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當下中小學生作文千篇一律?

郭瑞煒老師


深有同感!

寫母愛作文,必是“雨天送傘”“發燒送醫”;寫公益作文,必是拾金不昧、扶老奶奶過馬路;寫景作文,必是以遊蹤為線索,一路花紅柳綠……

學生作文無個性,與應試教育、作文教學,以及文創環境有關。

說一件事兒。因為學校月考評比,排名靠前的班級,能得到一筆獎金。雖不多,但教師收入渠道有限,大家比較在乎,明裡暗裡都在較勁。某天偶爾聽到一位老師指導學生寫作文,其方法令人哭笑不得。怎麼說?對學生有三個要求:第一、字數,必須寫完所有作文格,不許留空;第二,錯別字、語句不通不許塗改;第三、開頭結尾要按固定套路寫。

難怪他的班級,每次月考語文成績比別人好,原來有秘笈啊!仔細想想,他的做法頗有道理:字寫得多,閱卷老師肯定傾向於多給一些分(說到這裡不由得想起頭條及悟空問答的青雲計劃,對字數的要求,也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啊,搞得現在字數“通貨膨脹”,真趕不上趟兒了)。為什麼呢?幾百上千份作文,需要在半天時間內半閱完,怎麼可能字字句句閱讀?只能憑感覺,字數多,想必內容充實,多給點分是應該的嘛。

錯別字語句不通不許塗改,也是基於第一個原因,閱卷老師不會認真看內容,如果卷面潦草,卻十分扎眼,容易被扣分。開頭結尾按套路寫(這些套路預先背誦過),看起來文辭優美、首尾呼應、結構完整,更能給人好印象。

這就是應試教育的威力。而這不過是平時月考而已。更重要的中考和高考,作文模式化更是無所不用其極。許多老師要求學生背誦不同主題的經典範文若干篇,或者將這些範文的結構拆解出來,整合相關話題的關鍵詞,然後要求學生在此構架上填充內容,快速作文。這樣寫出來的作文,不千篇一律才怪。

再說我們的作文教學。作文教學,歷來是跟著考試要求走的。以前多為命題作文,有人認為限制了學生思維,建議改寫話題作文。但話題作文寫來天馬行空,目的性不強,老師指導也困難,於是又出現半命題作文,算是一種折衷。

無論寫哪類作文,老師們的指導方法都類似:如何開頭結尾過渡,如何鋪墊烘托設伏,如何描寫議論敘述,如何點明中心……說起方法來滔滔不絕,各種名詞令人眼花繚亂。我只想問一句:老師,您自己寫過多少作文呢?

老師不寫下水作文,如同站在岸上教人游泳,教的肯定都是花拳繡腿。每每看到一些股評人教人買股,內心就覺可笑,這麼厲害的招數,何必教給別人呢?自己一個人悶聲發大財好了。

其實,作文教學哪那麼多道道?記事作文,把事寫清楚就可以了;抒情作文,情感真摯就可以了;議論文呢,準確有力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看法就可以了。沒那麼玄乎。前年有個叫範雨素的女人,鐘點工,從未接受過寫作培訓,寫自己的人生經歷,一文成名。我看她的文字,樸實無華,但很真實,所以打動人心。

這就說到文創環境。

以前是傳統媒體把持話語權,普通人我手寫我心的個性鮮明的作品,根本沒有生長空間。這樣的文創環境下,作文教學當然也不能逾矩,所以大家寫出來的作文,全都長著一張群眾臉。

現在自媒體時代,百花齊放,倒催生出一批優秀的寫字人。可惜最近也有收緊的趨勢,令人遺憾。

好的有個性的作文,應該是在深味生活的基礎上,將自己內心的感受誠懇地表達出來。至於文辭是否優美,倒在其次了。


毫米


因為沒有內容可以寫,所以會造成千篇一律。

我教過一個孩子,只從他開始寫作文差不多都會用到“白駒過隙”這個詞,只要遇到形容時間過的快的時候,有時感覺他會想法把這個詞用上,為什麼我會注意到這個詞呢,因為第一次看到這個詞的時候我很驚訝,因為一般學生都會寫“時間過得很快啊”或者“時間一不小心溜走了”,看到“白駒過隙”的時候眼睛一亮,突然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了,後來慢慢發現這個學習寫作文的時候總出現這個詞,我一問他,原來這個是他媽教的詞,說是形容時間過的快的,一般小朋友都不知道的詞,從此以後,他就經常出現這個詞了。

