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臨死前曾說,滿足一要求便投降,忽必烈為何還下決心殺之?

邱喜輝




文天祥,在人們心中一直是個大英雄。

他是官員的榜樣,是百姓心中的明燈,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世人,如何做一個大寫的“人”。只是,宋朝大勢已去,縱然文天祥能力出眾,想力挽狂瀾,但終究敵不過趨勢。

文天祥前後被俘兩次,第二次被俘時,忽必烈提出“請先生擔任中書丞相一職。”

文天祥表示不做元朝的官,但可以考慮當元朝的民。聽這話,文天祥話軟了。但三年後,忽必烈還是殺了文天祥,這到底怎麼回事,忽必烈為什麼要如此?

文天祥的過去,說明了不能放虎歸山



文天祥在39歲的時候,元朝大軍來了,除了安排不多的兵馬抗敵外,自己散盡家財,招兵買馬,以抵抗元軍。當時,文天祥振臂一揮,聚攏了5萬仁人志士。

該做的都做了,但蒙古的鐵騎,實在不易抵擋。元朝的丞相伯顏,在1275年和文天祥進行了談判,就一個意思:宋朝表面上都投降了,你還硬撐什麼?降了吧!

文天祥是誰?是士大夫的代表,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忠君愛民”早已深入骨髓,因此幹錯利落地拒絕了。既然文天祥敢拒絕,伯顏就敢翻臉。綁起來,送往大都。

在途中,文天祥趁對方一個不小心,逃了。於是,文天祥給元人留的第一個印象是,不屈並且狡猾。

文天祥跑哪去了呢?東南方。



五月,文天祥在福州,與張世傑、禮部侍郎陸秀夫、右丞相陳宜中等擁立益王趙昰為帝。不久之後,文天祥再次聚兵抵抗元軍,只是實力還是差得遠。敗退廣東之後不久,文天祥再次被俘虜。

同樣,又被押送往北邊的大都(北京)。這次,文天祥沒有能跑得掉。

文天祥兩次舉兵抗擊元朝的舉動,說明此人“狡猾”而且對宋朝忠誠,此人要被放回去,他還會大概率地再次起兵對抗元朝。文天祥以往的過去,促使忽必烈無法放文天祥回到民間當百姓。

文天祥的性格,讓忽必烈無法掌控



在大都,雖然忽必烈是元朝的皇帝,但文天祥絲毫不懼。

忽必烈想邀請文天祥做丞相,邀請是真心的,但不是所有“真心的邀請”都能如願。

面對忽必烈的邀請,文天祥給出了自己的回答,原文如下:

國亡,吾分一死矣。儻緣寬假,得以黃冠歸故鄉,他日以方外備顧問,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國之大夫不可與圖存,舉其平生而盡棄之,將焉用我?

啥意思?給你當官,我是不幹的,但回去當個道士或老百姓,那是可以的。時間久了,做個所謂的顧問,也不是不行。如果讓我必須做官,那我只有一死了。

有人說,看到這段話,感覺文天祥要投降了。其實不是,這就是文天祥的性格,很堅毅,但不缺柔軟和智慧。不當元朝的官,說明文天祥不願和元朝同流為伍。回去當道士或者當老百姓,是屈從於大勢,條件成熟,還有東山再起的可能。



生命如此珍貴,47歲的文天祥也不想死。但,如果在當元朝的官和“死”做選擇,文天祥的選擇是“死”,因為一旦當了元朝的官,文天祥的人設就會徹底崩塌,這不是文天祥要的東西。

對於文天祥的性格,閱人無數的忽必烈看明白了,對於文天祥的意思,忽必烈也清楚了。

“要麼為我所用,要麼去死”,這幾乎是所有偉大君主都做的事情。

但是,忽必烈還想繼續看看,繼續等等,不放棄希望。

關押文天祥期間,常有“文天祥”相關的事件



文天祥在大都關了三年,沒有屈服,這怎麼辦?殺了,有點可惜,不殺,不能所用。忽必烈有些鬱悶。

但是,其後發生的幾件事,最後促使忽必烈下了決定。

第一件事,是有人打著“宋主”的名義起兵了,號稱有幾千人馬,要發兵救出文天祥;第二件事,福建有一僧人說土星冒犯帝坐星,懷疑京城有變亂。什麼是土星?文天祥唄,什麼是帝座星?忽必烈唄;第三件事,京城裡發現了未署名的書信,說計劃某日火燒蓑城葦,率領兩側翼的士兵作亂,丞相就沒有憂慮了。丞相是誰?說的就是文天祥;第四件事,元朝左丞相阿合馬被殺了。

