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貼對聯,如何區分上下聯?

漫步雲端看地球


對聯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貼對聯也得傳承舊習慣,一般上聯的聯尾字為仄聲字(有新,舊韻分,要注意區分),貼在門的大便(人站在大門囗往外看的左手邊),下聯則貼在另一邊,視為合約定俗成。不過也有貼反的,也沒問題吧。


韋博18


應"悟空小秘書"邀答!

春節貼對聯,如何區分上下聯?

1⃣️合格的對聯都是講究平仄韻律的,比如上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聯:仄仄平平仄仄平

2⃣️你不懂老的,漢語拼音的四聲調總懂吧!一二聲算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比如一個ma的拼音,可以這樣讀:媽、麻、馬、罵、

3⃣️由此懂了嗎?媽麻為平聲、馬罵為仄聲。你看對聯找最後一個字仄聲的為上聯,比如魯迅寫的這一句中的名言:


上聯:橫眉冷對千夫指,下聯:俯首甘為孺子牛


4⃣️不管你的門口朝向哪個方向,你站門外對著門看,右手為上聯,左手為下聯,為什麼?

因為古人寫字是從右邊豎著寫,另起一行又是從右往左排,這貼對聯就符合傳統規矩,不要亂來。

4⃣️對於不懂聯律規矩寫錯了對聯的人就等於過去不識字的人還把字貼倒了,你也別笑他,知道他不懂就行了、你能誨人不倦指點一下更好!

謝謝你的閱讀🙏!


許科雲


一,貼對聯的傳統原則是:按你面向大門的位置,上聯貼在右手邊,下聯貼在左手邊。這是由我們古人書寫及閱讀習慣決定的。

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橫批的書寫方式隨著現代人的閱讀習慣,會寫成從左到右的,這時春聯對照楂批方向上貼,將上聯貼在你的左手邊,下聯貼右手邊。


二,區別春聯的上下聯

1,首先看上聯最後一個字的聲調。

一般情況下,上聯最後一個字會用仄聲,就是我們說的第三聲或者是第四聲,下聯則用第一或第二聲,以平聲收尾。

2,看橫批仔內容,一般是上下聯緊湊相關,且相互呼應。

3,看上下聯是否存在事件或事件發生的順序。大家耳熟能祥的經典是: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看上下聯的氣勢

一般是上聯弱,下聯強。

5,還可根據語言習慣判斷。

在春聯中,也可尋找其中的語言習慣來判斷上下聯的內容。如我們習慣說春夏秋冬、風調雨順、上下、左右等,約定俗成的,而不會反過來。

總之,春節貼對聯區別分上下聯,應綜合橫批、語境、語言順序來判斷。

我是雲淡風清1883506,請關注我!希望我的方法能幫到你。


雲淡風清1883506


每一聯的最後一個字如果是三聲或者四聲就是上聯,如果是一聲、二聲就是下聯。

一般情況下,對聯的上聯要貼在門的右邊,下聯要貼在門的左邊,從右往左貼,橫批的順序也最好是從右往左,和我們現代人的順序正好相反,因為對聯是豎著排列的。

比如對聯:天正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

其中“壽”字四聲為上聯,“門”字二聲為下聯。其它的對聯也是同樣的道理。


花生林


春節貼對聯如何區分上下聯:首先,面對聯,右邊為上聯,左邊為下聯,古代寫字也是從右到左,所以對聯是上右左下。其次是最深層含義的為下聯。再次是仄上平下,也就是看對聯最後一個字是漢語拼音三聲四聲為仄聲為上聯,最後一個字為漢語拼音一聲二聲為平聲為下聯。例如:一勤天下無難事(為上聯),百忍堂中有太和(為下聯)。


涵騫布藝


這個很簡單。看上下聯主要看最後一個韻腳,上聯為仄聲(就是漢語中三四聲字)下聯為平聲(即漢語中一二聲字)。歷史的長河在流淌,漢語也是在變化中的。有些字古代讀仄聲,到了現在讀平聲的也不少。但總而言之,對聯雖從古傳來,隨著時代變化,也應相應有改變才成,不知我主番話聽懂了沒有?


憑海臨風一人


貼春聯可以說是中國的傳統了,區分的時候,春聯的上聯的最後一個字為仄,也就是三聲和四聲;下聯為平聲,也就是一聲和二聲。舉個栗子,“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上下聯分別是“海”和“山”,即仄和平。

貼的時候其實現在也沒有那麼嚴格的規矩了,這個得看橫批怎麼寫,如果橫批是常見的從左往右寫,那麼上聯就貼左邊,下聯貼右邊;如果橫批是古典式的從右往左,則是右上左下。如果沒有橫批,一般也是右上左下,即上聯貼上方位。


Lucky斯基


上聯最後一個字是仄聲,下聯最後一個字為平聲。

時間在前的為上聯,時間在後的則為下聯。

事情發生前為上聯,產生因果為下聯。


黃亞洲


最簡單的,對聯從中間剪開,剪的痕跡在對聯右側說明這個對聯是放左邊的,如果剪開的痕跡是在對聯的左側,則該對聯是放右邊的,我就是這麼區分的,簡單有效[呲牙]


農村MFA


對聯也叫楹聯,春聯是其中一種,還有柱聯、輓聯等。中國傳統是左為大右為小,也就是左為上聯右為下聯。什麼是左什麼是右,就是背靠中庭,所謂中庭就是房子前後廳的隔屏,左柱為大,右柱則小。所以貼大廳柱聯也好門柱聯也好都要背靠中庭靣向門外,以左為上。春聯上聯尾字為仄聲,下聯尾字為平聲。有些人知道上下聯,也知左為上聯,但卻貼錯了,錯在哪,就是不以背靠門靣朝外而是靣朝門,所以左變右右變左就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