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岁的小孩总是发脾气,总是喜欢跟大人反着来,该怎么教育呢?

新旧勿论


四五岁的孩子由于活动能力大大增强,接触的事情大大增多,视野也变得开阔,故而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才会表现出越来越强的自主选择性!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独立自主地完成一些事情,喜欢和大人对着干!

当孩子认识到自我,独立性开始萌芽时,当孩子与大人对着干时,家长不能过于着急,不能对孩子进行强力压制,因为这个时期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个性品质的形成!父母可以通过几方面来引导孩子,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

1.理解尊重孩子,当孩子对着干时,应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也尊重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也不会和父母对着干了!

2.尝试改变孩子“作对”的环境,如孩子沉迷于电视,不去睡觉,可设置电视的时间,到点自动关机!

3.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合理要求,父母不要过度保护孩子,相信孩子的能力,满足其合理的要求,让孩子在实践的同时积累经验,体会成功!

4.切忌娇慣、放纵孩子,当孩子对着干时,父母要教育孩子,对孩子提出的事情进行分析,让孩子明白事情的不合理性,如孩子还是要对着干,要表明态度,不合理的要求,再闹也不能满足!



好奇人生彭琪皓


我家大宝现在五岁半了,的确存在和大人反着来的现象,我也苦恼过,不过这也算是一个难得的成长机会,我与宝贝一起成长。

首先,叛逆是孩子的天性,或者说叛逆是每个人的天性,只不过大人会掩饰,而孩子表达的比较直接而已。所以,要以平常心对待这个问题,家长不要焦虑,也不要给孩子乱贴标签,要知道自己这么大的时候也是如此的。

其次,试着了解孩子。没有无缘无故的发脾气,有的只是不深入的了解。我家大宝有时候突然发脾气不吃饭,慢慢引导他说出来之后,才知道原来是上午的时候弟弟将他的画给撕了。或许,作为大人会觉得这个理由太过牵强,或者认为是他为了不吃饭故意找的理由,但我选择了相信,并与他将来与弟弟签订和平友好相处条约的事情聊了一会,最后他自己说,肚子饿了,要吃饭。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发脾气看似没有道理可循,但他是为了刷存在感,用这种简单直接的方法希望引起大人的重视。所以,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反而是沟通的最佳机会,因为孩子在渴望大人的关注和理解。

第三,引导孩子。我很喜欢“言传身教”这四个字,而且身教比言传更重要。作为大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都是平凡的人,这一生影响不了外面的人,但却可以影响孩子。当我看书的时候,我的孩子也在一旁看书,当我记笔记的时候,我的孩子也在鞋子、画画。

第四,温柔的拒绝。对于孩子的脾气,要试着分清哪些是无理取闹的部分,如果是借机要手机玩游戏或者是买某个垃圾食品吃,我往往会拒绝,但不是很强硬的拒绝,而是选择温柔的拒绝,并转换话题,自然这个因人而异,但对于原则性的事情还是不要让步,不然让了一步下次就会接着再让一步。

天下无不是的孩子,孩子拥有发脾气的权利,这是他们成长的必经阶段。


轻舞壹语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做的,因为我家孩子现在就处在这个阶段。我感觉这个阶段需要给孩子立个规矩,孩子每当这样时,我会让她去站着,站着的同时我会与她谈心,为什么会这样,这样做对不对,不对的后果等等,如果孩子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她会向我道歉,保证以后不会再这样,如果意识不到自己做错了,那就站着,罚站,让她好好想想!


姐弟俩的成长日记


四五岁的小孩总是发脾气,总是喜欢跟大人反着来。我想这个肯定是和家庭成员的教养方式是有一定关系的。

孩子容易发脾气,一般不外乎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人来疯“;另一个是”家里的成人教养方式有分歧”。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 人来疯”的孩子。其实,这一类的孩子是很聪明的一个群体,首先,他懂得察言观色,知道什么样的状况下,父母会克制自己的激动,满足他的无理要求的。记得我儿子小时候,就是属于这一类的孩子,一到春节亲朋满座,他便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你叫他朝东他偏要朝西,总是跟你反着来或者对着干。无奈有外人在,说什么也得克制自己的愤怒,心想,这个小崽子,等下看我怎么收拾你。可是,等到饭饱食足后说不定他老早就呼呼大睡了。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一次又一次的小成功,孩子就养成了爱“人来疯”的坏习惯。

