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孩子不管不問成績卻好,而家長死盯孩子做作業學習,成績反而不好?

沙漠風暴一滴水


這種情況是存在的,分享一個身邊的例子。小區有一戶鄰居,兒子考上了清華大學,女兒考上了飛行員,而是畢業後還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航天航空大學三個大學的畢業證。女兒考上的時候,連市裡面的領導都過來祝賀了。消息一傳開,整個小區的媽媽都炸開了鍋,都在想,到底是怎麼樣的環境,怎樣的教育方法才能夠造就如此逆天的兄妹倆。大家去問她們的時候,媽媽說,平時也沒有怎麼管他們,都是他們自己自覺。大家開始還不信,覺得是他們不願意分享成功的經驗,後來在學校的老師說出了他們的秘訣,兄妹倆從小就養成了很好的學習習慣,基本上都是完成了自己學習以內的事情,才會去玩,而且兩個人的自律性都非常高。

所以說,不是有些家長不管不顧自己的孩子,而是他們從小就讓自己的孩子端正了學習態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到大一點了,就基本不用怎麼管了。教小孩還是要趁早,習慣一旦形成,要改變就非常難了。


Emmaglow


昨天帶著女兒去商場,在休息時遇到了一個和她年齡一樣大的女孩,旁邊有商場擺的裝飾物,她們倆就玩了起來。

兩個小姑娘你一言我一語地,這摸摸那拍拍,玩得挺高興。

那個女孩的奶奶過來和我說話,第一句就說:我們這孩子就喜歡玩,一點都不學習,坐不住。

後來的交談中,得知平時孩子的爸媽工作忙,管不了孩子,都由奶奶照顧和管學習。在假期裡給孩子報了書法練字班,孩子就去了一次,後面怎麼也不去了。

無奈,就帶她來商場打發時間。孩子在商場就到處找地方玩,閒不住。

她問了我很多,還問我:孩子的學習是不是天生的,愛學習是一種天賦?



我看了看那個小姑娘,跟我女兒玩時特別配合,從來沒有過去爭去奪的場面,是個性格很好的孩子。至於她奶奶說她不愛學習,我也不得而知。

跟她不熟,但我給她奶奶建議了三點:

1.由孩子的爸爸媽媽來管學習,培養她的學習習慣;

時代大不同了,隔代教育有好有壞。現在教育觀念和理念,相比於幾十年前,已經有了很大的差異,孩子最好是由父母來管學習。哪怕再忙,也不能丟了孩子的教育。

小學六年,能陪著寫寫作業,閱讀書籍,能養成學習的好習慣,孩子的基礎知識學習都不會有太大問題。



2.任務由易到難,培養孩子學習興趣;

現在很多家長都知道寫一手漂亮的字的重要性,有條件的都會送去書法班。但這個孩子太小,自己能寫能認的字還有限,讓她坐著去練字,可能會牴觸。

孩子為什麼不愛做作業?有一個原因就是畏難,因為不會,就不想做。這時候,家長在佈置任務時,就要選擇簡單的。

比如寫字,每天五個字,先從日,月,田這種簡單字開始,寫好橫平豎直,打好基礎,以後才能樂意寫更多的字。

學習英語也是,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的效果,一定好過強壓的效果。

3.不要給孩子貼負面標籤。

有的家長在孩子一二年級時,通過他的平時對待學習的態度或者考試成績,就判斷,這個孩子不是學習的料,這樣做的家長太可惜了。

孩子就像一顆樹苗,它是在雷電暴風雨中長得更高更壯更枝繁葉茂呢,還是在陽光雨露中長得更好呢?

答案不言而喻。“孩子坐不住”,“腦瓜子不好使”,“不是學習的料”等等這樣的話,就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了。因為,說著說著,孩子也在心裡不斷暗示自己,可能他就真的成了你預言的那樣了。

不管怎樣,我還是認為,陪做作業的父母,一定比放任孩子自己決定要好得多。



孩子這棵樹苗,以後能長成參天大樹,還是長成一棵歪歪扭扭的樹,要看家長的主觀能動性如何了。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有基礎的文化知識。


英語老師Minnie


有的家長對孩子不管不問,成績很好,有的家長死盯著孩子做作業,成績反而不好。為什麼?

