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認為金星是地球的過去,火星是地球的將來?

弄潮科學


金星和火星都是地球的近鄰,可是他們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氣候,金星上很熱,火星上很冷。地球是否經歷過像金星和火星上的情況呢?

首先了解一下金星的氣候特點:

金星離太陽第二遠,但是金星上的平均溫度卻是八大行星中最高的,表面溫度平均高達500攝氏度。這是由於金星上濃厚的大氣決定的,金星上大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氣體,佔90%。也就是說金星被濃厚的二氧化碳氣體鎖住,是二氧化碳這種溫室氣體,才導致了金星表面溫度異常的高。

科學家們非常想認清金星的真實面目,在(1960-1981年)期間,曾往金星上陸續發了20個探測器,結果濃厚二氧化碳大氣和酸雨層阻擋了探測器的目光。

而地球的“溫室效應”也經常被提起。導致全球變暖的原因是:近一個世紀全球石化燃料(煤,石油)的使用,人口增加,兩級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這些都會導致二氧化碳氣體的增加。從1981-1990全球氣候比100年前上升了0.48攝氏度。

如果人類製造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節奏不加以控制和治理,地球的大氣層將會被濃度越來越高的二氧化碳氣體鎖住,“溫室效應”會越來越嚴重,那麼地球慢慢的就會步金星的後塵。

然後再看看火星:

人類對於火星的探索從未停止過腳步,科學家一直以來都認為火星曾經有過生命。也曾有過類似地球的生態環境。那時的火星也有磁場,更有在磁場保護下的大氣。

而現在的火星只有地球一半大,引力相當於地球的40%。維繫火星大氣的力量相對較弱,火星上的大氣比較稀薄,其成分含有:碳、氫、氧、氮和水蒸氣,這些都是構成生命的基本元素。

也是因為火星的質量非常小,沒有磁場,所以無法束縛住過多的氣體分子。火星的大氣壓還不到地球的1%。

火星表面大氣的密度和地球30/40公里高空的空氣密度相當。火星大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大概佔95%,其次是氮約3%,和其他氣體。所以,火星上這樣稀薄的氣體,也會影響著水的消失。所以才導致今天火星的死寂。

“好奇號”探測器於2015年,在火星35億年前的岩石中,發現了含碳有機化合物,而這種有機物被認為是生命的必要組成成分。

這是一件大事,因為生物會產生很多有機分子,這種蹤跡暗示著:火星上生命形成的基本條件和時間,與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時間基本相同。

在火星大氣中還發現了甲烷氣體的“季節變化”。而在地球上,生物(尤其是細菌),會產生大量的甲烷,儘管這種氣體也有大量的非生物來源。卻為尋找火星生命提供了方向。

火星探測器在火星上發現了河床的地質構造。據分析,很久以前的火星上很可能水聲濤濤,有大氣等和目前地球類似的氣候現象。這些都是生命跡象的特徵。

總體上來說,科學家一致認為曾經的火星上也有生命存在,火星遠古時期和地球一樣,存在表面磁化的地殼,與內部融化流動的內核,起到發電機的作用,但是這種作用在39億年前就停止了,因此現在的火星才沒有磁場的保護。

地球是人類的母星球,而金星和火星也剛好處在宜居帶上,而火星是除了地球以外,人們最為關注的一顆星球,從前面的分析可知,火星有著與地球諸多的類似,有地球孿生兄弟之稱,地球將來變成金星那樣惡劣的環境,火星是人類星際移民的首選目標,是被人類寄予重望的星球。

所以題主說金星是地球的過去,感覺金星更像是地球的將來的樣子,而火星是地球過去的樣子,火星經過將來漫長的改造過程,很有可能加快變成地球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

而現在能做的是保護好地球,善待地球,地球才不會流浪,人類才能更安寧。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地球的軌道處於金星和火星之間,距離金星最近的時候約3800萬公里,距離火星最近的時候約5400萬公里。因此也有人認為金星和火星就像地球的過去和將來,地球也經歷過或者以後會經歷像這兩顆星球上的環境狀況,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這樣的假設是沒有道理的!三者在很多方面的差異都很大,比如在太陽系中的位置不同,引力和周圍空間環境也都不同。



