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老、蘇丹、哈里發、酋長、沙皇……國外君主的名號為何五花八門

在中國古代,各代君主都有專門的稱號:先秦時期,夏朝君主稱“後”,商代君主稱“帝”,周朝君主稱“王”。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為了彰顯自己偉大功業,創造了一個震鑠古今的名號:皇帝。從此以後,各朝各代最高統治者均稱“皇帝”,一直到清末。

那麼,國外的帝國或王朝的君主怎麼稱呼呢?我們所知道的法老、蘇丹、哈里發、埃米爾、酋長、單于、可汗、贊普、天皇、沙皇……這些稱號都是什麼意思和怎麼來的呢?

01

法老

法老是古埃及國王獨有的稱號,是埃及語的希伯來文音譯,希臘語為Pharaō。法老的本意是大宮或大房子,即國王的宮殿,從新王國第十八王朝圖特摩斯三世(前1514年~前1425年)起,開始用於國王自身稱呼,後逐漸演變成對國王的一種尊稱。

這就如同中國古代的“陛下”這一稱呼,原意是帝王宮殿的臺階之下,代指站在臺階下的侍者,因為臣子向天子進言時,不能直接面稟天子,必須先向臺下的侍者稟告,由侍者。傳達給天子,後來陛下就演變為面對面時對皇帝的尊稱。

古埃及從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開始,到公元前332年埃及托勒密王朝被征服為止,三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之中,共計產生了31個王朝,大約一百多個法老,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胡夫、圖坦卡蒙、拉美西斯二世等等。隨著古埃及歷史的終斷,法老這個稱呼也隨之消失。

法老、蘇丹、哈里發、酋長、沙皇……國外君主的名號為何五花八門

法老黃金面具

02

蘇丹

蘇丹,Sulṭān,音譯,在伊斯蘭語中最初是力量、治權、裁決權的意思,後來變為權力、統治,最終演變成統治者的稱號。蘇丹這個名稱出現的比較晚,古代譯成“素檀”、“速檀”、“速魯檀”、“鎖魯檀”等,可參見《明史》記載。

被蘇丹統治的國家,不管是王朝還是王國,都可以稱為蘇丹國。在中西亞地區,曾出現過賽爾柱帝國、奧斯曼帝國等強大的蘇丹國。目前世界上依然存在一些蘇丹國,如阿曼蘇丹國、文萊達魯薩蘭國等,國家元首稱蘇丹。

法老、蘇丹、哈里發、酋長、沙皇……國外君主的名號為何五花八門

奧斯曼蘇丹

03

哈里發

哈里發是阿拉伯語的音譯,原意為代治者、代理人或繼承者,後成為阿拉伯帝國元首稱號,是伊斯蘭政治、宗教領袖的獨有稱謂。

公元七世紀,先知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創建伊斯蘭教,並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權。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後,繼任者稱哈里發,即繼承者,繼續推行擴張的道路,並逐漸建立起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國。

阿拉伯帝國先後經過四大哈里發、倭馬亞王朝(白衣大食)和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最後出現分裂並衰落,最終被蒙古帝國所滅。雖然阿拉伯帝國滅亡了,但哈里發制度依然在延續,直到公元1924年被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廢除。

法老、蘇丹、哈里發、酋長、沙皇……國外君主的名號為何五花八門

阿拉伯帝國

04

埃米爾

埃米爾,伊斯蘭教國家對上層統治者、王公、軍事長官的稱號的音譯,又譯艾米爾,舊譯異密,中國《舊唐書·大食傳》譯為異密莫末膩。埃米爾原意為受命的人、掌權者,後來變成一種尊稱,其意思比較廣泛,可以是總督,可以是統帥,可以是王公,可以是酋長,可以是君主等。

阿拉伯帝國時期,地方總督稱埃米爾,阿拉伯帝國解體後,獨立或半獨立的封建王朝統治者延續埃米爾的稱號。到了塞爾柱帝國和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時期(公元1250年~1517年),又成為封建領主和各省軍事長官的稱號。值得一提的是,突厥在歷史上亦曾使用過這個稱謂。

時至今日,埃米爾的稱號依然存在,成為巴林、科威特、卡塔爾等幾個君主世襲制國家元首的稱號,埃米爾集軍、政和宗教大權於一身,其地位國內無人可以撼動。

法老、蘇丹、哈里發、酋長、沙皇……國外君主的名號為何五花八門

塞爾柱帝國

05

酋長

酋長,非洲部分地區部落首領的稱謂。酋長制度最初是從原始的氏族制度發展而來的。其實古代時期部落首領都可以成為酋長,比如中國歷史上的三皇五帝,所謂的“皇”和“帝”,其實是後人(尤其春秋時期)對他們的尊稱而已,當時無此稱謂。不過酋長這個名詞是專指國外的,中國古代的部落首領還是冠以比較高大上的尊稱,這是對祖先的尊敬!

