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上广深回到武汉是什么样的体验?

崔雨锴


深圳容不下我的肉体,而武汉也可以接纳我的灵魂。

2018年初,从奋斗了三四年的深圳回到了熟悉又陌生的武汉。一毕业就去了深圳那边,没考虑过在武汉工作,估计从前对武汉的印象不是很好吧。我不是在武汉读的大学,每次从武汉转车,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到处都是人,漫天都是灰,庆幸只是从这里转车。

去年回武汉,其实一直有回武汉的的打算,只是没有想到这么块回来。不过刚回来的那段时间,武汉给了我很多惊喜。住在森林公园边上,刚好赶上东湖绿道第三期修好,很好的休闲运动的好出去,在深圳这可是奢望。这几年武汉环境改善了很多,天空也经常很蓝,基础设施也是一路狂建,地铁也是开了好几条。最重要的是,今年就要办军运会,市容大变样,武汉每天不一样,果然没错。

从16年,政府有很多针对大学生的政策,落户以及创业补贴等。我现在是在创业,也受到政策普惠,还有上半年刚买了房,这些都是这个城市给我的。这些在北上广深圳都是奢望,无法企及。

如今慢慢到了该安定的年纪,不想离家太远,武汉是最好的选择。回来后发现,遍地都是老乡,各种能听懂的方言,倍感亲切。在深圳遇到湖北的,就算老乡了,而回来必须是一个县的,才有点老乡的感觉。另外,还可以经常回家,看看父母,差不多到了能为父母做点能做的事情了。

大江大湖,我在武汉等你。


光谷彭于晏


从北上广深回到武汉,有种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感觉。如果是那种能力不是特别突出的人,就会有种入坑的感觉。

本人女,2012年武汉理工大学毕业后去了深圳,运气使然进了一家不错的私企,工作两年就有幸升为主管,无论是发展还是收入,都很是满意。每周都有活动,每年都有旅游,虽说在深圳无房无车,但是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后因为家庭原因回武汉工作,刚出去就处处碰壁。因为在深圳公司工作都很细分,公司会要求大家把每一分块的工作做到极致,所以大家分工很是明确。可是回到武汉,每一份工作的工作内容包含了以前公司几个岗位的工作内容。所以我在找工作时就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工资高点的工作综合性高,我不全部擅长;工作比较聚焦的工资又很低。

最后导致我重返深圳又折腾,留在武汉又不甘心,一直在一种纠结的状态中。

所以我想要告诉在北上广深的小伙伴们,如果决定回武汉千万要做好心理建设,想清楚自己是否能接受武汉稀缺的工作机会,打折的薪资待遇,还有极冷极热的天气等等


小怪鱼鱼


武汉人,2009年从上海毕业,2010年回武汉,工资腰斩。刚回来上班第一天就不适应,各种看不惯。行人走路太慢,等电梯遇到端着粉面豆腐脑的,公交不排队,车厢乞讨,等等。

当年还没有地铁,每天坐2个多小时公交从汉口赶到光谷上班。

家里人担心我后悔重返上海,催促买房。发现光谷和张江的环境有点像,都是年轻人充满活力。2011年置业光谷,2016年买了二套房。走路上班,没有买车。

现在经常出差上海,细想如果还留在上海工作,估计还像蚂蚁一样生活着,钱也存不到,自然房子也没买。朋友见到我,会认为我比在上海时更接地气。

补充更新,

上大学前,我的确是可以端着一碗粉面挤公交,甚至练就一身好功夫。在车子到学校之前,一碗粉一碗水饺可以滴水不洒地站在公交上吃完。在当时的武汉确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存在素质问题的讨论。

后来发现这个行为除了武汉(包括省内其他地方),全国其他地方都不会端着汤汤水水的碗边走边吃。仔细想想原因,因为汤汤水水的确很容易影响到其他人,哪怕事实并没有,但别人也会小心翼翼躲着你。好在现在大部分年轻人都不会这样了。

上海人之间经常会调侃弄堂里长大的人小市民没见识。同样用在武汉人身上,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无知变得理直气壮。

什么是素质?素质就是尽量不给他人带来困扰。


MrZuo256


从北上广深回到武汉是什么体验?

