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德三國不敢與美國決裂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天津的老百姓


在《伊核協議》不斷被架空,美國和伊朗幾近開戰的關鍵時刻,英法德三國竟然以挽救《伊核協議》之名啟動了協議爭端解決機制,一石激起千層浪,英法德三國的行為立刻招致了伊朗的極端不滿,認為英法德三國不是站在公正的一端來解決伊核問題,而是一味的屈服與美國的高壓與霸凌。


其實,在中國的輿論場上,對英法德三國啟動對伊朗違反《伊核協議》的爭端解決機制也是感覺到很錯愕,按照國人的思維,英法德三國應該做的是頂住美國壓力,在《伊核協議》框架下履行更多對伊朗的承諾,以避免伊朗在突破《伊核協議》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拆掉美國和伊朗之間的戰爭引信,畢竟,一個和平穩定的中東局勢比一個硝煙四起、難民到處流竄的中東更符合歐洲國家的利益。



然而,英法德三國並沒有按照這樣的邏輯來處理與伊朗的關係,似乎,這三個國家又重新回到了美國的戰略軌道,充當起遏制和打壓伊朗的幫兇。

在我看來,英法德三國的選擇沒有什麼奇怪的,伊朗想要依靠《伊核協議》來撬動美國和英法德之間同盟關係,以實現自己想要的戰略目標本來就不現實,英法德三國不可能與美國決裂, 他們也不敢決裂,尤其是在美國和伊朗之間做二選一的選題時,歐洲國家覺得會站在美國一邊。



國與國之間因利益而結盟,如果站在歐洲國家立場來看,誰能保證他們的利益,他們就會站在誰的一邊,這是一個再現實不過的衡量標準,就美國和伊朗對歐洲的重要程度來看,美國顯然要比伊朗在英法德三國的分量重,所以,英法德三國最終回到美國的戰略軌道上,來對伊朗進行圍堵和打壓一點都不奇怪。



在某種程度上,歐洲國家就是美國政治、經濟、軍事的延伸,在美歐結盟的幾十年中,他們之間形成相對穩固的利益共同體,歐洲國家在以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中獲得了巨大的國家利益,而美國卻是掌握著這種利益分配的總盟主,因此,在美歐同盟體系的舒適區待久的歐洲各國慢慢的就喪失了自己主導自己的能力和勇氣,即使美國對他們也頤指氣使,也薅羊毛,只要美國不過分到窒息他們,他們依舊願意唯美國馬首是瞻,願意配合美國的各種戰略要求。


三號二


不是不敢,是時候未到罷了。英法德三國之中,英國與美國關係最鐵,他們超出利益關係的範疇,更像是一種親情關係。法國,德國和美國的關係很複雜,尤其是美法關係。在歐洲,美國對法國不放心,看不順眼,法國人也一樣,法國不放心美國,一直想挑戰美國的霸權。德國與法國,在核心利益上是一致的,他們都認為美國是歐洲一體化進程的最大阻礙,但德國受制於美國,在話語權方面,法國要比德國大。但是,德國實力不弱,美國人不敢小覷。

理論上說,英國背離美國的可能性比較低,英國是美國的鐵桿盟友。但是,美國是否會看重英國?在過去,這個答案是肯定的。然而,英國脫歐之後,其自身價值大打折扣,美國人或許會重新評估英美關係。事實上,英美之間,固然存在某些非利益性的關係,但利益關係,依然很重要。如果忽視了利益,就無法看懂英美關係。在美國人看來,英國是一枚棋子,尤其是抗衡歐盟的棋子。在此之前,英國處於歐盟的體系內,也是核心成員國,美國可以利用英國干涉歐盟。假如英國不再是歐盟成員國,那麼歐盟與美國的關係,也會發生些許變化。

美國與英國存在特殊關係,歐盟看在眼裡,法德兩國都不糊塗。在很多事情上,歐盟在美國面前,往往處於低姿態,甘於被壓制。因為法德兩國明白,不給英國面子,就等同於得罪了美國。因此,美國干涉歐盟的策略,經常可以得逞,主要得益於英國的幫忙。現如今,形勢已經大變,英國退出歐盟,就等於給了歐盟一個信號,即英國要自絕於歐洲,脫離歐洲,不再是歐洲的一份子。如此一來,原本歐盟要在面子上有顧慮,現在卻可以放開手腳,有些關乎利益的問題,既可以同英國硬碰硬,也可以同美國掰腕子。總而言之,英國無法再替美國製衡歐盟,這使得英法兩國有了更大的勇氣,可以與美國博弈。

