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關羽,一箇中國人最熟悉的陌生人

關於關羽,一箇中國人最熟悉的陌生人

關羽關雲長,可能是在中國甚至是海外名氣名氣最大的一個武將了,全國各地到處都有關帝廟,更是讓這個三國時期的人物,長期以來受到人們不斷的尊崇和朝拜。

在民間更是形成了拜關二爺的傳統,尤其是刀頭舔血生死攸關的職業,大家出發前都會拜一拜關二爺,電影無間道里更是出現了警署和黑社會辦事錢都在拜關羽的鏡頭,關羽可以說是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但事實上有關關羽的很多事情,大家知道的都是錯的。

關羽的眾多事蹟中,大多數都是虛構的,面對這麼一個如此熟悉的人物,其實大家對他還是很陌生的,那麼關羽的真實人生軌跡到底有哪些呢?

關於關羽,一箇中國人最熟悉的陌生人

(1)關羽的真與假

一 《三國演義》大家的一個經典場景就是“桃園三結義”,這是劉備集團最重要的戲碼,也是被後人無數次提起的忠義的開始,以至於後來所有人結拜為異性兄弟的時候,都要拜關羽。

這個場景同時還意味著底層出身的劉關張兄弟三人開始了一連串艱苦卓絕的創業故事,所以很多底層青年,每每仿效桃園三結義的時候,一方面是希望能有劉關張一樣的兄弟情,更重要的是有內心潛意識裡則是希望有劉備核心集團那樣的功業。

很可惜這個故事完全是杜撰的,史書上倒是說“過關羽與(劉)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這是這是劉曄對曹丕所說的,代表了其時一般人的看法。

三國志關羽傳裡面則說劉關張三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只是說這個劉備這個草臺班子剛搭建的時候,核心成員的關係是非常好的,至於非常戲劇化的桃園三結義是沒有的。

二 關羽的個人單挑戰績大部分都是假的,“溫酒斬華雄”這個關羽的成名戰,實際上史書上明確記載華雄是被三國猛人孫堅殺死的。

殺顏良誅文丑,三英戰呂布,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這些聽起來很過癮的事情,事實上也就只有顏良是關羽殺的,文丑跟他完全沒有關係,其他的根本就是杜撰。

還有關羽威名遠播的兵器青龍偃月刀,也是不可能存在的,漢代冶鐵的溫度達不到可以鑄造出厚重的大刀,而且據考證那個時代根本就沒有長柄刀,所以鼎鼎大名的青龍偃月刀也只不過是後人的杜撰而已,目的還是為了突出關將軍個人的武功了得。

但有一點是非常肯定的,關羽在三國時代的確是公認的猛將,這話當然別人說出來才更有信服力,曹操的重要謀士程昱、劉曄,以及孫權大將周瑜都誇過關羽,所謂“關羽、張飛皆萬人敵”,“關羽、張飛勇冠三軍”,“關羽、張飛熊虎之將”。這話出自敵方陣營可信的還是非常高的。

關於關羽,一箇中國人最熟悉的陌生人

三 關羽作為一名高級將領完全不合格。

關羽是劉備集團的核心成員,屬於高級將領,讓他負責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荊州,是整個諸葛亮三分天下一統中國,最核心的位置,有了四川和荊州劉備最後才能統一中國,丟了荊州也就相當於絕了出蜀的通道,基本上劉備的敗局在關羽丟了荊州的時候就一定註定了。

他不是一個普通戰將,而是鎮守一方(荊州)的統帥。但他偏偏認識不到諸葛亮聯吳抗曹的戰略佈局,竟然不知聯吳的重要,一味大罵吳國為“吳狗”。

孫權派人求親,這是政治聯盟的一種人質紐帶,關係重大,你不答應,可以婉言推託,但他卻丟下汙辱孫權的話:“虎女怎能嫁犬子?”在感情上傷害了盟國盟軍。

關羽對內輕慢士大夫是出了名的,他跟張飛正好相反,張飛是對士兵不好對高級人員好,關羽是對下層士兵好,但是對高級人員不好,這更說明了草莽的性格,雖說張飛最後因為對士兵不好橫死了,但這個絕對是屬於小概率事件,一個鎮守一方的大員,不懂得管理部將,本身就是不合格的