“啊!终于回武汉了”,这是我去年从北京回到武汉时的第一感觉,释然。

我跟你们不一样,不是户口上的武汉人,也不是什么漂,原来在武汉读书工作过几年,那时的武汉实在是太落后了,那点工资养不了家,下海了,也开始漂,居住较长的是广州和青岛,都是五年,北京是最近住了三年。

要说从北上广深回来的感觉,一句话,还是武汉好!

为什么这么说?

一、回到了熟悉的生活氛围

我在广州时,住在白云区的同德村。

我们的生活习惯是每天六点多起来,收拾完了就出去过早,甚至是边走边吃,可那时的同德呢,就一家早茶店,到快九点才有早茶,还要坐在茶楼里喝米酒,磨磨唧唧,一喝就到中午了,不习惯,也没时间。有时在家一包方便面一瓶珠啤,然后出去忙事。有时坐通勤车到火车站旁边的酒店喝早茶,因为生意主要在白马市场。不过,广州还有个地方挺好溜的,有天转到一个老街上,全是骑楼,不记得是哪个区了。

在北京,更不习惯,先是住在丰台,小区外面有一个卖油条豆浆混沌的,还有一家卖包子的,那包子里面不知包的什么,不敢吃,经常是在家里牛奶鸡蛋小米粥,实在熬不住就网购热干面。后来房子买到西城,小区东南西北四条街就看见一家卖粥的。到了晚上去饭店,还得开车去什么海底捞之类的地方排队。在北京还有个不适应,就是每天家里象作战的,空气净化器,加湿器,PM2.5监测仪,空调,都开着,窗子一会开一会关。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没有小吃街,幸好我能适应各地的不同习俗不同口味,什么难吃的都能对付,说句实话,要论好吃的种类,武汉说第二,没地方够格说第一。

二、回到了熟悉的文化氛围

武汉是码头文化,讲意气,急性子,直肠子,大嗓子,不拐弯抹角,热情仗义。原来住广州,因为语言的原因,当地人都不愿有过多交流,当时还有个朋友劝我在那里买个房子(17万),还帮忙办蓝印户口,我想,要不是为了挣钱,谁愿生活在言语不通的地方?

三、回到了江湖

习惯了武汉的大江大湖,出去住在北上广深的钢筋水泥笼子里,有点窒息,屈闷。高楼太多太繁华,反而没了大自然的舒畅和清新。

那些年,我每次从广州在武昌下车,第一感觉是武汉差广州三十年。

后来到处跑,对高楼大厦没感觉了,好多城市都发展的不错,连郑东新区也象模象样了。

去年回到武汉,被震撼了,这哪是当年的大县城?完全是个大都市,去原来生活过的关山找长动,湖电,长航,汽标汽发等都没影了,真是高楼林立。汉口这边那时的标志建筑泰合广场,那时多气派?现在也低头了。

原来经常去洪山的和平乡,路过东湖,阵阵鱼腥臭味,现在在东湖溜达多惬意!

这一年来我转了武汉不少的湖,确实变化太大,我想,在武汉的房地产商一定因为江长湖多而赚发了,到处都是江景房湖景房,北上广深哪个有武汉的大江大湖?

武汉这些年确实是大发展了,城市有实力了,机会也多了,环境也好了,人的素质也比原来提高了,是个适合居住的地方。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魂。武汉的魂是江湖,不仅是大自然的江湖,更有码头文化底蕴的人文江湖!

回武汉的人走对了,北上广深再好,那是别人的,再繁华的高楼不能填饱肚子,只有武汉属于你,就算再穷,一碗热干面也能活下去。

武汉最艰难困苦的时刻挺过去了,以后的辉煌绝不逊色北上广深,加油,武汉!