換言之,英國退歐,促使法德間的聯合更加緊密,這肯定是美國人不樂意看到的。因此,美國人必然對英國存在怨氣,既然英國無法再當一個棋子,那麼美國與英國之間,很多事情將發生變化。這樣一來,英美間的關係,肯定不能回到過去。現如今,已經有部分人指出,英國人和美國人之間的關係,正在趨向於非緊密性。這也就是說,英美之間的特殊關係,很可能邁向終結。

一旦英國和美國形同路人,法德兩國也不會再給美國面子。長此以往,英法德三國,都將與美國決裂,這是很有可能的。假如美國失去英法德三國的支持,那麼美國的盟友體系,也將名存實亡,進而喪失軍事霸權。最終,美國的世界霸權,也會徹底走向衰落。

文 / 圖維坦


圖維坦


英、法、德三國都不敢和美國決裂,原因何在?呵呵,就算它們心裡想決裂,可實力和利益不允許呀!!!

先說英國,英國被戲稱為美國表哥,實際是美國在歐洲的代言人,歷史和情感上就傾向美國。美國還是英國第一大出口大國和第二大進口大國,大約佔英國出口的18%,這麼重要的貿易對象關係著英國的錢袋子,怎麼可以隨便決裂呢?還有英國有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之一的國際政治地位也是美國人給的,五常一個重要權利就是可以合法地擁有核武器,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其實英國的核武器是控制在美國人手裡的,它的核武器潛射三叉戟彈道導彈就來自美國,沒有美國人的允許,怕是核導彈都發射不出去。英國自己唯一的坦克廠也早破產了,以後英國的坦克大概率也只能買美國貨了。英國航母伊麗莎白女王號的艦載機F35B也來自美國,要是美國不賣的話,英國航母就是個大號靶船,連保護自己的能力都沒有,更不用說什麼作戰能力了。在這些非常重要的武器都必須依賴美國情況下,英國有和美國決裂的資本嗎?


再說法國,法國雖然在武器系統上比英國更獨立些,但目前已經越來越力不從心,而且有些關鍵的武器系統也必須依賴美國,比如法國航母戴高樂號上關鍵的艦載機彈射系統就是用美國提供的兩具美製C-13蒸汽彈射器。沒有這些彈射器,航母戰鬥機飛不起來,也就無法保護航母艦隊和打擊敵軍。美國還是法國第四大出口國,同時法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五常席位的國際地位更是美國給的。沒有美國打敗德國,法國恐怕還是在英國的流亡政府。

最後德國,德國首先在政治上就無法抬頭,因為它是二戰戰敗國,目前境內還有大量美國駐軍,處於被看守的狀態。由於是戰敗國,所以德軍無論是規模、軍費、訓練還是武器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更不可能去和美國決裂,否則政府分分鐘被推翻。民眾也受了多年的和平教育,根本不可能支持政府和美國對抗,甚至德國軍人在德國社會地位都偏下,此前還不斷被媒體曝光德軍肥胖和酗酒的醜聞,士氣不高。而且美國是德國第一大出口國,也沒必要和錢袋子過不去。

英、法、德三國還有個共同假想敵俄羅斯。這需要美國這個老大才有實力來壓制,保護它們的安全。

坦率的說,別說三國各自對抗美國,就是三國軍隊搞個聯軍也完全不是美國對手,加上還有經濟貿易、歷史文化、宗教傳統等紐帶來緩解關係,所以它們沒有必要更沒有實力和美國決裂。


國際那點事兒


決裂不取決於敢不敢,而是取決於共同利益大於分歧利益還是分歧利益大於共同利益。對於小國或勢力不足的國家來說無非是選邊站,假如英德法投靠了俄羅斯,有什麼不敢的?美國能怎麼樣?一個俄羅斯都足夠美國對付了,如果再加上歐盟美國還不傻眼?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說到底是利益關係,歐盟是跟著美國利益大還是跟著俄羅斯利益大,這是明擺著的事。美國是資本主義集團的代表,這個格局沒有變。雖然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投奔了資本主義陣營,但是無論是民主制度建設和價值觀與老牌資本主義相差甚遠。而俄羅斯的強悍和戰鬥性作風更與歐盟格格不入。華約解散北約存續,俄羅斯周邊的東歐小國心有餘悸紛紛申請加入北約尋求聯保,這正中北約下懷,於是東擴到了俄羅斯家門口。俄歐舊隔核沒解除新矛盾又增加,處於新仇舊恨中,投俄之路基本堵死。

俄羅斯體量太大雄心勃勃,歐盟根本駕馭不了。如果說歐盟現在受特朗普的氣,投奔了俄羅斯說不定就不是受氣的問題而是捱打的問題,兩害相遇取其輕。歐盟沒有單獨防禦力量,安全由北約承擔,北約說到底還是以美國為主。與美國決裂,膽量是有了,安全卻沒了,還是個利益問題。至於英德法與美國單挑,不但北約面臨解體危機,歐盟同樣面臨解體危險,對英德法來講無疑是一場災難。