最後導致得罪糜芳、傅士仁這兩個側翼(守江陵、公安兩地)將領,結果這兩人投降了吳國,關羽一下子落入孤立無援的絕境之中,以致變成吳軍的俘虜,被送上斷頭臺。

基本上關羽史書上的形象可以總結為,一個武力值不錯的將軍,但卻是一個非常糟糕的軍事統帥,對內不能約束下屬,對外則完全不知道本國戰略,這麼一個史書上記載的很明白的人,民間仍奉之為戰神,秘密結社的團體也祀之為盟主,實在令人費解。

關於關羽,一箇中國人最熟悉的陌生人

(2)假關羽就是真關羽

關羽的最終形象其實是被《三國演義》樹立的,這本書的基調就是尊劉貶曹,而且羅貫中先生為了體現尊劉貶曹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字裡行間處處都能體現出來,不但誇大戰功,編造故事,塑造了劉備集團被神話了的諸葛亮和完美無缺的關羽。

《紅樓夢》裡說過一句話叫“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關羽這個人歷史真實可能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個書中和傳說中的關羽才是民眾心目中的關羽,甚至來說這千百年來,那個不斷不塑造被神話的關羽才是真關羽,至於史書上的關羽,早就被人遺忘的一乾二淨,彷彿根本不存在。

所以每當我們想起關羽的時候,我們想到的是,赤兔馬偃月刀,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溫酒斬華雄,殺顏良誅文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威震華夏,華容道上放曹操,小人背叛敗走麥城,寧死不屈鬼魂索命,這些構成了我們心目中的關羽。

隨著時代的演變,這些慢慢變成了“真”關羽,我們對關羽的認知都是上面的情節,史書上寫的基本上沒人會在意,所以說對於關羽而言討論真假意義不大,但我們說關羽的時候,其實就是在說那個《三國演義》裡的關羽,至於其他很對人並不關係。

但是問題來了,就算是按照關羽所有的被塑造的事蹟,關羽也是一個失敗者,而且是死的很冤,論義氣劉備張飛跟他不相上下,為什麼關羽最後成了關帝封了神,到處建廟,劉備張飛則成了一個普普通通的歷史人物呢?

最初可能大家都差不多,但最終關羽多做了一件事,最終成了壓倒天平的一根羽毛,從此天平傾斜並不斷擴大,曾經差不多的人物距離被越拉越大,這件事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華容道事件。

關於關羽,一箇中國人最熟悉的陌生人

(3)感情是一切的歸宿

為什麼中國人如此崇拜關羽,最終讓關羽在三國名將輩出時代脫穎而出的,是華容道私自放走曹操事件,當然這裡首先要說明的事,這件事也是三國演義或者是更早版本的杜撰,史書上是根本沒有的事情。

中國人崇拜兩張與眾不同的臉,黑臉包公和紅臉關公,這其實是一種集體的感情寄託,在險惡的長期的險惡生存環境下,中國人總希望有那麼一個人來作為自己的依靠,心裡總是期望有人能幫主自己一下,所以對於朋友總是傾注了過多的感情,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是中國人典型的思維模式。

於是,尋找心理靠山、情感靠山,便成了中國文化性格中的一種基本走向,在這種基本心裡模式作用下,忠於朋友的關羽便成了中國民眾的人格之神。

最典型的就是三國時期人才大流動,良禽擇木而棲在當時很普遍,但是關於一直跟著劉備,這在那個充滿投機、背叛、偽裝、溜鬚拍馬、玩盡權術的時代裡,他卻堂堂正正,始終遵守這和劉備、張飛的兄弟之間的諾言,無論什麼誘惑,包括愛才如命的曹操對他的隆重禮遇,也未能使他放棄兄弟結盟時的承諾。

