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蟬:我太難了!只有親自試過才知道夾在兩個男人的炕上有多費勁

在《三國演義》眾多的女性形象中,最著名的應該就是貂蟬了​‍‌‍​‍‌‍‌‍​‍​‍‌‍​‍‌‍​‍​‍‌‍​‍‌​‍​‍​‍‌‍​‍​‍​‍‌‍‌‍‌‍‌‍​‍‌‍​‍​​‍​‍​‍​‍​‍​‍​‍‌‍​‍‌‍​‍‌‍‌‍‌‍​。 中國古代形容女子的容貌,最愛用“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八個字​‍‌‍​‍‌‍‌‍​‍​‍‌‍​‍‌‍​‍​‍‌‍​‍‌​‍​‍​‍‌‍​‍​‍​‍‌‍‌‍‌‍‌‍​‍‌‍​‍​​‍​‍​‍​‍​‍​‍​‍‌‍​‍‌‍​‍‌‍‌‍‌‍​。

而能夠勝任這種誇讚的,便是傳誦至今的中國古代四大美人​‍‌‍​‍‌‍‌‍​‍​‍‌‍​‍‌‍​‍​‍‌‍​‍‌​‍​‍​‍‌‍​‍​‍​‍‌‍‌‍‌‍‌‍​‍‌‍​‍​​‍​‍​‍​‍​‍​‍​‍‌‍​‍‌‍​‍‌‍‌‍‌‍​。據說,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對應了四大美人的四個典故。沉魚是西施浣紗,落雁是昭君出塞,羞花是貴妃醉酒,閉月則對應的是貂蟬拜月的故事。

然而,貂蟬之所以成為三國第一美人,名列四大美人之首,並非是因為她的閉月之貌,而是她在“連環計”中的出色表現。

貂蟬:我太難了!只有親自試過才知道夾在兩個男人的炕上有多費勁

《三國演義》前八十回,描寫的是東漢王朝在一場又一場浩劫中走向崩潰的過程,其第一場大的浩劫,就是董卓進京。西涼土霸王董卓自然不是善茬,他不但擅興廢立,姦淫宮女妃嬪,還殺害少帝和何太后,甚至對百姓隨意屠戮,可稱為毫無顧忌。這樣一個魔王,當然激起天下公憤。於是,關東各路諸侯舉兵會盟,討伐董卓。可幾番大戰之後,關東諸侯最終陷入內訌紛爭,董卓反而得以坐觀天下大勢,益發地肆無忌憚。他自稱太師,出入都用天子的儀仗,分封他的兄弟子侄為高官顯爵,連孩童都封為列侯。對百官則頤指氣使,動輒以謀反罪名處死,朝中人人驚懼。

面對這種局面,司徒王允一直圖謀除掉國賊董卓。但董卓義子呂布勇冠三軍,不離左右護駕,如何下手?王允苦無良策,食不甘味、寢不安席。一日夜晚,他到後園中垂淚嘆息,卻突然聽到園中另有人在對月長嘆。伸頭一看,原來是美貌多才的歌伎貂蟬。王允問她在做什麼?貂蟬回答,是因為見王允憂心國事,卻又不敢發問,因而在後院嘆息。並且補充一句,若有用得著我的地方,萬死不辭。王允一瞬間神靈附體,計上心來,敲著地板道:“想不到漢朝天下,卻在你的手中!”他把貂蟬帶到屋中,跪下給她叩頭道:“董卓奸賊,兇惡無比,更有呂布助紂為虐。我看他倆都是好色之徒,準備用連環計,先把你許嫁呂布,再獻給董卓,離間他們父子,使呂布殺董卓,重扶社稷,再立江山,這都是你的功勞啊!”