這也說明,孩子們寫作文太缺乏素材了,導致千篇一律。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覺得是這幾方面的原因

1.看書太少,

雖說現在不少學校都佈置的有閱讀的作業,包括閱讀的書本也有規定,但是真的能做到的能有多少呢,有多少家長重視了呢,你想想,孩子放學回家,玩著手機的家長指揮著孩子去看書,有幾個孩子可以看進去。

再說了,現在的作業比較多,寫完作業可能都十點多了吧,都已經困了,哪還有精力去看書呢,因為看書的作業又沒法檢查,所以更多的可能就是應付。

2.看了不會用

老師和家長只會要求孩子去讀書,去閱讀,但是閱讀的目的是什麼,怎麼把書本上的東西變成自己的,可能就沒人教他了。

就像我們平時看到了一個笑話,呵呵一笑,過後啥也不記得了一樣。孩子不知道怎麼把閱讀中學到的東西用到寫作中去。

3.孩子見識少

孩子上學忙,不是在上學就是在輔導班,好不容易遇到個假期,很可能也是在輔導班度過的,家長呢,工作壓力也大,也很少會帶孩子出去玩。

這樣說吧,學校要求寫一篇關於出去玩的作為,你說這些沒出去玩過的孩子有啥寫的,寫在小區玩了啥,還是在輔導班玩了啥,所以是沒有素材可寫。

學生作文千篇一律是因為沒東西可寫造成的,想讓有東西可寫,那就需要多看、多想、多走。


然規教育說


學生學業負擔重,在書山題海中艱難跋涉。沒時間靜心讀書,更不能隨心所欲地讀自己喜歡的書。日常讀書是為了完成閱讀理解題,應付考試,功利性強,肢解了文本。死記硬背幾句美文是為了粉飾作文,裝點門面,並非出於真心熱愛。

也許是繁重的學業壓力(課程多,難度大,作業多)讓孩子們疲於奔命,他們對生活中的真善美,美醜惡,視而不見,不能從平凡的生活中發掘活鮮鮮的生活素材。缺少了真實的獨具個性的第一手作文素材,寫作就只能胡編亂造,七拼八湊。

既不能輸出,也沒有輸入,只能按套路出牌,千篇一律的作文就層出不窮了。



教師生活點滴


當下中小學生作文千篇一律的現象的確存在,這正是應試教育所造成的惡果。

我是一名高中的語文老師,教學將近30年了。我主張寫作文應該是說真話,寫真事,表真情。作文呢,不講究套路,甚至沒有章法,學生自願去學習,願意怎麼學就怎麼學,願意怎麼寫就怎麼寫,那麼平常的考試呢也要以此為標準來判定學生,這樣學生的寫作能力才會逐漸的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才會保持高漲,也就是說學生呢才願意寫,能夠寫出好文章。

有的學生他不願意寫,但是如果這個學生他有一個好朋友,他有一個喜歡的筆友,他願意跟他交流,願意寫信,那麼這樣的文章也會打動人,也會感染人,這也是對寫作能力的一種鍛鍊,但是這種方式,在中學階段是不可能大面積推廣的。也就是說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是非常關鍵的。

但是事實上,現在的寫作卻不是這樣,老師從小學就開始給孩子們立規矩,應該這麼寫,應該那麼寫,應該選這樣的題材,不應該表現那樣的題材,結果呢,就把一個個的套子,一個個的框框,把孩子給束縛住了,孩子按照這樣的思路往下走。而老師在閱卷的時候千篇一律的,也是按照某一個套路去看待學生的文章。這樣學生,思想上,被束縛住了,寫作的技巧和方法上被限制住了,寫出來的文章就難免會雷同。