金星質量和體積都和地球差不多,體積為地球的90%多一點,質量約為地球的80%多一點,所以它也是太陽系中和地球先天條件最為相似的星球。但它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之外,並且是宜居帶的內側,受太陽光輻射的影響較大,環境非常的酷熱,其表面溫度達到了平均460攝氏度左右,而且由於大氣層以二氧化碳為主,其地表大氣壓達到了地球表面大氣壓的96倍,這樣的環境之下,金星的表面不可能有地球生命模式的生物存在,金星也沒有衛星,內部也沒有磁場,大氣層模式很難轉化成像地球大氣層這樣,所以金星很難變成另一個地球。




火星的質量和體積都比地球小得多,體積約為地球的1/7,質量約為地球的1/11,但是火星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之內,然而火星卻和地球表面環境差別甚大,火星的地表猶如一片荒漠,人類雖然已經往火星發射了很多顆探測器,但至今都沒有在火星上發現任何生命體,探測器發現火星地表的大氣壓只有地球的0.8%左右,晝夜溫差非常大,平均溫度在零下四五十攝氏度,只有赤道地區的中午可以達到30℃,但是到了晚上又可以下降到零下幾十攝氏度,這樣的表面環境無疑也是難以適合地球生命模式的生物體存在的。




可見金星和火星上都是地球的鄰居,但是他們的環境卻迥然不同,金星上面很熱,而火星上面很冷。那麼地球也曾經有過像金星和火星這樣的情況嗎?地球已經有著長達46億年的歷史,而地球上的生命約出現於35億年前,在生命出現之前,地球的狀態是什麼樣子呢?會不會和如今的金星和火星很相似呢?

在地球剛形成的時期,基本上是一顆熔岩星球,後來隨著小行星撞擊量的減少,地球也漸漸處於冷卻狀態,但是地球表面的溫度仍然不低,幾百攝氏度的高溫是很正常的,這個時候的地球仍然有大量的火山爆發,火山爆發的氣體主要就是二氧化碳,所以大氣層的氣體也是以二氧化碳為主,因此這個時候的地球大氣壓也會非常大,所以說這個時候的地球環境是和如今的金星很相似的。



但是之後地球的溫度趨向於降低,火山和小行星撞擊的頻率越來越低,而且這個時候的太陽也剛過去誕生時的活躍期,趨向於穩定發光狀態,其光照也沒有現在強,所以那個時候的太陽系宜居帶要比如今更靠裡面一些,那麼地球所受的光照就比如今也要弱一些,所以從熔岩狀態冷卻下來的地球的表面溫度也要比現在更冷一些,由於還沒有生命出現,降水也比較少,所以地球很可能有過一段短暫的時期和如今的火星地表環境相似。

不過在這一時期,金星卻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之內,它所受的光照和如今地球的光照條件差不多,表面環境不熱不冷,容許液態水存在,所以有科學家認為早期的金星很可能也曾經像如今的地球這樣,並且出現過生命體。

然而也有不少科學家認為火星上曾經也有生命存在,那裡也曾經有類似地球如今的生態環境,如今的火星上仍然保留有液態水流動的痕跡,很可能在幾十億年前火星的軌道並沒有這麼靠外,那時候的火星還存在磁場,在磁場的保護下,火星有著自己的大氣層,表面大氣壓約相當於地表如今大氣壓的30%左右,晝夜溫差並不大,因此在火星當時的赤道地區可以有液態水存在,所以有著可供生命生存的環境。



那麼今後地球的環境會有大的變化嗎?地球是太陽系眾多星球中的一員,目前來看,在未來的至少10億年之中,太陽系的運行不會有大的變化,太陽本身也不會有大的變化,因此地球表面的環境不會有很大的變化,但是在十多億年之後,太陽體積將開始膨脹,自身也將變得不穩定,光照也將變得更強,太陽系的宜居帶也將向外推進,這個時候的地球環境可能會發生大的變化,而地球有可能會向著金星的環境那樣演變,這正是如今即將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假設的劇情前提,到了那個時候,地球上仍然有人類等智慧生物存在的話,那麼我們真的要想辦法拯救地球了。