按照民間小說的提法,有三條計是很下作的,一是詐死計,二是苦肉計,三是美人計。可王允到這一步,也算走投無路了。對一個嬌滴滴的女孩兒來說,要行使這種計策,何等忍辱負重!而貂蟬卻義無反顧地答應了。

接下來,《三國演義》用了整整一回,描寫實施連環計(美人計)的過程。王允先請呂布到家飲酒,把貂蟬以“女兒”名義叫出來斟酒,並許給呂布為妾。呂布當然大喜。過了幾天,王允又趁呂布不在,請董卓到家飲酒,把貂蟬以“歌伎”名義叫出來表演歌舞,並獻給董卓,當場就帶回相府去。

貂蟬:我太難了!只有親自試過才知道夾在兩個男人的炕上有多費勁

就此,好色的董卓和呂布墮入王允的圈套。呂布見貂蟬被“義父”霸佔,怒火中燒,只以為這是董卓的禽獸之行;董卓見呂布一瞅空就和貂蟬眉來眼去,也是極為不滿。王允在呂布一側,自然是煽風點火,添油加醋;而貂蟬在董卓府中,也是盡情表演:

……貂蟬起於窗下梳頭,忽見窗外池中照一人影,極長大,頭戴束髮冠;偷眼視之,正是呂布。貂蟬故蹙雙眉,做憂愁不樂之態,復以香羅頻拭眼淚。

……卓偶染小疾,貂蟬衣不解帶,曲意逢迎,卓心意喜。呂布入內問安,正值卓睡。貂蟬於床後探半身望布,以手指心,又以手指董卓,揮淚不止。布心如碎。卓朦朧雙目,見布注視床後,目不轉睛;回身一看,見貂蟬立於床後。卓大怒,叱布曰:“汝敢戲吾愛姬耶!”喚左右逐出,今後不許入堂。呂布怒恨而歸。

這種表演在“鳳儀亭”達到高潮。呂布趁董卓不在,偷入相府後堂,貂蟬則約他在後園鳳儀亭邊等候。過了一會兒,貂蟬娉婷出來,哭著對呂布說:

“我雖非王司徒親女,然待之如已出。自見將軍,許侍箕帚。妾已生平願足。誰想太師起不良之心,將妾淫汙,妾恨不即死;止因未與將軍一訣,故且忍辱偷生。今幸得見,妾願畢矣!此身已汙,不得復事英雄;願死於君前,以明妾志!”言訖,手攀曲欄,望荷花池便跳。呂布慌忙抱住,泣曰:“我知汝心久矣!只恨不能共語!”貂蟬手扯布曰:“妾今生不能與君為妻,願相期於來世。”布曰:“我今生不能以汝為妻,非英雄也!”蟬曰:“妾度日如年,願君憐而救之。”布曰:“我今偷空而來,恐老賊見疑,必當速去。”蟬牽其衣曰:“君如此懼怕老賊,妾身無見天日之期矣!”布立住曰:“容我徐圖良策。”語罷,提戟欲去​‍‌‍​‍‌‍‌‍​‍​‍‌‍​‍‌‍​‍​‍‌‍​‍‌​‍​‍​‍‌‍​‍​‍​‍‌‍‌‍‌‍‌‍​‍‌‍​‍​​‍​‍​‍​‍​‍​‍​‍‌‍​‍‌‍​‍‌‍‌‍‌‍​。貂蟬曰:“妾在深閨,聞將軍之名,如雷灌耳,以為當世一人而已;誰想反受他之制乎!”言訖,淚下如雨。

好一番楚楚動人的哭訴,不怕呂布不中招!等到一會兒董卓回府,望見呂布,勃然大怒,拿起畫戟去刺殺呂布,呂布飛奔而逃。這時候,貂蟬又換了一副面容:

卓入後堂,喚貂蟬問曰:“汝何與呂布私通耶?”蟬泣曰:“妾在後園看花,呂布突至。妾方驚避,布曰:‘我乃太師之子,何必相避?’提戟趕妾至鳳儀亭。妾見其心不良,恐為所逼,欲投荷池自盡,卻被這廝抱住。正在生死之間,得太師來,救了性命。”董卓曰:“我今將汝賜與呂布,何如?”貂蟬大驚,哭曰:“妾身已事貴人,今忽欲下賜家奴,妾寧死不辱!”遂掣壁間寶劍欲自刎。卓慌奪劍擁抱曰:“吾戲汝!”

