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佛國:人與自然合作的藝術結晶,絕無僅有的5A景區,當之無愧


開化,在老鄭的印象裡,一直是遙遠的純淨的存在,在杭州,我有幾個朋友是開化人,所以,我吃過開化清水螺,喝過開化龍頂茶,甚至聽說過開化監獄。朋友從事經營綠色農產品,性格有那麼一點佛系。所以,當我想起開化時,還是滿眼的山清水秀,和與世無爭的人們。

當我真的去了開化,果然與想象相似。即使在縣城裡,我呼吸到的也是新鮮洗肺的好空氣,因為整個縣城就在山裡,路上也沒有雜糟的聲音,早早的被山林吸收了。再加上一灣清水河流穿城而過,路上顯得非常乾淨。在這裡生活,腳步不自覺的放慢許多。

開化可能擁有頂尖的生態環境,比如著名的“錢江源”藏在這個縣的深山裡,卻沒有拿得出手的人文古蹟。近來聲名鵲起的“根宮佛國”就擔負起這個使命了。朋友一再推薦我去根宮佛國去看看,而且不止一個人推薦,連我住在江山的客棧老闆也推薦。這根宮佛國是何方神聖?


根宮佛國既不是人文古蹟,也不是自然風光,卻是5A景區。內心可能有所疑問。但是當你走進根宮佛國那一刻,你的心靈會被這些巧奪天工的藝術品大大的震撼,這些人與自然相互合作的結晶,是絕無僅有的特色,5A景區,也是當之無愧的。

如果只是一個小小的根雕,如盆景一般的羅列展示,或許沒什麼稀罕。但當如真人大小,數量達500尊之多,並以長達680餘米的長廊展示的時候,你無法不被這些巨型根雕羅漢的陣勢所震撼。

更重要的是,每一個羅漢都不一樣,依據樹根材料的本來的形態,從整體形象到面部形態、造型姿勢和服飾紋理等不同角度,運用放大細部的方法,展示出藝人的雕刻技藝和刀法,讓我能夠感受到每一個羅漢的的姿態與神韻。

有時候,藝術的感染力,往往來自數量的驚歎!來自噸位的驚歎,來自精細的驚歎。當足夠多和足夠大還有足夠精細,三者交叉起來後,就讓人看到了根雕背後的大量的時間與心血凝結。這就是藝術對人心靈的衝擊波。

與五百羅漢像結緣,聽說頗富傳奇色彩。根宮佛國的創始人徐谷青大師,想雕一套五百羅漢像,雕琢了幾次,都因根材不合適,未能如願。這時,他聽說廣州白雲機場擴建,毀掉了附近一大片樹齡數百年的荔枝、龍眼林。

這些樹根如何處理成了當地一件麻煩事:不能當建築材料用,不能當柴火燒,不好處理。徐谷青連忙趕去買下來,那麼多的樹根運回來很難,用汽車運,一車裝不下幾個。最後是用火車幾個車皮才運到衢州,再運回開化。這樣歷盡千難萬難,終於功德圓滿。

羅漢神態各異,表情不同,有的寶相莊嚴,有的和藹可親,有的金剛怒目,有的低眉順目。傳說中,羅漢們本身來自世俗民間,他們來自木根,來自土地,是真正的接地氣。遊客可以用手摸一摸,也可以與他們合影。我想,根雕或許是具有天然的親和力的。


與寺廟裡居高臨下的佛像不同,遊客們在這裡,心態放鬆了許多,不會出現不敢對視的窘迫,反而能長久的觀瞻。能進行一次面對面的心靈對話,來一場奇幻的相遇,化敬畏為敬重,也許是佛在人間的另一種存在。

《華嚴經》裡面說:“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我們細看這些佛像作品,底部往往大璞不雕,保持著樹根的原來模樣,作為基礎底座,中部略加雕刻修飾,上部才精雕細琢,幻化為佛像,這是不是“諸佛菩薩由樹根畫而為華果”的智慧呢?

能把眾人熟視無睹的隨處可見的樹根,雕琢成一個個精美鮮活的佛像的人,必有佛緣,能充分想象,因材施藝,用變廢為寶的能力,賦予樹根第二次生命,必有慧根。又能把極為艱難的事,做起來,並且做成了,我想這樣的偉力,不能用執著堅韌來簡單說明,或許唯有”信仰“兩字更恰當。


博物館外觀就非常精巧大氣,整體風格仿造唐代。體現了我國建築風格的對稱、古典美。以前在圖書館看見過關於此座博物館的介紹,今日一見果然不同凡響。園內除了根雕外,還陳列有以松柏類為主的盆景藝術作品1500餘盆,造型博採眾長,創意自然,於方寸間一覽無餘。

因為時間關係,很多景點我沒有完整的遊玩,但沒有關係。我已經感受到了根雕藝術的衝擊力,也看到了”信仰“的力量,不虛此行!感謝推薦我前來的朋友們。開化山清水秀有靈氣,如有機會,當再次前往參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