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如懿”——輝發那拉氏悲慘人生和“帝后失和”真相

歷史上的“如懿”——輝發那拉氏悲慘人生和“帝后失和”真相

在2018年,一部清宮歷史劇火爆了網絡,這部劇就是《如懿傳》。劇中的乾隆皇帝和“如懿”的愛恨情仇讓觀眾們跟著揪心。最後乾隆也收穫了網友們給予的“渣龍”稱號,而最後如懿的去世更是讓觀眾們哭成一片。而如懿最後送個乾隆皇帝的一句“蘭因絮果”更是讓觀眾們直呼太虐心。如懿對乾隆皇帝的感情從不求回報,而換來的卻是乾隆皇帝一次又一次的懷疑,最後更是被乾隆皇帝差點廢后。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如懿到底有著怎麼樣的人生,她是否也像劇中的如懿有著如此悲慘的結局?

其實,如懿的歷史原型,正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的繼後——輝發那拉氏(1718.3.11-1766.8.19,《清史稿》記載為烏喇那拉氏)。輝發那拉氏為滿洲正黃旗人,雍正十二年(1734年)時作為側福晉嫁與當時還是寶親王的愛新覺羅·弘曆。在雍正皇帝駕崩乾隆皇帝繼位後的的二年,乾隆二年(1737年)被冊封為嫻妃,乾隆十年(1745年)晉封為嫻貴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晉封為攝六宮事皇貴妃,乾隆十五年(1750年)成為乾隆皇帝的繼後也就是乾隆皇帝的第二位皇后。(“後事高宗潛邸,為側室福晉。乾隆二年,封嫻妃。十年,進貴妃。孝賢皇后崩,進皇貴妃,攝六宮事。十五年,冊為皇后。”《清史稿·列傳一·后妃》)

歷史上的“如懿”——輝發那拉氏悲慘人生和“帝后失和”真相

輝發那拉氏在成為乾隆皇帝的皇后之後,無論乾隆皇帝是南巡、祭祖,還是木蘭秋獮、皇陵展謁,輝發那拉氏都會伴駕,在她成為皇后的第二年,乾隆十七年(1752年)四月生下了皇十二子愛新覺羅·永璂、第二年生下皇五女、乾隆二十年(1755年)又生下了皇十三子愛新覺羅·永璟。可以看出來,她和乾隆皇帝有著十分深厚的感情的。然而,我們在劇中看到如懿最後和乾隆皇帝反目,還斷髮,薨逝之後的喪儀更是與其皇后的身份差別巨大。

那麼,輝發那拉氏在乾隆皇帝的後宮到底有著什麼樣的經歷呢?她最後又為何和乾隆皇帝反目成仇?這中間到底又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呢?

歷史上的“如懿”——輝發那拉氏悲慘人生和“帝后失和”真相

輝發那拉氏在成為時為寶親王弘曆的側福晉後,其實和乾隆皇帝有著很深的感情的。在乾隆二年(1737年)十二月初四日,舉行了封為嫻妃的冊封禮。乾隆十年(1745年)正月二十三日,嫻妃晉封為嫻貴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十一日,乾隆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孝賢純皇后富察氏病逝,於是,在七月初一日,晉封嫻貴妃輝發那拉氏晉封成為了攝六宮事皇貴妃。乾隆十五年(1750年)七月初十日,輝發那拉氏受封成為了乾隆皇帝的繼後。(據《清高宗實錄》記載整理

可以看出來,輝發那拉氏在短短的13年中,就從乾隆皇帝的妃子成為中宮皇后。其實,輝發那拉氏一直和乾隆皇帝有著深厚的感情,可是最後也是走向了感情的破裂,那這究竟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歷史上的“如懿”——輝發那拉氏悲慘人生和“帝后失和”真相

關於輝發那拉氏在史料中的記載並不多,這一點據說是在之後被乾隆皇帝下令抹去的。其實,關於帝后失和這件事,可以追溯到乾隆三十年正月,輝發那拉皇后陪同乾隆皇帝進行第四次南巡的時候。在這次南巡的途中,似乎一切都很正常,過程中,皇帝還為輝發那拉氏舉行了她四十八歲的壽儀。直到閏二月十八日在杭州時,輝發那拉氏還同乾隆皇帝同進早膳,但當天晚膳時,皇后便沒有再露面,此後,皇后再也沒有露過面。這究竟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清宮《上諭檔》記載:“閏二月十八日,乾隆派額駙福隆安扈從皇輝發後那拉氏,由水路先行回京。”也就是說,乾隆派和碩和嘉公主額駙福隆安把皇后由水路送回了京城。這就很奇怪了?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而且,根據僅存不多的史料記載,乾隆皇帝在南巡結束回到京城不久之後,即下令收回輝發那拉氏手中的皇后冊寶、皇貴妃冊寶、嫻貴妃冊寶以及嫻妃冊寶,並且還把她宮中的婢女和伺候傭人縮減了大半。為什麼皇帝會突然這樣冷待皇后呢?

