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种方式陪孩子“见世面”,是给孩子最好的陪伴

人生的成长,不在于有多高的起点,而在于有多宽的视野。带孩子“见世面”,才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陪伴成长方式。

这三种方式陪孩子“见世面”,是给孩子最好的陪伴

作家龙应台在她的作品《目送》中是这样形容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目送他渐行渐逝,你站在路的这一端,看着他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然后,他用背影默默的告诉你:不必追。”

为人父母的我们每天在看着孩子一天天的变化、成长,深刻体会到父母子女一场,就是不断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而父母可以做的就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尽量多给孩子陪伴,带他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陪伴他成长。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带领孩子“见世面”。

因为见过的世面就如同吃过的食物,虽然已经消化完了,甚至遗忘了,但这些食物却渐渐地构成了助孩子成长的一部分,伴随并影响孩子的一生。

就如作家海明威曾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到过巴黎,那么以后不管你去哪里去,它都会跟着你一生一世。”

那么,什么是见世面?

见世面,就是去感受、接触这个世界,包括接触世人、接触山水、接触社会等。

一个人见世面的方式无非有两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三种方式陪孩子“见世面”,是给孩子最好的陪伴

陪孩子在大自然中见世面

在钢筋丛林的城市里,在电子产品泛滥的生活中,我们的孩子接触自然的时间越来越少。

书本承载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动物园里的动物也是缺少生命最本质、最自然的展现。

只有带孩子亲身走进自然的怀里,才能领略到大自然的多彩和生命之美。

席慕蓉说,如果一个孩子在他的生活里没接触过大自然,譬如没摸过树的皮、没踩过干而脆的落叶,就没办法教他美术。因为,他没第一手接触过美。

自然界有潺潺的流水,鲜艳的花朵,婉转的鸟鸣,茂密的树林,这些都将给孩子带来美的乐趣和遐想,让孩子的想象力更丰富。

春天百花盛开的时候,孩子在自然中可以观察到各种花草的千差万别,认识到物种的多样性,同时,孩子也可以在分辨花的形状、颜色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观察力。

这三种方式陪孩子“见世面”,是给孩子最好的陪伴

陪孩子在旅行中见世面

● 旅行,拓展生活广度

哈佛大学的一位校长在演讲中说到“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一个人的优秀程度”。

而带孩子旅行就是拓展孩子生活广度的起点。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和家庭这两个地方并不足以拓展孩子的生活广度,所以“旅行”对于孩子的成长就很有必要了。

例如,在旅途中,孩子看到各种各样的生活,思考别人为什么活,自己应该怎么去活,旅途所见与内心所遇结合起来,这样,孩子就明亮了眼眸,充盈了精神,同时也体验了生命。

可见,旅行的意义,除了让孩子开阔眼界外,那些旅行中的见闻、旅行中的经历,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

● 旅行,收获真知

有句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旅行,就是绝佳的体验过程,它如此鲜活、充满未知的魅力、孩子的亲身体验是任何语言和文字都无法替代的,是孩子打开混沌、认知世界的绝好契机。

这三种方式陪孩子“见世面”,是给孩子最好的陪伴

陪孩子在阅读中见世面

认知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种,阅读便是其中一种。

阅读开启了孩子思维模式和眼界,同时让孩子增长见闻。

我们无法返回二千五百年前去听苏格拉底或老子讲学,却可以通过阅读他们的书籍作品,理解他们的思想,受惠于他们的智慧;

我们不能指望自己身边就有一个蒙台梭利,同样,也可以通过阅读有关介绍蒙台梭利思想的书籍,然后收获和分享她关于教育的精神和信念;

我们不可能亲耳聆听曹雪芹给我们讲写作、讲人生,却可以通过阅读他的作品,学习到高超的写作技巧及对人生的洞察力……

要想孩子以后的人生能通过阅读见更多的世面,建议父母们在孩子成长的早期和孩子一起体验“亲子共读”。

我们之前的文章再忙也要亲子阅读,好处远比你想象中多

中就介绍到亲子共读的技巧。

人生的成长,不在于有多高的起点,而在于有多宽的视野。带孩子“见世面”,才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陪伴成长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