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朋友要買房,要不要勸呢?

紫色的雪V


很多人都會遇到這種情況,那就是親戚朋友在買房的時候會問意見。這個時候不管勸親戚朋友買不買房都會很尷尬,那麼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親戚朋友要買房,千萬不要發表自己的看法!

買房可能是絕大多數人一生中最大的一筆消費,所以除了當事人誰也不能,也不要替別人做決定。如果你勸親戚朋友買了房,那萬一未來房價下跌之後,到時候親戚朋友難免會埋怨你,害他損失幾十萬,兩者之間的關係就很有可能會疏遠。

例如我們村就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前兩年房價上漲的很厲害,然後村裡有人在縣城裡買了房子,賺了點錢,然後就一直鼓動身邊的親戚也去縣城買房,一些親戚真的聽了這個建議,不管自己的實際情況去縣城買了房。可是去年縣城房價突然就不漲了,甚至還出現了下跌,部分借錢買房的親戚本來想著賣掉房子賺一筆的,現在被債主討債,那個勸人買房的人現在都不敢回村子,生怕被家裡的親戚堵門。

而想樓市明顯出現降溫的趨勢,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如果還勸親戚朋友買房的話,最後親戚朋友很有可能會面臨虧本的風險,到時候親戚朋友肯定會找一個背鍋的人。誰當初勸他買了,誰就有可能會背這個鍋。當然也不要勸人不買房,畢竟樓市誰也說不好,萬一你現在勸他不買房,到時候房價漲了,他也會埋怨你。

所以在現在這樣的行情下,在親戚朋友準備買房的時候,千萬不要發表什麼看法,也不要去過多的議論,否則很有可能會落得一個裡外不是人的下場。要知道不管關係有多親密,在面對金錢的考驗的時候都會產生裂縫。

而且不僅是買房,在其他人生大事上親戚朋友也不要發表過多意見。要過日子的畢竟是別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意見對別人的生活指手畫腳,到時候真的因為你的意見導致別人生活出問題了,倒黴的是別人,而不是你自己。


樓盤網


親戚朋友要買房,儘量不要去勸,很多人都說中國的房價已經在開始走下坡路了,買了肯定會得不償失;但是對於房價這個事誰又真正說的準呢?最多給親戚朋友們一些建議;如果你勸他們不要買,以後的房價跌了到是還好,要是以後房價漲了,他們肯定會抱怨你了,甚至會怨恨你,到時連親戚都做不成了的。

10年前,表哥拿著10多萬軍人退伍費用去買房子,只因親生父親的極力阻止沒有買成,現在父子見了面就跟仇人似的。

2009年的時候,我表哥當兵5年了,退伍回到老家;親戚朋友們都在表哥家裡為表哥退伍回家來接風洗塵,我記得那時自己還在讀高三;表哥回來了,家人親戚朋友們都很高興;酒足飯飽之後,大家都在相互商量著;為表哥以後的工作事業出主意;因為表哥退伍費有10多萬,在當時應該也算得上一筆鉅款了;親戚們都說要表哥拿去買套房子,為了以後結婚取媳婦用;表哥自己也沒有什麼主意,畢竟在部隊呆了整整5年了,現在出社會了也不知道幹些什麼好;當時大家也就是隨便說說,後面也就不了了之;後來表哥的姐姐(我表姐)就要表哥一起去買房子;因為當時表姐在廈門工作8年了,廈門當時房價也很便宜,表姐畢竟在廈門呆了8年了,對廈門的經濟發展也很有信心,覺得未來房子肯定會漲;她自己也有點存款,就想著兩親姐妹買在一塊,以後有個照應;當時10多萬付了房子首付是綽綽有餘了。表哥剛好也找了份穩定的工作,那些退伍錢一時也沒什麼用,就打算跟表姐一起去買,可我姑爺就是不讓,想著要表哥拿這些錢在農村建個兩層小平樓;姑爺就感覺老家自己的土地建的房子比在外面買的房子好多了,農村什麼都有,地方又大,就不讓表哥去外面買,表哥自己立場也不堅定,也覺得姑爺說的有道理;