幾件事情一一發生,忽必烈開始重新考慮問題了。如果不解決文天祥的問題,還會有人打著救人旗號鬧事,引發社會動盪。

於是乎,1283年,忽必烈終於下定決心,殺了文天祥。

忽必烈將大英雄文天祥殺死了,只留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後錄》、《正氣歌》等作品。人死了,但那首著名的《過零丁洋》,那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彷彿還在忽必烈和大臣們的心頭盪漾。



文天祥沒有投降當官,但有“妥協當民”的意思,忽必烈最後殺了文天祥,有三個原因:一是文天祥的兩次和元軍對抗說明,這人不容易臣服;二是,文天祥的性格堅毅又靈活,如果不能為元朝所用,可能會造成對元朝的損害;三是發生了一些“打著文天祥”的名義鬧事的人群。


藍風破曉


歷史上真實的文天祥之死,可能要出乎大家的意料——

文天祥根本不想死,也根本沒把自己當成什麼“民族英雄”。

中學歷史課本中的文天祥,似乎是個為漢族命運誓死決絕降元的剛烈形象,真實情況可並非如此。

在文天祥的時代,並沒有漢族這個說法。文天祥本人,也不持任何民族主義立場。他對元朝的抗拒,主要是由於本人受過正統的儒家教育,是個有忠君思想的士大夫。

因此,文天祥拒絕元朝的招撫,是由於他是元朝遺臣,本身就不宜出仕新朝。

文天祥只求元朝別讓他當官,其他做啥都行。

這在史料中可是有很多證據的。

像是《宋史》就記載道,元世祖忽必烈派王積翁勸說文天祥時,他竟然回答道:

國亡,吾分一死矣。儻緣寬假,得以黃冠歸故鄉,他日以方外備顧問,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國之大夫不可與圖存,舉其平生而盡棄之,將焉用我?

這段話中有兩個關鍵語句:

①儻緣寬假,得以黃冠歸故鄉,他日以方外備顧問。

意思是:只要別讓我當官,我甘願當一個被元朝蒙古人統治的順民。只要元朝朝廷對我文天祥有需要,我願意當個顧問啥的。

②若遽官之,非直亡國之大夫不可與圖存。

意思是:如果一定要讓我文天祥當官,我一個士大夫只能一死了之了。

換言之,文天祥只是不想當官。只要不當官,就守住了士大夫的忠君體統,給元朝出謀劃策當顧問也無所謂。

除此以外,文天祥還有兩個弟弟,他在死前曾給弟弟文天璧寫信,明確支持弟弟去做元朝的官員,是為:

我以忠死,仲以孝仕,季也其隱。


HuiNanHistory


忽必烈直到文天祥臨死前也沒下定決心要殺他,文天祥也不是在臨死前提的要求,而是在其被抓不久以後提的,這個時間與他的死之間相差了差不多有四年。


兩次自殺未遂

1277年12月,文天祥兵敗被俘。,趁機吞食腦子(過量食用可致死),以求自殺,但可惜,並沒有死,隨後,文天祥被押解去見元軍將領張弘範。張弘範企圖勸降文天祥,讓其勸降其戰略伙伴張世傑,被文天祥多次拒絕,最後還寫了《過零丁洋》出來“交差”,“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言傳誦至今。

隨後,文天祥又被押解至燕京(即今北京),在路上,文天祥八天八夜未吃飯,以圖自殺,結果又一次活了下來,“既不畏死,何以畏生”,於是,文天祥又開始恢復吃飯。

“投降”條件

元世祖忽必烈想要更多有才能的南宋官員為他所用,而身為丞相的文天祥自然是他的首選,文天祥在看到忽必烈的招降聖旨後,提出了他“投降”的條件。

“國家亡了,我唯有一死以報國。倘若被寬赦,得以道士的身份返回故鄉,他日倒是可以以世俗之外的身份作為顧問。假如馬上許以高官,豈不盡棄平生之抱負。”