歐盟軍事上沒有獨立的能力就只能依靠美國,不過這不是問題的關鍵,即使歐盟能夠獨立也不會脫離美國陣營,這是利益驅同與價值觀一致決定的。小的矛盾不可能沒有,但完全對立的基礎沒有,這不僅表現在政治方面,同時表現在經濟和技術合作方面。美國的總統必定不會個個都是特朗普,美歐由特朗普播種的不和諧遲早會修復。



從地緣角度講,哪個國家也不希望身邊有一個強國,歐盟對俄羅斯也是這樣。從歷史上講俄羅斯就是一個侵吞周邊領土劣跡斑斑的國家,如今又有克里米亞的現實版。沒有美國,歐盟根本不是俄羅斯的對手,隨時面臨威脅。歐盟不敢與美國決裂是個假想題,美國沒有觸動歐盟根本利益,而且與美國聯手利益大於分岐,為什麼要決裂?這個世界是為利益而爭而不是為膽量而爭,不顧利益的膽量是傻氣,不值一提。


吉祥如意170587193


這個問題讓三國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緊緊追隨美國的英國:為什麼要決裂?

自詡中間立場的法國:什麼是決裂?

自帶反美光環的德國:為什麼不決裂?

於是,最後三國異口同聲地表示:愛咋咋地!

雖然同屬西歐國家,但英法德從來不是一路人,歷史上三國不僅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打得死去活來,二戰後在面對美蘇等超級大國時,三國的各懷鬼胎也表現得也相當明顯。

所以,無論歷史還是今天,三國從本國利益出發,對美國的態度始終都是截然不同的,這也決定了三國在處理與美國矛盾時表現得大相徑庭。

在靜夜史看來:

因為英國自二戰後始終緊緊追隨美國,所以英國是真正的“不敢”和美國決裂,而且也沒有必要和美國決裂;

因為法國自二戰後始終自詡獨立於美蘇之外,所以法國從來不認為自己依附於美國,因此法國“不屑”與美國決裂;

因為德國自二戰後始終被美國控制,早已破罐子破摔,加上德國作為歐盟領袖,有和美國叫板的能力,所以德國真正“敢於”和美國決裂,可惜這隻能是一廂情願。

二戰作為世界歷史的分水嶺,也徹底逆轉了美國和歐洲國家的地位對比。由於西歐等傳統列強在二戰中被打成一片廢墟,因此美國成為世界資本和人才的匯聚之地,綜合國力鶴立雞群。

而當1947年美國開始推行馬歇爾計劃,整個西歐國家因此受益並迅速復興的同時,也淪為美國的“經濟殖民地”,美元也最終取代英鎊成為世界貨幣。為鞏固對西歐的控制,美國還在1949年主導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立,西歐各國徹底淪為美國的附庸。

在輝煌不再的情況下,西歐各國痛定思痛,從煤鋼聯營起步,開啟了艱難的歐洲一體化道路。

雖然在美國的羽翼下,歐洲各國無論如何折騰,也不可能達到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領域的高度“統一”,成為對抗美國的恐怖力量,但經濟高度一體化的歐盟已經在國際社會嶄露頭角,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一極。

雖然在二戰中被徹底打回原形,國土也被美蘇兩極撕裂,但德國卻因禍得福:

一方面,沒有政治野心包袱的德國得以全身心投入到經濟建設中,二戰後十年聯邦德國經濟就成為歐洲“一哥”;

二是由於地處冷戰前沿,無論聯邦德國還是民主德國都成為本陣營的“樣板”,受到了本陣營的大力支持,聯邦德國在馬歇爾計劃中受益,民主德國則始終是共產主義陣營最強大的工業國之一。

而當1990年兩德合併後,經過短暫陣痛,德國再度成為歐洲經濟最強大的國家。此時的歐盟作為德國的心血,也是德國地位的重要展現,可以說,希特勒沒有用戰爭手段完成的統一,二戰後的德國以另一種形式實現了。

因為經濟實力強大且領導歐洲的大哥風範,德國雖然境內仍有大量美軍基地,卻敢於和美國叫板,堅定拒絕特朗普要求將軍費比例提高到GDP2%的要求。而面對特朗普恐嚇撤走駐德美軍的所謂“大招”,默克爾更是針鋒相對,表示慢走不送,這讓特朗普很受傷。