对于这一类的孩子,我后来总结了一下经验,首先,要帮他分析什么状况下他会“人来疯”,然后,事先跟他约法三章,譬如:出去聚会,先跟他讲好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发脾气会有那些不好的后果,可能会取消他看动画片的时间或者会不给他买他喜欢的玩具等等,反之,如果表现好,回家后会有他喜欢的物质奖励。几次下来,孩子爱发脾气跟你反着干的行为会受到约束,慢慢地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懂事。

另外一个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教养方式不同,导致孩子性格不好,常常用乱发脾气来宣泄情绪。一般来说家里的老人由于是隔代亲,常常会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我小孩四五岁的时候,迷上了集水浒传里面的小卡片,于是,他爷爷就瞒着我们成箱成箱往家里搬方便面。孩子年龄小,吃不了那么多,于是,爷爷就重新将口封号继续买。一时间家里的方便面推得老高老高。后来,我们发现了这个苗头。想帮孩子改掉,可是,已经很难了。你批评他时,他跟你对立。躲到爷爷奶奶那边,不跟我们亲。搞得我们很被动。有一次,因为教育孩子,孩子实在太任性了。我公公差点和我动粗。我老公出来教育孩子,公公居然当着孩子的面这么说,“现在你不得了了,想当初你比他还要皮,小孩子不皮还是小孩子吗?”无语……所以,要养成孩子不乱发脾气的好习惯,唯有所有的家庭成员目标一致,否则是很难扭转这一现象的。

我想,你家的孩子不听话,一定也有以上因素的存在,所以,分析原因,找到源头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是佳期有遇 欢迎互动留言


佳期有遇


四五岁的小孩总是发脾气,总是喜欢跟大人反着来,该怎么教育呢?

其实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四五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然后根据情况来应对。

对于4-5岁儿童来说,已经开始进入叛逆阶段,5岁的叛逆,因为它是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的一个重要时代产生的,如果处理不当,将来亲子关系会有成年子女恋母恋父情结。

5岁的孩子最需要的是陪伴游戏和成年人,年龄孩子一起游戏,可以缓解叛逆,否则会造成孩子和家长不愿意说话,不能专心上课,内向自卑等后果。

这个时期他们已经有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可以自行判断事物。想要描述一些事物,可以很好的根据它的外部特征,和特点来表述,对于外在事物有自己的分析能力。在语言方面可以很好的运用词汇,语言根据自己的心里变化而表述出来。可以很好的分辨一些词汇。

这个时期的儿童,比较敏感。趋向大人的思维。所以,有些不适当或是他们不愿意听到的语言要尽量避免在儿童面前说起。家长要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征,进行正确指导。

现在孩子成长的比较快,不同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特征。4-5岁是一个需要重视培养的阶段。4-5岁儿童的心理特征大家一定要掌握。这个时期家长要注意孩子的管教,还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帮助孩子疏导。平时也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让孩子快乐的生活。


哼哼宝宝


小孩子发脾气,要看什么情况,如果大人做的事情不对,小孩子发泄一下也是可以的。要是乱发脾气就要想办法治治他了。

我觉得是,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最好忽视他就好啦!就当没看见,该干嘛干嘛。千万不要他一发脾气几个人上去哄,有骂的有哄的,到什么时候都没用。

也不要觉得孩子那么小,脾气那么大,我要好好治治他,又打又是骂的,大人气的半死,打的又心疼,不打又怕孩子脾气不好。他真的是哭闹发脾气,就把他关屋里,屋里没有什么危险,让他使劲哭,使劲闹,只到他筋疲力尽,要出来,不哭为止,下次绝不这样闹了。


我把故事说给你听


这要从两方面去看

心理一、是否家长长期溺爱或不顾及小儿情绪所致,小孩是大人的镜子,很多家长会不在乎小儿的情绪,但小儿一岁以后五藏六府发育完全,情志也是完整的,需要合理的沟通与疏导,否则同样也会形成情志病,发脾气只是一种,有些经常被家长惊吓的小儿,胆子会很小,做事畏首畏尾,影响小儿一生。而往往家长觉得无所谓,这是需要反思的,养育小儿也是家长自我成长的机会。