无语石1


2003年从广州回到武汉,进了垄断国企,月薪600,实习生,只有我在广州时收入的5分之1,当时家里人都希望我回内地发展,也就不计较了。新厂筹建,活不多,每天都好快乐呀,和一群新进厂的大学生一起玩,最喜欢出外勤去采购。一个很可爱的胖女孩会开车,我们的座驾是一辆工地上跑腿用的破面的,开着破车到处跑,在外面吃了喝了,绕一大圈再回来,开心。每天中午斗地主,我和学生们扎堆玩1块的,大人们玩10块的,男生女生吵吵闹闹中一天就过去了。


好日子很快结束了,新厂土建快完工了,进入紧张的设备安装阶段,企业正是用人之际。我是新招大学生中唯一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而且是有5年工作经验的储备技术干部,于是我就主动下了基层,恢复了身份,做了弱电工程师,只好和小伙伴们分开了,懵懂的青葱岁月就这样结束了,从此再也没有过这样轻松安逸的快乐时光了。


我每天带着民工挖沟布线,搬运设备,调试安装,企业用的电脑局域网,程控电话网都是我设计安装的,做完这2个简单的小项目后,自动生产线的程控线路安装也自然而然的落在我身上了,DCS自控流水线系统的安装,当时我还不太会做,企业把我送去浙大培训,回来后,我和浙大的技术员一起完成了整条流水线安装和调试。每天吃住在工地上,大半年都没有回过家,身上都发臭了,我被特许可以使用老总专属休息室和洗浴间。


到了整条流水线试车的日子,我做了现场总指挥,全厂只有我一个人熟悉生产线的全部流程,所有岗位,可以把整条生产线联动开起来,两个并联车间,3层楼高,方圆百米,物料线路蜿蜒上千米,试车过程太累了,楼上楼下到处跑,飞奔,踩得铁梯当当响,试车速度每分钟60米,每开启一个岗位,丢下一个人,手把手教会后,我赶紧跑去下一个岗位,最后再跑回中央控制室做全程监控,哪里出问题就往哪里跑。


试车成功后,我升职了,入党提干,评了武汉市沌口开发区劳模,中层管理干部,做了生产部经理。论功行赏,领了头一份奖金。从实习生算起,我在一年之内连升了5级,底薪从600调到了2100,和我一起进厂的小伙伴们也都各个连升了3级,从600到1500,全部留在厂部办公室里听差,一级主办,虽然不如我风光,但是很舒服,都是朝九晚五的闲职。而我要24小时倒班,根本不敢离厂,没有固定休息时间,我还是惯例可以使用老总休息室和洗浴间,什么时候累了就去休息下,回家是不用想了,同学们,这就是劳模的待遇呀,光荣而辛苦。


新厂试运行分批扩充了数百名工人,一半是退伍军人,一半是内部子弟,全部被我带偏了,习惯了在工厂里跑步前进。开始领导还很喜欢,后来领导发现问题严重性,车间里是不准跑步的,再想制止时,已经晚了,好多年都没有别过来。我带的工人已经习惯了跑步前进,龙精虎猛,生机勃勃。正式生产,物流前进速度是每分钟120米,在各岗位间跑步前进可以化解一切突发事件,遭遇险情,我的工人总是能以最快速度拍掉红色急停按钮,从未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


垄断国企的待遇真是好呀,吃,敞开怀了吃,流水席的自助餐,一餐30块的标准,想吃什么自己去拿,各种节假日补贴,应有尽有。最好的是生产设备升级和定期检修时,长达数周的带薪假期,每年都要来几次,所有节日都休息。文体生活太丰富了,我经常是一手抓生产,还要去组织工人足球队去和外省兄弟单位的来访球队切磋,还要输球让兄弟单位的领导高兴,还不能输的太明显,组织工人参加安全消防演习和消防知识抢答竞赛,春节宴会还要上节目,我每次都是上军人格斗术,赢了堂彩。我带的工人气势如虹,下了生产线立刻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仍然是生龙活虎,力争上游,而办公室的那些家伙,蔫不拉几,每天上班都闲的没事干,还上不了台面,什么活动都是指望生产部出人。渐渐的,我和工人越来越亲密,和以前的小伙们越走越远了,他们留在办公室已经荒废了。


哈哈哈哈,我还曾经上过电视节目,带着统一服装的工人方阵,参加明星慈善义演晚会,垄断国企出钱是头一份,自然要坐好位置。等镜头晃过来,就赶紧的招呼工人方阵把旗子晃起来,捐了1千万也就是换这几个镜头呀,好贵,要珍惜。我还记得有千手观音,有孙楠,节目还是挺好看的,电视直播之前,第一个节目的演员都先登台摆好造型,然后大屏幕上先插播电视广告,读秒,切换直播镜头,无缝对接,上电视啦。