2010年初,表姐就在廈門島外自己首付了一套兩居室的房子;表哥也就那年在農村建了個兩層新房子;2015年的時候,表姐就把廈門島外的房子賣掉了,立馬就拿著賣房子的錢在廈門島內又買了套房子。賣房子的時候就賺了150多萬,當時買房子的時候還送了個車位。但是車位還沒賣,車位也值40多萬。現在表姐島內的房子市值500萬樣子。而表哥農村老家的房子跟現在村子裡到處建的小別墅已經格格不入了。現在想想,同樣是10多萬塊錢。就因為當初選擇不同,結果也大相徑庭。每年過年表哥都要跟姑爺發脾氣,怨恨姑爺當初阻止他去廈門買房,姑爺也就只能吃著啞巴虧,有苦難言;事已至此,我想表哥更應該想開點了,畢竟都是親生父子,沒必要鬧的這樣子的。

總而言之;親戚朋友們要去買房,真的沒必要去刻意阻止,對於投資這種事情,沒有人能說的準,也沒人看得透徹;10年前買了房子的人,真的是少奮鬥10年了。很多人倖幸苦苦折騰了10年也抵不上房價上漲所帶來的利潤。人的一生,努力奮鬥很重要,但同樣機遇也很重要。


曾媚真媚


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以下我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認為


2010年初,表姐就在廈門島外自己首付了一套兩居室的房子;表哥也就那年在農村建了個兩層新房子;2015年的時候,表姐就把廈門島外的房子賣掉了,立馬就拿著賣房子的錢在廈門島內又買了套房子。賣房子的時候就賺了150多萬,當時買房子的時候還送了個車位。但是車位還沒賣,車位也值40多萬。現在表姐島內的房子市值500萬樣子。而表哥農村老家的房子跟現在村子裡到處建的小別墅已經格格不入了。現在想想,同樣是10多萬塊錢。就因為當初選擇不同,結果也大相徑庭。每年過年表哥都要跟姑爺發脾氣,怨恨姑爺當初阻止他去廈門買房,姑爺也就只能吃著啞巴虧,有苦難言;事已至此,我想表哥更應該想開點了,畢竟都是親生父子,沒必要鬧的這樣子的。

如果是跟潮流,見人家買他也買,人家買是兒子結婚需要,而他買就沒那個必要了。

我身邊人原來也出現了過買房風,勸著買買買,結果我花三十多萬在老家蓋了房,而身邊人買了房,買房當時還是貸款,到現在還是房奴,房子放在那還沒人住。

現在他們都說我在家蓋選擇對了,這不是選擇對了,因為我不需要城市房,我的工作也沒在那城市,更沒有閒錢去交那亂七八糟的費用。我更不羨慕別人有多風光,我只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就行了。

總而言之;親戚朋友們要去買房,真的沒必要去刻意阻止,對於投資這種事情,沒有人能說的準,也沒人看得透徹;10年前買了房子的人,真的是少奮鬥10年了。很多人倖幸苦苦折騰了10年也抵不上房價上漲所帶來的利潤。人的一生,努力奮鬥很重要,但同樣機遇也很重要。

親戚朋友要買房,儘量不要去勸,很多人都說中國的房價已經在開始走下坡路了,買了肯定會得不償失;但是對於房價這個事誰又真正說的準呢?最多給親戚朋友們一些建議;如果你勸他們不要買,以後的房價跌了到是還好,要是以後房價漲了,他們肯定會抱怨你了,甚至會怨恨你,到時連親戚都做不成了的。

