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仙境,海天佛國——廈門南普陀寺迎來如織遊客


有一千多年曆史的廈門南普陀寺,不僅是鷺島的八大景之一,還是閩南香火最旺的寺廟。該寺始建於唐朝末年,初稱泗洲寺,宋治平年間改名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廢,清康熙年間得以重建。因其供奉觀世音菩薩,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類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寺內明萬曆年間血書《妙法蓮華經》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觀音等最為名貴。

圖為南普陀寺的大悲閣。大悲殿始建於明代,為一座八角形三層飛簷躥角式亭閣單層建築。殿宇高20米,殿立於石砌多角形高臺上,主殿呈八角形三重飛簷,殿內的穹形藻井全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根鐵釘,別緻美觀,為國內同類建築之精華。殿內祀奉觀音菩薩,正面為雙手觀音,其餘三面為48臂觀音。

南普陀寺位於廈門市東南五老峰下,毗鄰廈門大學 ,面臨碧澄海港。它坐北朝南,依山面海而建,規模宏大,氣勢莊嚴,中軸線主建築為天王殿、大雄寶 、樂途殿、大悲殿、藏經閣。地勢層層升高,整座寺院氣勢宏偉,錯落有序,蔚為壯觀。


圖為南普陀寺大雄寶殿內的鎏金佛像。大雄寶殿建於1926年,為歇山頂重簷躥角式單層磚石、木構建築,集中體現閩南古建築的傳統工藝。大雄寶殿為整個寺院的主體中心,主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高大塑像。殿後供奉西方三聖。金碧輝煌,莊嚴肅穆。

南普陀寺內所有建築,一律採用古代宮殿式的重簷飛脊大屋蓋,飾以杏黃琉瓦,色調統一協調。再以石構圍牆將全寺建築群環抱起來,如散珠承盤,形成一個錯落有致的整體,看上去異常精美壯觀。

圖為南普陀寺的鎏金羅漢。 一般寺院供奉的十八羅漢,均是依據大唐玄奘法師所譯《法住記》中釋迦牟尼的16 位弟子,外加《法住記》作者慶友和重複第1尊羅漢賓度羅尊者。而南普陀寺十八羅漢則與眾不同,一是十八羅漢不是供奉在大雄寶殿內兩側,而是供奉在殿 外兩廊;二是十八羅漢成員僅有三位是《法住記》所載,其餘都是佛的其他弟子。


圖為南普陀寺的洗心池。在廈門南普陀寺的洗心池旁,常有遊客投擲硬幣,希望能扔入池塘中央的一座雕塑內。經年累月,水池底部密佈硬幣,陽光照耀下金光閃閃,別有情趣。

圖為南普陀大殿頂上的精美嵌瓷藝術。嵌瓷是中國古代傳統建築裝飾藝術之一,也是傳統文化中稀有的特藝品種。它以繪畫為基礎,運用各種彩色瓷片剪裁鑲嵌表現形象的建築裝飾藝術,建築物的裝飾品或供欣賞的擺設。因構圖雄偉,色彩絢麗,形象生動,質地堅實,久經風雨或烈日曝曬而不褪色,被譽為“永遠亮麗的造型藝術”。

南普陀寺是漢族地區全國佛教重點寺院,來到寺廟之中,不少遊人都會點一柱香,在 菩薩 身下許一份心願。

廈門南普陀寺,依山面海而建,規模宏大,氣象莊嚴,遊人如織,香火鼎盛。圖為屹立於寺院中軸線最前端的天王殿。

圖為南普陀的大佛字。這個鎏金大“佛”字可謂閩南寺院中最大的一個漢字。它高4 米多,寬3 米多, 1905年由振慧法師所寫。對於這個佛字有人是這樣理解的:佛是一張弓,兩把利劍豎當中,旁人問我是誰,我是和尚的老祖宗。也有人是這樣理解的:左邊是個單人旁,代表生活在大千世界的每一個人,右邊是彎彎曲曲的就好像人生是曲曲折折的,最後一豎,就成佛了。


圖為南普陀寺門前的白色報恩塔。南普陀寺景色優美,山水輝映,海天佛國,人間仙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