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人為什麼只出產翡翠卻不愛翡翠?

夏醉淺夢201719422


作者在緬甸生活工作了四年多,現在以自己的切身體會告訴大家翡翠在緬甸人心中真實的位置吧!本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在此聲明。

首先要說明的是,緬甸人對於出產自他們國家的翡翠是喜愛的,而且是很喜歡的。美麗的珠寶不管是哪個國家的人,都會喜歡的,說緬甸人不喜歡翡翠那純屬是無稽之談。剛來緬甸的時候,曼德勒交彎的珠寶市場看不到歐美人的存在,這些年經常看到歐美國家的商家前來進貨了,這說明翡翠也在慢慢被西方國家認可了。緬甸人喜歡翡翠是肯定的,但是緬甸人佩戴翡翠的人為什麼不多呢?

翡翠作為緬甸當地出產的玉石,絕大部分都是被中國商人採購以後運回國內了。由於緬甸當地的經濟十分的落後,人民還在為溫飽、醫療、基礎設施苦苦掙扎,賣掉的翡翠是他們外匯一個極為重要的來源。在飯都吃不飽的緬甸,翡翠作為一種奢侈品屬性的珠寶,佩戴的人少自然就有原因了。其實如果仔細接觸一些緬甸富商,佩戴翡翠的比例就會明顯增加了,所以並不是不佩戴,而是人民還沒有到有閒錢去購買翡翠的層次。

再一個不可否認的是,作為之前的英殖民國家,緬甸人的思想有很大一部分也是比較被歐美國家影響的,再加上緬甸的抹谷盛產紅藍寶石,這就造成緬甸人佩戴珠寶方面有很多的選擇,也分流了一部分喜愛翡翠的人群。

沒有人不愛美的物品,緬甸人也一樣,但是經濟實力決定上層建築,緬甸人的生活水平還是比較低,所以還是要特殊情況特殊判斷。最後,請各位翠友珍惜手中的翡翠製品,因為開採真的十分不容易,希望大自然的寶貝您能夠珍惜!謝謝🙏





澤玉匯ZYH


我們很清楚,全世界的翡翠大部分出自緬甸,而一說到翡翠,肯定第一反應也就是緬甸出產地了。至於說緬甸人為什麼不愛翡翠呢?個人感覺並不是不愛,畢竟在緬甸,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人從事跟翡翠相關的工作。

但是緬甸人確實沒有像中國人一樣,對翡翠達到了痴狂的境界,個人覺得應該是有這麼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就是文化方面了,翡翠在中國的流行,可以追溯到清朝時期,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種翡翠文化,使得翡翠並不僅僅只是作為一種珠寶裝飾品,它被賦予了很多的美好的寓意,它更是代表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但是在緬甸,並沒有形成這麼一種文化氛圍,翡翠對於他們來說,也只是一種礦石罷了,就跟他們也出產的木材、石材那樣,沒有其他特殊的寓意。

第二個方面就是經濟能力上的原因了,緬甸長期處於戰亂,他們的經濟能力還處於在溫飽線上的掙扎,有句話說得好,滿街綺羅者,不是養蠶人,他們也不是不愛翡翠,畢竟對於美得追求,並不會分國界的,只是他們還沒到那種生活水平,當溫飽還不能解決的時候,就談不上其他精神上的追求了。


傾城翡翠


大家好!本人家族都是做翡翠玉石行業的,對翡翠文化深有了解,而且再緬甸待了將近十年的時間,對緬甸🇲🇲的人民也深有了解。原石,成品,毛料都經常接觸對翡翠有一點的見解。

