坦豁奇銳、見解獨到智慧,完全是個天才,是最智者,是人生導師,是傳奇思想家,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文化大師。對這一現象,我認為粉絲們也不要過於迷信當下的學者,他的思想是他的,代表不了你,不是每個學者都能稱大師的,讀書多並不代表有思想,除非你能拿得出一些得到世人認可的名著作品。每個人要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斷能力。

對於王先生的處境,我只能用“文化夾縫中行走的文化人”來形容。對於他的人品我還是比較尊重的,我也佩服他超乎常人的自信。對於他所說古代中國除了老子基本沒有反思客觀世界的哲學,重德而非重智這句話,我也認同,哲學本來就是世界的,借鑑西方哲學無可厚非。

最後,我還是希望王東嶽先生把精力迴歸本處;多宣傳佈道中醫理論知識,讓中醫魄寶繼續發揚光大。我看了多次視頻,內容還是比較真實客觀的。謝謝!祝您快樂!











亮亮25252743


王東嶽拒不承認自己是個唯物主義者。從他的語言裡就暴露他是個徹頭徹尾的唯物主義者。客觀這個詞就是唯物主義者的用語。因為在唯心主義者的語境裡,不存在一個客觀的世界。所謂心外無物,物外無心。

王東嶽一會說哲學是無用之學,一會又說哲學是根本之學。首鼠兩端得很哦。至於說中國沒有西方那樣的哲學。這個可以承認。因為中國人不需要。哲學是追究宇宙和生命本原的學問。哲學的這個任務在中國已經完成了。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宇宙和生命都是無中生有的。道這個概念不是老子首創的。老子是個集大成者。

西方哲學已經幾千年了吧。可是依然沒有完成任務,然後哲學就死亡了(霍金說的)。依照西方人的說法,哲學是神學的婢女。神學是樹根,哲學是樹幹,科學是樹枝。樹幹都死了,樹枝還能活嗎?

哲學為什麼沒有完成任務就死亡了?因為西方人自己給自己挖了一個坑。西方人是有生有的概念。如果說神創造了世界,那麼神又從誰創造的?如果說奇點爆炸產生了宇宙,那麼奇點又從哪裡來的?有生有是永遠可以追問下去的。最後就像計算機進入了死循環程序。

無中生有才顯東方人的大智慧。無就是虛無,就是0。無不需要什麼東西來產生。無才是真正的自永有。


老子天下倒數第一


東嶽老師提出的這一觀點,是我們當前哲學界普遍共識,從中、外傳統比較中,很顯然會得到這一判斷:"西方重智而東方重德",這是西方形成科學之因,是東西兩種截然相反的哲學走向。雖然《易經》和老子的《道德經》有關於對宇宙、自然的終極初步的探索,但我們於後的二千多年卻偏離對宇宙、自然物質世界持續的探討,諸子眾家紛紛轉向現實社會政治思想、道德精神的創建和發展上,探索科學之路漸離漸遠,直至近代,方真正領略到西方軍事科技力量厲害,開始西學,拋棄傳統,打倒孔學代表的傳統道德精神…,現代我們重返科學興國之路。

我們應拋開偏見,不因東嶽老師是哲學或文化的檻外人,就心存輕蔑他的學說和思想,偏頗認為他“門外漢",是民哲,不代表學術權威。試問我們文化界學者、教授幾人能有迫力,自費出版自己的學術著作,有幾人有膽識質疑、挑戰當代中國哲學的難題,一個非哲非文科班的人,二十多年來持之以恆地專心治學於史、哲,其勇氣和精神真值得哲史界的同仁們誠懇學習。尤其他的"西方重智,東方重德,除了老子基本沒有反思客觀世界的哲學"的觀點,學術界沒有積極肯定,卻全盤批判和否定他的學術思想,這種不辨是非,不明事理的態度,恰恰說明了哲學界的官方學者的夜郎自大,研究哲學者最忌吹毛求疵,學術和人格上要絕對忠誠於真理、實事求是。要認識到:這一觀點是破突傳統文化和哲學歷史侷限性切入點,它是當今學術界必須要解決歷史遺留難題,對於迴歸傳統和文化復興意義太重要了,這是每個嚴謹治學的文化學者不能迴避的。

為什麼我們傳統古典文化中會缺少終極追問?