人類的方向


實際上這個問題是錯誤的。你會發現如果人類不去保護環境,那麼金星就是地球的未來。我們知道金星和地球同為姊妹星。但是其環境卻千差萬別。金星被一層濃濃的大氣層所覆蓋。它的表面溫度達到了將近恐怖的400多攝氏度。比水星的溫度都要高。如果今天的人類不去保護地球,不斷地釋放二氧化碳。那麼地球的溫度將逐步的升高。當人類失去對環境控制的時候,隨著二氧化碳的不斷堆積,地球將會變成一個微波爐。而金星就是地球的未來。

而火星則是人類未來殖民的第二顆行星,通過今天的探測技術發現,火星雖然說它的質量非常大,他是行星,但是他卻沒有磁場。如果火星有磁場的話,那麼我們就能在它的表面製造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會堆積的越來越多。繼而形成大氣層。當有了大氣層和磁場之後,火星就能開啟水循環。這樣如果我們在火星種下更多的植物,那麼未來的火星將會變成一顆新的地球。這個新的地球。雖然說體積沒有地球大。但是他卻用著地球的全部特徵。磁場大氣層和生命!

我是宇宙V空間。一個科普天文愛好者。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記得關注及轉發。


宇宙V空間


為什麼金星是地球的過去?

金星離太陽第二遠,但是金星上的平均溫度卻是八大行星中最高的,表面溫度平均高達500攝氏度。這是由於金星上濃厚的大氣決定的,金星上大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氣體,佔90%。也就是說金星被濃厚的二氧化碳氣體鎖住,是二氧化碳這種溫室氣體,才導致了金星表面溫度異常的高。

科學家估計,如果把金星上的所有的二氧化碳都去掉的話,金星的氣溫會驟降400℃以上。那麼金星上的氣溫還是比較舒服的。金星的環境給人類很大的啟迪。如果人類繼續像空氣中排放過多的二氧化碳氣體的,地球也有可能變得越來越熱,最終會像金星那樣炎熱。從這點上將,金星倒是很想地球的將來。

但是金星在10億年前,還是適應居住的。可是不知道什麼原因。金星就變成了今天。

在聊這個為什麼火星是地球將的來的話題之前,我先說一句話。其實火星也是地球的過去!!!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究竟為什麼這麼說?其實也是因為火星北級的隕石坑。科學家推測。火星在35億年~42億年前還是適應居住的。但是,在34.8億年前。非常大的小行星。朝著火星飛去。當這顆小行星撞上火星的時候,火星就徹底改變了命運。

科學家推測在以前的火星原來是也是有海洋的。但是就是因為這次撞擊。使火星變成了今天的這樣。所以有些人說,火星是地球的將來。說法是不太正確的。那是因為,憑人類現在的技術還是無法改變火星的命運。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總有一天人類會改變火星。讓火星從這次災難之後在次出現生命。

好啦,最後別忘了關注我喲!帶你探索無盡的宇宙!


探索無盡的宇宙


可以這麼理解,太陽系的宜居帶有三顆行星,分別為金星,地球和火星,這三顆星球只有地球處於宜居帶的中心地帶,其它兩顆則處於宜居帶的邊緣(金星處於熱邊緣,而火星處於冷邊緣)。

但宜居帶的並不是固定不動的,它會隨著太陽的年齡往外推,考慮到太陽會在幾十億年後變成一顆紅巨星,它的體積將會大幅度的膨脹,到時候金星保不齊就會被吞噬。

另外宜居帶的外移,就導致地球原本從宜居帶的中心地帶,跑到了宜居帶的邊緣地帶(熱邊緣),所以有人說今天的金星就是未來的地球,這個觀點基本上是正確的。

畢竟當太陽變成一顆紅巨星的時候,地球和太陽的軌道距離更近了,距離更近就意味著太陽輻射的總量變多,那麼最終的結果就是生命的消亡,所以地球會從一顆藍色星球變成一顆死亡星球。

但那個時候火星就不一樣了,宜居帶的外推會導致火星從宜居帶的冷邊緣,移動到宜居帶的中心地帶,所以到時候火星的環境就和地球差不多。

但人類能否移居到火星還是一個問號,因為火星沒有一個全球性的磁場,沒有磁場就留不住水,所以人類未來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在火星上建造一個全球性的磁場,如果這個問題得以解決,那麼火星就是下一個地球........


