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那邊外婆養老是靠是舅舅養還是媽媽養?

有幸呼吸


我外婆四個女兒兩個兒子,現在身體還算硬朗,每天沒事就愛去菜園裡溜達溜達,種種菜澆澆花施施肥。我外公身體不行,糖尿病高血壓,好像還有腎功能衰竭,現住在我小姨家,目前是共同撫養,畢竟我媽和阿姨舅舅們也不是什麼有錢人,能大包大攬,他們專門開了一個存摺,裡面的錢都是用來給外公治病,手頭寬裕的多放點,手頭緊的可以少放點,不管那裡面有多少錢,誰都不能拿來私用,只能是墊付藥費治療費用的


mdzz永相隨


外婆當然應該是舅舅養,哪能是媽媽養?除非舅舅確實有不得已的事情,不能在家裡,這樣才有可能是媽媽養。

我外婆一生養育了兩女一兒,我媽為大,我舅最小。

我姨媽和外婆在一個村子裡。我舅舅在外地工作,一年回家一次。

我外婆去世得早,在我的記憶裡,只記得外公。

我舅媽三兒一女,孩子們小時候都跟著舅媽在農村生活。舅媽要帶四個孩子,還要贍養我外公。

一個女人,上有老,下有小。還要每天上工掙工分糧分錢,供子女上學。

我姨媽雖然和外公在一個村子,但是她家孩子多,家裡窮,給外公也幫不上什麼忙。

我外公九十多歲去世。在我舅舅帶舅媽和幾個孩子出去時,外公還在世。舅舅帶他去外地生活了幾年。最後在外地去世。

有舅舅,肯定是舅舅贍養老人了,一般不會讓出嫁的女兒贍養老人的。

我父母分家時說的是我哥贍養我媽,我弟贍養我爸。實際上是我父母都是我弟一個人贍養的。在贍養老人的問題上,我弟從來沒有一句怨言。

我把去世後,按說我哥應該接著養我媽,可是我弟不僅繼續養我媽,還有時間就帶著我媽出去旅遊,吃的,穿的,用的,都做得很周到。

人常說:孝順老人,事事順利。我弟就是例子。我弟孝順父母,他的兩個兒子都是高中畢業去當兵的。但是,娶了兩個媳婦都是正牌大學生不說,結婚沒要彩禮,婚後對公婆都孝順。特別是大兒媳,很會過日子,從來不亂花錢,對孩子的教育也嚴格。

如今兩個孫子都特別愛爺爺。

贍養父母是兒女們的責任,有兒子就不要給女兒們身上推。沒兒子,女兒一定不要推辭。


牽住夕陽的手


我們這邊女兒一般都不讓遠嫁,所以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話兒子女兒都得養。

說下我奶奶,3個兒子4個女兒,能自己做飯洗衣的時候住跟我爸生活,我爸是小兒子。到老了,不能做飯了,就7個子女一人一月照顧,除了二女兒樓層比較高,沒有電梯,商量著沒有讓照顧以外,其他子女都要負責。

姥姥有4個子女,兩兒兩女,二兒子結婚就落戶外省,也沒啥錢,平時一年回來一次,所以沒辦法管姥姥。二女兒雖然沒有遠嫁,但是要給自己兒子賺娶媳婦的錢,經常在外地做生意,也是不經常回來。姥姥老了,腿腳不方便,大兒子也有生意要做,一直自己家照顧姥姥意見很大,所以商量和大女兒兩家照顧,二兒子和二女兒每月一千給照顧的家庭。

雖然感覺這種做法很多人不能理解,但是贍養老人,每個子女都有義務,況且老人70多以後她的子女大部分50多,好多都有自己的事業和生意要做,有自己的家要養,照顧不能自理的老人確實是很累的,所以,本地大部門家庭都是這樣做。


忘小蝦


我們這裡一般都是舅舅養。

我外婆七十五歲以後,體弱多病,雖然生活上基本自理,我母親總是隔三岔五的跑去看望,送點好吃的,給洗洗衣服,收拾收拾床鋪,有時還住一夜陪陪外婆。我就是一個舅舅,大姨又遠嫁。因此母親就格外的孝順。

有一次母親跟舅舅商量,想把外婆

1接到家裡,跟舅舅輪流贍養,每人半年或幾個月,省得母親來回跑,舅舅說:這樣不合適吧,自古就是養兒防老……舅舅話還沒說完,在一旁的外婆急忙插嘴:不行,我都這個歲數了,晚上脫了鞋和襪,還不知早晨穿不穿,我可不住閨女家,閨女畢竟是親戚,人死也得在自己家裡。你看你隔壁二大娘,在閨女家嚥了氣,兒子兒媳不讓進家門了,兄妹倆吵得不可開交。最後村幹部出面,好說夕說,兒媳婦才同意讓婆婆進家門。我母親說:你孝順的兒子不會這麼缺德的。外婆直搖頭就是不同意:有句老話說得好”灰不能打成牆,閨女不能養她娘”,你已經夠孝順了。