這是多數文化學者共識的,但很少有人能客現、深刻闡釋的問題。

、西方哲學源於神和宗教信仰,導到崇拜、追求虛幻、理想的宇宙和自然;而東方哲學源於現實社會,關注於現實世界,導致重視人情倫理

西方哲學從誕生起,就講求"神人合一",認為神和上帝是人世間的操控者,掌握著人類的智慧和道德。人只從心靈上懺誠嚮往神或上帝,才能擺脫肉體慾望,走向精神上的超脫。而神和上帝是源於對神秘未知的宇宙和自然的崇拜,正是種觀念導致西方人忽略世俗生活,認為現世生活只是充滿肉慾的墜落和人生而有罪,人必須贖罪,把人生的意義和生活信念寄託於神(上帝),故把心靈安居在那個虛幻、神秘的自然、宇宙的世界裡,形成西方古典哲學的宇宙終極追問的意識,探究自然規律時發現了物理學和數學,近爾產生了科學。

在中國先秦時代,孔子最旱就提出"天何言哉"的命題,把天作為一個自然物同神分隔開來,後來荀子又第一個提出"天人相分”和"人定勝天"。說孔子的理論從心理上否定了神的觀念,而荀子從能力上否定了神(上帝)的迷信,近爾把心靈安居在現實世界中。從人與人的和諧的感情關係中構造中國的倫理觀。它關注現實生活,事事強調"實用"和"實際"、"人本主義,不作對虛幻的未知的宇宙的理性探索,缺乏對自然的抽象思辯,不追問生命的終極:"不知生,焉知死!",講求人道和人格的平衡的中追求平衡,不需要盲目服從上帝的命令,反對虛無主義。所以,古代缺失對自然神的信仰,而導致對宇宙、自然探索的偏離。

、中國古代長期注重"做文章乃經國之大業",政府以實行以經書文化為科舉考試的內容,把自然知識排擠到民間的手工業師徒傳授的小範圍內

中國古代注重農業經濟、德治政體,所以推行文化、思想,作為治國綱要,在三國鼎立時,曹丕在他的《典論》中肯定:文章乃經國之大業,把做文章作為官仕任祿的首要條件,隋唐時期實施的科舉考試製度,更集中在四書五經的純文化性的領域內,因而培養知識分子的私塾教育,以德育為主的經書培訓,缺乏自然知識的傳授,形成中國古人的文化型的感性、自覺思維,因而偏離了自然、宇宙終極關懷,和對自然科技探索時形成的邏輯推理思維能力。

而相對於中國二千年封建社會的西方歐洲,因環海開放的地勢格局,地中海沿岸各國貿易往來頻繁,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工商業比較發達,因而促進自然知識的萌芽和發展,形成了自然科學。西方歷史上注重學校教育知識全面普及,即便中世紀時的神學壟斷西方文化時,除了神學,文學、法律、藝術、音樂、數學等均有過較全面普及,這就為近代的文藝復興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為現代工業革命奠定了科學基礎。

、中國古代長期以來信奉"神授封建君權",甚至宋明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慾",形成一種偽哲學觀,使得封建官場形成一種偽虛的假道學之習氣,盡而遠離了先賢提倡的"道法自然"的科學觀

我們從現代科學的角度分析,科學是嚴密、以數學推理為方法論的物理學和化學,要求從事科學的人治學要實事求是、嚴謹、誠實的態度。西方的哲學史、科學史是西方先哲和先聖用生命捍衛真理的生生不息歷史,古希臘蘇格拉底為了堅信他的"善即知識"的哲學信仰,而甘願喝統治者的毒汁而死;布魯諾為堅持他"日心說"而甘願受天主教會裁判的火刑而亡;近代的尼釆為西方人類精神的沒落,用人格來承擔:"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良心折磨而瘋掉;文藝復興時盧梭的《社會契約論》,有力地抨擊封建制度的不平等;文現代主義哲學的薩特更對西方現代人性的冷漠化荒謬而痛心疾首,對於肯定他精神的諾貝爾獎金斥責以鼻,那是視金錢如糞土的社會道義擔當…這些西方哲學、思想家用人格擔當來為社會的指明真理,用精神的光芝照亮了君主專制的黑暗,點燃勇往直前的科學、民主的火炬。