這種情況太常見了。


我先說說自己,大言不慚地表揚自己。每次跟我家小孩班主任見面,班主任都認為我不管孩子的,因為我從不主動去找班主任問情況,跟班主任加了微信,除了小孩生病請假,從不跟班主任多聯繫。即便是學校開家長會,我也不會去跟班主任聊天,問問我家小孩的情況。小孩的情況我經常不知道,她考多少分我也記不住。她的試卷要簽字,我經常授權給她,讓她自己簽字。


我家小孩表現是不錯的。以至於第一位班主任見到我只有一句話,你有這麼個孩子,真的很幸運,太有運氣了。這句話講了2年。因為在她看來,我不管小孩,小孩又很好,當然這是上天給的福氣。第二位班主任跟我家小孩講,是不是你媽不管你,你爸管你?我家小孩很迷惑,不知道老師什麼意思。因為她不知道其他家長是怎麼管孩子的。


第二位班主任沒說錯,我是不管孩子,但原因並不是我不愛管孩子,而是她已經不需要我管了,我可以放手了。


好的教育

我認為一個孩子出生到世上,就是一臺沒有裝操作系統的計算機,格式化、分區和安裝各個程序、app都必須家長來幹,幹得好不好,就基本決定了這個孩子能不能成才。


所以,我認為,孩子在6歲之前的教育非常重要。這些教育並不是教給她知識,而是訓練她各個方面的敏感度,像藝術、體育、科學和語言方面的敏感度,讓她的感覺器官得到鍛鍊。

比如,讓她的皮膚觸摸不同材質的東西,玩沙、玩土、玩水、玩紙。


平常參加各種遊戲,滑梯,我曾經在自己家買過一個滑梯和攀登架,讓她在家天天玩,平衡木、球,我家裡有十幾個大大小小,不同材質的球。


還有玩各種樂器,小鼓、小電子琴、口琴、哨子;還玩各種畫畫用的東西,手指畫、蠟筆、彩筆、雕塑等等。


還有積木,積木是開發智力非常好的東西。小時候,練手眼協調,後來練空間想象能力,還有圖像的敏感性。積木玩得好,以後的幾何肯定不會差。


這是能力方面的培養,還有素質方面的培養。


我認為一個人如果有好奇心,愛思考,愛閱讀,有專注力,學習肯定不會差。所以,多鼓勵孩子讀書,提問題,讓她一個人靜靜的研究問題,這些都有了。成績能差嗎?

糟糕的教育


很多不會管孩子的家長怎麼管呢?小孩坐在那裡做作業,家長隨時上去,指出小孩的不對,很多家長還拿橡皮擦小孩的字,嫌寫得難看,有的家長甚至把本子撕了。讓小孩對讀書毫無興趣。


現在很多家長最津津樂道的是輔導孩子做功課,把家長氣出心臟病,覺得家長特別偉大,很了不起。在我看來,是家長無能的表現。


這樣的家長管學習,還不如不管。


大家說呢?


五道口的顏學姐


為什麼還有的孩子不管不問成績卻很好,而有的孩子家長盯著寫作業,成績卻反而不好。

那些成績好的孩子真的家長從一開始就完全不管不問嗎?我覺得未必是這樣。

1.管孩子要趁早,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便可慢慢放手。

記得去年我和一朋友一起吃飯,朋友笑話我說:“你夫妻倆幾乎都沒管你兒子,你兒子怎麼高考還考得那麼優秀?”當時我就笑了笑,馬上在心裡反思,難道我和丈夫真的沒管孩子嗎?的確在孩子小學四年級之後我們就管的比較少了(他從四年級轉到縣城學校)。孩子從幼兒園開始,我們就培養他的習慣,東西自己收拾,自己學會看書,自主寫作業。到四年級之後,我們只是偶爾檢查一下他的作業,初中階段幾乎就沒管過,全是自己在學習。因為我們夫妻倆都是中學生,儘管當時成績比較優異,但是隔了那麼多年,我們也擔心自己講錯了,反而影響孩子,於是我們告訴他不懂的題就多問問老師和同學。即使我們要給他輔導,我們都必須事先拿拿過他們教材查閱資料進行學習,然後再輔導。上高中後更是不可能管他,因為他在綿陽上的高中,離我們家有幾個小時車程,一學期我們就開家長會去一下,平常都很難見面。他只是每週固定時間打電話,我們在電話上進行溝通。

所以這樣看來我們似乎沒怎麼管孩子。因為在別人覺得我們沒管孩子之前,我們早就管過了,而且已經幫助他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2.寫作業為什麼要家長盯著?