"國亡,吾分一死矣。儻緣寬假,得以黃冠歸故鄉,他日以方外備顧問,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國之大夫不可與圖存,舉其平生而盡棄之,將焉用我?"——《宋史》

雖然有不少大臣為文天祥求情,放他回鄉為道士,但也有人提出文天祥一旦回到江南,號召抗元力量,又是一大威脅,最終此事也只能作罷。文天祥在燕京一共呆了三年,忽必烈也知道他英勇不屈,便也動了放了他的心思,可是碰巧又遇到江南有人借文天祥起兵,沒辦法,只得繼續關著文天祥了。

文天祥之死

1282年,元朝廷又來問文天祥,“汝何願?”文天祥答:承蒙宋恩,身為宰相,此生不願奉二姓,願賜一死則足矣。“

可是元世祖忽必烈仍然沒有下定決心,殺還是不殺。一會兒詔令要殺,一會兒又詔令阻止,只不過,就在這詔令之間,文天祥已經從容赴死了,終年四十七歲。

其衣服中留有絕命詩一首:”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想來,當初文天祥提出回鄉做道士,也只會是權宜之計,一旦得脫,便會如蒙元所想,去往江南,振臂一呼,四方響應,再欣抗元浪潮。只嘆未能如願,還要被一些居心叵測之人拿來嘲諷,真不值也。


水一白聊歷史


我們首先要清楚一個概念,那就是遺民這個群體。遺民通常是指舊王朝滅亡後不願臣服於新朝統治的人群,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隱居山林田園、不奉新朝的行政命令,不食新朝俸祿。大多數遺民基本都屬於前朝官僚、知識分子。

最早的遺民應該是屬於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齊,他們隱居於首陽山,以采薇為食,最終雙雙餓死,留下傳唱千年采薇歌,講訴著他們對故國的忠貞。

登彼西山兮,採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後世遺民均以伯夷叔齊為典範,即便是態度軟化也僅僅是在新朝需要時候出山,以布衣的身份參與決策,事成之後繼續歸隱。

文天祥想要的就是這種狀態,他被俘後就曾經表示,他接受了南宋滅亡、大元統一區夏的現實,自己作為南宋丞相,不願侍奉二主,想要隱逸山林,有需要再出山幫忙,幫完了忙繼續歸隱。

對於元朝來說,文天祥如果不能為元朝所用,那隻能把他做掉。因為文天祥作為南宋丞相具備一定的號召力,如果把他放出去再繼續組織反元,那大元的面子往哪擱?而且,文天祥也沒想活,把他殺了正好成全他忠臣的名節。他給弟弟去信時候說:我以忠死,仲以孝仕,季也其隱。就是告訴他弟弟在元朝好好做官,延續家族香火,好讓他的死忠無後顧之憂。

所以,文天祥求死是求仁得仁,並沒有什麼了不得的。因為歷代遺民都是忠君的楷模,歷朝歷代都要受到表彰。而且,這也和儒家的政治主張相契合,儒家主張忠君,而歷代遺民守節之舉是現成的樣板,所以遺民在歷朝歷代都被儒家所頌揚,而歷朝歷代得君主都願意頌揚這些遺民,好讓天下人都忠於自己。

所以說,文天祥放在其所處的時代是宰正常不過的,放在今天則是過時。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忽必烈是有放了文天祥的想法,但是,叛宋的漢奸卻非要他死。

在說文天祥這件事前,我們先說兩個“漢奸”!

在戰場上,為國捐的的人又很多。一時興起,激情澎湃時捨身取義的也大有人在。但是,像文天祥這樣,忍受住時間考驗,最終慷慨赴死的,真是世間少有的英雄!


汪精衛是近代史上最大的漢奸,但是,他不是一開始就想當漢奸的。汪精衛年輕的時候,也是愛國的革命者。在他27歲的時候,他曾策劃謀殺清朝的攝政王載灃。他的妻子陳璧君,就是被他的英雄舉動感動了,在他行刺的前一天“獻身”給他。此時,汪精衛夫妻都還是愛國革命者。

可是,等到1938年,國民政府遷都重慶以後,汪精衛夫妻竟然一起投日了。。。兩人經河內逃往上海。1940年,汪精衛組建了偽國民政府,夫妻二人一起給日本人當狗。

洪承疇在被皇太極俘獲之前,是明朝的薊遼總督。剛被抓住時,洪承疇也是一臉正氣,絕食數日,拒不肯降,要為大明“捨身取義”。還把來勸降的官員都給罵走了。

據說,後來他見到孝莊太后以後,不知為何,忽然想通了,投降了滿清。要知道,此時的大明還以為洪承疇戰死了,正在為他進行哀悼。洪承疇後來也被清朝乾隆皇帝列入《貳臣傳》!