種植恆星


火星是地球的未來,金星的地球的過去,為什麼會這樣?

很多朋友認為這觀點是錯的,金星的條件與地球大相徑庭,即使幾十億年前地球也早已誕生了無數生命,怎麼可能地球的過去會像金星一樣?而地球的未來怎麼可能會是火星呢?最多也是被紅巨星的太陽烤乾嘛,這不是一派胡言麼?

地球是怎麼誕生的?

地球當然是隨著早期坍縮成太陽系的星雲一起誕生的嘍,它不可能是流浪行星被太陽俘獲,這一點從地球軌道與太陽系行星公轉的共同平面相差不大,偏心率也不大,年齡上也比較類似等多個方面獲得驗證。下面我們來簡單聊聊地球誕生的過程。

  • 原始星雲坍縮階段

誕生太陽系的奧爾特雲來自銀河系中獵戶座懸臂古爾德帶中本地泡裡的本地星際雲,也許是五十億年前前的超新星爆發觸發了本地星際雲局部坍縮,形成了博克球狀體,一般坍縮成恆星的球狀體有數十個太陽質量大小,而且在博克球狀體內部可能會再次分裂,形成數塊坍縮體!

這也是太陽黑暗伴星的來歷,另一塊坍縮體也許質量不夠,坍縮形成的太陽伴星並沒有達到恆星的標準,成了太陽系附近的一個黑暗天體,紅外輻射非常小,可見光無信號,難以探測!不過黑暗伴星僅僅是猜測而已,我們沒有發現任何證據。

  • 原恆星和原行星階段

逐漸形成的吸積盤中心坍縮成原恆星,而在圍繞原恆星旋轉的星雲物質內部也在碰撞中逐漸形成行星核,在漫長的圍繞原恆星公轉過程中逐漸成長,從最初的星核形成一顆行星!在行星這個名詞定義上,不得不提一下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發佈的新的行星標準:

  1. 環繞太陽公轉
  2. 能清理自身的軌道
  3. 靜力平衡的球形

三個標準缺一不可,冥王星就是不能滿足第二條而被開除,因為柯伊伯帶的大量天體未被清理,而地球軌道上已經不再有小行星,這就行星和矮行星之間的差別!

  • 行星大轟炸時期

當行星形成過程中,在其軌道上的清理行動就已經開始了,這有兩個因素,第一個是環繞太陽速度不同步,或快或慢因此終有一天會相撞,第二則是其質量效應,小型天體會環繞它公轉並在太陽輻射和引力波動能衰減下逐漸掉入原行星,因此這樣的時代就是小行星大轟炸時期。

  • 月球形成期

在地球軌道上還形成了另一顆行星忒伊亞也在無法倖免,因為一山容不得二虎,因此它們相遇的結果是驚天動地的,相撞的結果是地球自轉歪了,而大量物質在地球周圍形成了月球!

  • 地球海洋形成期

地球上的水珠要來自形成地球時的水合物以及彗星大轟炸,兩個因素都很重要,而後者是法國尼斯天文臺的幾位天文學家提出的,他們研究發現形成提丟斯定則的太陽系行星軌道規律是行星之間的引力共振,木星早期並不在這個軌道,後來逐漸調整,這個動作導致柯伊伯帶大量彗星進入內行星軌道,其中地球就被賞賜不少。

其中部分水就來自於此,小行星和彗星的大轟炸導致了地殼破裂,高溫讓水合物中的水分徹底蒸發成水汽進入了大氣,長達數百萬年的時間裡,大量水汽充斥天空,地面則是連續不斷的火山噴發和小行星撞擊,這樣的日子簡直就是末日,也許當時的地面溫度高達數百度,那是一個不可想象的世界。

但這個清理任務逐漸輕鬆,木星也已經到位,小行星與彗星也越來越少,最終地球溫度漸漸降低,到了水汽凝結的臨界時刻,可能下開水這種情況還真有,只是沒那麼誇張,但真有可能下下來的雨水溫度挺高的,因為在溼度極大的情況下,水汽冷凝溫差可以低於5度。而且這場雨可能會下上數百萬年,但終於撥開烏雲見明月,地球開始晴朗!

