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记住格律诗的格律表?

冀栎若羽


记忆格律诗平仄句式,可按理解推演、多读、多写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理解和推演

在正确理解格律基本常识的基础上,记住五言律绝正格平仄格式,即可演变出其他平仄格式了。

以首句第二字和末字平仄分类,有平起首句入韵或不入韵两类基本平仄句式,仄起首句入韵或不入韵两类,基本平仄句式,共四种基本平仄句式。

首句第二字是平声字,诗家称之为“平起”;第二字是仄声字,诗家称之为“仄起”。

首句最末一字是平声字,诗家称之为“首句入韵”;首句最末一字是仄声字,诗家称之为“首句不入韵”。

“两两交替”,即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这是格律诗诗句平仄用字组合的基本原理。这个原理要求诗句内避免出现“孤平”(句中两仄夹一平,即仄平仄)、“三平尾”(句末三字连用平声字,即平平平)、“三仄尾”(句末三字连用三个仄声字,即仄仄仄)等,违背这一用字组句的原理,诗家称之为“失替”,失替的诗不是格律诗,而是古体诗。

格律诗上下两句为一联。律绝四句,依次是首联和次联,共两联;律诗八句,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共四联。

前一联的末句与后一联的开头一句平仄相同,诗家称之为“粘”;每一联的上下句平仄相反,诗家称之为“对”。非“粘”非“对”的诗不是格律诗,而是古体诗。

五绝(五言律绝)正格平仄押韵基本句式如下供参考。

1.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押韵)

中仄仄平平(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押韵)

2.平起首句不入韵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押韵)

3.仄起首句入韵

中仄仄平平(押韵)

平平仄仄平(押韵)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押韵)

4.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押韵)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押韵)

再将上述律绝平仄格式复制粘贴一遍,就成了律诗平仄格式了。例如五绝平起首句入韵平仄格式和五绝平起首句不入韵的平仄格式复制粘贴在一起,就成了五律首句入韵的平仄格式:

平平仄仄平(押韵)

中仄仄平平(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押韵)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押韵)

其余如上类推,我在从前类似问答中,已有详尽推演示例,有兴趣者可关注并点击我的头条号头像,进入主页后点击阅读具体内容,恕我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将五绝平仄押韵格式各句开头添加与五绝句首平仄相反的两个字,就成了七绝(七言律绝)。

例如,五绝平起首句入韵,各句式开头添加两个与五绝句首平仄相反的两个字,就成了七绝仄起入韵的平仄句式了。示例如下供参考(括号内是与五绝各句首开头平仄相反的两个字):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中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余类推,详尽内容请关注点击我的主页阅读,这里也不再一一示例赘述!

将上述律绝正格平仄复制粘贴为二,就是律诗正格平仄了。示例例如下供各位参考检验之:

七绝·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①

(平平)中仄仄平平②

(平平)仄仄平平仄③

(仄仄)平平仄仄平④

(仄仄)平平仄仄平⑤

(平平)中仄仄平平⑥

(平平)仄仄平平仄⑦

(仄仄)平平仄仄平⑧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各句符合马蹄韵两平两仄交替用字组句正格原理,规避孤平、三平尾和三仄尾,简称为“替”。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上下双数位置平仄相反,诗界称之为“对”。

②③,④⑤,⑥⑦,

上联第二句与下联第一句双数位置平仄相同,诗界称之为“粘”。

诗句末字平声,且在同一韵部,诗界称之为“韵”。

替对粘韵”,是自永明体以来,不断探索完善至今的格律理论结晶,是格律诗体裁形式赖以存在的基本规则,是古今韵的桥梁和统一“度量衡”,格律是格律诗平仄押韵的统一标准,是格律诗与古体诗的分水岭和试金石,是格律的金字塔。

讥讽格律诗遵守平仄押韵规则是“戴着脚镣跳舞”、“没有灵魂的躯壳,味同嚼蜡”,打着“意境第一,不拘平仄”的幌子,泡在故纸堆里,张冠李戴,罗列一大堆古体诗例,冠冕堂皇地否定平仄“替对粘韵”的“改革创新”,无异于炸平格律之塔,废止格律体裁“游戏规则”,灭亡传统艺术瑰宝,停止诗歌体裁分类!

