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記住格律詩的格律表?

冀櫟若羽


記憶格律詩平仄句式,可按理解推演、多讀、多寫三個方面著手。

首先是理解和推演

在正確理解格律基本常識的基礎上,記住五言律絕正格平仄格式,即可演變出其他平仄格式了。

以首句第二字和末字平仄分類,有平起首句入韻或不入韻兩類基本平仄句式,仄起首句入韻或不入韻兩類,基本平仄句式,共四種基本平仄句式。

首句第二字是平聲字,詩家稱之為“平起”;第二字是仄聲字,詩家稱之為“仄起”。

首句最末一字是平聲字,詩家稱之為“首句入韻”;首句最末一字是仄聲字,詩家稱之為“首句不入韻”。

“兩兩交替”,即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這是格律詩詩句平仄用字組合的基本原理。這個原理要求詩句內避免出現“孤平”(句中兩仄夾一平,即仄平仄)、“三平尾”(句末三字連用平聲字,即平平平)、“三仄尾”(句末三字連用三個仄聲字,即仄仄仄)等,違背這一用字組句的原理,詩家稱之為“失替”,失替的詩不是格律詩,而是古體詩。

格律詩上下兩句為一聯。律絕四句,依次是首聯和次聯,共兩聯;律詩八句,依次是首聯、頷聯、頸聯、尾聯,共四聯。

前一聯的末句與後一聯的開頭一句平仄相同,詩家稱之為“粘”;每一聯的上下句平仄相反,詩家稱之為“對”。非“粘”非“對”的詩不是格律詩,而是古體詩。

五絕(五言律絕)正格平仄押韻基本句式如下供參考。

1.平起首句入韻

平平仄仄平(押韻)

中仄仄平平(押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押韻)

2.平起首句不入韻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押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押韻)

3.仄起首句入韻

中仄仄平平(押韻)

平平仄仄平(押韻)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押韻)

4.仄起首句不入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押韻)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押韻)

再將上述律絕平仄格式複製粘貼一遍,就成了律詩平仄格式了。例如五絕平起首句入韻平仄格式和五絕平起首句不入韻的平仄格式複製粘貼在一起,就成了五律首句入韻的平仄格式:

平平仄仄平(押韻)

中仄仄平平(押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押韻)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押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押韻)

其餘如上類推,我在從前類似問答中,已有詳盡推演示例,有興趣者可關注並點擊我的頭條號頭像,進入主頁後點擊閱讀具體內容,恕我這裡不再一一贅述!

將五絕平仄押韻格式各句開頭添加與五絕句首平仄相反的兩個字,就成了七絕(七言律絕)。

例如,五絕平起首句入韻,各句式開頭添加兩個與五絕句首平仄相反的兩個字,就成了七絕仄起入韻的平仄句式了。示例如下供參考(括號內是與五絕各句首開頭平仄相反的兩個字):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中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餘類推,詳盡內容請關注點擊我的主頁閱讀,這裡也不再一一示例贅述!

將上述律絕正格平仄複製粘貼為二,就是律詩正格平仄了。示例例如下供各位參考檢驗之:

七絕·仄起(首句入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①

(平平)中仄仄平平②

(平平)仄仄平平仄③

(仄仄)平平仄仄平④

(仄仄)平平仄仄平⑤

(平平)中仄仄平平⑥

(平平)仄仄平平仄⑦

(仄仄)平平仄仄平⑧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各句符合馬蹄韻兩平兩仄交替用字組句正格原理,規避孤平、三平尾和三仄尾,簡稱為“替”。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上下雙數位置平仄相反,詩界稱之為“對”。

②③,④⑤,⑥⑦,

上聯第二句與下聯第一句雙數位置平仄相同,詩界稱之為“粘”。

詩句末字平聲,且在同一韻部,詩界稱之為“韻”。

替對粘韻”,是自永明體以來,不斷探索完善至今的格律理論結晶,是格律詩體裁形式賴以存在的基本規則,是古今韻的橋樑和統一“度量衡”,格律是格律詩平仄押韻的統一標準,是格律詩與古體詩的分水嶺和試金石,是格律的金字塔。

譏諷格律詩遵守平仄押韻規則是“戴著腳鐐跳舞”、“沒有靈魂的軀殼,味同嚼蠟”,打著“意境第一,不拘平仄”的幌子,泡在故紙堆裡,張冠李戴,羅列一大堆古體詩例,冠冕堂皇地否定平仄“替對粘韻”的“改革創新”,無異於炸平格律之塔,廢止格律體裁“遊戲規則”,滅亡傳統藝術瑰寶,停止詩歌體裁分類!