地球的過去是金星?地球的未來是火星?

從地球誕生以來條件變化開始算起,地球經歷過超級溫室效應時代,是充斥於地球大氣層中的水汽導致的,相當於全球海洋蒸發進入大氣層,氣壓將會急劇上升,溫度則是地球內部火山噴發導致的,兩者的配合下,地球條件真可能和金星差不多!

金星大氣壓大約90個,表面溫度超過450度,地球肯定沒法和金星比,但曾經的條件也差得很有限了,因此說地球曾經經歷過金星那樣的時代也沒錯,唯一有差的就是進行當前大氣層中幾乎沒有水汽。

  • 地球的未來是火星嗎?

進行是距離地球第一近的行星,火星則是第二近,前者大小和地球相差無幾,而火星直徑則只有地球的一半,因此火星內核早已冷卻,早已無法支持形成磁場,因此從數十億年前開始,太陽風就一直在剝離火星的大氣,一直到現代火星大氣層中剩下二氧化碳(水汽蒸發後氫氣逃逸,氧氣則和火星地表的鐵元素結合成氧化鐵,這就是火星紅色表面的來歷),而且大氣壓還只有地球的1%!

地球會步入火星的後塵嗎?似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實,因為地球內核也會冷卻,這是節點大約會發生在二十幾億年後,屆時磁場將不再保護大氣,似乎被剝離是難以避免的,當然也有理論認為磁場並非保護大氣的主要因素,因為火星大氣逃逸比例仍然比較低。

但時間可能是主要原因,溫度升高,水汽蒸發,氫氣逃逸,氧氣與地表鐵元素結合,是不是有種火星老套路的感覺?不知道與地球大氣層中的氧(水汽離解,氫逃逸)結合需要多少鐵元素,但火星化似乎是一種趨勢,或者至少狀況會極度惡化!

不過各位也並不比擔心,因為更快的狀況馬上就會到來,因為太陽的紅巨星時代將會烤焦整個地球,所以地球是不是會火星化並不是那麼重要,最終紅巨星的太陽會膨脹到地球軌道附近,即使沒有被吞噬也徹底玩完了!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在太陽系中,地球是非常幸運的。它處於太陽系中的黃金地段。這裡距離太陽不遠不近,地球上的溫度剛剛好,可以讓水匯聚成存在於地球表面。因此,在太陽系中只有地球有豐富多彩的生命。

圖示:太陽系中黃金地帶

地球身邊緊鄰的兩顆行星,一個是金星,一個是火星就沒有這麼幸運了。金星距離太陽有些近了,溫度比地球要高很多。火星則距離太陽有些遠了,又比地球寒冷多了。現在來看金星和火星這兩顆行星,一個太熱,一個太冷,不適合生命的生存。但是,科學家考證,金星和火星在遙遠的過去氣候也是非常宜人的,是很可能也產生了生命的。

在我看來,金星並非是地球的過去,火星也不是地球的將來。現在的金星表面環境十分殘酷。金星表面環境惡劣主要體現在高溫和高壓上。金星是一顆溫室效應失控了的星球。金星大氣層中的96%是二氧化碳氣體。這使得金星氣溫嚴重失控,溫度高達465℃熱的足以融化金屬鉛。另外金星的大氣壓力非常的大。金星表面大氣壓力是地球大氣壓的90倍。因此現在的金星就像一個高溫壓力鍋。