酋長制度目前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廣大地區比較普遍,尤其在偏遠落後的地區。酋長如同國王一樣,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且可以世襲,大多為父系相傳,部分地區為母系相傳,即外甥繼承舅父的職位,比較獨特。

在非洲很多地區,酋長几乎都是一夫多妻制,一個酋長一般有十來個妻子,甚至上百個也很常見,這就是酋長的“後宮佳麗”。

除了非洲,西亞也有一個酋長國,即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簡稱阿聯酋,為貴族共和制國家。阿聯酋由七個小的酋長國組成,比較著名的迪拜就是其中之一。

法老、蘇丹、哈里發、酋長、沙皇……國外君主的名號為何五花八門

非洲酋長

06

單于

單于,這個稱謂對中國人來講並不陌生,因為秦漢時期中國北方強大的匈奴帝國的最高統治者就稱為“單于”,在中國史書上出現的頻次比較多。

單于其實是簡稱,其全稱為“撐犁孤塗單于”,即天子廣大之意,單于二字本身的意思為廣大之貌。

單于的稱號始創於匈奴著名的冒頓單于之父頭曼單于,一直到匈奴帝國的滅亡。東漢以後,東胡烏丸、鮮卑部落也使用單于這個稱號,到東晉十六國時期都改稱為大單于,名號響亮了,但地位已大不如前。

漢朝時期,曾多次出兵打擊匈奴,使其受到重創。匈奴分裂後,北匈奴遠遁,南匈奴歸附漢朝,受漢朝庇護。東漢時期,中央政府設置護匈奴中郎將對其進行監護,而南匈奴歸附後,單于也一般會受到漢朝皇帝的冊封,才算獲得合法地位。

法老、蘇丹、哈里發、酋長、沙皇……國外君主的名號為何五花八門

冒頓單于與閼氏

07

可汗

可汗這個稱謂我們也比較熟悉,因為中國歷史上北方多個強大政權的首領均稱為“可汗”,如突厥汗國等。《木蘭辭》裡有句“可汗大點兵,卷卷有爺名”,這裡的“可汗”代指皇帝。

可汗史書上稱“可寒”,原意是國王,可汗作為君主的稱號最早始於公元402年柔然首領社崘統一漠北時的自稱,其後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突厥、吐谷渾、鐵勒、高昌回鶻、鐵勒、契丹、蒙古等阿爾泰語系汗國最高統治者皆稱可汗,後流傳到中亞、西亞突厥系國家。

隋唐時期,中原王朝多次對北方政權的可汗進行冊封。而唐太宗時期,唐朝滅東突厥,破吐蕃、吐谷渾、高昌等,國力強盛,四海賓服,少數民族尊唐太宗為“天可汗”,唐朝天子成為天下共主。

法老、蘇丹、哈里發、酋長、沙皇……國外君主的名號為何五花八門

頡利可汗

08

天皇

唐高宗永徽六年,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後。由於唐高宗經常頭暈目眩,影響處理政務,武則天乘機開始參與國家大事,後來唐高宗稱天皇,武則天稱天后,合稱“二聖”。唐高宗駕崩後,諡號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

目前天皇一般是指日本天皇,日本天皇名稱最早文字記載是公元689年日本國頒佈的《飛鳥淨御原令》,此後日本國統治者由“大王”改為“天皇”,不過中原王朝依然稱其為國王,直到清朝同治年間才稱日本國家元首為天皇。

日本國君改稱號為天皇,或許是受到唐高宗的影響,因為兩國從唐太宗時期開始交流,唐高宗時也十分頻繁,且日本學習唐朝先進文化,在建築、文化、制度、服飾等各方面基本上都是照搬直抄,深受唐朝影響,其統治者名號也有可能此時被“引進”過來,並傳承後世!

法老、蘇丹、哈里發、酋長、沙皇……國外君主的名號為何五花八門

日本天皇畫像

09

贊普

贊普,吐蕃帝國各代統治者的稱號,系藏文btsan po的音譯。根據史書記載,吐蕃謂雄強曰贊,丈夫曰普,故號君長曰贊普。

青藏高原沉默數千年,唐朝初期松贊干布統一吐蕃,使其強大起來,與唐帝國爭雄兩百多年不落下風,如同楚莊王一樣: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公元六世紀中葉,吐蕃帝國出現分裂,不久被推翻,西藏地區再次四分五裂,陷入沉淪,幾百年後被元朝兼併,從此加入中華大家庭。

法老、蘇丹、哈里發、酋長、沙皇……國外君主的名號為何五花八門

吐蕃帝國皇宮——布達拉宮

10

沙皇

沙皇為俄羅斯帝國皇帝的稱號,來自拉丁語caesar的音譯,其本意是羅馬帝國皇帝的名號“凱撒”。

凱撒本是羅馬共和國末期的執政官和獨裁者,後被刺殺身亡,留下遺囑以其侄子屋大維為繼承人,後屋大維建立羅馬帝國,成為第一任皇帝,稱奧古都斯。

羅馬帝國前期皇帝都是屋大維一系,屋大維的姓氏為凱撒,故他們自稱凱撒。後來羅馬幾任皇帝由軍閥自立,為了顯示自己的合法地位,他們也自稱凱撒,到後來凱撒就發展為羅馬皇帝的稱號。

羅馬帝國分裂並滅亡後,分別被神聖羅馬帝國和俄羅斯大公國所繼承,神聖羅馬帝國被拿破崙解散後,就剩下俄羅斯大公國了。後來俄羅斯大公國發展成為俄羅斯帝國,其統治者稱為沙皇,即凱撒。

法老、蘇丹、哈里發、酋長、沙皇……國外君主的名號為何五花八門

末代沙皇

總結

前面簡單介紹了法老、蘇丹、哈里發、埃米爾、酋長、單于、可汗、天皇、贊普、沙皇等幾個統治者稱號,其實他們本質就是國王或皇帝。

如果你還知道其他稱號,歡迎在評論留言,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