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糖尿病,直接查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吗?

文藝青年-鴻藝


糖尿病是一组由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根据糖尿病的诊疗指南,目前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是空腹血糖、随机血糖和糖耐量试验后2小时血糖,而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平均血糖水平,在2011年WHO就建议在条件具备的国家和地区采用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诊断切点为≥6.5%,但由于我国各地区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差别较大,尚未能统一诊断标准,所以国内目前仍较多作为在确诊糖尿病后作为评估降糖效果的指标。

如何诊断糖尿病?

根据目前我国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可以分为以下三条:(1)具有典型糖尿病症状(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体重下降)且随机血糖≥11.1mmol/L;(2)在上面基础上合并空腹血糖≥7.0mmol/L;(3)无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但在不同时间测定的连续2次糖耐量试验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产物,可以反映测定前120天的平均血糖水平,一般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应≤7.0%,因为其水平的降低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以及神经病变的减少密切相关。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评估降糖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建议在开始降糖治疗时每3个月检测一次,达标后可每3-6个月检测一次。

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中的作用

虽然该指标目前暂时不能用来诊断糖尿病,但其在糖尿病防治过程中仍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除了反映近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以外,还可以作为评估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策略的重要指标。对于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如果糖化血红蛋白>9.0%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伴有明显高血糖症状时,可直接启动胰岛素的短期强化治疗。如果糖尿病患者经≥2种口服降糖药物最大剂量联合治疗3个月以上糖化血红蛋白仍>9.0%,也应该启动胰岛素强化治疗。胰岛素强化治疗目的是更好地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过早出现,并保护受损的胰岛细胞,使胰岛细胞功能得到改善。

要查糖尿病,目前最好的方法是按照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流程进行,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在启动降糖治疗后就应该结合糖化血红蛋白来评估治疗效果或启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时间。


药师方健


今日导读:查糖尿病,直接查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吗?

大家好,我是一名检验科医生,对于这个问题,查糖尿病,是不可以直接查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上也不是通过糖化血红蛋白来诊断糖尿病的,但是糖化血红蛋白的数值超过正常值,我们也要引起重视。



回答这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用来作为糖尿病控住的监测指标,它可以有效的反映糖尿病患者2~3个月内血糖控制的情况。并且它的数值不受抽血时间、患者是否空腹、患者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影响,可以通过它的数值来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情况,如果它的数值>9%,说明患者的血糖持续存在高血糖,血糖控制不好,就容易发生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

而我们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的值为4%~6%,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水平一般因人而异,我们可以参考一下下面这张图表:



因此,对于诊断糖尿病,并不是通过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就可以的。

那么,临床上是如何诊断糖尿病的呢?

临床上诊断糖尿病是有一个标准的,也并不是一查到血糖升高,就可以诊断糖尿病。我们可以按照下面这个诊断标准来诊断糖尿病:

1、有糖尿病症状,并且随机血糖≥11.1mmol/L。(糖尿病症状就是“三多一少”,具体就是多饮、多食、多尿、消瘦,随机血糖就是指餐后的任何时间的血糖值)

2、空腹血糖≥7.0mmol/L。(空腹就是指至少8小时内没有热量摄入)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

符合以上标准之一的患者,在次日复查血糖仍然符合三条标准之一的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题后话

以上就是临床上诊断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通过检查血糖水平以及结合是否存在糖尿病的临床症状来诊断的,特别是对于一些没有糖尿病临床症状的患者,还需要在第二日再检查一次血糖水平,才能最终确认是否是糖尿病。而糖化血红蛋白并不是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指标之一,它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水平。希望通过我以上的分析,让大家能够对糖尿病的诊断有一个认识。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记得帮我点赞、评论、转发!那就是对我创作最大的鼓励!