孩子寫作業學習本來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為什麼非得要家長盯著,實際上說的簡單一點,就是因為孩子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錯過了養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就只能後天進行補救。

但是後天再來養成習慣,比從一開始養成習慣要困難得多。

結束語:任何優秀學生的背後都有著比較好的家庭教育,不是說他們的家庭條件有多麼優越,而是父母親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幫著他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所以不需要家長花太多的力氣。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看到這個問題就想起在我上學時給我講的要好好學習的榜樣,說的是鄰村的一家。家裡特別窮。為了家人的生活,多掙點錢。父母沒有時間管孩子,早上早早起床做好飯放到鍋裡,讓孩子起床後吃完上學。夫妻倆開始去幹活,中午是早上帶的飯,孩子自己回家做飯。晚上,孩子回家做好飯,等父母回來吃。

一次,孩子在做飯時,邊燒著火,邊寫作業,邊做飯。因為寫作業太入迷,忘了鍋裡的飯,鍋都燒乾了。

由於孩子的勤奮,孩子學習好,考了好大學,有了一份好工作。所以每次爸爸看到我想玩不想學習的時候就會給我講這個故事。大有恨鐵不成鋼之意,因為我對比人家,什麼都不用做,害怕做其他事耽誤了學習。結果呢?父母為我的學習考慮那麼多,但是我的學習還是一塌糊塗。

我想很多父母都是如此,給孩子提供那麼好的學習環境,甚至為了孩子的學習,天天陪伴著孩子,學習成績依然很差勁。所以有些父母就經常生氣的貶低孩子,就不是學習的材料,付出再多也沒用。看看誰家的孩子,父母不管,學習也那麼好。

作為一名老師,我想說,對於學習好,家長又完全不管的孩子其實概率很少。

大部分孩子學習還是需要父母的監督和引導。只不過有的父母在引導時,不是以自己的意願想讓孩子怎麼樣?不會以控制的方法來控制孩子,讓孩子達到自己想要的。而是以理解,尊重的心態,瞭解孩子的學習。並耐心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問題,提出建議。她們對於孩子更多的是習慣的引導,更多的是耐心,安全感,讓孩子內心滿足,安全。實際上做到這些,大部分孩子會主動去學習,不用家長放棄自己的時間去看孩子。


暖萌肉肉


反正我感覺天生的佔大部分因素,我原先就總說我父母不管我,所以我才不愛學習,學習成績才不好的。但是我兒子上學之後,尤其是五年級之後,我就不說這話了,因為我發現,學習好,愛學習的孩子跟本就不用家長管[我想靜靜][我想靜靜]


心態要好1314


原因很簡單,學習最主要是靠自己自發主動去學習的,也就是要心甘情願才行。如果孩子自己不願意去學,家長逼迫著,成天死盯著再努力也是無濟於事的。



說白了靠的就是一個自學,要讓孩子內心願意學,發內熱才行。知道學習的孩子,根本用不著家長過多提醒,自己本身就知道該什麼時候學,該學什麼,完全有自己獨立的學習計劃。

不知道學的孩子,家長費勁心思專門輔導,但常常事與願違,孩子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根本沒有把學習內容聽進去,腦子早已跑到九霄雲外打遊戲去了。




我外甥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在私立中學讀初三,學習方面從來不需要家長操心。每天一回家放下書包就開始學習,不但把老師佈置的 功課按時完成,還要學習好多課外內容,他常常對父母的要求只有一樣,就是給自己買更多更廣泛的書籍和試卷,常常一學習就是幾個小時,一動都不動。這樣的孩子可想而知學習會不好嗎?外甥在全校排名前三名,已經被我們當地最好的高中提前錄取了。



所以說,孩子成績好不好,最主要是看孩子是否自己知道學,家長最需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學會自主學習。


遠山的呼喚


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

作為一名教師,這種體會太深刻了。

這就是在教育中經常出現的現象:有些頭腦聰慧的學生不用老師管,不用家長操心,但是成績卻非常好;有些埋頭“死學”的學生,學習成績反而不見起色。

凡是班裡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是讓老師最省心的學生,他們不去違反紀律,因為他們沒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去違反校規校紀,他們的精力和時間就集中在學習上。

有時候同事之間開玩笑:那些考上清北的學生其實不是哪個老師教出來的,是人家自己學出來的。雖然有點誇張,但是這些學生的學習力是不得不讓人歎服的。

有些學生看起來也很老實,也很能學,但是就是不出成績,弄得老師疲憊不堪、心力交瘁,學生自己也感到迷惑不解、非常苦惱。

話說到這裡,原因也就出來了:

不管不問成績反而好的學生,是因為頭腦聰明、領會能力、接受能力特別強,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舉一反十。

家長死盯著孩子做作業的成績反而不好,往往是因為智力水平並不出色,接受力、學習力不夠強。

話說的有點不近人情,但這就是事實,冷冰冰的事實。

不過,話又說回來。

如果把題主的這個問題反過來說,就不一定成立了!