我带的团队如狼似虎,年年先进,年年受奖,可不知为什么,我始终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我在工厂里呆的时间太久了,一晃就是5年过去了,我的计算机专业技能早就已经荒废了,成了一名矜矜业业的生产管理干部,我实在受不了每天都是处理各种繁杂琐事,熬资历,我应该会在退休前升到副总吧,然后扶正派去负责筹建另一个新厂,筹建完成之后就退休了,再换新人接班,就和曾经提拔我的老总一样。或许我也会提拔一个基层技术骨干起来,把我的休息室和洗浴间让给他用,提拔他做劳模,连续24小时工作不离厂。其实这是我做程序员时养成的工作习惯,使我在国企中脱颖而出,在所有进厂大学生中鹤立鸡群,标兵劳模。


终于忍不住,还是辞职了,我走了,我最得力的部下接任了我的位置,又空出了新位置,可以升一串起来,这些朝气蓬勃的年青人比我更热爱工厂里的工作,他们在工作中的表现并不逊色于我,一直都是我的骄傲,早就应该提拔了,只是比我晚来些,没赶上好时候,我走了,他们就有机会了,后来事实证明,确实如此。我和他们的区别在于,我是外来户,凭着多年技术和拼死苦干上位,而长期繁琐的管理工作已经磨灭掉了我初入厂时的热情,而他们是国企子弟,他们是退伍军人,他们的根在这里,他们走不了,没有选择,必须在工厂里打拼下去。


30岁这年,我离开了国企,又重新捡起了荒废已久的专业技术,我是一名程序员。我走那天,全厂领导和同事都来送我,送程仪,国企人情世故很重,有人情味,国企是好单位,是最好的单位,可惜我不属于这里,我不习惯安逸,磨灭斗志,失去了专业技能,失去了工作热情,我等于废了,我必须走出去,选择新环境重新开始,后来的事实证明,我选对了,选对了很重要。


鹰杰长空


湖北孝感人,05年3月24号踏上上海那片热土,开始自己的人生道路,除去实习的一家公司半年,一直在一家日资企业工作,整整12年。期间结婚生子,从个小屌丝变成一个老屌丝,工资待遇一年大概14万左右,租房,在浦东的德平路住了差不多八年,从最早的2000到最后的5000.从当初房价19000到离开时六万出头,经历了人生很多第一次,每年基本上可以出次国,每年都会旅游(主要是公司组织的旅游或者是出差).全国各地也跑了不少地方。15年底的时候因为小孩上学的问题开始思考人生以后的规划问题,考虑在上海买小点的房子,但是上高中也是个大问题,所以回武汉光谷买了套110的房子,那时候武汉房价还没有涨起来,基本上在很低位。16年开始思考往后的出路,并且留意武汉方向的工作,17年老婆带着娃娃回到武汉,并且迁了户口,落实了小孩上学的问题,离小区很近,走路六分钟左右。最大的问题解决后,18年三月份裸辞回到武汉。刚刚开始很不习惯,空气差,路堵,公交跟坦克一样开,去什么地方很不方便。工资砍了一半。看不到未来,感受不到希望,经过一年的磨合后,感觉武汉是个好和坏都特别明显的城市,生活水平除了房价跟上海差不了多少,但是收入却低很多,是个会让人感觉安逸的地方。现在我门口的地铁通了,车也买了,每天早上出门跟小孩说句拜拜,晚上回到家里跟老婆孩子一起吃个晚饭,双休的时候带着小孩去周边的大学打打球,运动运动,突然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才是生活的真谛。原来在上海基本上不可能这样,非常的忙碌。很少有空闲的时间。有时候也会恍惚间自己在什么地方,一定眼看去我在武汉。上海是个有梦想敢追求就能实现的地方,武汉是个想生活就需要多一点努力的地方。我很感谢在上海的13年生活经历,让我的眼界更开阔,但是我现在明白上海对我来说只是个匆匆过客,而武汉将是我的家。我将慢慢习惯这个家,并且爱上它。