左撇子说医


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在我国还不能诊断糖尿病,但高度提示糖尿病可能。但是,糖化血红蛋白不高并不能排除糖尿病。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糖化血红蛋白仅仅反映的是最近2~3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而不能反映实时血糖。血糖血液中是不断平衡变化的,可能存在一段时间高,一段时间低。因此,将2~3个月血糖平均可能会出现糖化血红蛋白正常的现象,仅仅依靠糖化血红蛋白则可能出现误诊。

目前诊断糖尿病主要依靠空腹血糖、随机血糖和服糖(75g)后2小时血糖。

如果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体重减轻等症状且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或服糖(75g)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如果仅有上述血糖指标达到标准而没有任何症状,需改日再次复查血糖加以确诊。

国外已将糖化血红蛋白≥6.5%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我国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方法差别较大,目前仍然没有纳入诊断标准。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

我是浩洋医生,专注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慢性病管理,健康科普。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 是不是得了糖尿病,查个糖化血红蛋白就知道了,只要平均血糖不高就没问题;
  • 血糖控制的好不好,只要看看糖化血红蛋白高不高就行了,血糖随时都在变,平均血糖达标了就可以了。

这样的说法,您听到过吗?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糖化血红蛋确实是表示一段时间以来血糖平均水平的一项指标,是血液中的葡萄糖与红细胞上的血红蛋白结合后的产物,由于这种结合是永久性的,只会随着红细胞的死亡而消失,而红细胞的寿命大约是120天,因此这种物质一旦产生就会持续存在3个多月,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应3个月来血糖的平均水平。

但也正是由于两者结合后的不可逆性,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血糖较高时,与较多的血红蛋白相结合,此时检测出的糖化血红蛋白值便处于较高水平;但在这种结合发生后,如果血糖降低了很多,甚至发生了低血糖,因为已经有较多的糖化血红蛋白产生,反映出的仍然是较高血糖的状态,从而掩盖了低血糖的发生。


而糖尿病的发生有一个逐渐进展的过程,且在血糖异常的早期,低血糖发生的机率会更多,因此我国目前没有把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筛查与诊断的指标,只是作为糖尿病患者对血糖的监测来使用,正常值是小于6.5%。

因此,糖化血红蛋白虽然能反映一段时间血糖的平均水平,但却不能映这段时间以来血糖的波动变化情况,而糖尿病人或是血糖发生异常的人,由于自身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障碍,不能稳定地分泌胰岛素,往往造成血糖的上下波动,如果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就可能错过了发现血糖波动,特别是低血糖发生的机会。


总之,对糖尿病的筛查与诊断,目前仍然需要检测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诊断标准为:

  • 正常血糖:空腹血糖3.9-6.1mmol/L及餐后2小时血糖4.4-7.8mmol/L

  •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6.1-7.0mmol/L及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

  • 糖尿病: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及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天天听健康


糖尿病的检查要包括测血糖、了解胰岛功能、血糖平均控制水平、并发症情况等四大方面:

测血糖:

1、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依据,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目前的标准是空腹血糖≥7.0毫摩/升(126毫克/分升)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升(200毫克/分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忽视餐后血糖,它对早期糖尿病的诊断意义更大;二是尿糖阳性仅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线索,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当患者空腹或餐后血糖比健康人稍高,但还没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时,就需要进一步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确定究竟是糖调节受损还是糖尿病。

了解胰岛功能:

1、胰岛功能测定:本试验包括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和C肽释放试验(CPRT)。本试验通过测定患者空腹及餐后各个时点的胰岛素及C肽的分泌水平,可以了解患者胰岛功能的衰竭程度,此外,根据胰岛素分泌曲线的形态特点,还有助于对糖尿病进行临床分型。

2、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检查: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等。此项检查主要用于糖尿病的分型,1型患者往往抗体呈阳性,2型则否。其中,GADA在血中出现早、持续时间长,故临床意义最大。

反映血糖平均控制水平的检查:

1、糖化血红蛋白(HbA1c):它不是一个确切的血糖值,代表的是糖化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百分比,其正常值为4%~6%,HbA1c不受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近2~3个月内的总体血糖水平。

2、糖化血清蛋白(GSP):由血浆中的白蛋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结合而成,可以反映近2~3周内的总体血糖水平。

与代谢紊乱及并发症有关的检查:

1、尿常规:包括尿糖、尿酮体、尿蛋白、白细胞等多项指标,这些指标可以间接反映患者的血糖水平,明确是否存在酮症酸中毒、有无泌尿系感染等情况。此外,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测定还是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

2、血酮体、血乳酸、血渗透压及二氧化碳结合力:可确诊有无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3、血脂: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合并脂代谢紊乱,这些都属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与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直接相关,因此,应当及早检查、及早发现、早期干预。

4、血压:一半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比单纯高血压的预后要严重得多,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要更加严格,一般要求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对已出现蛋白尿者,要求血压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以下。