既然要參與格律遊戲,就得遵守遵守遊戲規則。思想內容與相應體裁形式的完美統一。表達真情實感的思想內容與“意境”,是主觀標準,受三觀左右;體裁形式是客觀標準,不受三觀左右。這是評價相應詩歌體裁作品的最高境界和“好詩”標準,而不受某專家學者大佬名人個人主觀喜好所左右,不是簡單互粉點贊或貼標籤否定所左右的。要不,詩仙當時不也“使我不得開心顏”嗎?詩聖當時不也“潦倒新停濁酒杯”嗎?

其次是多讀

堅持用格律常識和相應的聲韻系統審美探討交流。例如杜甫《絕句》之一,是仄起首句不入韻的七言“寬格”律絕

兩個黃鸝鳴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鷺上青天。

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嶺千秋雪,

平平平平平仄

門泊東吳萬里船。

平平仄仄平

在正格中,首句第一字當“平”卻“仄”;第三字當“仄”卻“平”,導致“三平中”,似乎有悖於馬蹄韻兩平兩仄交替用字組句正格原理。然而,在

有效規避孤平、三平尾和三仄尾條件下,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是詩界認可的寬格變式之一。

第二句第一字正格當“平”卻“仄”,導致“孤平”,似乎也有悖於馬蹄韻兩平兩仄交替用字組句正格原理。然而,依據詩界認可的“前寬後嚴”潛規則來看,屬於詩界認可的“寬格”之一。

第三句第三字正格當“仄”卻“平”,導致“三平首”和“中孤仄”,同樣是“前寬後嚴”潛規則下認可的“寬格”變式。

第四句第一字正格當“仄”卻“平”,導致“前孤仄”,同樣是詩界認可的“前寬後嚴”的寬格變式例子。

再有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是仄起首句不入韻五言“寬格”律絕

白日依山盡,

仄仄平平仄

黃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

欲窮千里目,

仄平平仄仄

更上一層樓。

仄仄平平

前三句完全符合馬蹄韻兩平兩仄交替用字組句的正格原理。末句第一字在正格中,當用“平”,卻用“仄”,即成“三仄首”,似乎也有悖於馬蹄韻兩平兩仄交替用字組句原理。然而,依據在有效規避孤平、三平尾和三仄尾條件下,“一三五不論”和“前寬後嚴,仄寬平嚴”詩界潛規則,進行變格後,就是詩界認可的“寬格”了。

綜上所述,格律詩平仄變格是有條件限制和相關理論依據的,而不是信馬由韁,“意境優美,不拘平仄,瑕不掩瑜”!否則,很難通過詩詞網站的工具檢測。格律詩初學者宜以五言正格起步,熟練後逐步過度到七言正格,最後過度到詩界認可的變格。一味追捧網傳畸格怪體(不才已有一系列相關詩論文章,限於篇幅,恕我不再贅述),無異於邯鄲學步!

再次是多寫

在頭條創作中練筆,養成完稿後檢測平仄符合要求後再發表的良好習慣。

常言道,熟能生巧。不才對此深有體會,多寫能幫助加深格律詩平仄句式的記憶。不才以五絕仄起首句不入韻的格律,拙筆一首以拋磚引玉:

五絕·八寒(中華新韻)

單絲難做線,

互慕畢生緣。

若是三觀異,

夫妻事必懸!