雖然貴為超級大國,有著指哪打哪的能力,但面對憤怒的德國,暴怒的特朗普也不敢對德國動粗,因為比起德國的聽話來,美國的霸主地位更重要。

相比於德國,法國是相當幸運的,除了擁有遠大於德國的面積,還白撿了個二戰戰勝國地位和五常席位。

而這個躺贏的國家並不打算一直躺著,所以在二戰後雖然法國也是馬歇爾計劃的受益者,卻也是最為堅定的反美者。

面對美蘇兩極對峙的局面,夾在中間的高盧雞表示自己也可以試試,並開始了一系列努力。1958年戴高樂上臺後,法國開始了一系列挑戰美國霸權的嘗試,比如1964年1月同共和國建交,嚴重損害了美國在亞洲的遏制政策;同年戴高樂出訪拉美,公然殺入美國後院煽風點火,而且戴高樂還訪問了蘇聯,不斷強化自己的“獨立自主”地位。

而為了徹底“獨立”,法國於1966年2月21日退出北約軍事一體化組織,要求北約總部從巴黎滾蛋,嚴令部署在法國境內的北約軍隊和核武器撤離。

應該說,此舉雖然讓法國一度孤立,但確實讓法國看起來更像一個大國,而直到2009年4月,法國總統薩科齊才在北約成立60週年峰會上宣佈法國重新加入北約軍事一體化機構。

因為始終以大國自居,法國從未感覺自己與美國是依從關係,自然也就不存在所謂的敢不敢決裂的問題了。

不過從當下的情況來看,法國內有黑人和難民危機,外有德國強烈的領導權壓制,所以力不從心的法國不得不在外交上越來越依賴美國,所謂的大國之夢,終歸是美國手掌心裡的舞蹈。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馬克龍邀請莫迪參加G7峰會增強法國話語權的舉動,越來越顯得弄巧成拙。

而相比於法國,英國更為識趣,但卻醒悟得最晚。

作為古往今來的著名“攪屎棍”,英國一直充當著誰強打誰的大陸平衡戰略,島國環境讓英國的“離岸平衡手”玩得如魚得水。

但是二戰改變了這一切,從1944年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英鎊體系瓦解開始,英國就明白自己的日不落帝國是保不住了,往後餘生,全都是美國了。

所以,英國很自然地完成了從當爸爸到當兒子的轉換,成為美國的忠實追隨者。因為有英語的共同紐帶,美英關係可謂如膠似漆。

但是“日已落帝國”的主宰歐洲夢一直沒有醒,雖然看到了自己的一落千丈,卻沒有看到“西歐陸沉”的尷尬局面,如果想玩離岸平衡手,沒有美國的主導是不可能的。而美國從全球利益出發,是不可能全心全意為英國所驅使的。

所以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當法德的歐洲一體化雛形已現時,傲嬌的英國才姍姍來遲,而因為沒有享受到所謂的端茶倒水的大哥待遇,英國又傲嬌地開始了“脫歐”之旅。

而從民粹盛行的英國政治生態來看,折了三個首相的英國“脫歐”絕對是看不到盡頭的扯皮之路,而這種扯皮又折射出英國當下積重難返的焦慮和尷尬。

所以英法德三國終歸不是一路人,雖然同為歐洲三駕馬車,但三國永遠不會齊心,也終歸不會將歐洲帶向更加輝煌的明天。是否和美國的決裂,不會從根本上改變當前歐洲的尷尬現狀,所以英法德三國也終歸會在尷尬中繼續走下去。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歐盟和美國有分歧不假,但有矛盾卻並不一定要決裂。英,法,德三國之所以和美國結盟,除了最主要的利益因素外,不能忽視的是他們之間還有著意識形態及種族方面的“共性”。如果拋棄後者,而只以“利益”而論的話,評估他們之間的關係時,難免會有失偏頗。在未來可預見的時間裡,英,法,德任何一國都不會與美國徹底決裂,歐盟也不可能形成一個“國家式”的主體。換句話說,歐盟如果能保持現在的“存在模式”已經不錯了!一旦歐盟中的德法兩國有了將歐盟打造成“國家式主體”的行動時,那歐盟也就離“分裂”不遠了!不僅僅是美國會干預,即便是俄羅斯,它也不會允許一個將俄羅斯排除在外的“大歐洲國家”的存在。

近些年來,一些所謂的專家在評論國際事務及戰略時,似乎熱衷於歐盟能成為世界一極。所以對英國脫歐總是大加鞭撻,對波蘭等原東歐國家牴觸法德等國對歐盟事務的把持也是極盡嘲諷。其希望歐盟能夠成為一個“主體式國家集團”的心情似乎比歐盟國家成員更急切。究其原因,無非就是希望歐盟能夠“牽制”美國。這種合縱連橫的策略看似無可厚非!但其實是一種“短視行為”。一來忽視了歐盟國家之間的歷史恩怨,它們不可能成為“主體式國家集團”。二是忽視了歐洲國家和美國的意識形態“共性”,忽視了歐洲人和美國人在歷史,文化方面的關聯性。