而自先秦時代之後的中國,儒學從最初的理想主義的宣揚者變成了帝王和官僚階級的意識形態,所以歷代不斷圍繞著儒家觀念製造一代代的偽善者、說謊者、統治者利益的維護者,中國封建官場製造出一批虛偽士大夫階層和文化奴才們,尤其宋代程朱理學纂搞出一套偽道學的理學家,一個個滿口的仁義道德而行徑卻藏奸納汙。這種偽道學和偽儒學之風氣,嚴重壓制了學術界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孔孟之後的偽儒學是科學精神的嚴重阻礙,使得掌握文化知識階層缺乏顛撲不破說真話的勇氣。儘管陸王"心學"對這一歪風假學起到一定糾正,但其學說的侷限性,沒能挽救明清文化的專制腐朽。所以,在自然科學的終極、普遍、永恆的領域,中國古代遠落後於西方的偉大成就。


夢裡花落知多少718


王東嶽先生是一個特立獨行的獨立思考的學者。對於他的人格,我予以尊重。學術我認為應該批判。因為他用西方哲學的理念來看待東方哲學,在進行反思的時候就應該先了解認真的去思考東方哲學。我認為王東嶽先生缺乏實踐經驗,也就是說,讀過了了萬卷書沒有走萬里路。

老子的思想裡面最重要的是道,有道才有德。中華上下5000年,中華上5000年,就是以道德經為標誌,總結了上5000年以來精神的財富。老子的道德思想直接影響我們的下5000年,我們現在通常所說的做人有道德,說一個人道德品質敗壞是,就是說這個人壞透了。我們在和人有糾紛有矛盾的時候,我們處事的標準就是講道理。上到80歲的老叟下到三歲小孩兒,整個中華都是一個講道理的國度。道理的理從哪裡來,理就是德。這個道理的理就是孔子在老子道德的基礎之上延來的儒家思想,中國的下5000年就是儒家學說為統治思想,孔子也被稱為孔聖人。

道德經裡,第33章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識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曰壽!老子的主張,怎麼能說對智沒有反思呢?第33章反思的難道不深刻嗎?有多少家,多少個名人企業,將上面個分開,掛在自己的牆上,我們應該說,對智慧的啟迪,應該是司空見慣吧。這就是我對王東嶽先生獨立思考很尊重,對其學術進行批判的理由。

補充一點,不要覺得老子道德經裡面說的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恢復到小國寡民的狀態,就是一種落後的心態。其實,老子當時生活環境是不斷地挑起戰爭內亂頻繁的年代,上5000年,我們中國大部分時間是和平的,在物質極其匱乏的那個年代,人定勝天,就是一個笑話,發展才是硬道理,老子表達的思想是和平的思想。我們中國任何一個朝代在達到一定強盛頂點的時候,就會刀兵入庫,馬上南山。我們所追求的就是老子的和平世界,各自遵守秩序有規則的相處。千萬不要低估我們上5000年的智慧。中國作為世界唯一的文明古國,我們有完備的歷史體系,對上5000年也有完備的精神體系,對於後來人,可以說當時的不足,但是要尊重我們上5000年的那個時代。要記住,老子當時的思想仍然是世界一流的,在老子同時代,歐洲其他各國還是出於飲血茹毛的這個時代裡,我們中國已經有完備的思想體系和國家體系。我們近代中國之所以落後,那是因為,中國政治和經濟,遇到了政治中國文明的倒退,政治中國沒有先進理論指導的中國政治必將被歷史淘汰。這個問題今天已經改正了