文天祥是有機會被放走的,但是,被漢奸攪黃了。可是,我覺得就算是忽必烈放了他,他回去以後照樣會起兵反元。

文天祥被俘以後,絕食八天。很多投降元朝的宋官都來勸他,都被罵走了。宋朝的狀元宰相留夢炎來勸文天祥,結果被文天祥罵“無父無君”!留夢炎因此懷恨在心。後來,忽必烈派人問文天祥如何才肯降。

文天祥答覆:"國家亡了,我只能一死報國。倘若因為寬赦,能以道士迴歸故鄉,他日以世俗之外的身份作為顧問,還可以。假如立即給以高官,不僅亡國的大夫不可以此求生存,而且把自己平生的全部抱負拋棄,那麼任用我有什麼用呢?"

忽必烈在原來的宋朝官員勸說下,也有放他走的意思。可是,就在此時,留夢炎提出反對意見:"文天祥放出後,又在江南號召抗元,置我十人於何地?"

(我相信,文天祥回去以後,就算是不起兵反元,也不會再回來效忠元朝的。)

因此,忽必烈沒有放了文天祥,還是把他繼續關在監獄了。這一關就是三年多,文天祥依然不投降元朝!在這三年裡,民間經常有人假借宋朝皇帝和文天祥名義造反。

後來,忽必烈猶豫再三之間,同意了文天祥“賜我一死”的請求。不過,忽必烈馬上就後悔了,又下詔阻止行刑。可惜,晚了一步,文天祥已經被殺。

文天祥在刑場上從容不迫,問明哪裡是南方後,對著南方叩頭三次。然後,慷慨就義。其衣服上有遺言: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文天祥被俘三年多都不投降,坦然選擇慷慨就義。真是真英雄、大丈夫。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論及文人風骨,必談文天祥,他可謂是古代知識分子中的一個標杆人物。南宋末年文天祥被元軍俘虜長達三年,期間多次被威逼利誘勸其投降,甚至被忽必烈許以宰相之位來勸降,但文天祥寧死不屈。文天祥雖然最終以死明志,可是他卻曾提出過極易被滿足的條件,只待忽必烈答應,就可以投降,但為何最終還是被殺?

在元軍初入中原時忽必烈求賢若渴,他曾多次尋求才能卓絕之官。王積翁向忽必烈力薦文天祥,表示整個南宋都無人出其右。忽必烈大為震撼,便派他去勸降文天祥。此時的文天祥雖然被元軍錦衣玉食地供奉,但他卻經常靜坐一夜,身體已經是強弩之末。

面對王積翁的勸說,文天祥回覆,國破家亡只能以死報國,不可以將自己的抱負置之度外。除非有寬赦,讓他可以做江湖道士迴歸故里,脫離俗世,才能給元作為顧問。王積翁等前朝舊臣極力勸說忽必烈答應此事,但曾在勸降時被文天祥訓斥過的留夢炎卻堅決不同意,加之有人以他之前起兵抗元一事作為藉口,忽必烈最終沒有答應。

其實忽必烈本人還是十分惜才的,文天祥最後一心求死,忽必烈答應後還於心不忍,想再下詔阻攔,可惜文天祥已死。既然忽必烈如此看重文天祥,文天祥又好不容易有機會可以讓他為己用,他為何卻閉口不應呢?只是為了大臣的幾句話嗎?