美國雖然是個移民國家,但不要忘了,美國當初的建國者是歐洲人這個事實。所以,至今,美國對歐洲文化仍然具有“認同感”。而歐洲也同樣認同美國的意識形態。在特定的歷史階段,它們可能會為了“利益”而打得頭破血流。但是,它們相互之間的“認同感”又足以保證它們對外的“大體一致性”。東方講“親情”,西方國家也同樣是講“親情”的。畢竟,它們也是人類,也有人類的正常情感。另外,即便是同樣屬於歐洲國家的俄羅斯,由於在“行為準則”上的異同,歐洲國家就一直不能認同俄羅斯。所以說,即便是歐盟成為了“主體式國家集團”,它也不會幫著域外國家對付美國的。相反,可能對域外國家更不利。所以,用歐盟來對付美國的想法並不可取,近乎有點“想當然”。從短期來看,是一種安慰。而從長期來看,則很可能是在為自己“挖坑”。

從國家層面來說,美國無疑和英國的淵源最深。而美國和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這四個英聯邦國家組成的“五眼聯盟”,實際上就是一種“文化的認同感”體現。經常能看到有些評論在論及“五眼聯盟”問題時,總是說英國為首的這四個英系國家“沒有骨氣,總是唯美國馬首是瞻”。其實,如果反過來說,人家都是“英系國家”,又有著割不斷的文化認同感。那麼,人家又憑什麼要和“外人”一起對付美國呢?這個道理就是這麼簡單!但總有人會“想當然”。


從人文情感來說,雖然美國的種族結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在美國主流社會中,歐洲白種人仍然佔據著優勢地位。在表面上看,美國和德國在歷史上打過仗,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因為增加軍費開支問題,兩國之間似乎鬧得很不愉快。但是,還應該看到,它們之間並沒有根本的利益衝突。經過二戰後的幾十年改造,德國人雖然更理性了,但很多德國人的骨子裡仍然有著“大歐洲”的觀念。所以,一旦有機會,它們就會不自覺的進行“嘗試”。而美國人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一次次的敲打德國,而德國之所以和法國走的近,之所以和俄羅斯“眉來眼去”,無非是借力打力,謀求擺脫美國,進而以歐盟為平臺而達成新時代意義上的“大歐洲”而已。但德國人的“大歐洲”框架裡卻並沒有俄羅斯的“位置”。而從歷史來說,即便是“大歐洲”建成了!從“遠交近攻”的古訓來說,俄羅斯仍然會是它的敵人,所以,它們也不會幫著俄羅斯去對付美國的。俄羅斯自己也很清楚,所以,俄羅斯並非真心希望歐盟成為“主體式國家集團”。而美國雖然不希望歐盟強大,但它對歐盟國家的情感肯定要勝過俄羅斯。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在G7峰會上,特朗普在和默克爾會談時公開強調自己的德裔身份就是個佐證。據說,在美國,現在德裔人最多。所以,說美國會和德國徹底決裂,目前並不具備人文和戰略基礎。

在歷史上,英,法,德這三個國家之間更是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它們之間有過“合併”,也有過戰爭。它們之間的戰略關係也是“犬牙交錯”。這三個國家有共同的利益,也有出於一己之私的戰略利益而採取過“制衡”的作用。英國偏重於不同環境下的“離岸平衡”策略。而德國的眼裡只有“大歐洲”。法蘭西民族歷史上被稱為“浪漫民族”,但二戰中的“不戰而降”使法國人的心性發生了“變化”,它們急於挽回失去的“尊嚴”,所以總想“與眾不同”,慢慢就形成了現在這樣“獨行俠”的外交“形式”。但是,法國的“獨行俠”身份也是有底線的。雖然法國平時會反對美國,但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法國仍然會毫不猶豫的“倒向美國”。所以,必須認清法國的“本質”。綜上所述,並不能說英,法,德三國“不敢”和美國徹底決裂,而是它們不具備和美國徹底決裂的“人文和政治基礎”。