西遊評論


一會說哲學,一會說哲學是一切學問之本是一種矛盾心理的表露,而哲學作為一種學問,自有其生存的土壞,我們人所掌握的認知至小在目前可以藉助料學,這個定義是很難定義的問題。有生有是從有到有,例如先要有人,通過人生人去追思關於人的哲學思維,那麼最早的有是誰呢,西方人用神話的思維找到了一個上帝,於是上帝出現了後創造了宇宙,通過有生有,也就產生了萬物。進化論認為人是猴子變的,那麼我們見過有人類歷史後猴孑變成人嗎?很多學者都在質疑其進化論?老子質學,是道法自然哲學,同時他認為道起原於無。宇宙大爆炸後,一切生物無一生存,而現在我們看到,有豬有貓有有人有手機有電腦有汽車火車等等萬物,這裡有有變有,有了人就有了人創造的物,於是人又是怎麼來呢?這便是西方哲學一直在追思爭論的“我是誰”的問題。如果他們用中國道的想學去思考,從虛無去思考問題就引刃而解了,但由於綜教的根深蒂固,思維的轉化是極難的。莊子繼老子的道也是用無去思考宇宙丶社會丶人的。所以他思想中的思考核心是從無到有的“無中生有”的。











盧章林


尊重是一個人文明的前提。

它不針對任何人,不針對任何事,它針對的是自己。

個人認為王東嶽先生是個了不起的人。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能否稱之為了不起不在於他能帶走什麼,擁有什麼,而在於他能留下什麼。這是我敬佩他的地方。

關於“反思”我是這樣思考的。

任何問題的出現必然有它出現的前提。“反思”這個問題的前置就是為什麼需要反思?顯然就是我們的“信任”出了問題。

而信任作用的客體有兩部分---一個是自己,一個是他人或者世界。

我們對自己是無條件信任的。關於這一點已經形成了習慣,所以才需要反思。對於他人我們現在是基本不信任的,關於這一點也已經形成了習慣,所以也需要反思。

老子是我需要景仰的人,這是聖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關於《道德經》當中,老子是提出反智的第一人。所以他才提出:智慧出,有大偽。反智是什麼?其實反的就是思想。我們後人在現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是無法理解老子的期望的。包括他的小國寡民,老死不相往來。

我也一再個人說明:智不等於慧,二者是矛盾的對立統一關係,就像我們今天說的詞---矛盾。盾是抵矛的,慧是反智的。只是今天我們把它合二為一併且只當成一種意思來理解了。

智慧其出現的原因和目的並不是有助於個人的身體或者精神的進化的。智慧出現的本質是集體的需求。沒有傷害就不會有智慧,沒有競爭就不需要智慧。你一個人吃飯、睡覺、行走、看書需要運用到智慧嗎?不用。只有社會的統治才需要,只有戰爭,只有競爭、剝削、掠奪才需要。

只有當人與人或者人與其上層維度空間或者人與環境的彼此信任關係破裂了,智慧才會起作用。也才需要各種的欺騙,宣傳、洗腦。換句話說,人與人之間最簡單的邏輯關係是信任。這是一種直接的邏輯關係---最簡單、最牢固,而且成本最低。而一旦這種邏輯關係破裂了。統治者們才需要運用智慧建立一條間接的邏輯關係來維持和綁定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也正是因為如此,社會才會變得越來越複雜(不復雜就顯示不出智慧的作用)。所以我們今天看任何一個社會的管理成本都是入不敷出的。

所以老子所設想的最美好的社會狀態就是不能破壞這種直接的、最簡單的、成本最低的信任關係。

談到信任就不能不提到信任的更高層次信仰。

今天對於每一個活著的人來說,其活著是很累的。因為要小心、謹慎,這就不得不迫使人們需要做出反思,因為反思就意味著提高智慧。但是有信仰的人,其實活著是很輕鬆的。因為他無需在自我之外再設立一道保護屏障。