有時我痛心疾首的在想,我們這些年其實教學生寫作文就是讓學生說假話,說套話,說空話,說一些沒用的話,其實,這是多大的浪費呀?還不如讓學生願意怎麼寫怎麼寫,願意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願意怎麼表達就怎麼表達,這樣,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很可能作用更好一些。

學生寫作雷同,責任在教師,責任在我們這一個浮躁的社會。因為我們沒有給他們充分的自由。因此我們可以暢想,什麼時候當這一切環境都改變的時候,人們不再把寫作當成獲取高分數的唯一目標的時候,我們的學生寫作很可能就會出現讓人欣喜的變化了。

我是一名教語文的老師,很期待能夠跟大家一起溝通交流,我們共同進步。


焦老師講教育


很高興能夠回答關於學生學習方面的問題。現在很多小學生寫作文,非常痛苦,寫一篇作文要一個兩個小時。他們不知道從何下手,不知道寫什麼?作業必須完成,怎麼辦?有的同學就找作文書抄或者上網搜索,或者就是記流水賬。



為什麼會造成這個原因呢?主要有幾個方面,一個原因就是現在的學生生活太單調。有時間要麼玩手機,要麼看電視,很少常參加一些戶外活動,生活當中的積累太少。我們都知道作文的素材來源於生活。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老師在講作文的習作的時候,很多都會用一篇範文來引導學生習作。這個時候就給學生創造了千篇一律的機會,本來他們就沒有素材,這個時候好不容易來了一根稻草,能不借來用?

前兩天悟空問答裡面講武漢一個小學生語文期末考試90分是全班倒數第一名,可想而知第一名多少分?我們這裡期末考試語文最高分99.5分。也就是說作文扣了0.5分,這是非常不正常的事情。期末考試的語文卷子中作文的批改都是沒有全部認真的批閱。學生期末考試的時候,老師會說:寫作文的時候,開頭和結尾認真寫,中間隨便把字數湊夠。就能拿高分!!

我們現在的語文學習很多時候抓的是字詞的聽寫。孩子缺乏理解能力的訓練,孩子多讀點課外書,字詞句的能力自然上去。所以我們要寫好作文,不光要掌握寫作的技巧,還要多注意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的小事,留意生活。還要樹立一些很好的思想品德,才能有一個很明確的中心。有的同學寫作文的時候,停停寫寫,不能一撮而就,這是不對的。我們寫作文先要構思好寫什麼?然後採取什麼寫作順序,重點寫什麼?要一鼓作氣!



傳奇人在


的確,現在很多小學生的作文從書寫格式到內容題材大都一致,我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小學生才剛開始學習寫作,處於模仿階段,再加上所學的詞語不多,閱讀的文章以課本內容為主,所以他們在寫作時就會感到無話可寫,只能借鑑作文書上的例文來仿寫,當然就會出現雷同。

第二,在這個以分數為主的時代,作文分數的高低決定著你的語文成績,可是那麼多篇作文讓一個老師在很短的時間內認真批閱是不太現實的,因此在給作文打分時,很多老師首先會看你的作文字數是否夠,其次再大概看一下開頭語句是否通順,就大概給一個分數,所以老師在平時輔導學生作文時也會依此為重點,學生為了能多寫一些,就會像記流水賬似的加字。

第三,寫作是和平時的閱讀積累是有關的,可是現在的學生作業負擔大,花在閱讀上的時間不夠,再加上平時生活中很少接觸學習之外的事,就談不上生活感悟等,缺少創作素材,那在寫作時只能是依據課本或作文書上的題材來寫,出現作文千篇一律就不難理解了!



數學伊甸園


中學生的作文是否千篇一律不太清楚,但別出心裁的肯定也有,畢竟現在妙筆生花的理科生也大有人在了。我們家只有小學生一枚,就從小學生的角度去聊聊吧。

女兒二年級的暑假,學校組織過一次親子作文班,就是家長和孩子一起上課,回家一起寫作文。那次的作文課,主要教孩子們寫記敘文。課堂上,老師從怎樣開頭,怎樣寫中間,怎樣結尾,哪裡要詳寫,哪裡要略寫,怎樣確定立意,怎樣用修辭等等,很詳細的教孩子們如何寫好一篇文章。每一堂課結束後,老師都會佈置作業,文章名稱是統一的。