圖示:金星表面岩漿流淌的痕跡

金星距離太陽比較近,只是比地球多了50%的太陽輻射,溫度為什麼上升了這麼多呢?金星到底經歷了什麼?科學家認為在遠古時期金星和地球一樣也是氣候非常宜人的。但是金星沒有板塊運動,因此金星內部的熱量是無法像地球那樣較為緩慢的釋放出來的。熱量在金星內部越積越多,最終金星上爆發了全球性的火山噴發,火山噴出來的岩漿洗刷了金星90%的表面。如果當時的金星已經產生了生命的話,那也會在大規模的火山噴發中徹底消失了。火山噴發向金星大氣注入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讓金星變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圖示:金星全球性的火山噴發

科學家估計,如果把金星上的所有的二氧化碳都去掉的話,金星的氣溫會驟降400℃以上。那麼金星上的氣溫還是比較舒服的。金星的環境給人類很大的啟迪。如果人類繼續像空氣中排放過多的二氧化碳氣體的,地球也有可能變得越來越熱,最終會像金星那樣炎熱。從這點上將,金星倒是很想地球的將來。

現在的火星荒涼、乾燥、寒冷,但是科學家發現火星有跡象表明曾經有大面積的水存在過。有水的存在就有可能存在著生命。火星在形成之初也曾經擁有過海洋,厚厚的大氣層,那麼火星又經歷了什麼變成了現在的樣子呢?


圖示:乾燥荒涼的火星

火星的命運在它形成之初就已經決定了的。火星太小了。它只有地球質量的十分之一。因此,當地球表面還是岩漿橫流的時候,火星表面已經冷卻了。海洋也在火星上產生了。因此火星很有可能先於地球產生了生命的。但是火星太小了,漸漸的火星內核也冷卻了。火星失去了磁場,沒有了磁場保護,火星的大氣層被太陽風吹得越來越薄,氣壓降低氣候變冷,海洋在火星上消失了。火星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圖示:遠古時期的火星(假想)

因此現在的地球既沒有變得向金星那樣炎熱,也沒有變得像火星那樣寒冷,人類是多麼的幸運啊。


兔斯基聊科學


“金星是地球的過去,火星是地球的將來”,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地球會成為現在的金星,火星會成為未來的地球。”


金星與火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兩顆類地行星,這三顆行星都在太陽系的宜居帶內,可除了地球氣候適宜之外,金、火兩星都是毫無生命跡象的死寂星球。


為什麼說未來的地球會成為現在的金星?

金星在中國被稱為“啟明星”、“長庚星”、“太白金星”,在西方國家被稱為“維納斯”。金星大小與地球相近。與地球的平均距離是4150萬km,是太陽系內距太陽第二近的行星。金星的自轉是243天、公轉是224.7天,自轉比公轉還久,真是度日如年。

而金星最讓人恐懼的是它充滿二氧化碳的大氣層,含量高達97%,這讓它籠罩在400℃~500℃的高溫之中,50~70km之厚的溫室氣體將溫度牢牢鎖住,難以散發到外太空。在溫室氣體之上還有一層厚達20~30km的濃硫酸雲。溫室氣體與濃硫酸雲相互作用使金星上空呈現出昏天暗地的橙色,沒有四季變化,沒有晝夜更替,只有高溫、硫酸雨、雷電暴…

而據“快車號金星探測器”所探測到的土壤成分,金星在約30億年前也曾是一個山清水秀、海洋覆蓋的宜居星球。後來太陽逐漸增大,金星的溫度隨之上升,水被蒸發殆盡,不知為什麼只剩下這些濃厚的二氧化碳與硫酸雲,於是在極端的溫室效應下,金星的高溫有增無減,於是成了今天這個死樣子。

而太陽是會持續增長的,並且有人類相助,相信地球成為現在金星的樣子都用不了30億年,不到10億年就會變為“第二個金星”了。

為什麼說火星是地球的將來?

