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农村一年能种两季的好浇地,可有的农民偏偏不种小麦,只种一季玉米呢?

神语兮兮


然而在现在,由于农民种土地利润低,而外出务工工价高,许多农民种的都是应付田。有的农民在当地务工,只有农忙时在家,把包产地草草地种下去就去务工了,农作物收多少算多少。务工一天挣的钱可以买一百斤粮食,十天就可以买一亩地的粮食,只是一个人干活,不花一分钱成本。种土地要半年左右才收获,而务工挣的是现钱,所以都是以务工为主,种土地为辅。而把土地只种一季,剩余的时间用于务工。

农民把能种两季粮食的土地只种一季,而且还是只种玉米不种小麦,除了以上的原因外,还有以下的因素。

一般种一亩地的小麦和种一亩地的玉米经济价值相当,但是种玉米用工少,病虫危害轻,栽培管理较粗放。而且收获快,工序少,成本低。然而种小麦比种玉米用工多,防虫治病花费也要多些。不但在收获的时候用工多,而且晾晒小麦用工也多。

从以上的情况可以看出,为什么现在农民种土地,把一块本来可以种植两季粮食的土地只种一季,而且还是只种玉米,不种小麦的主要原因。


庆双


我们家五口人,公婆还有我们一家三口,我带孩子在北京兼职,老公上班,公婆在家里打工,但是我们家五亩地,两亩种树,其余三亩每年就种一季玉米。

首先说小麦亩产不高每年种小麦,付出大于回报,我们这边北方相对来说比较干燥,小麦喜欢水,基本一年下来要浇三次水,每次水费大约90块钱左右,一年下来浇地270元左右,再加上麦种,喷洒除草,除虫剂,机器收割,一亩麦子大约的花费在400元投入左右。

因为公婆都在打工,一天收入300元两个人,浇三次地就得耽误三天一个人扣工资600元,还不算打药,播种,收割耽误的时间,种一季麦子耽误的工资就得1000元左右,如果两个人耽误就得更多,种小麦一亩地都卖不了这些钱,还累人,所以我们家选择不种小麦了,买白面吃想对合算一些。

相反种玉米,播种,除虫,浇一次水直到收割耽误两次最多了,而且机器收割直接收完了地里就卖出去了不用进家门,在一方面玉米比小麦产量高,而且价格也好,所以我们家选择种玉米而不在种小麦的原因。

我们家真实的情况,种小麦费时费力,产量低价格也不好,买白面吃相对更合算,种玉米产量高,价格好,相对来说没那么费事儿,所以我们家更喜欢种玉米。





呵护你没道理


小麦与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每年我国有大量种植小麦和玉米。小麦可以加工成小麦粉,玉米可以加工成玉米粉,还可以加工成饲料,可以说,小麦与玉米不管是对于人类还是对于家禽牲畜的喂养都有重要意义。


现在农村一年能种两季的好浇地,可有的农民偏偏不种小麦,只种一季玉米呢?这个是农民个人的情况来定的。如今,农民单靠种粮只能解决温饱问题,碰到灾年的话,卖粮都很困难了,没有钱怎么生活啊。

我父母也决定小麦不种了,所以今年我家的地是空着,后来我爸就在附近打零工,每天可以回家,这样一天还可以赚到一两百元钱,如果一家里种植小麦的话根本不能出去打工,因为小麦需要精耕细作,日常需要细心管理,小麦地干了,还要浇水,冬季雨水少,全靠浇灌,浇灌一次很费力,后期施肥、收割等等,耗时间又卖不出好价钱。


而我家会种植一些玉米,玉米产量高,好打理,玉米四五月份播种,生长期刚好是夏季,雨水多,热量大,玉米喜高温,生长期也比较短。玉米主要是供家里养了十几只土鸡,余下的才可以卖一些。

总体来说,玉米生长周期短,小麦周期长,农民有时间去赚钱。

我是三六五平凡之路,请关注我,我们一起进步。


三六五平凡之路


为什么现在农村一年能种两季的好浇地,可有的农民偏偏不种小麦,只种一季玉米呢?