不才在格律詩創作審美實踐中深刻體會到:馬蹄韻兩平兩仄交替正格用字組句原理,在詩詞網站檢測中每試不爽。在有效規避孤平、三平尾、三仄尾條件下,“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依據詩界認可的潛規則,“前寬後嚴,仄寬平嚴”,就能掌握和鑑別詩界認可的“寬格”。拙作檢測結果截圖佐證如下供各位參考驗證。


敬請酌詞煉句


死記格律詩格律表是一種非常幼稚的行為。如果不掌握格律基本規律和基本規則,就算你將所有格律表背得滾瓜爛熟,也毫無用處。因為寫詩是一種思維創造,而不是簡單填空。

基本規律和規則:

一、替

所有律句都遵循平平仄仄兩兩交替而行規則,即所謂“馬蹄韻”。

二、對

兩句為聯,上下句或上下聯,平仄相對: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三、粘

兩聯構成一首絕句,聯與聯之間平仄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即一三(五言)或一三五(七言)可以有差異,但二四六必須完全相同。

仄仄平平仄(五言)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粘,)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平韻)平平仄仄仄平平

這樣便能組成四句有不同韻味的基本單元,通過“粘”的基本原理,可將絕句無限延長,成為八句的律詩,或十韻二十韻以上的長律或排律。

以上是首聯無韻式的第一式。再將以上三四句和一二句調換一下位置,便得首聯無韻式的第二式:

平平平仄仄(五言)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平韻)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粘,)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果想首聯入韻,只需將五言的第三與第五,七言的第七和第五字調換一下位置,便得到首聯入韻的兩式,不再列表。

明白了上面幾條,只要記住五絕第一式,所有格律表都能非常輕鬆推出。

以上列表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古人不古板,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說。其中二四六分明是無條件的,必須嚴格執行;一三五不論卻是有條件的,必須保證不出現孤平、三仄尾、三平尾(三平調)的情況下,才能進行。

為避免孤平,在保證二四六不亂打情況下,可將平仄稍作調整,仍是基本律句。如:

一、句內調整

仄平仄仄平,是個孤平句,可在第三位補個平聲字:仄平平仄平,仍是基本律句。

仄仄仄平仄仄平,可在第五位補一平聲字,即:仄仄仄平平仄平。

二、下句調整。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那就只好下句在第三位多補一個平聲,也叫拗救:

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值得注意的是,句內調整是無害的,下句調整補好了也是個疤,不是萬不得已,儘量少用。

三仄尾相對於三平尾(三平調),為害較輕,律詩中也常見,三平尾一般難讓古人容忍,一經發現,即打入古體詩範疇。


雲卷飛山


好多人都在教讀者學習平仄表,一看就頭疼,根本沒必要這麼學、這麼記。我一直擔任這方面的講座,有一個簡便的方法。

請記住三個秘密,基本格律就全明白了。第一個秘密是平仄。大致普通話一二聲為平三四聲為仄,入門了再學習平水韻。第二個秘密是押韻。一般情況下,第一二四句最後一個字要押韻,一般押平聲韻,第一句可以不押,第三句必須押仄聲韻。現代漢語韻與古典韻有很大差異,入門後再學習。第三個秘密是句中平仄,以七言絕句為例,記住中國的語言是雙音節為主的語言,第二四六字為音節關鍵,為讀出抑揚頓挫、氣息連貫,古人規定任何一句中雙數字平仄相反,自己驗證一下。也就是所謂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如朝辭白帝彩雲間,辭帝雲分別是平仄平。剛才是一句中,接下來要明白句與句之間有規定:一二句對應的雙數字平仄是相反的,如千里江陵一日還,裡陵日分別是仄平仄。不同點是二三句又是相同的,如兩岸猿聲啼不住,岸聲不分別是仄平仄。三四又相反的。如輕舟已過萬重山,舟過重分別是平仄平。

每句中雙數字平仄、句與句雙數字平仄,再加上押韻的字平仄,格律基本解決。深入一點再解決孤平三連同等問題。

可平可仄的單數字直接標書,那麼該絕句的格律為:

朝平白仄彩平平,

千仄江平一仄平。

兩仄猿平啼仄仄,

輕平已仄萬平平。

看明白了嗎?