不管不問的孩子學習成績不一定好。

那些不管不問而成績優異的孩子,是因為他們的自覺性非常強,不需要家長、老師額外去管去問。

有些頭腦聰明但是自我約束力不強,不把學習當回事的孩子,學習成績照樣會一塌糊塗。對這種孩子,不管不問的話,學習成績可想而知。

有些孩子在家長的嚴密監視和高強度的監管下,精神高度緊張,會影響自己對知識的靈活處理和運用,他們更關心的是討好家長,完成作業,而不是用於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從這個角度看,家長的嚴防死守、監管過於嚴格會限制孩子的學習思維。

以上這些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我是朗月寒雪,歡迎關注,一起聊教育。


朗月寒雪


作為一名從教20多年的老師,我教過的學生多到記不清楚了,但有一個想法卻越發堅定起來,那就是:讀書是一定要靠天賦的。

勤能補拙。古人這句話說的是對的,但要注意,它指的是勤奮能夠補的是什麼?是拙劣。拙劣是什麼?是低於一般。

換言之,勤奮能讓拙劣的變成一般的,能讓一般的變成較好的,能讓較好的變成優秀的,能讓優秀的變成卓越的,但恕我直言,勤奮只能讓人從下一個檔位上升到上一個檔位,而且絕大多數情況下,也只能上升一個檔位。

也就是說,勤奮只能讓拙劣的成為一般的,卻極難成為較好的。

之前我帶過的班上有兩個孩子跟我同村,他們的學習狀態讓我不得不認同:學習要靠天賦。

程同學年長兩歲,為人憨厚,學習極端刻苦,初中階段每天晚上都要學到十一二點;王同學飛揚跳脫,學習隨隨便便,作業一做完就滿村到處去野,晚上從沒見他房間裡亮過燈。就是這樣,王同學每回考試都是全年級第一,而程同學一直掙扎在及格線上。

這種狀態一直持續。王同學輕鬆拔得頭籌進了重高,還是貪玩,高考仍然考上全國重點武漢理工大學,排名前40位的211名校。程同學上了普高,讀了五年制專升本。

在我的教學生涯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有時候,我真的替勤奮刻苦的孩子感到惋惜,缺少了那一份靈氣,他們學得真苦真累!

但是,苦和累不是停下來不學的理由,笨鳥先飛,總能向著目標更進一步。不努力的飛,肯定會徹底掉隊,失去蹤影。

就像社會是必須分層的,學習上也是分段位的,段位高的學生的幾分鐘高效學習抵得上段位低的幾天幾個月甚至是幾年!不服不行。

但天賦不足也不要氣餒,達到自己的預期就是成功。比如只能上二本的水平,上了二本就是成功。天賦出眾也別暴殄天物,對不起自己的天賦就是失敗。本來是清華北大的材料,只考到了中等985,就不值得驕傲。

劍客談教育


大家好,我是小學班主任張老師,我來談談我的理解。

在上師範的時候,老師舉過這樣一個例子。

一枚雞蛋,沒有合適的條件,不會變成小雞;如果給它合適的條件,雞蛋會變成小雞。一塊石頭,即使給它再合適的條件,也不會變成小雞。雞蛋和石頭本身的特性叫內因,外部條件叫外因。

內因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即一事物與他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內因和外因的關係是:第一,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它規定了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勢和方向;第二,外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不可缺少的條件,有時外因甚至對事物的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第三,外因的作用無論多大,也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第四,事物的發展變化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關於孩子學習也是一樣的。孩子積極主動學習是內因,老師和家長的管理、督促等是外因。也就是說孩子自己認真積極學習,是內因,學習效果好。孩子不願學習是內因,老師和家長管著孩子學、盯著孩子學是外因,自己不積極主動,家長老師所加的外力效果是不好的。因此就出現了題主提出的問題。

還有,內因和外因是可以轉化的。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學生不認真學習,成績不好,經過老師和家長的教育後學習變好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