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戰役!美軍有飛機大炮,我軍1個連要守9個陣地,這戰咋打

志願軍奪回的上甘嶺597.9高地,由東北和西北兩條山樑組成,好象英文字母V,又像是個三角形,所以被美軍形象地稱之為三角形山。

上甘嶺是五聖山的命脈。

上甘嶺戰役!美軍有飛機大炮,我軍1個連要守9個陣地,這戰咋打

彭德懷在離開前線時,曾指著朝鮮地圖對十五軍軍長秦基偉說:

五聖山是朝鮮中線的門戶。

失掉五聖山,我們將後退200公里無險可守。

你要記住,誰丟了五聖山,誰要對朝鮮的歷史負責。

可見,五聖山的戰略位置多麼重要。

上甘嶺戰役!美軍有飛機大炮,我軍1個連要守9個陣地,這戰咋打

五聖山,位於朝鮮中部,平康東南約19公里,金化以北約5公里處,海拔1061.7米,南面山腳下,有5個高地猶如張開的五指。

在上甘嶺戰役中雙方殊死爭奪的597.9和537.7高地就像是其中的拇指和食指。

在五聖山西側,便是鬥流峰和西方山,三山如唇齒相依,形成天然的防線。

如果鬥流峰、西方山失守,五聖山就會陷入三面受敵的險境;要是五聖山失守,那鬥流峰、西方山就失去依託,整個中部戰線便有全線崩潰的危險。

上甘嶺戰役!美軍有飛機大炮,我軍1個連要守9個陣地,這戰咋打

西方山以西,則是寬達8公里幾乎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如同是群山環抱中的天然走廊。

從漢城到元山的鐵路、公路橫貫其間。

可以這麼說,五聖山、鬥流峰和西方山一線,志願軍佔有它,可俯瞰對方縱深目標,直接威脅"聯合國軍"的金化防線,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

倘若"聯合國軍"奪取了五聖山,就從中部突破了志願軍防線,危及北朝鮮的整個戰線。

五聖山系戰爭與朝鮮命運於一身,其重要性無可匹敵!

上甘嶺戰役!美軍有飛機大炮,我軍1個連要守9個陣地,這戰咋打

因此,志願軍在這裡一共佈下了12個陣地,東北山樑上依次是2號、8號和1號陣地,2號陣地的左前方有個小山樑,上面就是整個高地的最前沿11號陣地。

西北山樑上依次是6號、5號、4號和0號陣地。

高地主峰則是3號陣地,主峰前面的突出部是9號陣地,9號陣地的右後方是10號陣地,左後方是7號陣地。

其中9號陣地是主峰的門戶,位置非常重要,因而成為雙方殊死爭奪的目標。

上甘嶺戰役!美軍有飛機大炮,我軍1個連要守9個陣地,這戰咋打

防守此地的是第一三五團的九連和八連的一個排,為一個加強連的兵力。

537.7高地是兩個南北相對形同駝峰的山嶺,南山被美軍佔領。

北山則在志願軍手中,上面有9個陣地,組成一個不規則的十字形,從西到東依次是9號、3號、4號、5號和6號陣地,由南到北依次是1號、2號、7號和8號陣地,其中8號陣地是最前沿的突出部。

整個北山高地由第一三五團一連防守。

上甘嶺戰役!美軍有飛機大炮,我軍1個連要守9個陣地,這戰咋打

在接受了防禦五聖山地區的任務後,秦基偉根據戰爭發展的形勢,經過一翻深思熟慮,提出了"積極防禦,持久防禦"的指導方針,要求建立起突不破的防線。

面對美軍的優勢炮火,如何組織防禦戰,如何堅守陣地,實在是一大難題。

知識分子出身的軍參謀長張蘊鈺,雖然抗戰時期才參加革命,但在不長的戰爭經歷中,就以熟知兵法善思敏行而見長,多次被秦基偉稱讚為"我的好參謀長"。

上甘嶺戰役!美軍有飛機大炮,我軍1個連要守9個陣地,這戰咋打

張蘊鈺認為沒有認真準備的進攻,未打就先輸了一半。他對雙方的形勢作出了這樣的分析:

志願軍火力正逐步得到加強,再依託有利地形和坑道工事,強大的後備力量,應該可以組織有效防禦。反擊爭奪,只是一種輔助戰術和手段,而不應是主導方針。

上甘嶺戰役!美軍有飛機大炮,我軍1個連要守9個陣地,這戰咋打

而美軍儘管具有火力優勢,但後備兵力嚴重不足,其在亞洲只有駐日本的兩個師,美國本土也只剩6個半師,經不起陣地戰的大量消耗,而且攻擊精神也差,這些弱點決定了陣地防禦戰是可以行得通的。

經過認真討論,十五軍終於確定了"寸土不讓,堅決固守"的作戰指導思想。

此後,在正確作戰思想的指導下,才有了上甘嶺戰役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