生理二、如果第一点注意了也调整了,再看第二点~积滞,中医讲身心一体,小儿身体内的积滞不畅必然也必然会影响情志,小儿如果肠道、血液有积滞,这个小儿的情志一定会有问题,比如多动、不听话、发脾气、暴力、骂人等等负面情绪,在日常接诊中,这样的小儿非常多见。同样,长期的情绪不畅也会反过来形成积滞,这是相互的。

如何看小儿是否有积滞,通常是看舌苔,白或黄厚腻,口气,肚子胀,食欲不佳等等。

还有一种更深的积滞,中医叫疳积,往往舌苔是正常的,但舌质会偏深,肚子膨大且青筋蔓延,具体可以看我以前发布的文章。

如果积滞已经形成,就必须用中医调理了,食疗、药疗等等,逐渐把小儿体内积滞消化掉。例如常用的山楂 麦芽等等,要根据小儿具体情况去配伍。如果不去调理,日久会影响小儿发育、身高、抵抗力等等,很多调理了2-3月的小儿都明显的长高,有些做的好的小儿一年长了十公分,家长的欣喜溢于言表。

家长需要把握一个关键点,即情绪和身体永远是一体的,无论自身还是小儿,永远没有无缘无故的情绪。







虢醫


孩子总是和大人反着干

其实3-5岁这个时间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次逆反心理的表现,老牛认为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两个逆反期,一个是学前,另一个是高中阶段。

  • 学前阶段的逆反是因为孩子已经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已经会说“我想”和“我不想”、“我要”和“我不要”,有了自己的小主意,但是孩子不懂是非对错,所以大多数爹妈会以大人的角度和对错的角度,要求孩子或者命令孩子不能那么做。
  • 这样正好激化了矛盾,刺激了孩子的逆反心理,那家长该怎么做呢?我觉得应该给孩子一个有选择的两个选项让孩子自己决定,尊重他们的主意尊重他们的选择权。
  • 比如:该吃饭了,爹妈说:来宝贝吃饭了,孩子说:我不想吃饭。在孩子眼里爹妈是命令式的语气,没得选择啊,可我还想玩一会,我就不吃饭。这样对话只能激化矛盾。我们换一种说法,宝贝你是想和爸爸坐在一起吃饭呢还是想和妈妈坐在一起吃饭呢?这样说的好处就是我给你选项,决定权在你手里,这里的对立项是“和妈妈”“和爸爸”,但最终目的却是吃饭,而孩子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了选择上,孩子发现原来我可以自己决定啦。会很高兴的。

总之家长在教育孩子这条路上还有很多要学习的知识,爹妈!要尊重和参与孩子成长过程,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就像《囧妈》里说的“每个妈妈心里都有一个她以为的孩子”。爱不是操纵和控制,我们都应该好好理解一下,做成像朋友一样的爹妈。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2f900034a092c31e606\

光头老牛


如果正好是一个四五岁的宝宝,这就简单了,就是敏感期的事。

基本上这个阶段就是“秩序敏感期”加上“完美敏感期”。

自我意识爆棚,天下为我独尊。再就是很多事情孩子知道怎么做,但是不会做,身体和脑子不同步,能不发脾气,和家长反着来吗?

想想咱们七老八十,生活不能自理,但是想自己吃饭,勺子挖一勺饭放不到嘴里,这时候又有自以为是的孩子来追着给你喂饭,你气不气?

只跟家长发脾气,那是你们作为家长给孩子的安全感足够啊,没毛病啊。

怎么办?