對剛開始學寫作文的孩子來說,要組織出一篇文章只能是模仿。課堂上老師怎麼講的,舉了哪些例子,他們很容易換湯不換藥的套用。這其實也無可後非,畢竟誰都不是天才。這種統一的命題,統一的寫作公式,統一的行文技巧,很容易寫出看起來千篇一律的文章。

但越往後,越到高年級,隨著孩子們的閱讀量還有生活經驗的差異越來越大,慢慢地,寫作水平的距離也就拉開了。閱讀量大的孩子,好詞好句積累得多的孩子,有比較多的生活體驗的孩子,喜歡動腦筋思考、愛寫日記的孩子,文章可能會相對出彩一些。

所以,到了高小甚至中學還寫出千篇一律的文章的孩子們,要麼,是還沒有找到寫出“爆款”的方法,要麼,就是對寫作文沒有太大興趣,只是為了交作業而完成任務而已。

愚見,說得不對的地方請海涵🙏🙏





諾婭文心


我是小雨,我來回答。

的確是這樣的一個情況:當下中小學生作文沒有亮點,採用統一模板,沒有半點新意。作文寫得好壞,和知識儲備有直接關係,所以我認為最致命的原因還是讀書太少。

“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就足以概括所有的問題。

寫不出有自己特色的作文,做不到不落窠臼,最主要原因是素材的積累過少。

肚子裡沒有什麼墨水,怎麼可能寫出好的文章呢?現在的中小學作文無非是記敘文、議論文這兩種體裁,很多人的每次寫作文都在對同一個例子進行加工。就比如談到努力,腦子裡只有愛迪生和姚明;說到天賦,依然還是愛迪生和姚明。

素材量的積累決定著中小學生作文水平的好壞,當有一天你用上了貼近現實和題目要求的高大上例子,作文水平就會取得質的飛躍。通過閱讀大量的書籍,從中積累下一些新穎的例子,運用到作文中,那樣才會顯得獨具特色,改卷老師也青睞這種作文。



文筆

有了素材的積累,並不代表就可以寫出高水準的作文了。設想一下,你用上了巴菲特、沈巍這樣的例子,但是在表達的時候全部是口語,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可讀性也不高。

口水話的表達與優美、文藝的傾訴,給人的感覺是天差地別的。就比如看到遠處有鳥飛過,你只能說出:“哇,快看,那裡有鳥!”

這樣的形容,而古人用“落霞與孤鶩齊飛”來描繪,孰好孰壞,顯而易見。

作文素材的誤導

在高中時我就是這樣,為了提高作文的分數,買了一本作文素材後就抱著啃,把素材背下來後,每次的作文就僅對書上的素材加以微改,所以導致每次的作文分數都很低。我相信大多數人也是這樣,盲目的相信作文書裡的內容,卻忽略了實際,落入了低分的困局。



其實哪有什麼萬能素材,全信不如不信,如果做不到活學活用,不僅提高不了分數,還會讓你陷入瓶頸。

缺少練習

寫作能力是從不斷練習中積累出來的,要想一次兩次的寫作就能達到大師級別的水平,可能性幾乎為零。很多作家在成為作家之前,寫的文字已經超過十萬、百萬字,在這些量的積累的過程中,總結出很多經驗和技巧,寫作能力提升是遲早的事情。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做不好一件事情,而是我們練習的次數太少了,尚未達到“量的積累”的層次。

廣大的中小學生也是這樣,光從作業中得到的練習次數還遠遠不夠,還需主動去給自己“找活幹”,但是能主動去練習的人有多少呢? 這樣看來,中小學生的作文千篇一律,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要想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從世俗和平凡中脫穎而出,就得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魚井


我是冀老師,從事語文及作文教學29年,創編金點金作文教學法,在此願意和大家分享作文教學方面的一些方法和技巧,詳盡解答同學們在作文方面的種種困惑和問題。歡迎關注,瞭解更多的作文知識,冀老師將竭誠為大家服務!

