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信譽是人生的基礎,有信則立天下

本文由【易論】原創,品讀《易經》智慧,學習古人文化。

《易經》:信譽是人生的基礎,有信則立天下

對於很多人來說,財富都是人生追求的一個目標,但是在聚集財富的過程中,信譽則是基礎。

人無信而不立,沒有以信譽作為基礎,任何事業都不可能有長久的發展,即便你在當下有所收穫,也難有長久的支撐。

《語之》中有這樣一段話:

有一天子貢問孔子治國之道,孔子說:“治國要義有三,足食、足兵、足信。”

子貢就問他:“那如果不得已的話,需要去掉一個,可以去掉哪一個呢?”

孔子就說:“去兵。”

子貢又問:“再去一個呢?”

孔子說:“去食,最後留民信,因為民無信而不立。”

孔子常說這樣一句話:“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易經》:信譽是人生的基礎,有信則立天下

中國幾千年的信譽文化,奠定了人類生存以及發展的基礎,祖祖輩輩的教訓都告訴我們信譽的重要性,小的時候,我們就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叫做《狼來了》。

一個小孩由於經常說謊,經常騙大家說狼來了,大家剛開始還相信,都蜂擁而至的去打狼,結果狼沒有來,三番幾次之後,別人失去了對他的信任,最後即便狼真的來了,也沒有人願意再相信他了,結果羊全部被吃掉了,這就是不守信用而帶來的代價和禍患。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需要以心意作為基礎,來建立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促成一個良性的合作方式,雙方都有利,如果一個人不講信譽,那麼沒有人願意和他打交道,長此下去也會一事無成的。

《易經》:信譽是人生的基礎,有信則立天下

在《易經》之中有這樣一句話:六四:有孚,血去惕出,無咎。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六四:抓捕了俘虜,戰爭的危險暫時消除了,但必須保持警惕才能消除災難。

六四以唯一的陰爻,成為五個陽爻前進的阻力,當然會擔心受到傷害,可是陰爻屬於柔順,又在陰位得正,能夠謙虛容人,加上上方有兩個陽爻援助,合作雙方要心懷坦誠,兩人相互信任,這樣一來,即便暫時出現一些矛盾也很容易消除,這一爻說明,相互信任就是事業發展的基礎。

《易經》:信譽是人生的基礎,有信則立天下

晉文公攻打原國的故事一直被人津津樂道,晉文公制定了作戰方案的時候就說:“根據我們的實力,能夠速戰速決,以7天為期限,降服原國。”

然後命令部隊,攜帶7天的糧食,說如果7天打不下來我們就退兵,可是到了7天,原國還是沒有投降,晉文公此時面對著兩種選擇:一個是繼續打下去直到勝利,第二是遵守諾言,立馬撤兵。

晉文公派到原國的間諜來報就說:“原國正在準備投降,只要再等一等,就可以攻下原國。”

這個時候晉文公卻說:“信用是立國之本,百姓靠他生存,如果為了得到一個員工而失去信用,百姓失去了依靠,我們得不償失,雖然晉文工沒有用武力征服原國,但是言而有信的信譽,傳到了其他國家。

原國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知道晉文公不達目的不會罷休,於是戰爭沒有打響就宣佈投降了,另外一個不肯投降的衛國也投降了,其他國家紛紛效仿,推舉晉文公做了霸主。

《易經》:信譽是人生的基礎,有信則立天下

一個人如果失去了機會,失去了財富,都可以重新來過,但是失去了信譽就等於失去了一切,想要找回來簡直難上登天。

言而無信,便是自毀前程,無論什麼時候,遵守自己的諾言就是樹立人生最好的屏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