先说“秩序敏感期”,咱们帮孩子建立秩序。凡事多观察,哪些是人家的宝贝,比如娃娃、纸片、小石子,你别动。买任何一个玩具,先下手拿回家就告诉孩子,玩具的家在这。孩子会记住。然后,就尽量保持孩子的东西井然有序,包括家里的其它东西。

日常作息也要规律。

孩子不是“秩序敏感期”吗?抓紧时间培养秩序感妥妥的。

再说说“完美敏感期”,就是什么都得是孩子认为的那个样子才对。

比如:孩子从草丛里千挑万选采集回来的草,你看草根上都是泥巴,你抖搂一下,炸了。

再比如:孩子就喜欢把积木垒高,推倒,再垒高。这是人家在感受三维空间感。你看不下去了教孩子造型,又炸了。

追求完美是孩子的天性,家长要尊重。你可以自己拔草,然后把泥巴抖掉,告诉孩子你手里的草根很美。或者自己在孩子旁边搭一个造型积木,给孩子讲你的积木故事。

这样美好事物的感觉就会渐渐留下来,他才会形成自己的完美定义。

总之,一个宗旨,就是让孩子觉得自己不是被孤立的。

当然还有特殊情况:

与发脾气相伴生的,有没有不想去幼儿园啊、有攻击性行为啊,情绪极度不稳定啊。这些情况可能说明,孩子在您看不见的地方遭受了不愉快的事。

养孩子,就是重走青春,由己及人。没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


上帝让我牵着蜗牛散步


四五岁小孩总是发脾气,总喜欢跟大人反着来,该怎么教育呢?

用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角度来看,孩子这个情况的归因,是典型的夺取权力型。

从心理学上怎么去理解呢?

孩子为什么喜欢发脾气,根据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描述,人是社会人,如果是单独一个人,是没有脾气的,因为发了脾气,给谁看呢?😹

所以孩子发脾气目的是,引起家长的注意、做给家长看的!发脾气同时对着干,目的是要家长屈服。

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清楚了解孩子背后的原因。以上就是原因,而这个原因是怎么照成的?

您可以回顾下,是否每次发脾气对着干,家里人最终总有一个是妥协,几遍不是完全妥协也是半推半就算了的情况。正因为这样,孩子认为发脾气对着干,是能达到他目的!久而久之他潜意识判断这个发脾气和对着干的方式是对自己有利的。

因而就产生了困扰您的这个问题。

这个情况产生不是一次两次,而已经形成了一直,所以追究过去成因已经毫无意义!

我们放眼未来着怎么做!

第一,在发脾气和对着干时,现表示同情!记住是同情不是认同!您可以和孩子说“爸爸妈妈这样说你或者这样做,你一定很不开心,但是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样先表示出您对孩子的尊重。

第二,如果孩子在发脾气和您对着干之前,您自己也忍不住发脾气,这时您也应该先冷静下来,可以到洗手间静一静,如果双方都是激动的状态无益于解决问题。

第三,有了前面的铺垫,孩子在愿意和你沟通的前提下,告知孩子怎么做才是被认为正确的做法,但这个情况一次是不行的,甚至孩子还不愿意和您沟通,这个时候您要坚持,不需要针对原来的问题不同说教或者生气。如果孩子不愿意沟通,您一方面不能妥协,任何一点妥协都不行,必须坚守底线。接着在孩子也冷静下来,至少愿意做您旁边时您可以做的是和孩子针对问题商量解决方案,在商量的时候,不要说“我认为你要怎么做”,而是用启发式的疑问,如“这个情况,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适合…”

第四步,把焦点落在共同解决问题上,不追究之前过去。而且确定了解决方案后必须坚定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您会遇到孩子自己定的规则自己不遵守,您这时需要做的不是表现出极其厌烦,然后满怀抱怨说“怎么有这样,你不是已经……做了吗!”这类话。而是停下来,让孩子做到之前订下的方案或规则之后,在继续。

整个解决的过程,必须保持对孩子的尊重,对自己的尊重,而且和善,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是一场修行。以上的方法需要坚持且坚定。在一个月内必然看到成果!

很多父母在陪孩子做作业,在面对孩子叛逆过程中,总是忍不住。其实家长问出这个问题时,感受已经时快接近崩溃的吧😹😹😹😹

我们在现在这个时代,一面是差点压垮我们的工作生活压力,另一面是我们自己长辈父母对孙子孙女的溺爱,还有一面是孩子在这个充斥电子产品、信息爆炸的情况。我们宝爸宝妈们应该如何排遣心中负能量,如何让我们自己保持满满动力,欢迎评论区里一起讨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