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税收到底是轻徭薄赋,还是苛捐杂税?

人民是宗旨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各个朝代,或者是同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都是有区别的


江南梦


因为赋、税、徭、役等称谓,在古代各有所指,征收的内容不一样,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笼统的税收。

,在春秋战国时代,“赋”是一个专门的税种,也叫军税,相当于征收军需物资。后来和“税”合称,指代国家征收的税款或者实物。

,题主所说的几十税一,这是单一指田税,也就是土地上所产出的粮食需要交的税。但是在古代,税种并不是只有田税,还有丁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头数,一个人头每年需要交多少税。或者是户税,按户每年纳税。

,是指国家或者地方政府兴建工程时,百姓需要免费出工搞建设,而政府不进行支付或者补偿的人工。比如古代修建长城、兴建运河、疏通河道、加固河堤、修建宫殿等,很多工程是政府无偿征调民力兴建的,这是徭。

,比较好理解,就是义务兵役。国家安全需要大量的兵丁防守,战争时期又需要大量军队作战,这部分士兵哪里来?就是兵役。

不过,古代的各级政府在税收执行过程中常常巧立名目、层层加码,导致税赋种类和徭役种类层出不穷、名目繁多。

比如国家税收会有损耗,就推行火耗制度,而火耗的征收标准却没有统一标准,这中间就有很大操作空间给官府胡作非为。

更不用提修桥补路、物资运输、仓储损耗、国家专营产品等等项目中,官府肆意征收和重复征收的实物和钱款。


风陵流度


徭役,指的是;古代官方规定的平民(主要是农民)成年男子在一定时期内或特殊情况下所承担的一定数量的无偿社会劳动。一般有力役、军役和杂役。

简单说,就是朝廷叫老百姓作出的无偿劳动。

什么是赋税呢?

赋税,指的是:∶田赋及各种捐税的总称;简单说,就是按照法律或习俗征收的款项,特别是那些付给政府的费用。

徭役赋税的征收者当然是封建朝廷了;而因此引发的矛盾说到底,就是皇家(土地所有者)与农民之间的围绕土地所有权的矛盾——

国家机器的运转,国防以及水利工程等等都离不开“徭役赋税”;皇家自己是没有钱的,必须依靠盘剥老百姓的无偿劳动以及土地使用的租金(有时候以实物的形式)来保证国家机器正常开动;

一般来说,封建王朝在刚刚推翻上一个王朝时(也就是开国皇帝),往往会减轻各种徭役赋税,甚至免除某一特定地区的赋税,以休养生息;

比如西汉初年的“黄老之道”,即“无为而治”,就是一种缓和秦朝时期尖锐的阶级矛盾而采取的妥协与让步;还有,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如此,减轻各种徭役赋税,以缓和隋朝末年农民大起义以来的激烈阶级矛盾与冲突,让利于民;

不过,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本性,在开国皇帝往下传的时候,统治者逐渐贪图享乐;再加上天灾人祸或者战争等等因素,各种徭役赋税越来越重,老百姓承受不起,往往就有人揭竿而起来推翻这个王朝,取而代之——

如此周而复始,但是根本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只有彻底砸碎封建制度,才能取得社会的进步——封建制度的灭亡,才是资本主义粉墨登场,一种新的剥削制度开始了。

封建社会的反正模式或者历史进程基本上上螺旋式对;其主要矛盾是地主阶层与农民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对矛盾

闲看秋风999


1、封建税制历朝历代都是有区别的。大多数情况下收税都是基层职责,所谓皇权不下县,这带来的结果是包税制,就是收税成了一门发财的生意。也就是说甭管朝廷定多少的税率,老百姓实际上缴的要远大过朝廷规定的。

2、帝制时期伴随税制还有徭役。前者是交东西交钱,后者是占时间,白出力。这也是赋税以外巨大的负担,毕竟服徭役就不可能同时从事生产。

3、苛捐杂税是对现象的总结性描述,轻徭薄赋是对税制的理想表达,本身就不是一回事。


红柳与沙狐


任何朝代的税赋(含徭役、布绢)都不是固定的,而且随着行业扩展,税种也逐渐复杂。

一般开国之初、战乱之后,朝廷于民休息,轻徭薄赋,田赋如周时井田制九税一、汉初三十税一、隋开皇十税一、盛唐三十税一、宋2%、明4%等等。

中后期兼并避税加剧,朝廷财力逐步枯竭,应对不足而生变乱。

多事之秋朝廷必然多征,如秦末征徭役、明末辽饷,战乱时征不上来要么屯田,要么去抢,甚至人吃人。


魏东双


总体来说是越来越重。田租井田制时定额十分之一,但时代不同,亩的面积不同,后世的亩比古代小,同样百分比,实际也多了。还有从每年一税变两税的,那是加倍,王安石青苗法甚至提前收,按高利贷算。差役和杂项的负担,后世不断合并,比如一条鞭法把各项税费合起来一次收了,但後来会把原先合并了的税费又再征收一次(忘了已经合并),等于重复税费。随着生产项目的增多,税费名目也增多,因应战时需要临时摊派还有。摊丁入亩取消了人头税,但等于按财产多少收税,实质还是多了收入。综合起来,负担实际上是越来越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