莫林經略


這個其實沒有必要刻意去記。以七言為例。

我們知道無論律詩還是絕句,第一句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但偶數位置的句一定要押平聲韻的。

有四個基本的律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前兩個律句,在保證句中有兩個平聲字相連的情況下,可以一、三、五位置上平仄不論。

後兩個律句,一、三位置上可以平仄不論。第五個字位置上要論。

所謂的格律表,就是把這四個基本律句,按一定的規律排列起來

例如七絕,以每個句子的第二個字為標準,只有兩種排列方法

平仄仄平,或者仄平平仄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每句的第二個字分別是:時、裡、使、教,平仄仄平

誓掃匈奴不顧身,

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

猶是春閨夢裡人!

每句的第二個字分別是:掃、千、憐、是,仄平平仄


如果七律,只要把上面的排列重複一次就可以了: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者“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般三四句、五六句要對對仗。

初學者只要知道這種排列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去理解什麼叫“粘”,什麼叫“對”及其它專業的術語,隨著興趣的不斷深厚,自然就慢慢地熟悉了。


湍水釣叟


格律詩主要包括七律、七絕、五律、五絕這幾種基本形式,以及依此發展出的排律。

格律詩的格律不需要死記硬背,只要記往律句的四句基本句式,通過粘和對的組合,便可得出律、絕的各種格式。


一、兩對基本句式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1、中是指該字可平可仄。

2、五言去掉開頭兩字即可。

3、平聲尾必定為押韻句。



二、平仄的對與粘

對,就是平仄相對。平對仄;仄對平。

粘,就是平仄相粘。平粘平;仄粘仄。

三、組合方式

1、任何一句基本句式均可作為起句。平聲尾的稱為首句入韻式,仄聲尾的稱為首句不入韻式。

由於第一個字基本上都是可平可仄,因此要看第二個字,是平聲的稱為平起,仄聲的稱為仄起。

例如:以“中平中仄仄平平”作為起句的,稱為平起入韻式。以“中平中仄平平仄”作為起句的,稱為平起不入韻式。

2、習慣上我們將詩中每兩句稱為一聯,如律詩分為首聯(一、二句)頷聯(三、四句)頸聯(五、六句)和尾聯(七、八句)。絕句在格律上也可看成兩聯。每聯的對句一定是平尾,(押韻)。

3、除首句入韻式的首聯外,每一聯的平仄都要相對(因部分字可平可仄。主要看二、四、六字)相對的意思是起句是平的,對句必須為庂,實質上,如基本句式所列,只有兩種形式。

4、聯與聯之間(如二、三句)平仄要相粘,相粘的意思與上句的平仄相同。上句是平的,粘句必須也是平,(還是看二、四、六字)。例如:

第二句:中平中仄仄平平。

第三句:中平中仄平平仄


5、首句入韻的(平收),第二句必定是另一句平收的基本句式,實際上也只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第二種: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基於以上要點,只要記住兩對基本句式,通過粘和對進行組合,便可得出格律詩的各種格律表,還有一點要注意的,律詩的頜聯和頸聯要求對仗。


詩詞書院


說實話,背格律表是最笨的辦法!我剛學寫詩時嫌平仄兩字寫起來麻煩,不好標記,自創了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兩三個小時就可以練熟,不只是寫詩,練詞牌時也可以用。現在拿來分享一下。

其實很簡單,把平仄改成加減號。平為減號,仄為加號,可平可仄的就在加減號外面畫個圈。這樣很好標記。

1、先把第一句的平仄寫出來,就那麼幾種格式,百度就有。平尾的必須押韻,仄尾的不能押韻。

2、第二句2.4.6字平仄和第一句相反,為“替”,尾字為平。(如果上句平尾,這句尾字和第一句要押韻。)

3、第三句2.4.6字平仄和第二句相同,為“粘”,尾字為仄,不能押韻。

4、第四句2.4.6字平仄和第三句相反,尾字平,押韻。

5、每一句的2.4.6字平仄要交替。

6、寫詩要注意起承轉合,這個百度有詳細說明。

沒事拿加減號多試幾次,練熟了格律,再寫詩就簡單了。

格律熟悉後,一定要甩掉加減號,在心裡默想,再練幾天就可以了。

先練新韻,練的很熟練了,再學舊韻,否則會顧此失彼,做成夾生飯。

希望越來越多的朋友愛上詩詞,學會寫詩詞,詩詞會帶給我們無窮的樂趣!