既然要参与格律游戏,就得遵守遵守游戏规则。思想内容与相应体裁形式的完美统一。表达真情实感的思想内容与“意境”,是主观标准,受三观左右;体裁形式是客观标准,不受三观左右。这是评价相应诗歌体裁作品的最高境界和“好诗”标准,而不受某专家学者大佬名人个人主观喜好所左右,不是简单互粉点赞或贴标签否定所左右的。要不,诗仙当时不也“使我不得开心颜”吗?诗圣当时不也“潦倒新停浊酒杯”吗?

其次是多读

坚持用格律常识和相应的声韵系统审美探讨交流。例如杜甫《绝句》之一,是仄起首句不入韵的七言“宽格”律绝

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鹭上青天。

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平平平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平平仄仄平

在正格中,首句第一字当“平”却“仄”;第三字当“仄”却“平”,导致“三平中”,似乎有悖于马蹄韵两平两仄交替用字组句正格原理。然而,在

有效规避孤平、三平尾和三仄尾条件下,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诗界认可的宽格变式之一。

第二句第一字正格当“平”却“仄”,导致“孤平”,似乎也有悖于马蹄韵两平两仄交替用字组句正格原理。然而,依据诗界认可的“前宽后严”潜规则来看,属于诗界认可的“宽格”之一。

第三句第三字正格当“仄”却“平”,导致“三平首”和“中孤仄”,同样是“前宽后严”潜规则下认可的“宽格”变式。

第四句第一字正格当“仄”却“平”,导致“前孤仄”,同样是诗界认可的“前宽后严”的宽格变式例子。

再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仄起首句不入韵五言“宽格”律绝

白日依山尽,

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

仄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

仄仄平平

前三句完全符合马蹄韵两平两仄交替用字组句的正格原理。末句第一字在正格中,当用“平”,却用“仄”,即成“三仄首”,似乎也有悖于马蹄韵两平两仄交替用字组句原理。然而,依据在有效规避孤平、三平尾和三仄尾条件下,“一三五不论”和“前宽后严,仄宽平严”诗界潜规则,进行变格后,就是诗界认可的“宽格”了。

综上所述,格律诗平仄变格是有条件限制和相关理论依据的,而不是信马由缰,“意境优美,不拘平仄,瑕不掩瑜”!否则,很难通过诗词网站的工具检测。格律诗初学者宜以五言正格起步,熟练后逐步过度到七言正格,最后过度到诗界认可的变格。一味追捧网传畸格怪体(不才已有一系列相关诗论文章,限于篇幅,恕我不再赘述),无异于邯郸学步!

再次是多写

在头条创作中练笔,养成完稿后检测平仄符合要求后再发表的良好习惯。

常言道,熟能生巧。不才对此深有体会,多写能帮助加深格律诗平仄句式的记忆。不才以五绝仄起首句不入韵的格律,拙笔一首以抛砖引玉:

五绝·八寒(中华新韵)

单丝难做线,

互慕毕生缘。

若是三观异,

夫妻事必悬!

不才在格律诗创作审美实践中深刻体会到:马蹄韵两平两仄交替正格用字组句原理,在诗词网站检测中每试不爽。在有效规避孤平、三平尾、三仄尾条件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依据诗界认可的潜规则,“前宽后严,仄宽平严”,就能掌握和鉴别诗界认可的“宽格”。拙作检测结果截图佐证如下供各位参考验证。


敬请酌词炼句


死记格律诗格律表是一种非常幼稚的行为。如果不掌握格律基本规律和基本规则,就算你将所有格律表背得滚瓜烂熟,也毫无用处。因为写诗是一种思维创造,而不是简单填空。

基本规律和规则:

一、替

所有律句都遵循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而行规则,即所谓“马蹄韵”。

二、对

两句为联,上下句或上下联,平仄相对: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三、粘

两联构成一首绝句,联与联之间平仄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即一三(五言)或一三五(七言)可以有差异,但二四六必须完全相同。

仄仄平平仄(五言)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粘,)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样便能组成四句有不同韵味的基本单元,通过“粘”的基本原理,可将绝句无限延长,成为八句的律诗,或十韵二十韵以上的长律或排律。

以上是首联无韵式的第一式。再将以上三四句和一二句调换一下位置,便得首联无韵式的第二式:

平平平仄仄(五言)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粘,)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果想首联入韵,只需将五言的第三与第五,七言的第七和第五字调换一下位置,便得到首联入韵的两式,不再列表。

明白了上面几条,只要记住五绝第一式,所有格律表都能非常轻松推出。

以上列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古人不古板,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其中二四六分明是无条件的,必须严格执行;一三五不论却是有条件的,必须保证不出现孤平、三仄尾、三平尾(三平调)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为避免孤平,在保证二四六不乱打情况下,可将平仄稍作调整,仍是基本律句。如:

一、句内调整

仄平仄仄平,是个孤平句,可在第三位补个平声字:仄平平仄平,仍是基本律句。

仄仄仄平仄仄平,可在第五位补一平声字,即:仄仄仄平平仄平。

二、下句调整。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那就只好下句在第三位多补一个平声,也叫拗救:

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值得注意的是,句内调整是无害的,下句调整补好了也是个疤,不是万不得已,尽量少用。

三仄尾相对于三平尾(三平调),为害较轻,律诗中也常见,三平尾一般难让古人容忍,一经发现,即打入古体诗范畴。


云卷飞山


好多人都在教读者学习平仄表,一看就头疼,根本没必要这么学、这么记。我一直担任这方面的讲座,有一个简便的方法。

请记住三个秘密,基本格律就全明白了。第一个秘密是平仄。大致普通话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入门了再学习平水韵。第二个秘密是押韵。一般情况下,第一二四句最后一个字要押韵,一般押平声韵,第一句可以不押,第三句必须押仄声韵。现代汉语韵与古典韵有很大差异,入门后再学习。第三个秘密是句中平仄,以七言绝句为例,记住中国的语言是双音节为主的语言,第二四六字为音节关键,为读出抑扬顿挫、气息连贯,古人规定任何一句中双数字平仄相反,自己验证一下。也就是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如朝辞白帝彩云间,辞帝云分别是平仄平。刚才是一句中,接下来要明白句与句之间有规定:一二句对应的双数字平仄是相反的,如千里江陵一日还,里陵日分别是仄平仄。不同点是二三句又是相同的,如两岸猿声啼不住,岸声不分别是仄平仄。三四又相反的。如轻舟已过万重山,舟过重分别是平仄平。

每句中双数字平仄、句与句双数字平仄,再加上押韵的字平仄,格律基本解决。深入一点再解决孤平三连同等问题。

可平可仄的单数字直接标书,那么该绝句的格律为:

朝平白仄彩平平,

千仄江平一仄平。

两仄猿平啼仄仄,

轻平已仄万平平。

看明白了吗?


莫林经略


这个其实没有必要刻意去记。以七言为例。

我们知道无论律诗还是绝句,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但偶数位置的句一定要押平声韵的。

有四个基本的律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前两个律句,在保证句中有两个平声字相连的情况下,可以一、三、五位置上平仄不论。

后两个律句,一、三位置上可以平仄不论。第五个字位置上要论。

所谓的格律表,就是把这四个基本律句,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

例如七绝,以每个句子的第二个字为标准,只有两种排列方法

平仄仄平,或者仄平平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每句的第二个字分别是:时、里、使、教,平仄仄平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每句的第二个字分别是:扫、千、怜、是,仄平平仄


如果七律,只要把上面的排列重复一次就可以了: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者“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般三四句、五六句要对对仗。

初学者只要知道这种排列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理解什么叫“粘”,什么叫“对”及其它专业的术语,随着兴趣的不断深厚,自然就慢慢地熟悉了。


湍水钓叟


格律诗主要包括七律、七绝、五律、五绝这几种基本形式,以及依此发展出的排律。

格律诗的格律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记往律句的四句基本句式,通过粘和对的组合,便可得出律、绝的各种格式。


一、两对基本句式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1、中是指该字可平可仄。

2、五言去掉开头两字即可。

3、平声尾必定为押韵句。



二、平仄的对与粘

对,就是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

粘,就是平仄相粘。平粘平;仄粘仄。

三、组合方式

1、任何一句基本句式均可作为起句。平声尾的称为首句入韵式,仄声尾的称为首句不入韵式。

由于第一个字基本上都是可平可仄,因此要看第二个字,是平声的称为平起,仄声的称为仄起。

例如:以“中平中仄仄平平”作为起句的,称为平起入韵式。以“中平中仄平平仄”作为起句的,称为平起不入韵式。

2、习惯上我们将诗中每两句称为一联,如律诗分为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和尾联(七、八句)。绝句在格律上也可看成两联。每联的对句一定是平尾,(押韵)。

3、除首句入韵式的首联外,每一联的平仄都要相对(因部分字可平可仄。主要看二、四、六字)相对的意思是起句是平的,对句必须为庂,实质上,如基本句式所列,只有两种形式。