5、体重指数(BMI):计算方法是: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2(米2)。正常标准是男性<25、女性<24。体重指数可作为每日摄入热量多少的参考依据,还可以指导临床选药。例如,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首选双胍类药物,消瘦的糖尿病患者首选磺酰脲类药物。

6、肝肾功能:一方面了解有无肝功能异常及糖尿病肾病,同时还可以指导临床用药,因为在肝肾功能不全时,有些口服降糖药是禁忌使用的。

7、眼科检查:了解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及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早期往往没有症状,而到了晚期又没有良好的治疗方法。所以,糖尿病患者初诊时就应该做眼科检查,绝不能等到视力明显下降时才去检查眼底。

8、神经科检查:通过神经肌电图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也可采取更简单的办法,用10克单尼龙丝检查患者肢端皮肤的触觉。另外,还应做自主神经方面的相关检查,如做立卧位血压测量,以判定有无直立性低血压。

9、心电图、心脏彩超:了解有无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

10、下肢血管超声及造影:了解是否有下肢血管动脉硬化、斑块或狭窄。

11、胸部X线片:明确是否同时合并肺部感染或肺结核。

12、骨密度检查:了解患者有无骨质疏松。

糖尿病最佳治疗就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患于未然。即在糖尿病初诊时,无论有无症状,均应进行全面体检,充分评估病情严重及并发症情况,定期随访复查,以利于并发症的早期发现。


持续分享健康知识,希望对您有帮助~


医露


糖尿病的筛查,迫在眉睫,这绝对不是陈医生危言耸听!

给大家列举几组数据:现成年人糖尿病发病率达9.7%,而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是高达15.5%,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大概有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而在这些已经被诊断为糖尿病治疗的患者中,糖尿病的控制状况也很不理想,尤其是以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显著增加,已成为超重儿童的关键健康问题!

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关注糖尿病势在必行,而在关注糖尿病问题上,我们确实应该先解决糖尿病的诊断问题!

那么题主提到的想查糖尿病,我们直接只查一个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吗?

首先,糖化血红蛋白在我们临床上确实运用特别广泛,尤其是在对糖尿病患者一段时间血糖情况和治疗药物的效果上,有更好的监测作用。

如下图,它主要是通过检测葡糖糖或其他糖与我们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氨基发生一种不可逆的饭菜糖化反应产物来反应我们体内的血糖浓度情况。量越大,代表我们体内的血糖浓度更高!

其次,正常情况下,我们人体的糖化血红蛋白占血红蛋白的3%-6%,当然,不同的实验室及仪器之间的参考值会有略微的差异,大家拿到检查报告后,只需要对应自己报告单后面的参考值进行比较即可判断(如下图)。


但不管如何,由于我们人体的红细胞寿命只有120天左右,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只能反应我们近8-12周平均血糖水平。另外,它还不能反映我们瞬间血糖水平及波动情况,更不能反应是否发生过低血糖。这点大家要注意,想检查低血糖,瞬时血糖,不要选择糖化血红蛋白!

最后,回到题目本身,关于应用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问题。毫无疑问,血红蛋白能非常稳定和可靠的反映我们糖尿病患者治疗的预后和所选药物的疗效。

但是目前来说,只有美国糖尿病协会是确定已经讲糖化血红蛋白≥6.5%作为诊断糖尿病标准的,当然,WHO也建议一些条件成熟地区可采用这种诊断方法,因此,在我们国家只有一部分采用这种诊断方法,也有一部分地区因条件不成熟并没有采用,这主要是由于缺乏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的标准化,而其中,我们国内只有一部分公司能达到NGSP,这个国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标准化标准!

目前临床上用的最多诊断糖尿病指标还是空腹血糖、随机血糖以及糖耐量实验!

注意,没有尿糖,尿糖不能用于诊断血糖,而糖化血红蛋白更多用于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以及有助于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现和预防。

通过糖化血红蛋白值判定血糖控制水平一般方法:

  1. 3.8%~5.8%,血糖控制较好;
  2. 5.8%~7%,血糖控制较理想;
  3. 7%~8%,控制一般;
  4. 8%~9%,控制不理想,要调整和加强,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9%,血糖控制很差,有引发并发症风险!


