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娃過程中,這個懶偷不得

一次週末,逛完超市,我在門口的娛樂區等候,遇見一年輕爸爸正與兒子打乒乓球,閒來無事,就地圍觀了一會兒。小男孩大概六七歲,玩的很嗨,上躥下跳的開心勁兒,空氣都跟著沸騰起來,讓我忍不住羨慕,能像個孩子一樣沒心沒肺地傻開心真好。

反觀年輕爸爸這邊,一開始還比較配合,幾個回合後,大概覺得無聊,左手球拍,右手手機,不斷切換“頻道”……小男孩幾次看到爸爸盯著手機屏幕,手敷衍的朝空氣一揮,先是一陣嘲笑爸爸。隨著爸爸看手機的頻率越高、時間越長,球不是有去無回就是滾落地上,小男孩有些不耐煩地叫著“爸爸”,念念不忘,沒有迴響,乾脆直接拿出殺手鐧,撒嬌鬧小情緒,不料生生被爸爸的威嚴鎮壓了下去。失落的小男孩眼中帶淚,委屈巴巴地樣子很讓人心疼,而此刻,目光深陷手機中的爸爸不知道是沒有察覺,還是習慣忽視。

養娃過程中,這個懶偷不得

類似“不走心”的陪伴,想必大家早已司空見慣,覺得沒什麼大驚小怪。認為孩子還小,每天的繁瑣事這麼多,哪裡在乎這麼多細枝末節,況且孩子小,忘性大,即便家長有不周到的地方,也不會記仇。尤其家裡孩子多的,一些家長以精力有限為由,對於孩子的陪伴更是草率。

堂姐嫁的早,生孩子也比較積極,現在已經是三個娃的媽媽。上次閒談,想順道請教一些帶娃經驗。結果堂姐鬨堂大笑:“沒那麼多道道兒,我們家仨只管吃飽穿暖,剩下的就當小貓小狗一樣放養唄!這不都長這麼大了……哈哈!”

順著她指的方向看去,的確,最小的也已經三歲了。只不過三個孩子都很靦腆怕生,任你怎麼逗怎麼哄總在一旁躲著,眼神裡總感覺缺少一種孩子的天真和靈動。我隨便問了句,孩子平時跟誰最親。堂姐脫口而出,白眼狼,跟奶奶親!說完又是一陣沒心沒肺地大笑。

養娃過程中,這個懶偷不得

臺灣作家龍應臺說過:父母跟食物一樣,都是有期限的,然而食物過期可以再買,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沒有再來一次的機會。

道理都懂,陪伴孩子成長看起來也很簡單,實際做起來其實並不是那麼容易。

很多家長在陪伴孩子得成長過程中,要麼身在心不在,像上面的乒乓球爸爸和堂姐之類的;要麼是心在身不在,這類多數是身不由已的職場父母,迫於生計不得不四處奔波,只能心裡默默惦記著孩子。而身心都在的,對於孩子和父母而言,都是一種莫大的小確幸。

一方面,於孩子而言,家長走心的陪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性格一般會比較活潑開朗,感情也會更豐富,加上孩子的模仿能力強,在頻繁得互動和積極的引導下,思維運轉能力也會更強。

另一方面,於父母而言,深度的陪伴能增強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默契,更能親眼見證孩子展現自我和成長的每個瞬間,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而且,父母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真的很短,等他們長大了,你有時間陪伴他了,可能會面臨想再和他多說幾句話都是一種奢求。

養娃過程中,這個懶偷不得

當然,這裡所謂的陪伴並不是簡簡單單地陪著。陪著只能算做一種低質量的陪伴,這樣會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注意力不集中,嚴重的甚至產生攻擊行為。家長陪伴孩子時,要做到全神貫注,調整身心狀態,理解孩子的需要,體察孩子的情緒感受,做出積極的回應。有了自己的寶寶,並將陪伴付諸實踐的過程中,見證小傢伙成長的每一步,我也更深刻地體會到“養孩子偷過的懶,歲月會連本帶息還回來”真的不是危言聳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