姥姥說得這句話是以前舊社會,現代新社會,有很多家庭兒子女兒一起養,但是還是兒子養得多。


落英鄉間


從法律角度來說,贍養老人是共同的義務,老一輩的觀念是女兒嫁出去了就什麼都跟她麼關係了,所以重男輕女就是這麼來著,他們覺得只有兒子才會給他們傳宗接代,養老送終,結果,生病了往往是女兒在照顧,兒媳婦各種嫌棄,可笑的是大家還是喜歡生兒子。你這種情況在農村再正常不過了,我鄰居阿姨也是,她兄弟姐妹五個,生病在床的老媽被送來送去,每個家裡待十天,折騰的喲,今年過年把母親的財產分好,然後把老人送到我鄰居阿姨家,其他四個給她一個月三千塊照顧母親的錢。文中的舅舅舅媽不出錢也不出力就有點過分了,我外婆一直讓我姐多生幾個孩子,將來他們老了病了孩子有個商量,要我說孩子多了沒教育好還不如一個呢,鬧心


苦丁茶z


很開心給大家分享我的想法,我是大理姑娘小月。

就我家裡的情況來說吧!這個沒有固定,看外公外婆自己的選擇。我外公外婆從孩子成家到80多歲都是自己住自己養自己,存了好多錢。現在快90歲了兩個人還是自己做飯吃,但是有時候身體不好。所以現在是住大兒子我舅舅家半年,住大女兒家半年。就是身體不好就帶著他們打打針,別的都是他們自己做。我外婆生了一個大兒子,四個女兒。大兒子留在身邊娶媳婦,大女兒也是留在身邊招女婿。別的三個女兒都嫁出去了。

但是我外公外婆從來沒有依靠過跟他們要過錢,只是生病的時候會照顧一下。嫁出去的女兒就是過年會給一點錢💰。畢竟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有自己的家庭。

我外公外婆他們都喜歡自己住,兩個人吃多少做多少,吃的也清淡。不怕吃不到一起去。我們大理這邊是不管是兒子女兒留在家裡就有養父母的責任。

其實嫁出去的女兒也有責任,但是沒有那麼中而已。所以現在老人越來越捨不得嫁女兒,親手帶大,一轉眼就離開自己不能常常回來挺心痛的。





大理姑娘小月


我們這邊是全部都贍養。因為不管生兒育女,都是自己的孩子,父母從小含辛茹苦的把兒女養大,自己老了的時候兒女也同樣要悉心照料,這是自然輪迴,人之常情。烏鴉反哺的故事告訴我們,動物都懂的道理,我們人類更應該明白這個理兒,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或許父母有些做法不被我們認同,甚至會產生隔閡,但不能把這些作為不贍養老人的理由,畢竟養育之恩當畢生來報。其實,你對父母的贍養也是給自己子女做榜樣,你子女對待你的方式就像一面鏡子,準確的複述著你的樣子。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應該是每個遲暮之年的老人最期望的事情。現在二胎政策放開了,很多人都覺得多個孩子,老了多一份依託,也有很多人都持觀望的態度,認為孩子多了要是互相攀比贍養問題,還不如只有一個孩子,我覺得這應該就是不同的家庭贍養背景折射出來的不同思想,大千世界,沒有完全相同的生活方式,贍養老人是一個家庭家風的全現,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希望在贍養老人這個問題上都能體現出禮儀之本。



嘉寧的生活


俗話說養兒防老,實際生活中有幾個兒子能做到孝順父母的。兒子提供了父母住的地方,其他照顧老人的活還是女兒的多些。兒子會說,照顧媽媽的日常生活不方便,還是女兒來吧!女兒會無怨無悔的伺候,任勞任怨,現在都說,誰家要有幾個閨女真是享福了,確實是這樣。就拿我媽媽來說吧!在外婆有病期間,幾乎是每天都在照顧,雖然外婆有四個孩子,但是三個男孩,兒子們沒有一個人願意晚上去照看,並以各種藉口來推脫,當我們是孩子的時候,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們,可父母老了了,又有多少個人能像父母年輕時照顧自己孩子一樣去照顧他們呢?也行兒子做不到,但我相信,女兒一定能做到。。。


十輩陳人


以前我外婆,外公,奶奶,一直是我父母在接濟她們。因為在我父母雙方的兄弟姐妹中,我父母二資最高。

記得小時候在廈門,十年動亂中,父母都做為走資派被關進了牛棚,15歲的姐姐帶著我們姐弟4個,過起了小鬼當家的日子。姐姐每個月10號去媽媽單位領工資,領好工資就去郵局給老家的外婆,奶奶匯款,每人10元,每個月都匯。

在往後的日子裡,奶奶,外婆外公生病,也是父母出資最多,父母從不計較。


愛跳舞老太


應該一起養吧,像我們家我姥爺很早就去世了,家裡我媽是老大,然後是舅舅和小姨,姥姥有退休工資,逢年過節我媽都會給過節費給我姥姥,平時我們去也會買很多東西,我舅舅住的離我姥姥家很近,他女兒從小就跟著我姥姥生活,所以他基本上也經常待在我姥姥家,不過平時家裡有什麼需要花錢的還是我媽出的比較多,比如前兩年我姥姥家廚房和衛生間整個重新裝修,就是我家出的錢。我舅舅屬於一人吃飽全家不愁的那種,所以我媽媽老大操的心比較多,我姥姥有什麼都是找她。可能也是因為三家裡我們家相對條件要好一些,有能力就多做些了。不過我媽媽也說了,即使這樣以後等我姥姥百年之後,所有的東西也都給我舅舅,我們不要。我舅舅比較老實,平時離我姥姥家近,有什麼跑腿的事情都是他做。分工不同,做能做到的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