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被殺時,身旁為何沒有親兵護衛?孫權一個舉動道破玄機

蜀漢陣營當中,張飛的死最窩囊。這位有著“萬人敵”稱號的猛將,竟然在作戰前被人暗殺,而殺他的人居然還是自己的部下。

千百年來,沒人對張飛的死提出質疑,因為《三國志》講的很清楚:張飛這個人暴而無恩,就連劉備都曾勸過他,你每天鞭打手下,還讓這些人陪在你身旁,這不是找死嗎?

張飛被殺時,身旁為何沒有親兵護衛?孫權一個舉動道破玄機

但如果仔細分析張飛的死亡過程,卻會發現張飛的死很難通過“暴而無恩”來解釋。

我們先來看正史中關於張飛之死的記載:“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臨發,其帳下將張達、範強殺飛,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

也就是說,張飛原本是要與劉備在江州會和,共同討伐東吳的。劉備伐吳時,馬超、趙雲、魏延這些猛將都沒帶,唯一撐得起檯面的就是“萬人敵”張飛,但偏偏在“臨發”時,張飛被部將張達、範強給殺了。


張飛被殺時,身旁為何沒有親兵護衛?孫權一個舉動道破玄機

《三國演義》中補充了一段劇情,說是因為張飛強迫範強、張達3日之內製造出白盔白甲,否則就斬殺二人。被逼無奈之下,範張二人臨時起意,殺了張飛,投奔了東吳。

但正史《三國志》中卻並無這段記載,這裡頭就存在一個很大的疑問:張飛身為車騎將軍,大軍主將,範張二人不僅能繞開張飛的親兵將其殺死,而且還可以帶著他的人頭,從容的穿過重重設防的營地關隘,順流東下投奔東吳,要知道當時蜀漢與東吳正處於敵對狀態,這顯然不是臨時起意能夠做到的。


張飛被殺時,身旁為何沒有親兵護衛?孫權一個舉動道破玄機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這句評價,是指張飛敬重君子,而不體恤普通小卒,但並不代表張飛是個暴力狂,而更多的是指張飛治軍嚴苛,對犯錯的士卒從不手軟。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列舉幾件張飛的事蹟就知道了。

伐蜀時,張飛獨當一面攻打江州、巴郡、巴西,不僅成功攻克,而且還懂得通過義釋嚴顏收服人心;張郃進犯巴西時,劉備正帶兵與東吳爭奪荊南三郡,益州空虛,史載“蜀中一日數十驚,備雖斬之而不能安也”。

是張飛第一時間統率萬名精銳千里奔襲,擊潰了張郃,劉備才能從容的回到成都,穩住局勢。這樣一名將領,如果是個無故鞭打士卒的暴力狂,士兵即使不譁變,也很難形成戰鬥力,但張飛統率的偏偏正是蜀漢的“精卒”。

張飛在閬中駐守7年,留下了不少事蹟和傳說,包括贈送貧窮士兵美人畫及五銖錢、打井修河、治農桑安民等,有著“良牧”(賢能的州郡長官)的美譽,這顯然不是一個暴力狂所能做到的。

既然張飛並未因為虐待手下招致殺身之禍,那麼張飛的真正死因是什麼呢?

我們來看曹丕在夷陵之戰時曾說過的一句話:“備不曉兵,豈有七百里營可以拒敵者乎。”曹丕得知劉備連營700裡與東吳打陸戰,嘲笑他不懂兵略。而陸遜也曾說道“臣初嫌之,(蜀漢)水陸俱進,今反舍船就步,處處結營”。

征戰一生的劉備,為什麼會犯舍船就步,在崇山峻嶺中與東吳打步戰這種低級錯誤呢?其實並非是劉備不懂兵略(劉備再蠢,也不會不知道水路比陸路好走),實是無奈之舉,因為蜀漢的水軍無法打通夷道,之所以如此,正是因為張飛的突然死亡。

前面提到,張飛是要統率精卒與劉備在江州會和的,而張飛部隊的主要組成,就是當年從荊州帶出來的荊州軍,張飛伐吳的行軍路線,也恰恰是從水路發起對東吳的進攻,否則殺張飛的兇手也不會“順流而奔孫權”了。

陸遜曾經說過,最擔心蜀漢水路並進,因為蜀漢地處上游,佔據地利。那麼當孫權得知蜀漢的軍事動向時,最優的選擇,自然是搶先殺掉威脅最大的閬中軍統帥—張飛。

關羽死後,曹魏一致認為蜀漢不會出兵,但孫權卻派遣大量的間諜潛入益州、漢中,偵知了蜀漢即將東出的消息,並緊急向曹魏稱臣,曹丕突然收到孫權的降表,還感到莫名其妙,倒是謀士劉曄看出了其中玄機,說道:“權無故求降,必內有急。權前襲殺關羽,取荊州四郡,備怒,必大興師伐之”。

可見,夷陵之戰前,孫權就已經做足了準備工作,在向曹魏稱臣避免雙線作戰後,孫權的第二步計劃即殺掉張飛。也正是因為屬於有計劃的暗殺,所以範強、張達才能從容的帶著張飛的人頭穿越關隘,順流東下。張飛一死,伐吳大軍中再無熟悉水戰的猛將,孫權的顧慮解除,從容的與劉備在崇山峻嶺中玩起了對峙,並最終將其擊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