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泉州鐘樓究竟是誰設計的?

關於鐘樓的歷史記載不少,但設計者是誰卻難以查證,本文查訪到中山路設計往事的關鍵人士。

揭秘:泉州钟楼究竟是谁设计的?

南北一條街,

東西兩座塔,

路上三崗亭。

這是當年泉州人對古城風貌的形象描述。可見除了東西塔和中山路,中山路上的三個崗亭也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位於位於南門和塗門街頭的兩個崗亭已不復存在,還有一處崗亭曾設置在鐘樓,這裡是泉州標誌性建築之一。

老人見過鐘樓設計圖紙

揭秘:泉州钟楼究竟是谁设计的?

上世紀50年代的鐘樓,這也是迄今為止鐘樓最早的照片。

鐘樓位於東街與西街、中山南路與北路的十字路口,1934年開建,1935年完工,高13.8米,距今已有80多年。

鐘樓為鋼筋水泥結構,下端為四腳分立的底架,通過鐵梯可到二樓空間,二樓之上有4個圓形時鐘分別掛於四面,時鐘只有時針和分針,用羅馬數字計時,外面是玻璃鐘罩。鐘樓最頂端則是一個寫有“東南西北”的方向標。

鐘樓底架上有中國傳統的斗拱造型,整體上又有西方建築的簡約線條,融合得格外清新雅緻。

揭秘:泉州钟楼究竟是谁设计的?

上世紀80年代的鐘樓,左前方是郵電局,後面的黃色大樓是五交公司。

關於鐘樓的歷史記載不少,但設計者是誰卻難以查證,通過多方探訪,終於聯繫上了一位住在鐘樓附近鎮撫巷的老人,老人名為辛梅松,出生於1931年, 1954年畢業於浙江農學院(已併入浙江大學),他對這座比自己年紀小的鐘樓感情很深,因為不僅從小在鐘樓附近長大,當年還看過鐘樓的設計圖紙。

揭秘:泉州钟楼究竟是谁设计的?

辛梅松回憶童年往事。

辛梅松說,據現有資料顯示,當年鐘樓的設計者是留英設計師,而據自己的判斷,資料上說的這位留英設計師,很可能就是當年中山路的工程師雷文銓。

辛梅松分析道,1923年國愛丁堡大學留學生雷文銓受聘為中山路的工程師,記得當時雷文銓就住在中山路陳光純故居,其夫人經常穿著高跟鞋,很洋氣,後來雷文銓還在鎮撫巷36號附近置業。自己的父親辛春淵是雷文銓的學生,出生於1897年,曾跟著雷文銓一起設計中山路,還參與設計了中山公園的七十二烈士碑、泉安汽車站等,記得自己當年在家裡看到過鐘樓的設計圖紙,還有父親與建築大師梁思成的通信等。雖然這份設計圖紙已經遺失,但不難分析出,鐘樓與雷文銓、父親辛春淵有著極大關聯。

辛梅松覺得,關於鐘樓的建造原因,應該不是流傳很廣的“縣長賠禮道歉修鐘樓”說法,最有可能的就是緣於1934年的新生活運動,其中就包括守時運動、節約運動等。

揭秘:泉州钟楼究竟是谁设计的?

1979年元宵節晚上,泉州的群眾文藝活動開始復甦,踩街隊伍經過鐘樓。(楊湘賢/供圖)

據福醫大附屬第二醫院院史圖書館主任黃方醫師介紹,在“縣長賠禮道歉修鐘樓”的說法中,女護士黃彬彬與李天佑包辦婚姻,黃出走要求離婚,李天佑託晉江縣長吳石仙協調,國民黨駐軍某部旅長沈發藻找吳石仙有事,恰好遇上黃護士,因垂涎其美色,求吳促成,吳約平民醫院院長帶黃護士到縣衙以給吳縣長母親看病為由,讓沈旅長與黃有獨處機會,沈欲圖謀不軌,黃不從,後自殺身亡。

黃彬彬慘死令社會轟動,當時的黎明高中學生聯合培元培英等學校組成後援會,以“晉江青年聲援黃彬彬慘案大會”名義,組成百餘人的聲援請願隊伍,要求法辦吳石仙。1934年,吳石仙離任晉江縣長一職。不久,餘公武接任縣長,他提倡建設新政。1935年起,張斯麐(同“麟”)繼任縣長,也重視縣政建設,其中就包括建鐘樓。

揭秘:泉州钟楼究竟是谁设计的?