首先文天祥此人生而正直,為元所用的可能性極低。文天祥自小就對歐陽修等以“忠”為諡號的大臣羨慕不已,立志躋身其中。後來入朝為官,當時賈似道把握朝政,橫行霸道。宋度宗在去祭祀時,恰逢雨天,胡貴妃的父親就建議皇帝回宮。此舉卻讓賈似道心懷不滿,他藉口告老還鄉來要挾皇帝。皇帝無奈,只能讓胡貴妃削髮為尼,賈似道這才讓步。

文天祥聽聞此事便寫制誥諷刺賈似道,被賈似道懷恨在心,多次找人彈劾打壓他。但文天祥仍然堅持自我,效忠於君,無愧於民。後來元軍入侵,長江上游已經告急,也是文天祥率兵勤王。被俘後能堅持三年不屈服,可見文天祥之風骨。這樣的人不懼各種危險,也不被利益誘惑,不可能投敵叛國。忽必烈明白,即使釋放文天祥,他也不太可能為自己所用。

那就帶來了下面的問題,文天祥被釋放後,很有可能再度抗元。一個德高望重之人,他的號召力是驚人的。更何況在所謂的“異族入侵”的時候,一旦文天祥起兵必是民心所向。起初宋朝命各路兵馬勤王時,就是文天祥號召各路英雄豪傑,短時間內便聚集了萬人之多。他散盡家財作為軍備之用,凡是與親友論及國家大事,便泣不成聲。

就算是投降元軍的人,都不得不佩服文天祥的忠義,不忍心與他針鋒相對。這種能讓內部凝聚,讓敵人佩服的人,一旦放回就是元朝的隱患。忽必烈雖然惜才,卻不願意自掘墳墓,只能感嘆道不同,不相為謀。

綜上所述,文天祥的投降條件看似是降,其實還是隱含對故國的深刻眷戀。只可惜這樣一位英雄人物生不逢時,不過也是這等亂世,才有機會成就這等英雄,他稱得上是幾千年中國人堅持風骨的一個縮影。


鄧海春


這麼問真是其心可誅啊!文天祥是自願要求被處死,在文天祥臨上刑場時特別從容不迫,對獄中吏卒說:“我的事完了。”向南跪拜後被處死。

從容殉國:

文天祥在路上,八天沒有吃飯,沒有死,才又吃飯。到達燕京,館舍侍員殷勤、陳設奢豪,文天祥沒有入睡,坐待天亮。於是移送兵馬司,令士卒監守他。當時忽必烈多次搜求有才能的南宋官員,王積翁說:“南宋人中沒有誰比得上文天祥的。”

至元十九年(1282),福建有一僧人說土星冒犯帝坐星,懷疑有變亂。不久,中山有一狂人自稱“宋主”,有兵千人,想救出文天祥。京城也有未署名的書信,說某日火燒蓑城葦,率領兩側翼的士兵作亂,丞相就沒有憂慮了。

當時大盜剛剛暗殺了元朝左丞相阿合馬,於是命令撤除城葦,遷徙瀛國公及宋宗室到開平,元朝廷懷疑信上說的丞相就是文天祥。元廷召見文天祥告諭說:“你有什麼願望?”文天祥回答說:“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願賜我一死就滿足了。”

然而忽必烈還不忍心,急忙揮手要他退去。有的說應該答應文天祥的要求,詔令可以。不一會兒又下詔加以阻止,文天祥已死了。文天祥臨上刑場時特別從容不迫,對獄中吏卒說:“我的事完了。”向南跪拜後被處死。

幾天以後,他的妻子歐陽氏收拾他的屍體,面部如活的一樣,終年四十七歲。他的衣服中有贊文說:“孔子說成仁,孟子說取義,只有忠義至盡,仁也就做到了。讀聖賢的書,所學習的是什麼呢?自今以後,可算是問心無愧了。”


金鱗31


遭叛徒出賣被捕

1278年十二月的一天,文天祥部正在潮陽的五坡嶺(現汕尾市海豐縣城北郊五坡嶺)做飯,此時叛徒陳懿正引著大隊元軍趕來。他們順著炊煙的方向迅速包圍了五坡嶺,文天祥部措手不及,全部被俘,文天祥也被元軍千戶王惟義抓住。文天祥吞食腦子(即龍腦),但沒有死。

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二月的一天晚上,由於元軍的緊逼,陸秀夫揹著衛王赴海而死。至此,南宋滅亡。

小人作祟,釋放文天祥受阻

宋亡後,忽必烈派人召降文天祥,並許以宰相之位。但文天祥說:

“國家亡了,我只能一死報國。倘若因為寬赦,能以道士迴歸故鄉,他日以世俗之外的身份作為顧問,還可以。假如立即給以高官,不僅亡國的大夫不可以此求生存,而且把自己平生的全部抱負拋棄,那麼任用我有什麼用呢?”