我感覺:當下中小學生作文千篇一律的原因在於:

一、老師的作文教學注重教大眾化的人人都知道的作文理論知識,不注重對學生的思維打開的訓練,致使學生思維固定、懶惰,不願意去思考,不願意去打破思維定勢,從而出現作文千篇一律的現象。

二、老師給學生現成的範文。現在信息發達,網上的範文也太多,學生思維沒打開,只覺得範文是最好的,所以順著範文的內容與順序寫,作文不千篇一律才怪呢!

三、老師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源於生活去抓素材,沒有引導學生做到“我手寫我心”,總是引導學生背好詞好句往文章裡套用,相同的題目,相似的好詞好句,相似的抄套湊的惡性循環,寫出的文章千篇一律,也就不奇怪啦!

四、更有甚者,還引導學生抄寫網上現成的作文,考試前多背幾篇,以備考,這樣,寫出的文章能不千篇一律嗎?

要想解決這些問題,要做到:

一、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引導學生善於打破思維定勢,素材、方法及字詞句段等不要跟自己以前一樣,更不要跟別人一樣,引領學生去求異,慢慢地,同學們的思維就打開了。比如,我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雪花動畫,然後結合自己的感覺說句子寫句子,要求每個同學說出和寫出的句子都不能和別人有任何相似的地方,學生造出的句子真的就都不一樣的。



二、如果相同的題目,老師想給學生講範文,要在引導學生寫完作文後,再給他們範文,讓他們對照自己文章和範文相比,有哪些超越範文和不如範文的東西,告訴他們:文章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不要迷信範文,你可以寫出比範文更好的文章!給學生樹立信心,他們的文章會越來越好!



三、作文課堂引導學生:寫真事,說真話,抒真情。注重引導學生源於生活去抓素材,教他們抓素材的方法。每個人經歷不同,抓的素材也是不同的,即使同一個素材,但不同的人的感覺不同,立意的角度也是不同的,怎麼能寫出千篇一律的文章呢?



四、嚴格控制學生抄套湊的現象,引導他們拒絕抄套湊,寫自己的感覺,寫自己的東西,訓練一段時間,就會大有好轉。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提問,交流,讓孩子早日走出作文困惑。


冀老師講作文


作文千篇一律,我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覺。這種感覺讓人很不舒服,但是你又無可奈何。在我們這個崇尚標準答案的教育氛圍中,這又似乎是必然的結局。

寫作,應該是語文考試中最適合自由發揮的部分,是最能反映一個人個性的部分,本該閃動著無比精彩的思維之光。然而遺憾地是,並沒有!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我試著列舉幾個:

1、寫實類的作文太少,沒有深入寫作的經驗

我們的作文一般都是幾百字的要求,要求結構完整,用詞華麗,到底是不是真情實感,無從考究。當學生習慣了胡編亂造,甚至被鼓勵使用各種“感人”的材料來寫作時,作文就會進入套路化。

寫實類的作品,儘量減少感情的抒發,讓學生自己去組織材料,通過自己的思維把材料進行梳理,最後得出結論。這樣的作文需要花很長時間,而且寫的內容很長。在我們現在快餐式的教學環境下,是不被鼓勵的。

我們無法做到少而精,我們倍鼓勵要做到多而廣。知識都被淺嘗輒止,培養出一個個“虛胖的靈魂”。

2、為了分數,為了速成,孩子們走向套路,放棄思考

如果考試沒有作文,相信平時沒幾個學生會寫文章。這是現實,學習的現實。既然大家關注的都是成績,那麼任何的學習內容都指向了成績!必須高分,而且要不耗費時間。


作文的分數很高,關係到考試的成敗,怎麼樣做最安全?只能放棄個性,用最符合主流的題材來寫作,用最受歡迎的思想來代替自己的思想。背範文,強行抒發感情,這是當下學生作文的普遍現象。


在眾多寫作的高分經驗中,重點說明了高分作文主要關注的幾個要點:

題目、結構、選材、語言、立意、書寫。

一篇作文,短短几百字,一旦套路化後,能夠發揮的空間已經很少。最主要的是,我們已經習慣了不要發揮。一切都是,拿來主義!


想要彌補應試作文的危害,只能靠平時自己進行寫作練習。說實話,如果一直寫幾百字的迎合考試的文章,學生肯定不由自主的落入套路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