貂蟬倒於卓懷,掩面大哭曰:“此必李儒之計也!儒與布交厚,故設此計;卻不顧惜太師體面與賤妾性命。妾當生噬其肉!”卓曰:“吾安忍舍汝耶?”

蟬曰:“雖蒙太師憐愛,但恐此處不宜久居,必被呂布所害。”卓曰:“吾明日和你歸郿塢去,同受快樂,慎勿憂疑。”蟬方收淚拜謝。

在這裡,貂蟬充分發揚了美女的特權,撒嬌邀寵,尋死覓活,把董卓、呂布父子玩得團團轉。而且她舉一反三,走一步,看兩步,預先把董卓的主要謀士李儒的補救之策也封堵了。難怪李儒得知董卓的態度之後,仰天長嘆:“我等都要死在婦人手裡了!”

此後的發展再無懸念,在貂蟬的哭訴下,董卓沒有聽從李儒“把貂蟬賜給呂布”的建議,反而帶著貂蟬回到自己的城堡郿塢。擔心永世不能再和貂蟬相見的呂布,在王允的激將法之下,終於暴走,與王允協力,殺死了董卓。

貂蟬:我太難了!只有親自試過才知道夾在兩個男人的炕上有多費勁

除掉大魔王,這是當年的頭等大喜事。滿朝文武和長安百姓都歡喜得發了瘋。而呂布二話不說,先衝進郿塢把貂蟬搶到,從此英雄美人相伴,心滿意足。十幾路諸侯出兵都奈何不得的董卓,就這樣被輕輕鬆鬆地殺掉了。《三國演義》有詩讚道:

司徒妙算託紅裙,不用幹戈不用兵。三戰虎牢徒費力,凱歌卻奏鳳儀亭。

平心而論,《三國演義》這裡讚的是王允。然而,王允這位總策劃設下的這一連環計,其實風險、破綻很多。一女許二夫的勾當,就算在日常百姓那裡,也不是那麼容易矇混的,更何況他是要離間義父、義子?不客氣地說,如果董卓和呂布之間的溝通稍微順暢一點的話,王司徒這計策只怕遲早會落空。

真正在這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其實是貂蟬。

是她的媚態萬千,讓呂布、董卓一見便為之神魂顛倒。然而,對好色之徒而言,單純美麗的女人終究是玩物。所以,李儒有勸董卓將貂蟬賜給呂布的建議。而一旦董卓真的做出這和解的一步,呂布感恩戴德之餘,李儒必然要詢問,到底呂將軍您怎麼知道貂蟬的呢?兩下三堂對質,王允把戲必然被揭穿,別說殺董卓了,只怕自己身家性命都難保。

貂蟬之所以成為三國第一美人,名列四大美人之首,並非是因為她的閉月之貌,而是她在“連環計”中的出色的表現。

貂蟬:我太難了!只有親自試過才知道夾在兩個男人的炕上有多費勁

所以,貂蟬要做的,不僅僅是用美色迷惑董卓、勾引呂布。離間計之離間,除了讓對方內部產生利益紛爭(對美色)之外,還必須阻隔對方的有效信息溝通。《三國演義》中的貂蟬,在董卓面前是一張被調戲受委屈的臉,在呂布面前是一張被霸佔遭摧殘的臉,這兩張臉高頻率地反覆調換,也就讓董卓呂布兩者,對於另一方在貂蟬問題上,抱有了先天的敵對和難以啟齒。於是,離間計最終得以成功。死到臨頭的董卓也不知道貂蟬被王允許了呂布,還以為呂布就是貪圖美色。同理,殺死董卓之後,呂布也還是不知道,貂蟬不是被董卓霸佔,而是自己投懷送抱的。

可想而知,身在虎狼穴的貂蟬,面對著殺人不眨眼的魔君董卓和梟將呂布,能夠做到這一步,是多麼不易。也難怪有人稱貂蟬為“女中丈夫”,並認為她的表現,比起關東那些虎頭蛇尾的諸侯,實在勝了不知多少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