4、联与联之间(如二、三句)平仄要相粘,相粘的意思与上句的平仄相同。上句是平的,粘句必须也是平,(还是看二、四、六字)。例如:

第二句:中平中仄仄平平。

第三句:中平中仄平平仄


5、首句入韵的(平收),第二句必定是另一句平收的基本句式,实际上也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第二种: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基于以上要点,只要记住两对基本句式,通过粘和对进行组合,便可得出格律诗的各种格律表,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律诗的颌联和颈联要求对仗。


诗词书院


说实话,背格律表是最笨的办法!我刚学写诗时嫌平仄两字写起来麻烦,不好标记,自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两三个小时就可以练熟,不只是写诗,练词牌时也可以用。现在拿来分享一下。

其实很简单,把平仄改成加减号。平为减号,仄为加号,可平可仄的就在加减号外面画个圈。这样很好标记。

1、先把第一句的平仄写出来,就那么几种格式,百度就有。平尾的必须押韵,仄尾的不能押韵。

2、第二句2.4.6字平仄和第一句相反,为“替”,尾字为平。(如果上句平尾,这句尾字和第一句要押韵。)

3、第三句2.4.6字平仄和第二句相同,为“粘”,尾字为仄,不能押韵。

4、第四句2.4.6字平仄和第三句相反,尾字平,押韵。

5、每一句的2.4.6字平仄要交替。

6、写诗要注意起承转合,这个百度有详细说明。

没事拿加减号多试几次,练熟了格律,再写诗就简单了。

格律熟悉后,一定要甩掉加减号,在心里默想,再练几天就可以了。

先练新韵,练的很熟练了,再学旧韵,否则会顾此失彼,做成夹生饭。

希望越来越多的朋友爱上诗词,学会写诗词,诗词会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

喜欢我的观点或是喜欢诗词对联的朋友,可以关注 ,让我们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雕月堂有佳点


近体诗的平仄格式其实就四种:平起首句入韵,平起首句不入韵,仄起首句入韵,仄起首句不入韵。

乍看起来有七律,五律,七绝,五绝,还有五七言排律,每体四种平仄格式,那不就二十多种了吗?怎么记啊?其实没那么麻烦,我们只须记住七律四种格式首句的平仄,按照律诗平仄的特点往下推就可以了。

那么律诗有哪些特点呢?就四点:一是入韵句末字肯定平声,不入韵句末字肯定仄声;二是开头二字平仄相同;三是三字同平同仄只会在第三四五字;四是单独平声或仄声字只会在末尾。掌握了这些特点和律诗的粘对格律,律诗的各种格式就能了然于胸。(粘说白了就是下联的岀句首二字和上联对句的首二字平仄相同)。

具体的方法:我们只要记住上面说的七言律诗四种格式的第一句,按照律诗的四种特点,粘对格律往下推就可以了。五律等于七律去掉首二字,七绝等于七律去掉中间两联,五绝等于五律去掉中间两联,五七言排律除首尾联外中间必须粘对。

至于可平可仄的位置,我们只要记住不入韵句一三五字不论,入韵句一三五字的平仄以不犯孤平和三平调即可。(孤平和三平调是指入韵句末三字出现单独平声字或三字同平)。

以上浅见,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原卉诗词


本人拟以一顺口诀,一句定格。不知对友诗爱好者,有没有帮助!即一句为句,二句为联。135﹤不论>246对粘。

句相对,

联相粘,

格律在其间。

平三尾,

改平用仄颠。

莫孤平,

135字调平换。

对仗吟韵莫忘记,

规范自成篇。

字有义,句有理,

成章意自现。

典故画龙睛,

字字能接连。

识性善用记心间!

山野居士、心得

这次不再删掉!

无论排律有多长,该无仿!

一句定格!

哪管什么平平仄,仄仄平句式。


山野1963


教你一个搞懂平仄的窍门!

这方法真是高度概括,逻辑严密,说理清楚,废话最少😄😄😄😄

五律与五绝,只需记住一句“平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仄)就行,后面各句全从它变化而来。

变化的方式很简单,凡偶数句,与上句平仄相反,凡奇数句与上句平仄相同。

但是有一个例外情况:偶数句尾字若为仄声或者奇数句尾字是平声,那么尾字与倒数第3字平仄一定要互换。

写到这儿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对了,第1句也是可以押韵的,如果你愿意押韵的话,也可像上面这么整,就是尾字和倒数第3字平仄换一下。

七律或七绝也一样,就是每句多了俩字,所以只需要记住“平平仄仄平平仄”(或仄仄平平平仄仄)即可,后面的变化与五律相同。

完了吗?就这么简单?!好象完了😃😃😃

不过古人的格律更宽松一些,他们有一个口诀:135不论,246分明(五言为13不论,24分明),也就是说对于七言而言,每句的第1个字、第3个字、第5个字平仄可以乱来,可平可仄。对于五言来说,就是第1个字和第3个字可以乱来😄

是不是觉得,一下子让你轻松了好多?

