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處事謹慎小心,不狂妄,不傲慢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道德經》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這十個字兩句話,又是一副對聯,天下最困難的事,對於真有智慧的人來講,處理時“於其易”,會找到事情的關鍵點,處理起來就很容易。

做事情的道理也是如此,先要找出要點,如果用力去做,是非常笨的方法,要用“勢”。“勢”不是力,譬如一個手錶很輕很小,就是打到我們也不過是小疙瘩而已。但是,如果遠遠一擲,加上力學的作用,打到身上可能是幾十斤的力量;甚至剛好打到一個要害的穴道,就可致人於死,這是“勢”的道理。

所以用“勢”與用力不同。

天下沒有困難的事,這是吹牛的話。天下處處都是困難的事,《中庸》說得好,看天下沒有一件容易的事,這樣才可以容易完成,也就是“圖難於其易”。能把握要點,找到關鍵,才容易成功。

“為大於其細”,一件偉大的成就,是從小地方做起的;最偉大的建築,是從一顆顆沙石堆積起來的。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處事謹慎小心,不狂妄,不傲慢


下面是引申的道理,我們懂了這兩句話的原則,下面就容易懂了。“天下難事,必作於易”,相反的道理,天下最困難的事情就是容易的事。這裡告訴我們後一代的人,不要把天下事看得太容易了,你認為容易做,最後遭遇了大困難。許多事看來太輕易了,事實上天下沒有一件容易的事,即使我們端著飯碗,把菜送進口裡,似乎是很容易的事,可是有時候還咬到舌頭,或者筷子夾的東西掉下來了,因為我們輕視這個動作,覺得它很容易辦到。所以不論任何事,看得容易的話,反而困難。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曾國藩的說“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因為曾國藩深懂老子的道理,深懂道家。也有的人說只看大處,不必斤斤於小處;當然做事不能斤斤計較於小的地方,要顧全大局。但小處也要注意到,因為“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很小的、不相干的事,常常會產生大紕漏。甚至於養生之道,也是如此。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處事謹慎小心,不狂妄,不傲慢


歐陽修有兩句名言說:“禍患常積於忽微”,大禍經常出在小地方,很不注意到的地方。那些毫不相干的小毛病累積起來,就成為大毛病。還有一句,“智勇多困於所溺”,一個人有智慧,有學問,有大勇,可是他有時一點都用不出來,因為你有所溺愛,就會有偏向。甚至情緒上的一點偏向,習慣上的一點偏向,就把你矇蔽了,你的智慧判斷就錯誤了,這是“禍患常積於忽微,智勇多困於所溺”的道理,所以“大事必作於細”也就是這個道理。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處事謹慎小心,不狂妄,不傲慢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一個真正的聖人,不吹大牛,不說大話,不狂妄,只是小心謹慎。關於這一點,有人拿歷史上的兩個人物說明一個做人的道理——“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瑞大事不糊塗”。

諸葛亮一輩子的長處,成功要點,就是小心謹慎。呂端是宋朝的一個名臣,大宰相,在歷史上這兩個人物的處事態度,構成一幅很好的對子。呂瑞這個人平常看起來糊里糊塗,馬馬虎虎,但是他不是真馬虎,他是大智若愚,是真精明假糊塗。他處理大事一點都不糊塗,他說“我小事馬虎,大事不糊塗”。那是自吹的話,真能夠對大事不糊塗的人,小事一樣看得清楚。就像一個人眼睛很亮的時候,一眼看出去,整個的場面統統都看清楚了,小地方也都看到了。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處事謹慎小心,不狂妄,不傲慢


大聖人因為他不自以為是,不傲慢,不自驕,故能成為真正的偉大。所以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就是因為謹慎小心,不狂妄,不傲慢。因此,老子與孔子一樣,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名言,也涉及歷史上觀察人的相術。孔子在《易經》上也講了很多,孟子也說得不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