歷史上的“如懿”——輝發那拉氏悲慘人生和“帝后失和”真相

《清高宗實錄》記載,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十五日,正在木蘭狩獵的皇帝發了一道上諭:“......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歡洽慶之時,皇后性忽改常,於皇太后前不能恪盡孝道。比至杭州,則舉動尤乖正理,跡類瘋迷。因令先程回京,在宮調攝......”據此,按照乾隆皇帝自己的說法,在當時南巡的時候,皇后突然性情突變,在太后面前也是如此,不能盡到皇后的職責和孝順太后。等到了杭州的時候,更是行為失常,近乎瘋迷的狀態,於是才下令讓皇后回宮。

歷史上的“如懿”——輝發那拉氏悲慘人生和“帝后失和”真相

“......三十年,從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後剪髮,上益不懌,令後先還京師......”(《清史稿》),在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又有這樣的解釋:“......其後自獲過愆,朕仍優容如故。乃至自行翦發,則國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顧......”(《清史稿》)也就是說,乾隆皇帝自己的說法是,當時的皇后輝發那拉氏剪了頭髮,大不敬,大不孝(該說法無考,今有學者質疑,此處不論),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情,帝后失和。雖然乾隆皇帝沒有廢掉輝發那拉氏的皇后身份,但此時的輝發那拉氏名為皇后,實也不然。

歷史上的“如懿”——輝發那拉氏悲慘人生和“帝后失和”真相

到此,按照史料記載和官方的說法,輝發那拉氏是因為在南巡之時斷髮,被皇帝認為是大不敬的行為而與皇帝失和,才有了之後的事情。那麼,為什麼輝發那拉氏會有斷髮這一行為呢?關於這一歷史事件,在史料中已經無法找到準確的記載,也無從考證。然而,有野食記載,說當時南巡之時,乾隆皇帝貪念江南美色,沉迷於江南歌妓,甚至於還想要立歌妓為妃,輝發那拉氏百般勸導乾隆皇帝無果,後用斷髮來冒死勸告皇上,以至於帝后失和。關於這一說法已經無從考證,正史也沒有,也不可能會這樣記載。

但是,在南京博物院“走進養心殿”專題展出的一份“十五阿哥請安折”其中乾隆硃批提到“跟了去的女子三名,當下你同福隆安審問他們十八日如何剪髮之事,他們為何不留心,叫他們出去他們就出去嗎?要尋自盡難道他們也裝不知道嗎?”由此可以看出來,輝發那拉氏是剪髮時乾隆皇帝並不在場。輝發那拉氏卻又剪髮之事,剪髮原因已經無從考證。但是,剪髮之事確實在當時是大不敬之行為,這件事,也很有可能是是導致帝后失和的一個關鍵。

歷史上的“如懿”——輝發那拉氏悲慘人生和“帝后失和”真相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輝發那拉氏薨逝,乾隆皇帝下旨以皇貴妃禮葬(實際僅相當於嬪),不舉行國孝三年。但是,實際上輝發那拉氏的喪禮比皇貴妃的級別還要低。比如皇貴妃喪儀中每日應有大臣、公主、命婦齊集舉哀、行禮一項被取消了。而且作為皇后的她,並沒有葬在裕陵,也未單建陵寢,而是葬在了妃園寢內,更是被塞進了純惠皇貴妃蘇佳氏的地宮,位於一側。並且,按照內務府的記檔來看,輝發那拉氏所用的棺木為杉木,抬棺夫64人,僅為嬪的級,連妃的價格都沒有達到。在乾隆元年(1736年)郎世寧等為乾隆皇帝和皇后以及十一位妃嬪所畫的畫像當中,也沒有輝發那拉氏的畫像,時為嫻妃的她位置應在貴妃之後純妃之前,但卻並沒有嫻妃的畫像,而且從畫卷上的裱作痕跡來看,這幅畫有過改動,所以輝發那拉氏的畫像應該被抹去了。至今為止,也不曾發現輝發那拉氏用於供奉的正裝朝服坐像,但是作為皇后應該一定會有這張坐像的,所以乾隆皇帝應該是曾經下令銷燬了輝發那拉氏的相關畫像。現收藏於故宮博物院的《宴塞四事圖》中,部分妃嬪面容有明顯的人為改動痕跡,甚至某妃嬪臉上出現了兩對眉毛,這也很有可能是因為此事的緣故,不過至今尚無任何實質性證據。

歷史上的“如懿”——輝發那拉氏悲慘人生和“帝后失和”真相

如今,斯人已逝。輝發那拉氏當年到底是否斷髮,又為何斷髮已經無從考證,從僅有的史料和一些記載當中,我們能知道的只是當年她卻是和乾隆皇帝最後反目,她在後宮中的眾多痕跡也被乾隆皇帝下令抹去。就像《如懿傳》中的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影視人物即是出名的“甄嬛”)對如懿所說的那樣:“皇帝是天子,身在萬人之上,無人之巔,他們永遠都不可能真正成為一個女人的夫君,便是皇后,也只是他們身邊的臣子、奴才......因為君心,從來都是這世上最難揣摩,最難把握的東西,也是最不可信賴的東西。”

歷史上的“如懿”——輝發那拉氏悲慘人生和“帝后失和”真相

參考文獻:《清史稿》、《清高宗實錄》、清宮《上諭檔》、《十五阿哥請安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