上世紀70年代的鐘樓,下面是從中山中路過來的體育踩街隊伍。

揭秘:泉州钟楼究竟是谁设计的?

2008年,泉州鐘樓登上了在日本發行的《中國視野》雜誌封面,照片攝影師陳紫玄介紹,這張鐘樓照片濃縮了騎樓、紅瓦屋頂等閩南特色建築元素。

據出生於1925年的泉州籍臺胞王人瑞在文章中回憶, 記得少年時鐘樓上的鐘面有五六尺長,站在東南西北四條街的鼓樓下,都可以看清楚鐘面的時刻,裡面裝了電燈,晚上也可以看得見。四面門楣上,刻有達官貴人的題字,其中之一是建造時的縣長張斯麐寫的,可惜字句已忘。

揭秘:泉州钟楼究竟是谁设计的?

周邊改造前的鐘樓。

王人瑞還記得,在1939年到1940年之間,泉州曾經有抗日義士,在夜裡冒險涉水渡海,偷襲金門島,那時金門已陷人日寇之手。這位義士斬獲漢奸首級回來,這個漢奸名為郎壽臣,東北人,偽金門警察署署長,郎壽臣的頭就懸掛在鐘樓上示眾,那時候,王人瑞正就讀省立晉江初中,懷著好奇又懼怕的心情,約了幾個同學結伴去看,只見一紫黑色的東西,用鐵絲拴著,掛在鐘樓向西街這一面,回家之後,夜晚都不敢起床小便,彷彿那東西還在面前晃一般,至今想來仍有餘悸。

揭秘:泉州钟楼究竟是谁设计的?

從鐘樓內部可以看到時鐘的構造。

辛梅松回憶說,當年的鐘樓時鐘不是如今的石英鐘,是上發條的機械鐘,這裡曾經是泉州惟一的公用時鐘。鐘樓上很早就安裝了電燈,四面各有一盞,很可能是泉州最早的現代路燈。後來在在中山路改造時,才從機械鐘換上石英鐘,還裝上了霓虹燈。當年懸掛漢奸首級的事情,辛梅松的印象很深,此外,他還記得鐘樓中部北面左側還有“晉江縣長張斯麐建”的署名。

揭秘:泉州钟楼究竟是谁设计的?

通過內部鐵梯可以爬上鐘樓。

揭秘:泉州钟楼究竟是谁设计的?

鐘樓內部,過去用來收放樓梯的鐵錘。

揭秘:泉州钟楼究竟是谁设计的?

在鐘樓上看西街,視野極佳。

揭秘:泉州钟楼究竟是谁设计的?

在古城的中心地帶,

鐘樓矗立了八十餘載,

從民國時代至今,

四座不停歇的時鐘,

伴隨著泉州人經歷了風風雨雨,

一起邁入嚮往的生活。

鐘樓附近的老字號:約瑟鋼筆社

揭秘:泉州钟楼究竟是谁设计的?

在鐘樓附近的中山中路338號,曾是一家遠近聞名的“約瑟鋼筆社”,這家店隨著時代的變遷,從修鋼筆、修打字機、修相機、沖洗相片,位置雖已遷移,但長達70年的生意一直延續至今。

上圖是攝於1985年的中山路338號約瑟鋼筆社,當時用的還是傳統門面,木板可以拆卸。圖中從左至右是如今“約瑟”的老闆施志仁、母親、哥哥。(施志仁/供圖)

揭秘:泉州钟楼究竟是谁设计的?