從實力上說,英,法,德三國都是世界上重要的經濟體。但是和美國相比的話,它們和美國之間仍然有著巨大的差距。以經濟總量來論,美國的GDP是20.5萬億美元,而英,法,德三國的GDP加起來也不過是10萬億美元。從軍力角度來說,雖然英國和法國也都是世界級的軍事強國,但若與美國相比,卻又不在一個檔次上了!特別是德國,不僅其軍力世界四流,而且在自己的國土上仍然駐紮著幾萬人規模的美軍。雖然美國駐軍德國的主要使命是針對俄羅斯的,但同時也是對德國的“震懾”。所以,德國根本就沒有和美國決裂的“本錢”。從科技上說,雖然英,法,德都是現代化國家,也都有著完備的科技和工業體系。但顯然,在最近的幾十年中,它們也一直在搭乘著美國的“科技快車”。特朗普上臺後,這三個國家之所以和美國“爭吵不斷”,皆因商人思維的特朗普不給它們搭乘美國科技快車的便利了!過個一年半載,待它們之間適應這種模式後,或者是美國調整策略後,它們又會和美國擰在一起的。


從俄羅斯方面來說,俄羅斯一直認為自己是歐洲國家,也一直想融入歐洲。但由於歷史的淵源,以及俄羅斯一直以來的“行為方式”不能被英,法,德三國為主的歐洲國家接受,所以,幾百年來,它們始終不能接受俄羅斯,導致俄羅斯一直“遊離”在歐洲之外,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孤獨熊”。時至今日,包括英,法,德三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仍然有著“防備俄羅斯”的心理。直白的說,如果沒有美國的存在和震懾,假如俄羅斯“翻臉”了,估計整個歐洲都不是俄羅斯的“對手”。所以說,即便是歐盟成為了一個“主體式國家集團”,它們也很難有戰勝俄羅斯的實力,所以,它們不會“傻”到和美國徹底決裂的地步。當然,那時,俄羅斯也就等於又多出了一個可以和它“扳手腕”的對手。所以,從內心來說,俄羅斯自然也不希望歐洲成為一個整體。其次,歐盟內部也並非鐵板一塊。即便是英國不脫歐,以東歐國家和西歐國家的矛盾,它們也不可能組成一個“主體式國家集團”。再者,既然歐盟的強大既不符合美國利益,也不能被俄羅斯接受,而它們自身又不是鐵板一塊,那它們就不具備“統一”的環境和基礎。所以,和美國有著人文,政治,安全和利益關聯性的英,法,德也就更不可能和美國徹底決裂了!


人生觸底反彈


英法德三國不敢與美國決裂,那是因為利益分歧還不夠大,當利益分歧足夠大的時候,沒有什麼不可能的。

二戰後歐洲對美國在政治、軍事、經濟上都處於依附的狀態,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各國經濟在戰爭中受損害嚴重,繼續恢復,而此時的美國經濟強大,誰不想搭美國的順風車,快速恢復本國經濟。

第二、當時蘇聯太強大,而是在意識形態上和歐洲對立。蘇聯是無產階級主導國家,然後當時歐洲是資產階級主導國家。歐洲資本家害怕無產階級意識在歐洲蔓延,而當時歐洲又虛弱,無法自保,所以必須依賴美國地方意識形態的入侵。

除了抵擋意識形態的入侵之外,還要打壓蘇聯意識形態的發展,具體就是通過打壓蘇聯的發展來向歐洲乃至世界那些無產階級證明,他們主導國家發展的道路是走不通的,終將失敗,從源頭上壓制歐洲內部無產階級革命的思潮,連萌芽都不給出現。

二戰後西方國家發展很快,根本原因就是意識形態鬥爭推動的,資本家在拼命的證明自己是最棒的,所以賣力的推動經濟發展,催生很多科學技術,而且還營造了很多人文關懷,讓社會提現的更文明。

西方社會中很多這種人性上的政策都都是西方無產階級爭取到的,而是資本階級主動給的,所有政策的主動權都在資產階級手裡,他們給予這些東西,也能收回這些東西。

但是主動給和被動式的給,是有很大區別的,主動的給可以避免失去權力,被動的給意味著失去權力。

雖然歷史總結把當時描述成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的競爭,其實這是表像,實質上是資產階級和無邊階級之間的競爭,最後無產階級輸了。

無產階級輸是有原因的,輸在缺乏足夠的知識。資產階級整體受教育程度要遠遠高於無邊階級,從而獲得了知識上的優勢,而文明的發現就是知識推動的,由此資產階級在拼命證明自己的過程中,對世界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其實從本質上來看,當時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較量屬於知識上的較量,資產階級勝出是必然的。

無產階級政權要彌補劣勢,必須加大教育投資,提高整體的受教育程度,不然都難在競爭中獲得優勢。

蘇聯當時犯下了一個巨大的錯誤,那就是過早的和西方資產階級進行競爭,由於根基不牢最後導致後繼力差。

任何形式的競爭,歸根到底都是知識的競爭,知識越雄厚競爭力越強,而且越持久。

扯遠了,話歸正題!