老毒物33


本人老家武汉,父母亲戚都在武汉,个人毕业后去到深圳,第二年随即落户深圳,在一国企工作至今,目前年薪20余W,已购房。

在深圳呆了十多年,亲身见证了深圳的发展,房价从开始5.6千到现在的10W+,越来越繁华、开放、便利。生活中最大的感觉就是简单,尤其是人情关系简单。固定双休,除了陪陪孩子、朋友聚聚、就是自己打球锻炼。不像在武汉亲戚多,三姑六婆谁家乔迁祝寿添孙等等大小喜事都可以聚。(估计呆在武汉的朋友会觉得腻了😂,太多了也是个烦恼啊)

可能是在深圳呆久了,同时父母也慢慢老了,内心慢慢产生了是否该回来的想法。但现实也告诉我,毕竟在外呆了十好几年。对深圳的熟悉程度早已超过武汉,也适应了那边的生活节奏与环境。现在再回武汉,会面临一大堆问题,需要花很多时间调整和适应。好在现在交通方便,周末两天就可以来个往返。

亲身见证了深圳的发展,也看到了家乡武汉的变化,真心希望都发展的更好☀


YLW-SZ


最直接的感受是北上广深工资比武汉高很多,但武汉吃喝玩乐却比北上广深丰富。



我2011年在武汉上学,毕业后在武汉光谷工作了两年,应该说亲眼见证了武汉的变化,刚到武汉时,光谷步行街规模还不大,现在却成了全国最大的步行街,吃喝玩乐应有尽有,尤其是三四楼的各种小吃,琳琅满目,作为一个资深吃货简直不要太爽。

光谷广场上班族也多,和中南路一样,这两个地方的节奏还是很快的,拿着早餐边走边吃是常事。二号线地铁每天上班也都挤爆了,下班赶地铁排队要排很长。



再说说上海,我是17年到上海工作,工资直接翻了两倍多,但市区租房太贵,一个单间要3000,很多女孩都是和陌生人合租一间,然后很多上班族选择住郊区,我就是,郊区便宜也要一千多,但是远啊,挤地铁要一两个小时。

上海待过三家公司(互联网公司),无一例外都在加班,第一家每天加到九点,第二家居然是十点多,第三家包住,也是为了方便加班,每天不加到十一二点不算玩,虽然工资也一个比一个高,但真心不想加班,每天总是半夜才吃晚饭。待了半年左右,把我胃都搞坏了。刚好遇上老公职位变动要去宁波,我也就跟着去了。



再说说上海地铁,上海有些地铁由于建的比较早,路线都是一张纸贴上去的,报站时人多点就听不到声音。不像武汉是个大显示器,换乘也都是单对面换乘。

然后上海地铁太多,换乘往往要爬个几层楼七弯八拐的去换乘(虹桥火车站),第一次去上海看老公,回武汉时由于找不到换乘线,差点赶不上火车。所以说第一次去上海上班的人,一定要提前了解自己上班的线路,不然肯定迟到。



总体来说我还是喜欢武汉,可能和在武汉上学有关吧,户口也迁到武汉了,准备带着孩子到武汉定居。


素茉流香


本人作为在北上广深都打过工的武汉人,我觉得可以从自身经验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从北京回来,去北京是实习的那一年,到了过年前抢不到火车票,后来买了一张站票,其实是站一个站,然后上车补票一直站到了武汉,那时候的心态是终于回家了,下车后的第一感受是湿冷!温度只有零度吧,北京以及零下十度了,但是明显感觉武汉更冷,另外感觉就是满大街的亲切感,看不出什么达官显贵土豪富豪的样子,都是差不多的衣服差不多的气场,绝对没有北京人那种天子脚下的傲气。然后挤公交也没人排队了,一起乱挤,但是却也没有什么人抱怨,踩一脚撞一下根本就没人说什么,在北京的时候我经常在公交车上见到因为谁踩了谁一脚,挤着了谁然后开始较劲,然后变成京骂!武汉人虽然也火气大,但是没有这种较真的感觉。接下来肯定要吃碗热干面,与北京比武汉的过早绝对是丰盛无比,在北京我每天早上都不知道要吃什么,吃来吃去总是那些东西!