緬甸人其實也有愛翡翠的,為何不表現出來呢?原因很簡單是因為他們的生活水平跟不上。

第一,國內政府不夠穩定,平時翡翠礦區都是有武裝人員看守。

第二,窮人眼裡看到翡翠只知道它是可以換錢的商品。

第三,上層建築思想決定,實際行動,解決溫飽才能愛上翡翠藝術。

綜上所述,我們中國玉石文化源遠流長,國人愛翡翠,但是也要珍惜翡翠的來之不易。下面展示翡翠的一些圖片包括礦區,原石,毛料,成品的細節。








天下翡翠珠寶


首先做個自我介紹,筆者座標雲南騰衝騰越商貿城,個人店鋪就在這裡,前期主要是去廣東拿成品,現在成立自己的雕刻工作室(瑞麗),已在翡翠行業摸爬滾打十幾年,對翡翠行業還是有些認識。

迴歸正題,題主所問“緬甸人為什麼只出產翡翠卻不愛翡翠?”這個問題,讓筆者想起上學時所學習到的中國古代幾個故事,一個是晉惠帝的“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一個是柳宗元的《捕蛇者說》,以及白居易的《賣炭翁》,建議題主可以百度搜索下這三個典故及詩詞文章,看看註釋翻譯,然後再結合接下來筆者要寫到的緬甸具體的情況,您就明白緬甸人為何不喜歡翡翠了。

首先是緬甸國家層面的問題:地方軍、土匪多,戰亂不斷

直到2018年緬北果敢地區還在混戰,在瑞麗、姐告跨過邊境,到達緬甸,真的就可以體驗真實的戰爭生活。姓名尚且不保,還怎麼有心思去玩收藏?亂世黃金盛世玉,這樣的國家形勢下,真金白銀的保障性貨幣,如歐元、美元以及人民幣,要比翡翠來的划算,直到現在,緬甸公盤還是以歐元結算。

其次是緬甸的國民生活水平確實偏低

國家動盪,經濟發展當然受挫,國民生活水平一直上不去,如何才能吃飽飯,都是個很嚴峻的問題,很多緬甸人為了尋求生計,不惜賭命去挖礦(好像無論在哪都會有這樣的礦工,點到即止),每年很多緬甸人都死於礦難。想起《賣炭翁》裡的那句:“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的確是一針見血。

其實主要也就是這兩點原因,其餘無論信仰、工藝、玉文化,都是這兩點所導致的種種結果罷了。說到底,中國之所以有源遠流長的玉文化,以及璀璨的華夏文明,與中國的和諧安定,國力強盛是分不開的,所以啊,我們要慶幸,直到現在還傳承有玉文化,直到現在還能把玩欣賞翡翠,而不是賭命挖石,為口飯錢。

尋翠閣潛心分享翡翠收藏知識、經驗及故事,專注原創翡翠相關知識文章,如果您對翡翠有興趣,但又有不解之處,不妨留言或者私信(微信號:wxll0628)探討,定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以翠會友,期待您的分享與關注,更期待能與您成為朋友。


尋翠閣


看了不少回答,都沒說在點子上。

首先,要搞明白,我們通常說的緬人是指緬族人。緬族是緬甸的主體民族,約佔百分之六十。說緬人不喜歡翡翠,主要是指緬族人不喜歡,他們主要居住在瓦城以南至海邊的平原地區。

緬甸的華人華僑怎麼會不喜歡呢?傣族,景頗族等北邊少數民族,怎麼會不喜歡呢?

到目前為止,大多數老緬也不知翡翠這一說法,只知道叫玉。

我們大都知道,緬人喜歡黃金,喜歡寶石,翡翠還真不是什麼心愛之物。

有朋友說是因為窮,顯然太牽強,曾經的緬甸很長一段時期,可以說是東南亞首富之國。有人說因為老緬沒有受天朝玉文化薰陶,這倒有幾分道理。但不要忘了,緬甸的國石是紅寶石哦,寶石文化還是有的喲。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那麼漂亮的翡翠,黑老緬咋就不愛呢?