關於關羽,一箇中國人最熟悉的陌生人

關鍵性問題來了,華容道上放了曹操,這算不算是對劉備的背叛,這裡有個前提是,諸葛亮讓關羽立了軍令狀,如果關羽放了曹操,回去之後就是死罪。

但是面對曹操的一句“關將軍別來無恙”,關羽的心裡其實有一種淚奔的感覺,如果關羽跟的不是劉備,這麼一個絕對不肯屈居人下的大哥,關羽和曹操其實可以相處的很好,而且大家當年都是一起滅過黃巾打過董卓的人,曹操本來就是收留過劉備的人,尤其是對關羽那絕對是好的無以復加,面對曾經的一切,曹操“奸猾”,一句別來無恙徹底戳中了關將軍的軟肋。

在長期大環境無法控制和預期的情況下,中國人對於小的感情的預期其實非常明確,知恩圖報義薄雲天成了小環境下的最高準則,在義氣面前,什麼中間善惡都是可以放在一邊的。

最後關羽放了曹操,這可不是一般的放,是關羽冒著被諸葛亮殺頭和奚落的風險,放了曹操,為的就是曾經曹操對關羽真的很不錯,他關羽不能做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從此關羽超過了劉備張飛趙雲,在人們心目中地位徹底拔高了。

我們對關羽的崇拜歸根結底是對“情”的崇拜,只有情是離我們最近的,是能夠看見的感受的到的,其他的忠孝仁義只在書本上說說而已。

關於關羽,一箇中國人最熟悉的陌生人

關羽的這個動作完全可以參考《鹿鼎記》裡的韋小寶,韋小寶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不肯傷害任何一個對他好的人,康熙對他好,茅十八對他好,天地會對他好,但是這些人又完全是水火不容的,對得起這一個就沒法對得起另一個,韋小寶就是想對所有人都報以最真誠的感情回報,最後差點斷送了所有的一切。

直到現代社會還有《鹿鼎記》這樣的書,你就能明白大家為什麼對關羽如此崇拜了,在心裡深處,大家還是喜歡有情有義的人,對於薄情寡恩大義滅親的人,中國人從骨子裡是不喜歡的。

關羽放走了曹操,中國多了一個超越成敗的英雄,多了許許多多關帝廟,多了一箇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寄託。

關於關羽,一箇中國人最熟悉的陌生人

(4)封神

關羽的接受程度是全社會的所有階層,世俗上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都要拜關二爺,更重要的是儒釋道三教都把關羽抬得非常高,儒家把關羽封為武聖人,道教把關羽稱作關聖帝君,佛教還封關羽做了護法伽藍。

當然這個封神的過程是一層一層不斷累加上去的,佛教裡故事是這樣的:

隋代天台山智者大師,在禪定中,見一無頭將軍,大聲呼喊,還我頭來,還我頭來,智者大師問你是何人,他回答我是關雲長,智者大師說,你要別人還你的頭,你殺了那麼多人,他們的頭找誰來要?

關羽於是發懺悔心,求智者大師開示,智者大師即為其說法,關羽當下求受三皈五戒,並且發願永護佛法.

於是關於成了佛教中常見的二位護法神,另一位是韋陀。

國家層面則是不斷的提高關羽的地位,最明顯的就是給關羽不斷上封號和在武廟的地位不斷提高,開始只是作為武廟中陪著姜子牙這個武聖人的一位,慢慢的地位越來越高,最後超越了姜子牙和岳飛,成了武廟中的武聖人。

朝廷也不斷的給關羽上封號,最長的封號是光緒五年加封的“忠義神武靈佑仁勇顯威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全國各地不斷建廟,清末時的統計,全國記錄在冊的關帝廟不下幾萬座,遠遠多於孔廟的數目,而他在普通民眾中的影響更是超過了孔子。

歷經1700多年,多少英雄匆匆而來匆匆而過,改朝換代尊卑起伏,只有關羽長存,最終被人們塑造成至神、至聖,萬世仁及神奇。

關於關羽,一箇中國人最熟悉的陌生人

總結: 關羽被人崇拜,並不在於其功過是非成敗得失,最主要是因為他的義薄雲天,對朋友一片赤誠之心,加上小說的渲染,真實的關羽已經慢慢模糊,大家崇拜的其實是那個經過層層加工和想象之後的關羽,這就是世道人心的力量,這就是大眾對感情的基本訴求。

所以很多事不要太糾結,真與假之間沒那麼重要,就像妖貓傳裡說的那樣,長恨歌裡的故事是假的,但是感情是真的,這就足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