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最新大盤點(二線城市)——廈門


廈門,隸屬於福建省,別稱鷺島, 簡稱鷺,副省級城市、經濟特區[1],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遊城市。

廈門位於福建省東南端, 西界漳州, 北鄰南安和晉江,東南與大小金門和大擔島隔海相望,通行閩南方言,是閩南地區的主要城市,與漳州、泉州並稱廈漳泉閩南金三角經濟區。

1980年10月7日,批覆設立經濟特區,廈門先後獲批開發開放類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已成為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

廈門由本島廈門本島、離島鼓浪嶼、西岸海滄半島、北岸集美半島、東岸翔安半島、大小嶝島、內陸同安、九龍江等組成,陸地面積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90多平方公里。

遠古時為白鷺棲息之地,故又稱“鷺島”。 先秦時期,廈門屬百越之地;《漢書·地理志》記載,百越的分佈“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 西晉,太康三年置同安縣,屬晉安郡,不久裁撤,併入南安縣,直到600多年後才再次設縣建制:閩國933年龍啟元年時升為同安縣,再次設縣,屬泉州,州駐地在晉江縣。


唐朝,貞元十九年析南安縣西南部置大同場,唐光啟二年,王潮克泉州為刺史,至947年,南唐滅閩國,同安地為王潮和閩國治地,歷時61年。王潮、王審知兄弟先後為威武軍節度使,同安為其治地,閩國開平元年,王審知為閩王,立閩國,都福州,大同場為其轄地。 保大七年,南唐升泉州為清源軍。

乾德元年,宋改清源軍為平海軍,以陳洪進為節度使,同安縣屬平海軍。北宋太平興國三年,陳洪進納土於宋,同安縣始隨平海軍納人宋土。同年,宋復平海軍為泉州。宋屬平海軍、泉州。 元朝,屬泉州路。

明朝,實行裡都圖制,廈門為嘉禾裡,下設四個都,每個都下轄兩個圖。 洪武二十七年永寧衛的中、左兩個千戶所移駐嘉禾嶼,並築廈門城,此後遂以中左所作為廈門島的代稱。 永曆九年,鄭成功改中左所為思明州,所轄境域包括廈門島、鼓浪嶼、浯洲、烈嶼等島嶼。

清朝,康熙十九年清軍攻佔思明州。 康熙二十二年,福建水師提督移駐廈門,翌年設立臺廈兵備道改為臺灣道),管理臺灣、廈門兩地政務。康熙二十五年泉州府海防同知移駐廈門。

廈門市人口中以漢族居多,另有滿族、壯族、畲族、苗族、高山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由於地理環境和歷史背景的因素,擁有眾多的歸僑、僑眷及廈門籍僑胞和港、澳、臺同胞。 關注“黃小花盤點”,每天一篇盤點,擴充你的學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