2000年後,這裡店面出租,牆上還留有“約瑟攝影器材沖印公司”的字樣。(施志仁/供圖)

揭秘:泉州钟楼究竟是谁设计的?

現在的中山中路338號,約瑟的字樣已撤下。

施志仁的爺爺曾在廈門開設一家名為“欽仁”的西醫院,父親施元輝沒讀什麼書,十多歲就從廈門來到泉州謀生,開始在街頭賣零食,一次遇到一位醫生,問施元輝會修鋼筆嗎?施元輝便說試試,沒想到他心靈手巧,無師自通地修好了鋼筆,而且名聲越打越響,後來自己租了店鋪專門給人修鋼筆,1950年“約瑟鋼筆社”在中山中路開業。除了鋼筆,施元輝又自學會了修理醫療器械和打字機等,手藝精湛,價格公道,廣受歡迎。

揭秘:泉州钟楼究竟是谁设计的?

1952年,約瑟鋼筆社開店2年後製作的瓷碟。

揭秘:泉州钟楼究竟是谁设计的?

店名“約瑟”來自施元輝的基督教小名,這是上世紀80年代,施元輝在店內研究照相機。(施志仁/供圖)

上世紀60年代,施元輝接觸到了相機,沒想到又很快成為修理行家,成了泉州較早的相機修理店。

改革開放後,“約瑟”開始經營起了鋼筆、相機、照相器材。施元輝買下了中山中路的店面,並將“約瑟鋼筆社”改名為“約瑟照相器材店”。那時候生意火爆,施志仁回憶說,那時泉州人購買的相機,估計有一半都是在約瑟買的。

2000年左右,“約瑟”搬到了中山南路,原來的店面出租給了別人,開始了“約瑟”的中山南路時代。

鐘樓附近的老字號:盛九昌齒科診所

揭秘:泉州钟楼究竟是谁设计的?

鐘樓附近的中山中路417號-423號,是著名的盛九昌齒科診所的門面,419號上有“美升齒科診所”幾個字,已經有些模糊,樓頂還有大有來歷的題字,是孫中山先生親筆題寫的“衛生之一道”,落款是“孫文題贈”。

揭秘:泉州钟楼究竟是谁设计的?

據盛九昌齒科的後人盛明捷介紹,祖父盛九昌原籍南安,1880年出生於緬甸仰光,5歲回國,小時候家道貧寒,而性情穎悟。14歲南渡新加坡謀生,從德國牙科醫生習業,出師後以醫牙補齒為職業。1906年,盛九昌在新加坡加入同盟會,孫中山為表彰他對革命的貢獻,親筆題贈“衛生之一道”五字予以勉勵。

1906年至1907年,盛九昌回泉州參加革命,於1911年將墨寶製成木匾珍藏,上款原有孫中山題寫的“盛九昌同志”五個字,後因泉州光復後社會並不平靜,作為同盟會泉州分會組織股副股長的盛九昌擔心敵人報復,制匾時未刻上這五個字,可惜此匾毀於上世紀六十年代。

盛明捷介紹說,盛九昌功成身退後,在中山路開設“美升牙科診所”, 以前泉州的牙醫都是挑著擔子走街串巷,“美升牙科診所”可能是泉州最早開設的齒科診所。

揭秘:泉州钟楼究竟是谁设计的?

1912年,泉州清末舉人曾遒題寫的“美升”招牌,如今完好保存在盛明捷口腔診所內,已有100多年曆史,盛明捷回憶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家人將招牌放於床板之下,免遭破壞。這家百年曆史的齒科診所,影響了幾代泉州人。

注:本文撰寫過程中,得到辛梅松、蘇偉垣、施志仁、楊湘賢、蔡永懷、楊茂盛、黃方等人的大力協助,在此一併致謝。

文字:王了

攝像:點創傳媒

實習生:蘇婷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