医学小侦探


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患者的必查项目,但糖化血红蛋白既不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也无法反映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的具体数值,它的价值在于体现近3月血糖的整体控制情况。因此,若以筛查或诊断糖尿病为目的,初筛需测空腹与餐后2小时血糖,诊断需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化血红蛋白具有受血糖波动影响小、参考价值高的特征与优势。部分朋友可能会问:糖化血红蛋白与指尖血糖有何区别?指尖血糖多测量空腹与餐后2小时血糖,为瞬时血糖,受饮食、降糖药物、运动等因素影响大,对测量时间要求严格,空腹血糖要求禁食8-10小时后、使用降糖药前测量,正常范围为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要求进食第一口食物后2小时测量,正常范围为4.4-7.8mmol/L,否则将增加测量误差,影响其参考价值。糖化血红蛋白由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稳定性较好,主要反应近8-12周的血糖平均水平,其高低与测量前是否进食、是否使用降糖药关系不大,其正常范围为4.0%-6.0%,但有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将增加测量误差。

糖化血红蛋白的主要作用为制定、调整降糖方案。糖化血红蛋白的高低决定了糖尿病患者的起始治疗方案,若糖化血红蛋白大于9.0%,说明当前平均血糖水平为11.8mmol/L,不仅易诱发挺拔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状态等疾病并发症,还可能增加对胰岛细胞的损害,加速2行糖尿病的进展,应立即启动胰岛素降血糖,经过2周-3月的治疗,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后,再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若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幅度不大,无显著高血糖与高血糖症状时,首选生活方式干预降血糖,以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为控糖目标;控糖失败后应启动药物降糖,根据能否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mmol/L,依次增加降糖药种类,从一种逐渐增加至三种,口服药使用三月后若糖化血红蛋白依然不能控制在7.0%以下,应启动胰岛素降血糖。



综上,初筛糖尿病应测空腹与餐后2小时血糖,诊断糖尿病需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主要反应测量前8-12周的血糖平均水平,主要用于制定、调整降糖方案。不建议筛查糖尿病时直接查糖化血红蛋白,当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异常时,开始测量糖化血红蛋白。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医学莘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糖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产物,普通人群的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在4%-6%,在糖尿病人群中,糖化血红蛋白的值会>6%,有的人甚至会高达9%。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而红细胞的生存的周期为80-120天,因此糖化血红蛋白也有一定的周期性,通常反应的是近2-3月体内血糖的大致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的值比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更能准确反应近三个月血糖的水平,并且不受饮食、胰岛素治疗、运动以及抽血时间的影响。

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正式将Hb A1c≥6.5%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

但是由于各国Hb A1c检测技术标准的不同及全球各地区种族的差异,我国目前还没有将Hb A1c6.5%纳入诊断标准,但是目前我国的医学研究者正在寻找适合我们人种范围内可以诊断糖尿病的最佳糖化血红蛋白的临界值,应该在未来的糖尿病更新指南中会更新诊断的内容。

目前筛查是否有糖尿病的方式有空腹血糖筛查、随机血糖筛查,但是不论是空腹血糖或者随机血糖水平正常,仍然有部分人被漏诊。因此虽然目前糖化血红蛋白并没有直接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如果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血糖的异常,我们就需要进一步去明确是否有糖尿病。


全科鲜医生


我国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就可以诊断糖尿病。如果有糖尿病的症状,比如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两次查随机血糖超过11.1mmol/L也可以诊断糖尿病。糖尿病的空腹血糖要求前一天晚上进食后不要再加餐,空腹8到10小时进行检查。

糖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进行糖基化的产物,代表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我国目前尚没有把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虽说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贾伟平教授经多次临床研究认定中国人的糖化血红蛋白位点为6.5%,可以作为中国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一直未被写入教科书中和诊断学中。所以目前诊断仍以血糖为准。

空腹、餐后、随机或者葡萄糖耐量试验等等均以血糖作为诊断标准。而且血糖诊断简单方便,价格低廉,社区医院均可进行。所以检测血糖即可诊断。但如果确诊,建议每3个月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来观察血糖的人控制情况。





孙医生讲糖


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通常可以反映患者8-12周(近期三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可以作为检查糖尿病的辅助参考,要确诊糖尿病还要做血糖(空腹以及餐后两小时血糖)、尿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功能测定,自身抗体检查等,这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建议不要偷懒,听从医嘱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