10年前,表哥拿著10多萬軍人退伍費用去買房子,只因親生父親的極力阻止沒有買成,現在父子見了面就跟仇人似的。

2009年的時候,我表哥當兵5年了,退伍回到老家;親戚朋友們都在表哥家裡為表哥退伍回家來接風洗塵,我記得那時自己還在讀高三;表哥回來了,家人親戚朋友們都很高興;酒足飯飽之後,大家都在相互商量著;為表哥以後的工作事業出主意;因為表哥退伍費有10多萬,在當時應該也算得上一筆鉅款了;親戚們都說要表哥拿去買套房子,為了以後結婚取媳婦用;表哥自己也沒有什麼主意,畢竟在部隊呆了整整5年了,現在出社會了也不知道幹些什麼好;當時大家也就是隨便說說,後面也就不了了之;後來表哥的姐姐(我表姐)就要表哥一起去買房子;因為當時表姐在廈門工作8年了,廈門當時房價也很便宜,表姐畢竟在廈門呆了8年了,對廈門的經濟發展也很有信心,覺得未來房子肯定會漲;她自己也有點存款,就想著兩親姐妹買在一塊,以後有個照應;當時10多萬付了房子首付是綽綽有餘了。表哥剛好也找了份穩定的工作,那些退伍錢一時也沒什麼用,就打算跟表姐一起去買,可我姑爺就是不讓,想著要表哥拿這些錢在農村建個兩層小平樓;姑爺就感覺老家自己的土地建的房子比在外面買的房子好多了,農村什麼都有,地方又大,就不讓表哥去外面買,表哥自己立場也不堅定,也覺得姑爺說的有道理;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奶爸看房


勸什麼勸?又不用你的錢。每個人的經濟狀況不一樣。有閒錢放銀行還不如買房。買房出租也比銀行利息高。而且有些是剛需呢!就拿我自己來說。05年的時候,(我自己已經有一套住房),有個閨蜜就買了一套房,小戶型的。那時候我也只有十幾萬,我老公就叫我不要買。我就用所有的錢去買了一套60㎡的,出租,現在十四年了,那買房的錢早賺回來了,而房子現在市值七八十萬。



重慶的燕姐


親戚朋友要買房,要不要勸?

勸買還是不買?

如果是沒地方住了,那就買個房唄,反之不買。

如果是投資用的,建議投資需謹慎就行了。

如果是跟潮流,見人家買他也買,人家買是兒子結婚需要,而他買就沒那個必要了。

我身邊人原來也出現了過買房風,勸著買買買,結果我花三十多萬在老家蓋了房,而身邊人買了房,買房當時還是貸款,到現在還是房奴,房子放在那還沒人住。

現在他們都說我在家蓋選擇對了,這不是選擇對了,因為我不需要城市房,我的工作也沒在那城市,更沒有閒錢去交那亂七八糟的費用。我更不羨慕別人有多風光,我只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就行了。





阿張防水


目前樓市已步入寒冬,各個房企由於資金緊缺為了回籠資金正到處進打折促銷賣房,每天不斷接到各種樓盤推銷電話,房子滯銷了!地產真正進入下行通道,現在買房需謹慎!

樓市投資風險越來越大,國家堅持的"房住不炒"的政策讓房價已沒有動力上漲了。親戚朋友要買房,如果還想投資賺錢,那就趁機打消這個念頭,哪怕剛需也不要著急出手,因為房價離迴歸合理區間還有一定距離,你不想剛貨款買的房瞬間貶值二三十萬甚至上百萬吧?當前持幣為王是最好選擇,各個房企現在是小大小鬧的競價促銷,效果也不大,真正的降價潮在後面!還買幾個月半年左右,如果房企銷售達不到預期,回籠資金少,房企為保命必須也只能作出更多讓利活動,像知名房企恆大、碧桂園、萬科等都有不同幅度的打折促銷,有些送裝修,有些送車位送物業費等等,甚至一些樓盤僅以收10%的首付比例來吸引購買,資金壓力可見一斑!如果冒然出手買房,到時降價貶值不說,還可能碰到所購樓盤資金不足而停工造成爛尾的境地,後果不堪設想!



那樣情感


勸、一定要勸。售樓小姐有一句話說得很對 房價一定會漲的。座標石家莊,二線城市眼見房價3000-30000每平米,17年出現調控房價政策相對穩定了很多,不過老百姓花的錢是一樣多,

舉個例子:

房價之前15000一平米 首付可以20%利率下浮20-30 現在房價12000一平米首付首套30%利率上浮15-20甚至3-40也有。也就是說之前首付20萬買一套2是一廳月供30年3000每個月,現在老百姓買房子首付要30萬月供要5-6000每個月,也就是說老百姓買房比之前還要多花上不少錢,房價確實相比2016年便宜了很多,但花錢比之前多了呀!所有現在手頭有餘錢建議賣一套,自住投資都是很好的。投資房產和別的不一樣 這是不動產,摸得著、看得見。

個人建議投資2室最後多層4樓一下 高層非頂、一樓沒小院不要考慮,樓層低擋光的 不要。2室必定是剛需,出手快 週期短。



國際莊阿宇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無論勸和不勸都有一個前提,前提是這房子買來做什麼用?

