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黃帝內經》,《金匱要略》,《溫病條辨》應該按照什麼順序閱讀更易理解?

賴俊生


一開始看這幾本書,只會讓你更迷亂。學中醫幾乎沒有誰沒看這幾本書,即使看得很熟很熟了,也幾乎沒有誰明白醫理根本,醫理究竟。

如果有針灸的想法,可以先看黃帝內經。如果沒有針灸的想法,可以先看看黃帝內經裡面“四氣調神大論”那一篇,只有幾百字,可以先建立一個天人合一的中醫理念。

建議看彭子益評註版《四聖心源》,該書為黃元御所著,但是隻看黃元御原著容易走上火神派的歧路,看彭子益評註版,一開始就可以走上正路。黃元御對傷寒金匱亦有著書解讀,仍然讀彭子益評註版,去年於民間搜尋整理出版的彭子益《醫學叢談》裡面有幾本書的合集。

溫病條辨錯誤甚多,還是建議看彭子益“溫病篇”,明白彭子益講解的溫病,自然明白彭子益講解的傷寒,自然明白彭子益講解的黃帝內經,自然明白中醫醫理的根本。


中醫臨證心法


學習中醫,應該由淺入深,先易後難。不能把《內經》《金匱要略》《溫病》等經典作為首先學習的內容。

首先應該把大綱內容(包括中醫基礎理論,中藥方劑,臨床各科)能熟練掌握,結合運用。在此基礎上再去學習以上經典。因中醫基礎理論,中藥方劑等,這些完整的體系也都是由以上經典發展而來。

在成為一名普通中醫,具有一定的臨床經驗及治療水平時,他需要溯根求源,瞭解祖國醫學的發展過程,有時需要發表論文,開研討會,作講師等,就需要把以上經典研究透徹,才能成為國醫大師。不光是以上這些經典,為了追求醫術的精益求精,各家學說都要讀一讀,從中吸取精華,才能成為一代名醫。



為人排憂解難


如果您需要讀這幾本書的話我建議您按照下列順序

1黃帝內經

內經相當於中醫的生理病理學,是基礎,沒有內經的基礎別的是讀不懂的

2金匱要略 傷寒論

金匱要略和傷寒論其實都是出自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後世給分開了

3溫病條辨

老龐是經方派,溫病不怎麼研究。

作者簡介:中醫老龐,主治中醫師,精選中醫養生相關知識,零基礎,辨別自身體質,制定個體化養生保健方案,為您的健康助一臂之力!有健康問題歡迎關注煙臺中醫老龐。


中醫老龐


要有文學基本功,先學黃帝內經,再看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辯。常言講秀才學醫如籠子裡捉雞。相反溫病條辯比金匱要好懂點,要比黃帝內經更易點!無論怎麼學都要有一定的基本功!






亳州不老松


學中醫要有悟性,要有哲學思想,要有唯物辯證觀的思想!再者,還必須要有一定文學基本功!具備了這些條件,你就可以先從《黃帝內經》學起,它是中醫的基本理論基礎。有了基礎,才能學《神農本草經》,掌握中藥的性味,歸經,以及功效。然後才能學《傷寒雜病論》,《溫病條辨》等。這些書籍都是古文,這就需要你必須具備文學功底與理解能力。否則,是學不好中醫的,只能學一個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的庸醫!


劉大夫194


我是一箇中醫的自學者,已經學習三年了,用艾灸治好了自己的病,屬於疑難雜症吧。

但對於這些書,我一本也沒看過,因為咱不適合看那些書,太繁雜了,得博士生來讀。

做為一個自學者,從人體穴位按摩開始學,簡單不復雜,還好學,並且治療起來方便,療效快。


知足常樂273298521


我認為張仲景的這幾部書,雖然都是醫學方面的,但是它有分類。《黃帝內經》是醫學理論方面的書籍,《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例》是治病方劑方面的書籍。要想學習中醫,首先要學習理論,然後才是實踐,所以要先學《黃帝內經》。


123李長賢


先讀《內經》的《靈樞經》瞭解經絡和針灸,再讀《素問》學習中醫基礎知識,看完後基本一塌糊塗,然後看扁鵲的《難經》立馬豁然開朗,然後讀《神農本草經》,瞭解藥性。如果你追隨經方派就去讀《傷寒金匱》,如果你追隨溫病派就去讀《溫病條辨》。


含有無意義的字母


應該從《黃帝內經》開始,因為《黃帝內經》分為《素問》,《靈樞》,兩部分。《黃帝內經》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一本綜合性的醫書。然後是《金匱要略》,《溫病條辨》。


GAOJIANBO


有古文基礎的,建議次序——《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最好是讀高校教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