大家要明白,出翡翠的地方屬於克欽邦,歷史上大多數時間,屬於天朝的勢力範圍。老緬在平原上,對翡翠的認知幾乎為零。

元朝以前屬南詔、大理國管轄,元朝直接設土司管理,明清以來也是如此。

玉石開釆,大體上始於明朝,盛於清朝。

英國人入侵後,強行從清政府手上搶去。但玉石的開釆權仍就租給雲南玉石商人開釆,沒老緬什麼鳥事。

其實,一直以來,翡翠都被稱之為雲南玉。

只是後來,緬甸政府才逐步加強了對玉石礦山的管理。

現在來說,經營翡翠仍以華人華僑、嘎拉(羅興亞人)為主。

說到這裡,為啥老緬不喜歡翡翠,明白了吧?

一是屬地原因,翡翠歷史上與老緬沒多少關係;二是明清對下緬甸經濟、文化影響力偏弱,雖然緬人稱臣納貢。

至於以後就不好說了。現在緬甸政府全面加強了翡翠的管控,不僅控制毛料,還想搞加工升級,重點出口成品。

這麼美麗而又價值連城的寶石,老緬如再不愛上它,那隻能說腦子裡有水了,呵呵。






聊齋志玉


翡翠是一種很優雅的玉石,世界上產翡翠的地方很多,危地馬拉、日本、俄羅斯、墨西哥等,但寶石級的翡翠只有緬甸出產,每年緬甸都出產大量的翡翠原石,但在緬甸國內,帶翡翠的人卻很少,絕大多數的翡翠原石都進入中國。

為什麼原產地的緬甸,翡翠沒有流行開來呢?

沒有形成玉石文化

翡翠與和田玉一樣,都是礦物集合體,區別與寶石的單晶體,他們屬於玉石,玉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新石器時代,玉就在祭天禮地、禮儀中扮演著重要作用,進入春秋戰國,玉逐漸發展為人格化,玉是君子的象徵,玉被儒家譽為十一德,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玉文化,不斷的傳播發展,傳承至今。而緬甸並沒有自己的玉石文化,最多也就把翡翠當做一種飾品看待,形成不了普遍共識,達不到文化的高度,只有文化才具備不斷傳承的能力。

沒有標誌性人物引領

中國的玉文化,在古代是一種貴族文化,只有皇室諸侯,享有擁有玉的權利,玉在當時是老百姓渴望而不可及的聖物,直到唐代,玉才逐漸世俗化,尋常百姓,只要能負擔的起,也可以擁有玉。到了清代初年,又一種優質的玉石進入中國,它就是翡翠,翡翠的豔麗多色,通透水潤,立刻就獲得了國人的喜愛,這點慈禧太后表現的最為瘋狂,她狂熱的喜歡翡翠,生活中物品好多都是翡翠打造的,就是連死後,也帶有大量的翡翠陪葬品。她是第一位引起翡翠風潮的名人,上行下效,翡翠第一次進入高潮。民國時期,又一位女性引領了翡翠時尚的潮流,她就是宋美齡,一襲旗袍,再搭配一件翡翠手鐲,優雅的東方女性魅力十足,名媛潮女紛紛效仿,再一次掀起翡翠的熱潮。而在緬甸缺乏這樣瘋狂喜愛翡翠的名人效應。

經濟發展滯後

緬甸的經濟發展滯後,各派武裝割據,常年處於戰爭狀態,尤其是出產翡翠的緬北地區,為了利益,戰爭幾乎就沒有中斷過。老百姓民不聊生,吃飯都成問題,誰會在乎翡翠的美,畢竟那不能當飯吃,甚至比不上黃金,一旦有急用,能直接變現,或者直接充當貨幣。

以上這些原因,造成了翡翠雖然產在緬甸,但並沒有在緬甸盛行的原因,作為消費國的我們,也要感謝他們的辛勞付出,為我們帶來這些大自然的精靈。


御梵希珠寶


我們都知道,市面上的翡翠基本都來自於緬甸,作為玉石之王的翡翠深受我們中國人的歡迎,種水好些的翡翠更是受到熱烈的追捧。可作為翡翠的產地緬甸,喜歡翡翠的人卻並不多,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為什麼緬甸人不愛翡翠

緬甸人之所以不喜歡翡翠,無外乎這幾個原因:

1、緬甸格局動亂

我們老祖宗有句古話叫做“亂世黃金盛世玉”,意思是在亂世中,黃金更受歡迎,因為黃金是相當於貨幣存在的硬通貨。在亂世中能直接換到生活必需品和想要的東西,而玉石和古董之類的物品在這種情況下則很難出手。

緬甸這些年來戰亂頻繁發生,政局不穩定,當地人更喜歡黃金這樣的硬通貨以保障他們在戰亂中生存,像翡翠這樣不能直接變現的自然就不受他們的喜歡了。

2、緬甸的翡翠量很大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在中國,翡翠都是通過商人去產地挑選、購買並加工後才最終出現在我們眼前的,尤其是種水好的翡翠更是數量稀少,自然非常珍貴;而緬甸本身就是翡翠的產地,翡翠的數量遠大於在中國的數量,緬甸的許多寺廟甚至用翡翠原石直接砌牆、鋪地,在中國人眼裡,這簡直是暴殄天物的行為。

被用來砌牆鋪地的翡翠原石

3、緬甸玉文化缺失

我國自古就有玉文化的氛圍,翡翠在中國人的心中不僅是一件值錢的物件,更代表著一種品行和傳承。我們以佩玉為美,甚至將玉當成傳家寶,悉心保存後傳承給下一代繼續佩戴。而緬甸並不存在玉文化的氛圍,自然不會覺得翡翠代表著品行和美好的事物,也就談不上如何喜愛翡翠了。

4、緬甸翡翠加工技術落後

中國的玉商從緬甸買回來的翡翠基本都是原石,再通過國內的加工和雕刻工藝,最終才呈現出精美的翡翠飾品。而緬甸的加工技術非常落後,戒面已經是他們能加工的極限了,那些精巧絕倫的吊墜雕工他們是很難做到的,緬甸人看的最多的就是翡翠原石這種幾乎沒有美感的石頭,肯定是提不起對翡翠的喜歡的。

5、緬甸經濟條件落後

我們都知道,緬甸的經濟水平相對落後很多,而在落後的國家,解決溫飽問題才是最首要的需求,其他的都是次要的,所以像翡翠這樣主裝飾和養生效果的東西對緬甸人並沒有太大的誘惑力。而中國改革開放之前,人們對珠寶首飾的購買和收藏力也很弱,直到後來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人們的經濟條件上來了,才開始把眼光瞄準到兼具裝飾和收藏升值能力的玉石上來。


拍品彙


首先拋磚引玉,說一下最近緬甸原石公盤出現的網紅,再來以此反思一下翡翠光鮮的背後,希望從中可以找到大家需要的答案!

網紅登場,登鄧等燈……

這次公盤的第一位“網紅”在開盤的第一天誕生了,相信很多翠友的朋友圈都有機會看到這組圖片,小編的朋友圈當晚就被刷爆了,幾乎每位同行在同一時間都轉發了“兩小塊原料不過200克重底價88萬歐元摺合人民幣700多萬”。

出自著名的木那場口,圖片可見材料本身並不完美

打燈明顯可見天然裂紋

底價88萬歐元只能說明翡翠確實瑕不掩瑜

“200克”、“88萬歐元”、“700多萬人民幣”,如此富有視覺衝擊力的數字組合,最適合以此借題發揮向世人宣告:翡翠價格不菲,大家且買且珍惜!小編放棄了這個念頭,因為小編認為翡翠在商業範疇的價值,人盡皆知,不過翡翠在產業範疇的代價,卻是鮮為人知。翡翠之於緬甸是商業,還是產業?