从上海回来是正式工作了,坐了卧铺回来,到了武汉气候上没有什么感觉,不过突然觉得节奏变慢了,路上有闲聊的人,公交车上有人大声说话,行人走路速度都变慢了,感觉吃饭的选择更多了,路边摊小店比比皆是,不需要都要找商场里的固定位置吃饭了。约个同学朋友出来玩,上午约下午就可以了,不需要提前好多天预约才能有空才能从很远的地方过来。

从广州回来的感觉区别是最明显的,夏天回来的时候感觉武汉比广州更热,冬天回来的时候感觉比广州冷,人均身高特别是妹子的身高突然变高了,体型普遍也大了一圈特别是脑袋,道路也宽敞了,拥挤程度也下降了(不过这几年有赶超的趋势)。武汉的服务态度明显下降了,无论是餐饮还是买其他东西,爱理不理的,没有广州生意人那种买卖不成交个朋友的感觉。不过陌生人之间的距离感没有广州那么大,我记得我在地铁上公交车上经常见到两个人聊得热火朝天,下车之后拜拜,其实根本就不认识,而在广州地铁上安静的可怕,基本上不是睡觉就是低头看手机。

从深圳回来的感觉嘛,我之前工作的地方在福田南山,应该是修的比较好,回来武汉最明显区别还是秩序和市政设施,回来之后感觉武汉真是破啊,除去工地就不说了,就算是修好的路也不平整,一下雨满是水坑,骑车的走路的开车的经常混在一起在一条道上乱开,过马路看红绿灯没用,还要看有没有逆行的电动车,不过习惯了之后也就想想就是这样吧,在深圳很难交到朋友,不赚钱的事没人跟你闲聊,每个人都生怕自己没有事干,在武汉每个人都生怕自己干的比别人多,工作上一度极不适应。最后还是说吃的,深圳吃的似乎都要在主题店搞精品装修,而真正的味道很一般,价格又很可观,在武汉很多那些黑乎乎的店里能弄出美味来。

其他还有很多体验,就不一一细说了,以上是印象中最大的体验,欢迎大家讨论!


余淼纪实


去年从上海回到武汉,感觉也没啥的,因为从去上海的哪一天就注定了要回武汉,所以感觉上都是比较能接受的吧。

14年大学毕业,当时满怀期待的到上海,心里怀揣着一颗凌云壮志,正所谓“世界近在眼前,家园已在身后”,但是在上海呆了五年,并没有能闯荡出一番天地,所以在公司调派我回武汉的时候,我是没有丝毫犹豫就回来了。

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有一流的设施和条件,但是我却很难融入,呆在上海总有一种局外人的感觉,总觉得上海不是家。而由于工作的位置并不在市中心,上海的一切繁华与灯红酒绿都很少接触,这些也不是我想要的。上海高昂的房价是我等上班族高不可攀的宝物,所以选择回归武汉,从上海回到武汉后,虽然也很少和同学聚会,但是感觉很熟悉,而且有一种归属感。

由于我是公司内部调动,从上海调往武汉,相比一些从上海离职回武汉找工作的人可能不同,我身边也有很多例子。两个同学,两种不同的结果。

一位高中同学是做编程的,在上海的时候工资已经15k,但是面临结婚的问题,所以选择回武汉,不过回武汉的时候公司只能给到9k的工资。这个同学技术学习的很好,回武汉两年时间,就在今年3月份换了一家公司,工资到了20k。

还有一位大学同学,做的金融这块的工作,在深圳的收入大概是15k的样子,前年也因为结婚问题要回武汉,但是在武汉呆了三个月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又回到了深圳。

两个同学面临的同样的 问题提,就是从北上广回武汉就必须面临工资减少的问题,这是一个不能逃避的问题,如果想和北上广一样工资,基本不可能。但是对于那些有技术和能力的人 ,到武汉只是会走一个弯折,最后终将有大幅提升。

从北上广回到武汉只要能接受工资上的落差,其它都挺好的,离家近、城市也相对熟悉,平时聚会也可以组织组织。对于 那些最终要回到武汉的人,我建议越早回武汉越好,这样可以更好的在武汉先建立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