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出土的竹簡,讓我們更瞭解真相,學者:難怪諸葛亮會殺馬謖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史記》《三國志集解》

諸葛亮在劉備死後,開始第一次北伐,這一次北伐的效果非常好,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紛紛投降,震動中原。曹魏做夢也沒想到,小小的蜀漢敢主動進攻強大的魏國,在這樣的情況下,諸葛亮一路高歌猛進,直奔長安而去,在魏國反映過來之後,派兵來阻擊諸葛亮,諸葛亮早就猜到了魏國的做法,派了馬謖守住街亭,使曹魏無法對諸葛亮形成包圍之勢。

“南安、天水 、安定三郡叛魏應亮 ,關中響震”

青海出土的竹簡,讓我們更瞭解真相,學者:難怪諸葛亮會殺馬謖了

可惜的是,馬謖屢屢犯錯,最終被魏國大將張郃打敗而逃,如此一來,諸葛亮的後路就要被抄了,不得已的情況下,率領蜀軍回師,第一次形勢大好的北伐就這樣無疾而終了。

馬謖之死

回到蜀國之後,開始清算這一次的功過,最終,諸葛亮申請自降三級,而馬謖則被斬首,這就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有些人對諸葛亮將馬謖斬首表示不理解,不就是失敗一次嘛,有什麼大不了的,哪個將軍能保證百戰百勝啊,在蜀漢缺人才的情況下,應該給馬謖機會啊。

“ 亮拔西縣千餘家 ,還於漢中, 戮謖以謝眾。”

當時的參軍李邈就有這樣的想法,於是在諸葛亮下令斬馬謖的時候,參軍李邈就進行了阻止,他對諸葛亮說:“秦國赦免了孟視明,才可以收服西戎二十餘國而稱伯;楚國逼死子玉,不到兩代就衰落了。馬謖最好別殺,讓他戴罪立功才是上策啊。”當時諸葛亮哭的很傷心,但是卻拒絕了參軍李邈的說情,揮淚給馬謖斬首了。

青海出土的竹簡,讓我們更瞭解真相,學者:難怪諸葛亮會殺馬謖了

“秦赦孟明,用霸西戎;楚誅子玉 ,二世不競”

有好多人都覺得參軍李邈說的挺有道理,但是諸葛亮還是堅持殺了馬謖,這樣一來,就開始有人覺得諸葛亮可能是出於私心,出於權利和黨派鬥爭,這樣揣測諸葛亮的人不在少數,甚至蔣琬都有點這樣的想法。

對於蔣琬的想法,諸葛亮還是很在乎的,在事後諸葛亮曾對蔣琬解釋:“我也不想殺馬謖啊,但是當時的情況不允許啊,馬謖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足以正軍紀,軍紀不明,日後沒髮帶兵了啊。”

青海出土的竹簡,讓我們更瞭解真相,學者:難怪諸葛亮會殺馬謖了

“亮流涕曰 :`孫武所以能制勝於天下者 ,用法明也 。是以楊幹亂法,魏絳戮其僕 。四海分裂, 兵交方始, 若復廢法 ,何用討賊邪' ” !

馬謖所犯何罪?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情況,諸葛亮為啥非要殺馬謖不可呢?這一點其實在青海大通縣上孫家寨出土的漢簡就可以看出歷史真正原因,在這些漢簡之中,記錄了有關軍事方面的律令文書 。從這些文書之中,我們可以看到馬謖所犯之罪有三。

青海出土的竹簡,讓我們更瞭解真相,學者:難怪諸葛亮會殺馬謖了

  • 敗軍、失軍罪

這條罪,指的是在軍中為將者,打戰敗或者損失了大量人馬。這是一條重罪,從史料記載中就能看出來,比如在《史記》之中記載李廣, “所亡失多 ,為虜所生得, 當斬 ,贖為庶人”。從這裡就能看出,犯了敗軍、失軍罪的將領,按律當斬。

青海出土的竹簡,讓我們更瞭解真相,學者:難怪諸葛亮會殺馬謖了

再看馬謖,他犯了 敗軍、失軍罪無疑。馬謖先是屢次犯兵家大忌,只知道紙上談兵,王平對他的勸阻他置若罔聞,最終導致失敗,守街亭他是導致失敗的主要責任。而且,在失敗之後,馬謖不管自己的軍隊,自己抬腿就逃,留王平在那裡死戰,救下了不少的將士。在這兩點的表現上,斬馬謖很正常。

“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

  • 違抗軍令罪

這條罪,指的是不聽從軍事領導的指揮。大家都知道,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從古至今都是如此,因為只有軍紀嚴明的軍隊才能大勝仗。這也是一條斬首的罪名,從古至今都是如此,畢竟“軍令如山!”

青海出土的竹簡,讓我們更瞭解真相,學者:難怪諸葛亮會殺馬謖了

在漢律之中,對於犯違抗軍令罪的人,處罰就一條“不如令者斬”,沒有任何商量。這一條重罪馬謖也犯了,他不受諸葛亮的節制,自己山做主張,還不聽王平的勸告,最終導致了作戰失敗,他被斬從這裡看也沒什麼毛病。

  • 陣前逃亡罪

這條罪,指的是臨陣脫逃的罪名,這樣的罪名適用所有的士兵,就不要說將領了,在危急時刻,拋棄自己的軍隊自己逃命的將軍,死罪是必然的結果。 在《三國志集解》中趙一清曾經就說過:“馬謖的死,與陣前逃亡有關。”

“謖之受誅亦以軍敗而逃耳 ,見《向朗傳》 。”

青海出土的竹簡,讓我們更瞭解真相,學者:難怪諸葛亮會殺馬謖了

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著名學者朱子彥就曾在他的文章裡說:“既然觸犯軍法,馬謖必須得殺,不殺不足以立信。”

諸葛亮一生用兵如神,位居武廟十哲,成為了千古一相。這些所有的榮譽,都離不開其為人嚴謹,用法嚴明。正是因為諸葛亮的法度嚴明,才讓所有人都對諸葛亮信服,弱小的蜀國才能團結在一起,在與強大魏國的鬥爭中取得先機。

即便是馬謖自己,對於諸葛亮的判罰也沒有半點怨恨,他只是後悔自己沒有承擔大任,讓諸葛亮失望了,希望諸葛亮能夠善待他的後人。諸葛亮對此也確實做到了,在這裡也體現了諸葛亮法律不外乎人情的做法,對於馬謖的後人給予關懷和體恤。

“明公視謖猶子 ,謖視明公猶父 ,願深惟殛鯀興禹之義, 使平生之交不虧於此 ,謖雖死無恨於黃壤也”

諸葛亮斬馬謖,實乃是軍法所在,無可奈何。這一點從諸葛亮對待馬謖家人“待其遺孤若平生”就可以看出來,畢竟,在當時的法律,馬謖的家人按律應該連坐,諸葛亮卻沒有那麼做。


★好書推薦★ 野哥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書名為《中國曆朝通俗演義》,這本書不簡單。

這套書上迄兩漢,下至民國,共計651萬餘字,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一部歷史小說,蔡東藩因此被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

青海出土的竹簡,讓我們更瞭解真相,學者:難怪諸葛亮會殺馬謖了

顧頡剛先生曾說:“一般歷史通俗演義,在過去也曾出版過不少,可是似乎還很少能和蔡東藩先生這一部相提並論的。”

野哥聯繫出版社加印了一批,原價408元的書,現在只要165元,點下面的鏈接可參團購買《中國曆朝通俗演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