回顧2014年緬甸公盤“標王”,以底價6000萬歐元成交01

回顧2014年緬甸公盤“標王”,以底價6000萬歐元成交02

回顧2014年緬甸公盤“標王”,以底價6000萬歐元成交03

翡翠的商業依賴於中國,它在中國人心中象徵著“高端大氣上檔次”,翡翠的產業植根於緬甸,它在當地人眼中意味著“戰爭貧病海洛因”。先幫大家回憶一組更有視覺衝擊力的數字組合:2014年緬甸官方數據翡翠總產值超310億美金,這個數額相當於緬甸當年GDP的一半,僅僅當年公盤的“標王”競得金額6000萬歐元,這筆資金就足以維持緬甸第二大自治區克欽邦的147個醫療機構運作一年。

克欽邦位於緬甸北部,外媒眼中的“金玉之鄉”

如此說來,翡翠的產業應該是推動了當地的發展,為何卻被小編形容得像一場災難?!這與當地政治局勢有關,緬甸長年處於內戰,正是由於翡翠產業可以帶來鉅額財富,衝突各方都想方設法控制翡翠這個重要資源,使得翡翠絕大部分的產值都落入了軍方控股的公司,成為各方政府的籌集軍費的重要手段,普通百姓根本沾不到這些財富,碰到的只是衝突動盪和流離失所。

緬甸玉礦開採全景

大規模開採,植被完全破壞

高山變谷地,水資源被汙染

緬甸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克欽邦地區的當地居民卻沒有耕地,此地礦產資源最為豐富,盛產黃金和翡翠,素有“金玉之鄉”的稱號,向來就是內戰各方居家旅行必爭之地。不可再生的有限的翡翠礦產資源,不但無限放大了翡翠帶來的財富,更是無限放大了既得利益集團的貪婪,瘋狂無度地開採,以致該地區整個土地結構被破壞,山都變成了谷地,河流也被徹底汙染,失去了耕地和家園的當地居民為了養家餬口,成為礦工幾乎是活下去的唯一選擇。

玉礦礦工簡陋惡劣的生活環境

惡劣的開採條件,山體滑波每年奪走了多少生命

玉礦開採條件極其惡劣,時有礦難發生,而且礦區裡毒品橫行,買海洛因跟市場買菜一樣方便,礦工們飽受終日體力勞動帶來的疲勞和抑鬱,大多依賴海洛因逃離殘酷的現實世界。礦工徹底淪為了當地既得利益集團的生財工具,被體活掏空身體,被毒品蠶食精神,被戰爭摧毀生活,他們無暇欣賞翡翠的美麗,於他們而言翡翠只是一種生存工具。

“翡翠夢”就是黑暗中那縷陽光,礦工們賴以生存的念想

海洛因竟然是礦工們最大的娛樂

逃離殘酷的現實,哪怕只是瞬間

對於緬甸翡翠是如此血汗寶石,這份愛目前對緬甸的普羅群眾而言還是過於沉重,況且緬甸是一個佛教國家,大部分緬甸人民都是虔誠的佛教徒,“人靠衣裝,佛靠金裝”,可見佛教跟黃金的密切關係,因此相對翡翠飾品,黃金飾品在當地更受追捧。

最後小編還想嘮叨一些話,翡翠並不是罪惡的根源,緬甸如今的窘況並非一朝一夕,這是一個歷史難題。說到底小編也是翡翠的既得利益者,沒有資格站在道德制高點高談闊論民生問題,而是希望向大家講述翡翠光鮮背後人類的代價。翡翠這份美麗確實來之不易,並不只是不斷刷新眾人認知的高昂原石價格,更多應該是感受翡翠背後的各種辛酸故事,賦予我們手中的翡翠更多層次的意義。


翡翠噠人


看有的人說因為緬甸窮?如果僅僅是因為窮,緬甸人帶黃金的也不少啊。而且緬甸窮,加工成本也低,礦主手裡的石頭成本,恐怕比公盤價格百分一都不到,如果流行,富人來說完全可以接受。普通人?直接去礦山撿石頭就好了吧,也就是去年開始才不讓散戶入場的,從前,大礦主扔的石頭隨便撿,都會撿漏。。回來隨便磨一磨就是好東西了!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緬甸的小乘佛教文化決定的。文化不同流行不同!