英、法、德三國敢不敢和美國解決取決於外部壓力大小,還有內部利益分配是否合理。

如果外部壓力仍然巨大的話,那麼他們還真不敢和美國決裂,那會分散他們資產階級的力量。

但如今蘇聯解體了,無邊階級意識形態走向開放,相對來講對資產階級的外部壓力小了很多,這位三國和美國決裂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世界環境。

不過我覺的無邊階級的意識形態還是不夠開放,問題是無產階級在財富差距上的意識形態還相對保守的。

簡單的說無邊階級還把目光盯著財富不放,這屬於思想非常落後的一種觀念,如果的政治框架和法律框架都已經給了任何人通過自身努力獲得財富的機會,並且保護任何合法來源的財富,這個時候你把精力放在盯著別人的財富上面,不會讓你富裕的。

我建議大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自己的收入,如何通過合法途徑獲得更多的財富上來,這樣才會讓你富裕。

一個人要想富裕,知識是根基,信息是槓桿,知識的深度、厚度決定你對信息的處理能力,一個人的信息處理能力越強大,那麼信息給他帶來的財富就越多。

同樣一個信息,在不同知識水平的人手裡,產生不同的價值。看到這裡你知道你錯過了什麼了嗎?

好了,又扯遠了,回到題目上來!

由於西方資產階級受到的外部壓力減少,內部利益分歧成為了他們的主要矛盾。

英、德、法三國的資產階級過去由於安全為重,把部分利益讓給了美國的資產階級。但現在安全性已經不是問題了,讓他們有了要求和美國進行利益平分的條件。

現在美、歐矛盾就是圍繞著利益分配上誕生的,而且更奇特的是,這不是歐洲資產階級要求美國進行利益平分,反而是美國方面要求歐洲方面增加利益讓步。

所以歐美衝突提前到來了,這一切都是特朗普的功勞,如果不是特朗普,他們這種衝突起碼要晚來幾十年。

不過由於這次矛盾是美國方面主動索取的,並不是歐洲方面要求公平引起的,如果美國方面最終放棄索取,那麼他們就不會分裂。假如美國強力索取,雙方的關係會走的更遠,但還不至於決裂。

主要原因還是世界環境,雖然目前世界環境給他們的壓力變小了很多,但是還不是不穩定,他們不敢提前脫離美國的保護!


一號風手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所以說沒有永遠的聯盟,只有永遠的利益。歐洲主導大國英法德與美國之間的同盟關係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後體系和冷戰為基礎的。蘇~聯解體,冷戰早已不復存在,維繫美國與歐洲的戰略紐帶越來越鬆散,尤其是歐盟發展戰略,讓美國與歐洲主要國家的分歧越來越明顯。

英國是曾經的日不落帝國,現在已經淪為美國的戰略附屬國。當然在美國所有的盟友中,英國是與美國關係最緊密的。冷戰後這幾十年,新興大國逐個崛起,英國復興稱霸的希望越來越渺茫。在英國主流政客看來,與美國的戰略合作是體現英國價值和實現英國最大戰略利益的最有效途徑。

所以說,英國與美國的合作未來只會越來越緊密,尤其是在美國國力發展逐漸露出頹勢的環境下,美英(加上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抱團競爭將成為戰略大方向,而法國和德國主導的歐盟當前和未來都是美英集團的競爭對手。這一點從英國脫歐的堅決性就可以看出來。

歐盟和歐盟防務自主化是美國尤其是北約的競爭殺手,如果歐盟國家整體脫離北約,那麼北約在歐洲的防線將退縮到英吉利海峽。為了應對這一不利局面,美國唆使被稱為歐盟“攪屎棍”的英國脫歐,相對歐盟來一個釜底抽薪之策。

但是美國忘了,英國是歐盟體系內堅決反對自主防務的大國,現在英國離開歐盟,歐盟防務自主化戰略就少了一個最大障礙。在提高北約軍費分擔比例的問題上,法德兩大國與美國的矛盾白熱化,尤其是德國堅定表態不會迎合美國的倡議,甚至公開表示不畏美國撤軍威脅。毫不客氣地說,一旦歐盟真的翅膀硬了,那麼與美國和美國主導的安全體系決裂將是必然結果。


高峰軍事觀察


或許說從前的英法德有些不敢,這是事實。因為,他們對美國的經濟和軍事長期性的依賴太深。所以,從前或許就沒有想到過要離開美國。但是,自從特朗普上臺之後,一切都變了。

在英法德之中,英國是美國的親爹,有著濃厚的血緣關係。所以,英國是美國最鐵的國家。現在英國脫歐,對美國的依賴會更多。因此,英國是不可能脫離美國的。



法國自從二戰結束之後,從來就希望自己的能夠獨樹一幟。戴高樂總統,也從來就不承認美國的世界超級大國地位,並拒絕與之結盟。直到薩科奇擔任法國總統之後,才正式開始與美國結盟。但是,直到現在,法國也一直都在奉行著自己的獨立性,並時常在一些事情上與美國產生矛盾。因此,法國是美國最擔心的國家。


