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剛開打,雙方都在進行戰略試戰,粟裕何以能夠七戰七捷?

國共經過八年抗戰後,雖也有摩擦,但總體還是統一戰線合作抗日。那麼抗戰結束後,面對蔣介石即將發動的內戰,面對綜合實力大大佔優的國民黨軍隊,共產黨的軍隊怎樣打、打得怎麼樣,都還是個未知數。這就有個戰略試戰的問題。

首先面對這一挑戰的就是位於蔣介石臥榻之側的華中野戰軍部隊。當時,針對李默庵12萬大軍的碾壓而來,粟裕率3萬多部隊迎面而上,一打七仗,且七戰七捷。按說,李默庵是黃埔一期高才生,國民黨12萬大軍之中也有不泛能打的整編83師、25師等部隊,粟裕何以打得如此之好、如此之妙呢?

解放戰爭剛開打,雙方都在進行戰略試戰,粟裕何以能夠七戰七捷?

首先,得益於毛澤東和中央軍委的大力指導和支持

解放戰爭伊始,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最初設定的是外線出擊的戰略方針。按照這一方針,粟裕和他的華中野戰軍應兵出淮南作戰。但在粟裕“打一仗再走”的建議下,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很快同意了粟裕的建議。

結果是粟裕首戰宣(家堡)泰(興),首打強敵李天霞的整編第83師,接著轉兵奔襲如南,再殲王鐵漢的整編第49師。兩戰的勝利實踐,使粟裕堅定了繼續在內線作戰,而毛澤東和中央軍委非常注重戰爭實踐。特別是在淮南5旅是否東調加入到蘇中內線戰場問題上,毛澤東最後同意了粟裕的建議。

表面上看,不過是一個旅的東調參戰問題,但實際上是外線作戰還是內線殲敵的方針導向問題。這說明,隨著戰爭實踐的深入,最初粟裕“提出先在內線作戰的建議,最終演變為戰略防禦階段內線殲敵的戰略方針”。繼而,在毛澤東和中央軍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粟裕再接再厲,直至七戰七捷。

其二,得益於出敵不意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

七戰七捷打完後,毛澤東在轉發全軍的電報中曾這樣表彰華中野戰軍:“指揮正確,既靈活,又勇敢,故能取得偉大勝利”。這是對七戰七捷戰略戰術運用的高度肯定與概括。

解放戰爭剛開打,雙方都在進行戰略試戰,粟裕何以能夠七戰七捷?

可以說七戰七捷,粟裕將各種戰略戰術靈活運用到極致,達到了“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高度。比如,首戰即敢於打強,並且先發制人,到人家家門口去打。第二戰遠距離奔襲作戰,敵人以為天兵天將一般,根本沒有想到是怎麼突然從宣泰戰場上殺過來的。還有“後來的鑽到敵人的肚子裡去打”,等等。

七戰當中,有五戰是進攻作戰,有兩戰是防禦作戰。海安防禦戰採用運動防禦,更是創造了敵我傷亡15:1的紀錄。

第六戰、第七戰的攻黃救邵,既用了圍魏救趙之計,還及時使用了轉用兵力戰法,以彌補兵力上的不足。總之,七戰七種打法,仗仗用兵如神、仗仗打得精妙。

其三,得益於天目山戰役後武器裝備的改善和戰略戰術的提早轉變

事物的發展演變都是有其脈絡和過程的。華中野戰軍戰略初戰即打得這樣好,有一個情況不容忽視,那就是抗日戰爭後期粟裕指揮打的天目山戰役。

首先,通過天目山三次反頑戰役,粟裕麾下的部隊繳獲頗豐。特別是繳獲的大量美式武器裝備,“不僅使新四軍各個班、排普遍加強了近戰火力,有的還配備了火焰噴射器,各團、營都增建了配有重型武器的機炮連”。在抗日戰爭末期,武器裝備能達到這個水平,絕對是件了不起的事。這些都為解放戰爭初期的作戰奠定了非常堅實的物質基礎。

解放戰爭剛開打,雙方都在進行戰略試戰,粟裕何以能夠七戰七捷?

其次,如果說1944年的車橋戰役已經具有相當運動戰特徵的話,那麼天目山戰役可以算是地地道道的運動戰了。眾所周知,抗日戰爭我軍的戰略戰術主要是游擊戰。而粟裕的部隊通過天目山戰役,“在全軍率先實現了由分散游擊戰向大兵團運動戰的戰略轉變”。參戰的很多同志後來回憶說:“經過天目山戰役,為以後打蘇中戰役,打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戰役, 做了最重要的演練,他們對粟裕打運動戰、殲滅戰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領會和把握”。

其四,得益於蘇中老百姓對自衛戰爭的鼎力支持

粟裕和他的新四軍一師在蘇中抗戰多年,建設的蘇中根據地被稱為“漢高祖的關中”。可以說粟裕的部隊和蘇中人民建立了血濃於水的軍民魚水情,沒有蘇中人民的鼎力支持,也不會有七戰七捷。對此,粟裕在他的戰爭回憶錄當中這樣寫道:

“這時,我在蘇中地區作戰的有利條件充分發揮了作用。人員、物資很快得到補給,傷員很快得到治療......特別是民兵群眾封鎖消息、查輯敵探之嚴,更是難得。華中野戰軍機關及第一師、第六師三萬人集結休整兩星期之久,駐地離海安近者僅一二十華里,在那裡出操上課,開會唱歌,本地出身的偵察員莊莊有熟人,天天上公路,敵人卻毫無所知”。

“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七戰七捷的勝利實踐很好地印證了這一點。

解放戰爭剛開打,雙方都在進行戰略試戰,粟裕何以能夠七戰七捷?

主要參考文獻:《毛澤東軍事文集》《粟裕戰爭回憶錄》《二十四軍戰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