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取消三俗?留著對傳統相聲傷害有多大?

張偉忠233


相聲原本是沒有三俗與反三俗之稱的,而之所以有三俗與反三俗,是因為德雲社與體制內相聲藝人的一場混戰,在這場混戰當中,體制內相聲藝人引出了三俗這樣的概念,並且憑藉了三俗這個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打壓了德雲社。


三俗與否其實並不重要,觀眾喜歡才是真理

其實體制內相聲藝人所說的三俗與我們大家所理解的三俗有本質的區別,最簡單的來講體制內所說的三俗僅僅是針對於相聲是否從之前的高大上變成現今的通俗易懂,這樣的一個階段的蛻變,體制內的相聲藝人認為,從之前的街頭相聲發展到現在的專業相聲已經浪費了很多的人力物力了,而如今某些社團一夜之間把這些相聲又變成了街頭文化是不可原諒的,也是不可諒解的。


而體制內的相聲藝人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觀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德雲社作為一個相聲社團,已經損害了體制內相聲藝人的利益。相聲領域的蛋糕總共就這麼大,原本競爭就很激烈,而德雲社入駐之後使得相聲領域的競爭力越發的激烈。

不難想象,德雲社對於體制內相聲藝人的衝擊有多大,現今為止,整個相聲領域真正能夠做專場去海外巡展,能夠賺大錢的只有德雲社,僅此一家。

正因為如此,所以某些部分體制內相聲藝人的確有眼紅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之下運用某些小手段遏制住德行社的發展才是當務之急。


這也就有了在2009年到2010年,體制內相聲藝人提出一個所謂的反三俗言論。與此同時,北京德雲社的郭德綱也在第一時間通過創作相聲段子來反對這種活動,唯一的一個相聲段子叫做我要反三俗,質量非常不錯,而且笑料很多。

總的來說體制內相聲藝人與德雲社能夠出現如此大的偏差,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把相聲的定位放在了不同的位置上。體制內相聲藝人,因為有國家分發固定工資,所以不會擔心吃飽穿暖的問題,他們在原有相聲基礎上更傾向於通過相聲來教育大家學習一些東西,通過相聲來教育大家去懂得一些事例。


而德雲社就沒有那麼複雜了,德雲社作為一個私營企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通過相聲賺錢,賺完錢之後養家餬口填飽肚子,所以從這一點來看,德雲社的相聲藝人更傾向於相聲的實用性,而不是相聲的教育性。

這一點從郭德綱之前說過的一個言論相聲還是先搞笑吧,如果不搞笑就太搞笑了,也能夠看出一二來。

結語:三俗與否其實對於相聲的發展並沒有太大的阻礙,現今狀態下只有觀眾喜歡的相聲才是好相聲,把相聲說的花裡胡哨抬到一定的地位,反而沒有人去喜歡相聲,去欣賞相聲,再怎麼折騰也是白搭。


相聲小蝦仁兒


我都三俗了一輩子了,我這輩子除了戶口本子沒有任何本子,除了每個月應得的工資,沒有額外拿過一分錢。可是我兢兢業業的上學成了老三屆,兢兢業業的工作從不曠工請假。到了現在了我連三俗都不行了。你多拿走那麼多,我說過你嘛。欺負人沒夠了。


岸芷汀蘭錦鱗游泳


德雲社相聲大多數都是三俗作品,說是三俗的代表當之無愧。想想郭德綱相聲到底哪一段相聲印象深刻,最後想來想去結論就是郭德綱愛鬥嘴,說話尖酸刻薄讓人比較討厭,不管什麼場合郭德綱給人感覺就是黃話連篇,特別是見了女人,更是滿嘴跑舌頭,沒有素質,聽德雲社郭德綱相聲,最後直觀就是相聲是個沒有文化的人從事的職業。把老一輩相聲藝術家如侯寶林馬季,以及姜昆老師留給人們對相聲藝術的好感基本葬送郭德綱德雲社手裡,以至於看見德雲社郭德綱特別特別討厭!


玩笑常客


眾口難調也!講一則故事吧。楚王問宋玉曰: "先生您大概有什麼小小的行為不太注意吧?為什麼有那麼多讀書人和平民不稱讚您呢?"宋玉回答說: 這個這個……這個確實有。大王您容我秉告。有個外地人會說幾段相聲,有那麼一陣子來您的都城郢走穴。剛開始說《下里》說《巴人》,城裡來聽相聲的都是普通勞動者,就好這一口,所以來的聽眾挺多,跟著拍手起鬨鬧騰的多達幾千人,外地人賺了個盆滿缽滿。後來宮裡來人傳話,不能搞三俗,所以外地人就開始說《陽春》說《白雪》了,結果觀眾人數馬上減少到幾百人,拍手起鬨鬧騰的也少了,人氣大迭,外地人沒賺到多少錢。後來宮裡又來人傳話,認為還是太俗,所以外地人就說《陽阿》、《薤露》,結果更慘,聽眾數十人而已,外地人連場地租金也沒賺回來。後來宮裡認為還是俗,外地人不得已抬起頭來揚眉吐氣地說了一大段悼詞,結果觀眾拍手起鬨鬧騰的一個沒有,只有幾個酸文假醋的爛文人手攆稀稀拉拉幾根鬍鬚假裝陶醉。自此,郢都之中再也不見外地人身影,不知到天涯何處說相聲去了。大王啊!據說宮裡那個人姓姜,外地那個人姓郭,也不知真假與否。