那么下面再说两个规则,最后两个😄😄

一定要记住哦,最后5个字一定不能出现“仄平仄仄平”!这就是所谓的孤平!每句后三字不要全平或全仄。

这回真是讲完了,大家马上就可以做试验了!


神吔


学习创作旧体诗词,格律是一道必须迈过的门槛。有不少人有志于旧体诗,但在看似繁复的格律面前无从入手,因而采取敬而远之、避而不用的态度,写出来的作品也就不像旧体诗。

其实,掌握旧体诗的格律并不难,也不一定要生记硬背格律表,除了多读多写以外,只要记住几点基本规律就可以。

(一)熟记基本平仄句型

(1)五言诗律

    五绝是最简单结构,其两联句子(四句)的平仄音律,是一切格律平仄的基础,必须熟读牢记。

以五绝正体仄起为例,格律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这四句基本句型,可以分别作为诗的首句,然后续以其它三句型,从而构成了以下的四种五绝的体式:

        仄起(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

平起入韵(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

平……)

        平起(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平……)

仄起入韵(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平……)

我们分析一下五绝的平仄结构,可以发现四句基本句子组成了上下两联,遵循格律诗一个最基本的构成规则~粘对。

“对”就是在一联中,上下句(习惯上称为出对句)对应位置的字,要求平仄相反;

“粘”,就是下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与上联对句第二字相同(其余类推)。

律诗为八句四联,习惯上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下面以仄起首句入韵五律为例(其余类推):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首联)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颔联)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颈联)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尾联)

对照分析可见,各联上下句平仄相反,这就是对句;颔联出句(即第三句)第二字为平音,与首联对句(即第二句)第二字相同;

颈联出句(即第五句)第二字为仄音,与颔联对句(即第四句)第二字相同;尾联出句与颈联对句,也是如此。这就是粘句。

所以,记住五绝四句基本句型,掌握粘对原理,五律平仄也就没有问题。

(3)七言诗律

掌握五言格律平仄后,七言也就迎刃而解。

实际上,七言格律诗增加字数,原为便于扩展诗词的内涵,但其核心内容,仍然是后五字。七言格律的平仄也一样,只不过在五言的四种基本句式前,分别添加两个相同的音节,而且此音节与原来的五言前面的两字相反而已。

举平起七绝为例(其余类推),它是由仄起五绝扩展而来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括号内,是加在仄起五绝句式前的两个字,于是变成平起七绝。

同五绝一样,七绝的这四句平仄句型,是所有的七言律诗的基本句型。由此起句可以分别构成各种平起、平起入韵、仄起、仄起入韵等七言诗体。

与五言诗同理,运用粘对可以从七绝扩展为七律,此处不再赘言。

(二)记住某些要点

(1)格律的放松

如果严格按照上述格律要求,有时会令诗人难以兼顾意境(内涵)与音律,影响创作质量与推广普及。所以,从古代开始就有所放松,对音韵影响较小的音节,平仄不加约束。一般而言,对于单数位置的音节可以不拘,双数位置则严谨,即俗称135不论,246分明。

(2)某些必须严格遵守

并非所有的诗句都可以135不论,有几种情况,必须硬背牢记,严格遵守格律:

a,五言诗中,只有13可以不论平仄,245不能改动。

b,基本格式中,凡遇到平平仄仄平,则不能改动一音。

c,七言诗中各句的后四字,均不能违反原有平仄格律,若其中有平平仄仄平,则后五字不能动。

e,略谈押韵

俗话说无韵不成诗。律诗的双数句必须押韵,而且要押同一个韵,还要是平音。是否入韵,一般用《平水韵》或者《中华新韵》作参考,亦可以用字典发音为准。单数句除首句入韵诗体外,其余一般不需押韵。

凡是首句以平音收尾,此诗必为首句入韵诗体;这种诗体的首句与其余双数句都应押韵。

以上所述,只是最简单的平仄韵律。旧体诗格律还有许多内容,但作为普及,不在这次讨论的范围。

(配图取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