火星只有地球一半大,是太陽系內距太陽第四近的行星,雖然也沒有磁場,但去年歐洲宣佈發現火星上的液態水湖,位於南極1.5km冰蓋下,足有21km面積。

水就是生存的條件,只需要空氣、食物與溫暖的氣候就可以去居住了。

太陽一直在長胖,約10億年後,地球在太陽炙烤下將變得熱不可耐,寒冷的火星溫度會相應升高,介時不用人類費多大力氣就會適宜居住了。

事實上,人類計劃在2032年載人登陸火星,相信登陸火星後不出50年,人類將移民火星,將火星改造為氣候宜人的第二個地球。


弄潮科學


有人認為,金星是地球的過去,火星是地球的將來。

我也和這些人有同樣的感覺。這是為什麼呢?先前我說過:太陽會把它的衛星(水星、金星,然後是地球……只不過還要經過漫長的時間,好像是地球收聚它的衛星一樣)收聚回攏的。我有這樣的推測,金星以前應該是處在我們現在地球的軌道上,是可以有條件存在生命的(如果有外星人的話極有可能是金星人,地球幾次冰川期可能也是由此引起)。金星經過漫長的迴歸太陽後失去了生命的存在條件,形成了今天的金星!

再過漫長的時間,我們地球也會走金星這條路(被太收攏),到那時火星將進入地球現在的軌道!我們將成“地球外星人”,火星迎來生機勃勃的另一種物種的進化,變成“火星人類”!

所以我覺得這些人的認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陳健光1959


這一說法並不準確。說火星是地球的未來,指的僅是地球日益嚴峻的乾旱和荒漠化問題;說金星是地球的過去,指的僅是地球40億年前的高溫和“有毒”大氣而已。與火星相似的地貌、與金星相似的高溫都有可能發生在地球上,但兩顆相鄰形星變成這樣的原因卻與地球完全不同。
圖:水、金、地、火四星


乾旱、空氣稀薄的火星環境是如何形成的?會是地球未來的模樣嗎?

火星變成這模樣完全就是因為個頭太小和質量太輕。火星直徑僅6794公里,是地球的一半,似乎不算太小。但它密度比較低,這使火星的質量僅為地球的14分之1。
圖:火星

質量小意味著引力弱,火星無法將較輕的氣體留在星球表面。在“太陽風”的作用下,火星的大氣層被一點點剝離,對生命至關重要的水蒸氣、氧氣等全被“吹”走了,只有密度最高的二氧化碳還留在星球表面上。

可預見的未來,地球沒有變成火星模樣的可能,50億年後太陽氦閃變成紅巨星後才有可能。地球的乾旱與荒漠化是人類活動造成的,地球表示“這鍋我不背”。

金星大氣為何酷熱稠密?地球曾經也這樣嗎?

第一個原因是金星離太陽更近。金星的引力足夠強大,按說應該能阻止大氣中氧和水蒸氣的流失,但是它不像地球有自己的磁場抵禦“太陽風”,金星磁場太弱了。幾十億年時間裡,太陽發射的高能粒子流不斷“吹走”金星大氣中的氫和氧,只留下二氧化碳;同時金星上“全年無休”的火山又在不斷向空氣中釋放二氧化碳和硫,長此以往,金星大氣中幾乎全是二氧化碳了(二氧化碳密度很高,而且金星大氣層非常厚,所以金星大氣壓是地球的92倍)。咱都知道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金星大氣中過量的二氧化碳使那裡的溫室效應徹底失控,變成了溫度接近500度的“地獄”。
圖:金星與地球


地球也有一段高溫時期,不過那是在形成之初的“大轟炸”年代。那時地球還沒有冷凝的地殼,是一顆火紅色的岩漿星球。就是說,雖然早期地球也有高溫而有毒的大氣,但那是無數次小行星撞擊造成的,與溫室效應無關。

真實情況:金星化的地球

地球未來絕不會像火星那樣冰冷而乾旱,而是會向相反的方向發展——地球正在“金星化”的路上狂奔。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越來越多的溫室氣體被排放到地球大氣當中,地球已經接近溫室效應失控的邊緣。如果人類對此放任不管,繼續揮霍和超量排放,地球環境早晚會徹底“金星化”,溫度飈升到人類無法生存的地步。


歡迎喜歡科學的朋友們關注:純野生科學家。專業化繁為簡,每天分享通俗易懂的科學小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