老子提出“弱志強骨”,是希望大家都能有一個非常良好的值得信任的大環境。這個時候你不需要有很高的智慧,你就能生活得很輕鬆,很簡單。你要思想有什麼用,你要智慧有什麼用?簡單幸福是最好的,只有錯綜複雜才需要智慧。

但是社會的發展是邏輯反射的必然結果。統治者們為了便於統治和管理,開始運用智慧,開始算計得失,成本。很快他們就能找到運用智慧所帶來的好處和利益。但是有一點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

古人說上行下效。統治者們發現智慧統治所帶來的好處的時候,那些中間管理層們也就開始為自己謀福利了,緊接著各種權貴也就開始了。慢慢的整個社會的運行秩序就發生了改變。道德社會向智慧社會改變。

由於智慧的迅速發展,社會的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物質得到了極大的豐富。這是社會有利的一面。但是社會是以失去了什麼作為先決條件的呢?---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欺騙開始出現了,講道理開始失敗了,因為暴力機構出現了。社會開始出現分化與分裂,緊接著人類以自身的能力及智慧解決不了這些問題,於是人們創造了計算機,藉助其他技術和工具來滿足自身的需求和慾望。

有一點我們是應該能夠清醒認識到的。人類社會所創造的一切技術與工具都是為了人類的需要和利益。說到底都是為了解決人類自身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所以說慾望越大,傷害越大。

這在老子看來。這些問題和困難本來是不存在的,是我們自己人為製造出來的。只有當1出了問題的時候,隨之的2和3都會跟著出問題。一旦我們的思想出了問題,那緊接著社會的整個 都會跟著出問題。

舉個簡單的例子:是藥三分毒。一個人最好不要吃藥,不要吃藥的前提是你最好不要病,不要病的前提是環境不要被破壞,生活習慣不要隨意改變。但是如果前提改變了,那麼結局肯定就會改變,這是有因果關聯的。

而身體一旦吃藥吃多了,身體的原本的生態平衡就會被改變。它雖然看上去沒有任何症狀,但已經不是你原來最初的那副身體了。原來的那副身體你可以自己運行保持它的生態平衡。而現在的這副身體,你需要藉助外力或者外面的工具才能保持它的生態平衡。而社會的發展也是這個道理,社會現在已經不是依靠它自身的最初的信任來保持整個社會的生態平衡,而是需要不斷藉助外力和外面的工具,才能維持它的平衡。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技術一而再再而三的得到發展的原因。我們已經形成了技術依賴,就像我們的身體已經形成了藥物依賴。但這是一個氣泡,最終會破滅的就像通貨膨脹。

又說的太多了,請原諒我的無知。


自然之子一一來去無意


對東嶽大師的理論沒有系統地研究 只是在頭條看了些他的講座視頻 只能談談初步看法 首先 東嶽大師的講座能給普通觀眾普及一些老子莊子孔子以及先秦學說諸子百家的基本文化思想 這是積極的一面 但是 在我看來 他不能算是個哲學家 他只是把歷史上中西方的哲學觀點有選擇地拿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注意 是有選擇地 也就是選擇的都是有利於自己的內容 而不是得到大眾認可的主流哲學 所以 他的有些觀點跟結論是很荒謬的 比如 一 盲端側枝極端化 不錯 物種進化過程確實有盲端現象 但是更多的是能發展的側枝 否則就不能解釋為什麼世界上的物種越來越多 二 人類發展是純自然現象 他盲目擴大了智慧生命出現之前的自然發展現象 故意忽略了高級生命的智慧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反作用力 由此得出了人類社會發展不可控的荒謬結論 三 把老子莊子孔子等先秦文化當做中華文化的唯一文化 固執地認為中華文明是農業文明 一成不變 故意忽視了千百年來中國人民不斷地尋求真理的過程 尤其是近代以來 國破家亡之後中國民族英雄們在馬克思主義引進中國後所帶來的思想劇變 什麼是文明?什麼是文化?定義了這兩個詞 就知道東嶽先生的理論有多麼荒唐 文明就是人類社會對自我行動的規範跟自我約束 通俗點講 就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 自我要求人類那些事能做 那些事不能做 什麼是文化?就是人類文明傳播的時候需要的需要跟文字 從這點上來說 馬克思主義是不是文明?毛澤東思想是不是文明?事實是中華文明絕不僅僅只有先秦思想 中華文明也絕不是僅僅侷限於農業文明 反但是由於小農經濟的高度發達 成就了中華文明的思想大成 以上觀點供大家思索參考