喜歡我的觀點或是喜歡詩詞對聯的朋友,可以關注 ,讓我們相互交流,共同進步!




雕月堂有佳點


近體詩的平仄格式其實就四種:平起首句入韻,平起首句不入韻,仄起首句入韻,仄起首句不入韻。

乍看起來有七律,五律,七絕,五絕,還有五七言排律,每體四種平仄格式,那不就二十多種了嗎?怎麼記啊?其實沒那麼麻煩,我們只須記住七律四種格式首句的平仄,按照律詩平仄的特點往下推就可以了。

那麼律詩有哪些特點呢?就四點:一是入韻句末字肯定平聲,不入韻句末字肯定仄聲;二是開頭二字平仄相同;三是三字同平同仄只會在第三四五字;四是單獨平聲或仄聲字只會在末尾。掌握了這些特點和律詩的粘對格律,律詩的各種格式就能瞭然於胸。(粘說白了就是下聯的岀句首二字和上聯對句的首二字平仄相同)。

具體的方法:我們只要記住上面說的七言律詩四種格式的第一句,按照律詩的四種特點,粘對格律往下推就可以了。五律等於七律去掉首二字,七絕等於七律去掉中間兩聯,五絕等於五律去掉中間兩聯,五七言排律除首尾聯外中間必須粘對。

至於可平可仄的位置,我們只要記住不入韻句一三五字不論,入韻句一三五字的平仄以不犯孤平和三平調即可。(孤平和三平調是指入韻句末三字出現單獨平聲字或三字同平)。

以上淺見,希望對朋友們有所幫助。


原卉詩詞


本人擬以一順口訣,一句定格。不知對友詩愛好者,有沒有幫助!即一句為句,二句為聯。135﹤不論>246對粘。

句相對,

聯相粘,

格律在其間。

平三尾,

改平用仄顛。

莫孤平,

135字調平換。

對仗吟韻莫忘記,

規範自成篇。

字有義,句有理,

成章意自現。

典故畫龍睛,

字字能接連。

識性善用記心間!

山野居士、心得

這次不再刪掉!

無論排律有多長,該無仿!

一句定格!

哪管什麼平平仄,仄仄平句式。


山野1963


教你一個搞懂平仄的竅門!

這方法真是高度概括,邏輯嚴密,說理清楚,廢話最少😄😄😄😄

五律與五絕,只需記住一句“平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仄)就行,後面各句全從它變化而來。

變化的方式很簡單,凡偶數句,與上句平仄相反,凡奇數句與上句平仄相同。

但是有一個例外情況:偶數句尾字若為仄聲或者奇數句尾字是平聲,那麼尾字與倒數第3字平仄一定要互換。

寫到這兒忽然想到一個問題,對了,第1句也是可以押韻的,如果你願意押韻的話,也可像上面這麼整,就是尾字和倒數第3字平仄換一下。

七律或七絕也一樣,就是每句多了倆字,所以只需要記住“平平仄仄平平仄”(或仄仄平平平仄仄)即可,後面的變化與五律相同。

完了嗎?就這麼簡單?!好象完了😃😃😃

不過古人的格律更寬鬆一些,他們有一個口訣:135不論,246分明(五言為13不論,24分明),也就是說對於七言而言,每句的第1個字、第3個字、第5個字平仄可以亂來,可平可仄。對於五言來說,就是第1個字和第3個字可以亂來😄

是不是覺得,一下子讓你輕鬆了好多?

那麼下面再說兩個規則,最後兩個😄😄

一定要記住哦,最後5個字一定不能出現“仄平仄仄平”!這就是所謂的孤平!每句後三字不要全平或全仄。

這回真是講完了,大家馬上就可以做試驗了!