农民种了这么多年地,对庄稼的收成最清楚。如果说农民种小麦所付出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能够抵得上种小麦这一季的收入,那么他肯定会种小麦。

现在之所以不种小麦,那是因为农民算过细账后,发现种小麦最后的收获赶不上自己付出的努力。

我老家在北方平原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就是小麦和玉米。我爸平时主要是在外面打工,在农忙时回家收玉米小麦。

现在农村单纯种粮食作物其实赚钱都很少,玉米价格一斤才九毛多,小麦一块钱多点,忙忙碌碌干一年也赚不了多少钱,农民积极性都不高,但是如果种别的作物的话,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没法出去打工了。

所以对于玉米和小麦,农民还得接着种,这其中玉米又比小麦好点。因为玉米耕作的时间短。每年的四五月份开始播种,到阳历的九月份左右就可以收获了,只有几个月的时间,而且玉米易存活,抗旱,平时不用花太多时间管理。

但是小麦就不同了,每年秋收过后种上小麦种子,第二年开春后就要施肥,浇水,除草等比较麻烦,每年到快要收获的时候,老爸都特别害怕会刮大风,因为一刮风,小麦就会倒伏在地里,收割机就无法进去。

如果需要人工收小麦,那就太麻烦了,收完还要脱粒,工作量一下增加了好几倍。这个时候老爸就会特别烦,因为他出去打工一天能赚200多块钱。

家里种的这两亩地小麦,除去种子,化肥钱,浇水,收割,还有收小麦时耽误的人工钱,总的下来本身也赚不了多少钱。如果在地里多干两天的话,又要搭进去人工500块钱,得不偿失了。

所以老爸一直在考虑下一年的时候不种小麦了,只种一季玉米。但是我们这边还没有养成不种小麦,一年只种一季的习惯,如果我家这样做了又害怕被别人笑话,所以一直没有行动。

但是如果这样一直持续下去的话,我觉得真的不如不种小麦,一年只种一季玉米了,关于这件事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我是农村一片天,关注农村种植业,点击右上角【关注】,了解更多种植信息。

农村一片天


谢谢你的信任,回答,为什么现在农村一年能种两季的好浇地,可有的农村偏偏不种小麦,只种一季玉米呢?

你说的很对,我也是农民,也有这样的经历。前几年在老家,我有一块2亩多点的责任田,水里条件尚好,离田30米远就有一眼机井,开泵就可以浇灌。但是,我每年只种一季玉米,不种小麦。为什么呢?因为种小麦费事、费工、费成本。小麦生长期长,从先年的阳历10月份播种,到来年阳历6月份收获,整整要8个月的生长期。这期间,种麦要犁耙地,施底肥,一般年景要浇水3次,打几遍药治虫除草🌿,收获的季节还要用收割机收,成本太高,粮食价格太低,不合算。

相对来说种玉米就省事多了,玉米生长期短,一般品种生长期在105~125天之间,种玉米不用犁地耙地,玉米生长旺季期恰逢“三伏天”,雨水多,不用浇水,打一遍除封闭式的除草剂和治虫农药即可。剩下的就交给老天爷了,收多收少就图个清闲。反正种地又种不出什么,费力不讨好,收入又低,何苦呢?这就是现在农村有的农民一年只种一季玉米的原因所在。


世俗凡尘


今天已经是寒冬腊月了,现在田野外满是绿油油的油菜和旺盛的小麦,不过,老农看到这些旺长的小麦,心里可高兴不起来了,因为他们知道,小麦在年前旺长的话,后面的冻害更严重。不过,有些人不喜欢种植小麦,能种两季的好浇地,也只种玉米,到底什么原因呢?