親哥哥16


《德智》

老子與孔子年代相差無幾,

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是道家畢生之追求的信條。

無為無不為也是道家以空靜觀物,禪中悟心的,極高境界。

孔子的儒家學說當然的,雖然人道人為同出一轍,但就實際性的春秋時期的憂國憂民的成度而言他卻有同工異曲之妙。

老子云遊以徹悟為宗,至於世間諸多戰事,及育人之本,可行之而不可行,自悟不求,自棄不昔,天道為上,使命天就,強求自賤而禍不單行。

孔子講實際一味苛求報國,

他育人的平等化及以實際的仁義誨人不倦是之以恆來得到他的教學目的,孔子的仁智禮義信雖然是在教育弟子做仁義之人守丈夫之信用,行周公之禮義,孝父母之恩唷,他的育人之道千年不衰。

但就克己復禮是欠強於當今社會的。

孔子的哲學思想是從無到有,並呈德智附成於實際方為不愚之儒,儒為弱者文人,老子當成不讓,、孔子是

當時最有影響的哲學家,他的天道關,人道關,認識觀,方法論等方面的哲學思想也是在哲學範疇體係下的邏輯展開。可包括為命禮仁知及中庸。孔子以仁為核心的哲學思想也續德仁與得的觀點進行貫徹於始的倫理思想。

但老子創始的道家密宗卻乃也數千年之不衰也!

佈衣?


羅佈衣


那些在正規機構裡混日子的學者,最善長做的就是拾人牙慧,一生也是以拾人牙慧混得了一個穩定工作,有編制的,鐵飯碗,牛叉。他們就像是一幢幢古老的建築,反正要住人嘛,總得蓋房子。他們說起話來四平八穩,用詞文雅而有內涵,跟書上印的似的,這幫傢伙把書都背過了,你能不給人家個鐵飯碗?他們還沒有撅屁股,我就知道他們放什麼屁!無非是把高級常識再複述一遍,複述得一點都沒有藝術性,都比不上酒吧裡跑堂的酒保帶給人的美感強!人類的知識已經把他們的個性全磨沒了,這就是苦學人類知識的偉大勝利,解決問題一無是處,坐談論道滔滔不絕!

王東嶽我是最近在網上才聽到的一個名字,起初並不怎麼感興趣,現在也不怎麼感興趣,我已經過了那種看什麼都覺得新鮮有趣的年紀了,或者說大部分人類已有的經典我都拜讀過了,至少社科類是這樣的,沒有我想再讀的書與人了,因為已經給不了我智慧了,我寧願轉移視線,多學自然科學,不想做一個漚餿的文人,通過兜售販賣先人的智慧來聊對殘生。

看過王東嶽的一些講座視頻,說實話,對我來說已經沒有新鮮的東西了,而且其中的觀點我也覺得無聊,我不想終日空躺在對先人往事的臆淫中來打發自己無聊的時光。但是王東嶽的獨立學者勇氣與自主思索精神我還是比較讚賞的。想來多年在體制外漂,也是面臨很多尷尬與窘迫。這種學者最危險的地方就是又給社會增添了幾本枯燥的書,這也沒什麼,但總有些個堅定信仰者要替他叫囂,弄得滿城風雨,煞有介事,又把許多天真的生命捲了進去!

人類最可惜的就是過度研究,尤其是社會科學領域,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而真正需要人研究的自然科學領域卻乏人問津,喜歡喧譁而不喜歡思索,簡簡單單一本《道德經》,你看這幫傢伙講成啥了,把現代邏輯學都用上了,真是一幫傻逼,天災不可惜,可惜的是人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