神吔


學習創作舊體詩詞,格律是一道必須邁過的門檻。有不少人有志於舊體詩,但在看似繁複的格律面前無從入手,因而採取敬而遠之、避而不用的態度,寫出來的作品也就不像舊體詩。

其實,掌握舊體詩的格律並不難,也不一定要生記硬背格律表,除了多讀多寫以外,只要記住幾點基本規律就可以。

(一)熟記基本平仄句型

(1)五言詩律

    五絕是最簡單結構,其兩聯句子(四句)的平仄音律,是一切格律平仄的基礎,必須熟讀牢記。

以五絕正體仄起為例,格律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這四句基本句型,可以分別作為詩的首句,然後續以其它三句型,從而構成了以下的四種五絕的體式:

        仄起(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

平起入韻(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

平……)

        平起(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平……)

仄起入韻(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平……)

我們分析一下五絕的平仄結構,可以發現四句基本句子組成了上下兩聯,遵循格律詩一個最基本的構成規則~粘對。

“對”就是在一聯中,上下句(習慣上稱為出對句)對應位置的字,要求平仄相反;

“粘”,就是下聯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與上聯對句第二字相同(其餘類推)。

律詩為八句四聯,習慣上稱為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

下面以仄起首句入韻五律為例(其餘類推):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首聯)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頷聯)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頸聯)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尾聯)

對照分析可見,各聯上下句平仄相反,這就是對句;頷聯出句(即第三句)第二字為平音,與首聯對句(即第二句)第二字相同;

頸聯出句(即第五句)第二字為仄音,與頷聯對句(即第四句)第二字相同;尾聯出句與頸聯對句,也是如此。這就是粘句。

所以,記住五絕四句基本句型,掌握粘對原理,五律平仄也就沒有問題。

(3)七言詩律

掌握五言格律平仄後,七言也就迎刃而解。

實際上,七言格律詩增加字數,原為便於擴展詩詞的內涵,但其核心內容,仍然是後五字。七言格律的平仄也一樣,只不過在五言的四種基本句式前,分別添加兩個相同的音節,而且此音節與原來的五言前面的兩字相反而已。

舉平起七絕為例(其餘類推),它是由仄起五絕擴展而來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括號內,是加在仄起五絕句式前的兩個字,於是變成平起七絕。

同五絕一樣,七絕的這四句平仄句型,是所有的七言律詩的基本句型。由此起句可以分別構成各種平起、平起入韻、仄起、仄起入韻等七言詩體。

與五言詩同理,運用粘對可以從七絕擴展為七律,此處不再贅言。

(二)記住某些要點

(1)格律的放鬆

如果嚴格按照上述格律要求,有時會令詩人難以兼顧意境(內涵)與音律,影響創作質量與推廣普及。所以,從古代開始就有所放鬆,對音韻影響較小的音節,平仄不加約束。一般而言,對於單數位置的音節可以不拘,雙數位置則嚴謹,即俗稱135不論,246分明。

(2)某些必須嚴格遵守

並非所有的詩句都可以135不論,有幾種情況,必須硬背牢記,嚴格遵守格律:

a,五言詩中,只有13可以不論平仄,245不能改動。

b,基本格式中,凡遇到平平仄仄平,則不能改動一音。

c,七言詩中各句的後四字,均不能違反原有平仄格律,若其中有平平仄仄平,則後五字不能動。

e,略談押韻

俗話說無韻不成詩。律詩的雙數句必須押韻,而且要押同一個韻,還要是平音。是否入韻,一般用《平水韻》或者《中華新韻》作參考,亦可以用字典發音為準。單數句除首句入韻詩體外,其餘一般不需押韻。

凡是首句以平音收尾,此詩必為首句入韻詩體;這種詩體的首句與其餘雙數句都應押韻。

以上所述,只是最簡單的平仄韻律。舊體詩格律還有許多內容,但作為普及,不在這次討論的範圍。

(配圖取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