緬甸是東南亞國家,信仰的是小乘佛教,看到這裡恨的牙癢癢,頂著佛教的光環,盡幹些齷齪的事情!原石,片料,成品造假層出不窮,染色注膠真的當事業在做,做的相當仔細,甚至不惜把假石頭埋地裡幾年再挖出來,皮色會有自然沁色變化。

扯遠了,為什麼緬甸不喜歡翡翠?華人喜歡翡翠是因為背後的文化,其中,道家文化佔70%,佛家文化佔30%,而且是大乘佛教哈。

所以緬甸人不喜歡翡翠,因為信仰不一樣。

華人戴著竹子吊墜,節節高升,在緬甸人眼中最多一句,戴竹子幹嘛?我又不是熊貓!!!!

一些瑞獸,緬甸文化中根本沒有,比如龍鳳,貔貅,麒麟。

緬甸也不講究十二生肖,是8生肖,按照星期的。。。。

還有什麼?總不能讓老緬信財神?關公?鍾馗?

沒有了文化的支撐,翡翠就普通了,所以緬甸富人也喜歡,但是沒有那麼崇拜,這就尷尬了,國內明星帶翡翠,同行羨慕也要買,粉絲瘋狂羨慕。緬甸呢?富商戴了,也沒反應啊,內心是這樣的:不就是北邊山區的石頭嘛,有神馬好看的。。。

所以沒流行起來而已。

這樣的一個首飾盒,是國內每個大姑娘小媳婦的夢想,緬甸人沒這個概念的。

所以說,緬甸是唯一寶石級的翡翠產地,中國又是唯一的翡翠消費大國,所以,人為刀俎 我為魚肉啊!

雖然他們不流行,難道賣石頭的價格便宜了?今年8月公盤價格,整體的底價比去年都翻好幾倍,真的是看到中國人瘋狂了哈!

雖然他們不流行,但是,賣成品,喊價絕對不含糊!去買過的都知道!

雖然他們不流行,但是造假層出不窮,還那麼耐心!試問多少老闆吃過虧?

說多了都是眼淚


開雲珠寶石頭書


緬甸人不是不愛翡翠,只是相比翡翠 他們更喜歡寶石和黃金。(話說黃金全世界人民都喜歡的好不?)

小編給你舉個例子,因為緬甸主要信仰佛教,所以也被稱為“金色佛國”、“佛國淨土”,所以在緬甸,可謂是“一村一寺廟,一山一浮屠” ,這大概意思就是緬甸每個村子都會有一個寺廟,一座山就有一座佛塔。金色的佛塔和寺廟遍佈全國,而且佛塔和寺廟往往是當地最好的建築,可見佛教在緬甸的地位。

既然重要那肯定是要用心建造,所以通過看佛塔就可以知道 緬甸人民的審美觀和價值觀,當然世界觀不用看都知道了。從緬甸的佛塔我們可以看出,佛塔基本上都是“金色的”,而且在佛塔最頂部會有一個金頂,上面主要安置黃金和寶石,普通的以水晶作頂,重要一點的 風格就偏為豪奢 使用珍貴寶石或者是鑽石。比如仰光大金塔就是一鑽石為頂。一方面使用發光的寶石在頂,陽光之下可以光彩奪目,反射仰光。另一面,可以看出在緬甸人心目中寶石確實最為珍貴,放置在最為頂部,其次是黃金次之。

當然緬甸人也不是不喜歡翡翠,比如在緬甸有座比較出名的“翡翠佛塔”,在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這座佛塔不僅選址和建造都是十分“殊優”,就是造價也是堪稱不菲。供奉的是翡翠佛(用整塊大型翡翠毛料,整體雕刻而成,十分珍貴),整個佛塔的本身,也是使用翡翠作為建築材料砌成,許多主要部件的翡翠直接來自翡翠公盤,都是商人拍下之後,直接捐獻出來作為“建材”。

前面說過,佛塔對於緬甸人民十分重要,能夠用翡翠修建佛塔,不僅心誠,更是肯花費。可見翡翠也是緬甸人所喜歡的,只是沒有黃金和寶石對他們的吸引力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