作為二戰的戰敗國,德國對美國一直都是華恭畢敬。德國承擔了二戰期間的錯誤,幾乎放棄自己的軍事建設,對美國也一直都是言聽計從的。所以,相比於英法之間,德國居中。

但是,現在他們都受到了美國的傷害了。美國在經濟上面大搞單邊主義,在軍事上面四處發動軍事行動,挑起緊張局勢,還要向各國增收“保護費”。所以,不能夠說英法德不敢離開美國,而應該說是暫時不敢離開美國。除了英國之外,幾十年來,實際上法德兩國都想要離開美國。




但是,只是時機並不成熟,還需要經過較長時期的準備,還有全方位周密的調整與部署,才能夠離開美國而已。現在與美國的關係,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若即若離,而未來呢?就會有時間來說明一切了。

個人觀點,切勿上心,謝謝閱讀,歡迎評論。


幸福地帶2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英、德、法三國並不是不敢和美國決裂,而是時機不成熟,沒有到英、德、法三國和美國徹底決裂的時候,一旦時機成熟,英、德、法三國就會和美國徹底決裂,歐盟就會和美國徹底決裂,北約就會解體,美國就會失去美國最有實力的盟友英、德、法三國!

現目前,美國和英、德、法三國的利益已經發生了衝突,美國總統特朗普認為,英、德、法三國讓美國很吃虧,英、德、法三國佔了美國的便宜,特朗普就針對英、德、法,要求英、德、法這些北約國家增加軍費,把軍費提高到GDP的2%,北約就開始內訌,德國始終不願意把軍費提高到GDP的2%,德國總理默克爾只願意把軍費提高到1.37%,然後逐年下降,特朗普和默克爾就這樣鬧翻了。

在G7峰會之前,美國還曾威脅德國,如果德國不按照特朗普的要求提高軍費比例,美國就從德國撤軍,鐵娘子默克爾的反應讓特朗普非常尷尬,默克爾直接勒令美國從德國撤軍,讓美軍趕緊離開德國,把美軍部署在德國的核彈一起帶走。默克爾此舉讓特朗普哭笑不得,在G7峰會期間,特朗普趕緊討好默克爾,特朗普對默克爾說,他有德國血統,以此和默克爾套近乎,默克爾呵呵一笑。

近日,在德國聯邦議院舉行的論辯中,德國總理默克爾再一次強調,“美國不在是歐洲的保護者,歐洲必須更加努力,自己保護歐洲的安全。”默克爾說得很清楚,美國不再是歐洲的保護者,美國是歐洲的一大威脅,歐洲國家應該把美國當作敵人對待,努力擺脫美國的控制,建立可以保護歐洲國家的“強大歐洲軍”。其次,默克爾故意渲染來自美國的威脅,就是警告所有的歐盟國家,歐盟國家應該團結起來,應該抱團取暖,儘快崛起,只有崛起之後,才能保證歐盟不被欺負。

默克爾是德國優秀的政治家,默克爾的政治主張和法國總統馬克龍的政治主張是一樣的,馬克龍希望歐盟崛起,希望建立強大的歐洲軍,但是幾次“黃馬甲運動”就把馬克龍給打趴下了,馬克龍現在有點害怕來自美國的威脅,不過看到默克爾如此強硬,馬克龍還是和德國結盟,一起走聯俄抗美的路線。

在英、德、法三國中,最沒有骨氣的就是英國,英國還沒有覺醒,還活在大英帝國的夢裡,繼續充當美國的打手,幫著美國對付伊朗,扣押伊朗的油輪,英國的這些行為,已經說明英國不敢背叛美國,美國要求英國往東,英國不敢往西。英國扣押伊朗油輪之後,伊朗在霍爾木茲海峽各種報復英國,英國找美國幫忙,美國不願意替英國解圍,讓英國自己解決,英國被打醒了,最終違背美國的意願,沒有把伊朗油輪引渡給美國,直接釋放伊朗油輪,這是英國的一大改變!

德國醒悟了,法國醒悟了,英國正在醒悟的路上,英、德、法三國受夠了美國的軍事威脅和經濟掠奪,當他們有足夠的實力和美國對抗的時候,當俄羅斯真心幫助英、德、法三國的時候,就是英、德、法三國和美國徹底決裂的時候,就是北約解體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