如果是為了孩子學習的學區房,為了自己住的安居房,只要看準了,就買,因為這個時候房子不用考慮增值、貶值、房價過高等因素。所以這種情況,不用勸;

如果是為了投資,那要具體分析所在城市的房市情況,房市低迷,可以觀望;房市爆漲,萬萬慎重;房市前景好,可以入手,但是謹防被套。個人感覺,近階段的房市非常微妙,在蘊釀一個大的波動,要慎之。如果你的判斷比較專業和準確,就勸一下,不要頭腦一發熱,買了就後悔。


小柒的百寶箱


今年買房不划算!為什麼這麼武斷?請聽作者一一道來:

1、沒有性價比。蘋果手機去年賣不出去的根本原因是太貴,今年春節看電影的人數下降的原因也是票價太貴。房子作為一個商品也是有便宜和貴的時候。很遺憾,今年實在太貴了。當你去詢問房價時,首先應該用房租除以房價,算算是否超過餘額寶的年收益。今年這個數字連銀行活期存款都比不上。

然後看看周圍的朋友和親戚,有多少人漲了工資多發了獎金?如果整體沒有增長甚至收入下降,將來房價繼續上漲的可能很小。即使今年房價沒有漲,還是去年的水平,社會購買力下降的情況下,房子一樣顯得昂貴。

2、債務負擔大,連房奴都做不下去了。信用卡逾期金額創新高,法院拍賣房日益增多,銀行的房貸利率遲遲不降。很多朋友去年買房向銀行和朋友借了很多債,每個月都要付出大量利息,房子租不出去,沒有房租收入。工作單位今年獎金縮水甚至乾脆沒有,入不敷出啊。手中的現金流斷裂的話,剛買的房子就成了法院的法拍房了。

3、房子質量劇烈下降,接盤俠就是你!各大房企的債務壓力越來越大,它們急著加快資金流轉,沒時間建造合格的房屋,最後完成的商品房就是有各種瑕疵甚至潛在危房。如果天真的讀者接手過來,發現毛病後怎麼維權?即使想立刻賣給下家,別人不是傻瓜。如果幾年後房子被鑑定為危房,你將損失重大。今年春節我去看望一位親戚,老人得意洋洋的告訴我,他幫助兒子買了附件一個縣城的新房,還是廣東省排第一的著名品牌。我嚇了一跳,這個品牌的負面新聞最近實在太多了,老人居然不看新聞,不調查研究,只憑品牌的名字就盲目購房。無知的消費者啊!房子就像股票一樣爛在手裡了。

4、房住不炒的政策繼續執行,未來幾年繼續上漲的機會很低。買房的最好時機是國家放寬購房政策,銀行給與優惠利率,房地產商大幅降價,房租平穩上升。2019年這些條件全不具備。買房是大事,消費者需要預測未來五年甚至十年以後的房價。將來的房價必須能超過購房契稅,銀行利息,通貨膨脹,以及超越銀行理財的收益。按照最低的標準,五年後,房子能比今年漲20%嗎?我認為不能。


土味大隊長


說實話現在買了房的,除了一部分有錢有條件的投資客,大部分都是剛需,只有一套住房,住著還著房貸,而且相比於高房價,工資收入都不高。儘管由於房價上升,不少市民身價很高,但實際上被動現金流卻很小,依然生活在壓力之中,不敢失業,無法實現財務的相對自由。而有多套住房的,相對低的租金收入,如果再扣除月供,現金流其實還是少。身價和現金流的脫節,哪怕一個月沒有收入都可能破產是一個值得思考的現實問題。

很多人一直在糾結收入跑不過房價,這是肯定的。但就像別人說的一樣“即使現在房價真的崩潰,那也不是一個人的事。與其糾結,不如早日做個了斷!”但是,買房不是小事,大家還是根據自身情況做決定吧。

建議不要勸,日後好相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