我家曾经也会种植一些小麦,后来干脆就不种了,到了来年四月份开始种植玉米,到底什么原因有些人放弃种小麦而只种玉米呢?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第一个,玉米种植简单,小麦流程繁琐。对于种植过小麦的农民知道,小麦先期耕地耙地浇水、施肥、撒种等很耗人工,如果请人的话,机器费用也大。后期还要大量浇水,小麦的生长期间需要大量水,特别是在小麦灌浆期的时候,如果缺水小麦不能灌浆收成不好。后期施肥、除草、打农药等,成本很高。而玉米就很简单。玉米耐旱,喜高温,玉米就是在板地也能生长,后期锄草施肥就可以了。且玉米的生长期是在夏季,夏季高温多雨,正是玉米理想的生长环境。


第二个,玉米产量高,小麦产量低。小麦生长期长达8个月,而玉米只有四个多月,从产量效益来看,玉米比小麦吨很多。且现实中,小麦在收割期的时候恰逢雨水季,如果没有碰到好天,雨水多的话,小麦就会出现倒伏种子发芽等灾害,这样小麦减产绝收。而玉米不怕高温,雨水多,只要不起大风,倒伏情况很少,产量有保证。

第三个,农民要打工,没有时间管理。对于小麦来说,非要农民在家里管理好,浇水、锄草、施肥、打药等还要几次流程,这样小麦才有保证。而玉米相对简单些,农民可以有更多时间外出打工赚钱,贴补家用。


关注农民,一起学三农。


三农小黄鸭


做为一个农村生活的人,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一、玉米比小麦的生长周期短。玉米一般在芒种这个节气种植,时间一般在4、5月份,收割一般在中秋节前后,生长周期间在140天左右。冬小麦一般先年九月份种,第二年5月份收割,生长周期240天左右。

二、从生长期看玉米生长期在一年雨水较多的时期,而小麦是在年度干旱期。小麦需浇水更多。

三、玉米比小麦好管理。玉米锄草,在苗二十多公分时锄一次,只要玉米苗一高过杂草,就不用管了,玉米长势快,杂草见不阳光就长不起来了,而小麦至少得除两次草。

四、种玉米比小麦效益高。虽然说玉米价低一点,每斤玉米一般八九毛钱,小麦一块一二,但玉米产量高,玉米一般亩产1200斤左有右,小麦一般亩产800斤左右,这样种玉米每亩可多受益近一百元。

五、玉米比小麦用处多好出售。玉米属于粗粮,可加工玉米面、粗细不等的玉米糁,而且玉未成熟时,可卖嫩玉米,玉米目前最大的用处是加工各种饲料,而且量很大,小麦就没有这些就势,只是磨面粉,麦夫做饲料。

由于以上五个原因,农村人喜欢种玉米,不喜欢种小麦。


农人潘哥


题主所说的这种现象,在我们村里非常的普遍。因为我们地处湖北,几乎大多数耕地不存在干旱缺水的情况。早些年,农村的耕地基本上都是一年两熟,但是在这几年大多数村民都只选择种植一季玉米,较少的人会选择种植两季:一季玉米,一季油菜,或者一季玉米,一季小麦。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一、地域的不同。


在我们湖北地区,人们的主食都是以米饭为主,所以种植小麦的人户非常的少。即使那些种植小麦的人户,都是直接收割以后卖给了商贩。不过,在北方大多数地域,以为地区的环境不同,水资源相对匮乏,所以多以小麦种植为主,所以北方人多以面食为主。由此来看,小麦在南方种植比较少,也很正常。

二、生活水平提高。现在的农村,大多数村民的条件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涌进城市,通过自己辛苦的付出,获得一份不错的收入。相比较以前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很多的农村人选择的外出谋生活。虽然苦点儿,累点儿,但是收入高了,家庭条件好了。当种田不再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以后,村民们就不愿意太劳累的多种地。


三、种地不挣钱。种地,不再像以前那样,不劳作,就没得吃。很多人种地仅仅只是为了贴补家用下,不再成为全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劳力不大的情况下,村民会选择种植玉米最好。玉米价格稍微略高一些,产量也稍微好一些。但是总体来说,一亩地的玉米产量也就1000-1200斤左右,总体来说毛收入在1000元左右。小麦的亩产在800-1000斤,总体收入在1000元左右。除去成本以后,亩收入在500元左右,这样的利润实在太低,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多种地。

四、秸秆不好处理。以前农村种植各种作物,为了图方便省事。在收割了作物以后,有些就直接把各种秸秆丢在田里烧了,剩下的草木灰也成了肥料。但是现在不能烧秸秆以后,秸秆还田,虽然很好,但是常年还田以后,耕地里面分解慢的秸秆,滋生了各种病菌和害虫,导致后面种植的庄稼病虫害更多,反而产量降低,收入减少。但是我们选择种植一季,空一季小麦,就可以利用冬季低温,冻死耕地里面的病虫害,反而有利于来年的一季作物生长。


着迷大乡村


问:为什么现在农村一年能种两季的好浇地,可有的农民偏偏不种小麦,只种一季玉米呢?