用戶1275152439659


相聲難道不俗就沒笑料嗎?郭德綱的師爺侯寶林大師可是反三俗的倡導者和實踐者,把撂地攤的下九流相聲說到了人民大會堂,說給毛主席聽,經過馬季的努力相聲成為了家喻戶曉老少皆宜的曲藝節目。二人轉本來是很俗很葷的,趙本山致力於綠色二人轉,在他的推動下,現在已經能登上大雅之堂,相聲反倒越來越往低俗發展了,甚至已經惡俗。


老牛拉車三十年


最近一段時間一群郭 綱 綱屎們費盡心機炒作郭德綱 捧郭德綱結果吃力不套好 弄的郭德綱不光鮮的馬腳都露出來了 我說這幫綱屎們 你們並沒有不懷好意 你們想炒作郭德綱 想捧郭德綱 結果好像是幫了倒忙 你們想害你們的主子 還是炒作你們的主子啊


3695017590364


取消了三俗等於取消了相聲的精髓,取消了相聲的靈魂。真正的相聲是地攤貨,接地氣,不是擺在高檔商場裡的中看不中用而且價格還高的奢侈品,《老梁故事匯》曾說過,電視挽救了相聲,更是毀了相聲。本身不是高雅的東西非把擺在高雅的殿堂,不倫不類。好的相聲演員並不是站在臺上背詞,而是有很多臨場發揮的東西,和臺下觀眾形成互動。相聲本質也不是唱讚歌,而是搞笑諷刺。每個藝術形式都有自己的觀眾圈,鋼琴固然高雅,但喜歡相聲的不一定喜歡它。整天打著反三俗旗號的所謂相聲演員不一定懂得相聲的真諦,目的就是想把自己標榜的高雅一些,和所謂的三俗有些明顯的劃分,與其說相聲中的高雅和三俗的區分,不如說體制和民間的劃分,反三俗就是標榜自己是在體制內的隊伍中,假如取消曲協,讓所有的相聲演員都去謀生,就會都俗,甚至俗過德雲社。


撞南牆不拐彎850


但凡是人就得吃飯,高大尚的星級賓館,高檔酒樓吃大餐,咱老百姓就雞毛小店,路邊攤喝點小酒,吃口小菜,飽了肚子也樂和樂和,你說我俗我就俗咋辦呢,沒那財力,也雅不起來,你不能不讓我吃飯,逼我去吃大餐,那你免費呀,歌刡高雅,咱聽不懂,崑曲高雅,咱聽不懂,主流相聲高雅,咱不愛聽,怎麼著?老百姓就不能有自己喜歡的樂子?


放鶴樓


什麼是三俗?其實是被用來攻擊他人的一件武器(藉口)罷了。

說得最多的無非就是“黃段子”。正是由於某些“大師”經常以此為藉口來攻擊他人(只是說相聲的人,甚至是專門針對德雲社),就能看出其目的不“純”和標準的雙重性。

“大師”們常說德雲社的相聲“俗”、“黃",而對其它的更“俗”更“黃”的表演採取了視而不見的默認態度,甚至還會說那是為藝術“獻身”,是高尚的犧牲精神。

部分相聲演員只是把“黃俗”用語音模糊地表達了一下,即招來“雅客”們的攻擊,而影視演員用“真人秀”的方式,通過屏幕呈現給觀眾,那就是“高大上”,理所應當?。

存在即合理。別忘了,正是由“三俗”的相聲把即將不存在的相聲事業拯救並推廣開來。

希望“正統”不要再把心思放在攻擊他人身上了,是騾子是馬儘管拉出來騮,觀眾緣是最好的明證,讓事實來說話。


晨光文具221421590


看任何事情都要一分為二。從政府的角度看,相聲也好,小品也好,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個人的角度看,特別是從個人謀生的角度看,如果相聲小品都高雅了,可能會失去一大批觀眾。單靠高雅的觀眾看相聲小品,可能一些相聲和小品的劇社倒閉得更快。試想,你每次聽相聲都是姜昆老師的《虎口遐想》,能聽多長時間。即使一些相聲作品較多的相聲前輩們,也不可能天天在小劇場講那幾段或十幾段的高雅相聲。德雲社是個體,每天都要靠大量的新編相聲來掙錢生活。而高雅相聲一般只在少量綜藝節目或節假日的晚會(如,春晚)上演出,產量有限。如果高雅相聲的演員們不是拿政府工資,在小劇場裡是很難長久的。郭德綱最大的成就就是將相聲由“公有制”變成“私有制”了,就是商業化了。出現這麼一個賺了點錢的民間藝人團體,沒想到紮了很多人的眼,非得殺之而後快。一而再再而三地,把德雲社往風口浪尖上推。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專門截取德雲社相聲中的一部分,即所謂的“糟粕”部分,在網上傳播,惡意把郭德綱等演員“塑造”成一群流氓形象。不知郭德綱得罪了什麼人,或是搶了誰的風頭,這是要趕盡殺絕呀!希望這個社會給德雲社一個舞臺,給喜歡他們的人說相聲。周瑜打黃蓋,願打願挨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