1、漢奸留夢炎害怕威脅其位置,反對釋放文天祥

忽必烈有意釋放文天祥,但投降元朝的漢奸留夢炎不同意,他對忽必烈說:“文天祥放出去後,又會在江南地區號召人們抗元,置我十人於何地?”釋放文天祥之事就此作罷。

2、陰謀論出現(大概率是漢奸製造的謠言)

元十九年,中山有一狂人自稱“宋主”,有兵千人,想救出文天祥。京城也有未署名的書信,說某日火燒蓑城葦,率領兩側翼的士兵作亂,丞相就沒有憂慮了。當時大盜剛剛暗殺了元朝左丞相阿合馬,元朝廷懷疑信上說的丞相就是文天祥。

以上兩點就是忽必烈最終不釋放文天祥的原因。

殉國

元廷召見文天祥告諭說:“你有什麼願望?”文天祥回答說:“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願賜我一死就滿足了。遂從容殉國。


揚生解史


這種說法至少是以訛傳訛。宋史文天祥傳裡的記載是這樣的,元世祖派人勸降,文天祥說,”國亡,吾分一死矣。儻緣寬假,得以黃冠歸故鄉,他日以方外備顧問,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國之大夫不可與圖存,舉其平生而盡棄之,將焉用我。”把這段話掐頭去尾作為文天祥有投降之意的證據,不知是何居心?

文天祥這段話的大概意思是,國家已經滅亡,我的職分就是一死。不過,如果讓我出家為道人回到故鄉,以後以出家人的身份來做顧問,也可以。但如果現在給我官做,一則哪有和亡國之臣商討治理國家的道理?二則我這一輩子的所作所為都要被拋棄,那用我幹啥子咧?這段話不能隨意裁剪,否則就是耍流氓咯。

文天祥在回答中提出的可不是一個條件,而是好幾個,一個是回家,又一個是出家為道人,不做官,再一個是現在不給元朝當顧問,是以後再說。文丞相提這三個條件,對元世祖可有點不地道,純屬忽悠人。他的想法顯然是回江西吉安,招兵買馬,再來討元。此前降元的一些宋臣想建議忽必烈釋放文天祥讓他出家回故鄉,但他們在徵求降元的宋故丞相留夢炎的意見時被留拒絕,留某人看得很清楚,他說“天祥出,復號召江南,置吾十人於何地!”留不肯為文天祥說項,一個是怕惹禍,一個是文丞相當年在留降元后寫詩罵過他,”龍首黃扉真一夢,夢迴何面見江東”。

即便如此,忽必烈還關押了文天祥三年,試圖勸降,直到最後有傳言說有人要營救文天祥,忽必烈才下旨處死文天祥。文天祥要是怕死想投降,在大都關了三年,哪天不能投降?


葉海林


文天祥是南宋未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民族英雄,他在英勇就義時寫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身報國大義凜然寧死不屈錚錚鐵骨的精神,令人蕩氣迴腸可歌可泣的壯舉表現出英雄的氣節和愛國情懷深深融入世代人血液情感之中以此為座標榜樣力量激勵鼓舞后人忠於民族報效祖國凌雲壯志,在元軍順江而下之際文天祥變賣家產充軍費積極組織各路人馬抗擊元軍輾轉廣東多地與元軍交戰,終因寡不敵眾兵敗被元軍所俘元軍主將讓文天祥規勸南宋大將張世傑率軍歸順元軍被文天祥斷然拒絕被押解京師,忽必烈為能迅速平定南宋軍民抗元義士對文天祥百般勸降利誘文天祥以一臣不侍二姓回絕了忽必烈,文天祥對南宋從小:到大赤城眷戀和情懷都難以割捨和泯滅有國才有家無論高管厚祿都絲豪改變動搖文天祥對南宋滿腔熱血愛國情真文天祥仍堅貞不屈選擇了捨生取義慷慨就義的報國之心讓南宋軍民矢志不渝堅持到底決心和意志讓南宋重新振作重現光芒輝煌。至於什麼投降條件是為了政治需要添寫的吧,正是有了文天祥民族英雄的精神也使我們在抗日戰爭抗美援朝中也激發我們民族愛國奮戰的精神和鬥志和勝利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