以种地为主要职业的农民,如果有这水利条件的土地,他自己也有足够的劳动力和机械化,他会安排种植的,在他安排种植时,一年能够收获两季的土地,他绝不让其只收获一季而去浪费土地资源,除非他土地太多他实在忙不过来,或者就是他不以种地为主要职业。

有一种情况,有些农民拥有的土地很多,他不擅长种地,如果让他种地不如干别的收入高,他把土地的大部转租出去,为留后路,自己留下一部分土地业余种着,要留就留水利条件最好的,但因他不以种地为主要职业,留下的这块土地也只是粗放经营,只种一季省事的,不为赚钱,只为自己吃着方便,所以,他不种费事的小麦,只种一季玉米,而这一季玉米他也不可能去浇,能收多少收多少。

我邻居就有二亩水浇地,他也不给别人,每年只种一季玉米,与亲戚们分着吃,他说吃棒子面有磨坊给加工,吃白面就靠买。

水利条件好的土地不种小麦后再收一季,而只种一季玉米,那就是,第一他地多忙不过来,第二他不以种地为主要职业。


生产队长老杨


老百姓不种地,少种地,自有他们这样做的原因。用经济学知识来解释,主要理由如下:

1、经济学解释比较简单,人们总是面临权衡取舍。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情况下,我们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和另外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人们在种地和打工之间权衡取舍,假如种一亩地一年赚2000块,打工一个月赚5000块,老百姓自然选择打工,哪怕打临工,也比种地赚钱,老百姓取舍当然就简单了。

但,为什么好好的两季水浇地不种?只种一季玉米,这个不是经济学回答的范畴。中国老百姓有严重的土地情节,人不管去了哪里,永远离不开土地。中国五千年农耕文化,不是想不干就不干这么简单的。很多人去了美国,有华人的地方,院子周边都种了庄稼。他一家去打工了,只要有可能,他依然惦记着家里的土地,有机会就会种上庄稼,种两季没有那么多功夫,一季还是可能抽出时间来的。

2、经济学有个理论叫比较优势学说。时间是老百姓最重要的资源,时间如何分配,决定了一年的收成。在打工和种地之间进行资源配置,老百姓的选择是科学的。打工产出效率明显高于种地,把时间分配在打工上有比较优势,老百姓自然选择打工。花一年的时间种地和花一年的时间打工,抽空把地种上,老百姓自然选择后者。道理很简单,种玉米不用花太多心思管理,不用担心优质土地成为荒芜之地,又能打工赚钱,各得其所挺好的。

3、纠正一个错误的思想。

老百姓不种地选择打工,不是粮价太低这个原因。在中国粮食价格已经非常非常高了,国外的粮价也就几分钱一斤。这样说,一定会有恶毒的辱骂之声,好在我已经练成刀枪不入,金刚不坏之身。只要道理讲清楚,人们也是可以理解的。

种地收入低,主要因素是种地没办法进行专业分工,它的生产效率太低了。一个农民,播种、施肥、除草、浇地、收割、晒干、营销几十道工序一个人做完。一个人做完所有工序,自然不太专业,效率也不高,效率不高,产出低,收入自然就会很低。

而打工呢?各道工序都严格分工,效率一高,产出多了,老板自然给钱就多。如果一个老百姓,把三通一平、搭脚手架、砌墙、抹灰、拉钢筋、混凝土、搅拌车等等所有工序也一个人做完。几百年他也盖不起一栋楼,不要说拿工资,就连产品都不会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