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临死前,为何要派陈平去秘密杀掉妹夫樊哙?是老糊涂了吗?

田获三狐


刘邦为什么要在临终前下令杀死樊哙?

《史记》《汉书》关于樊哙的列传记载很清楚:刘邦病重,有人向刘邦高黑状,说樊哙和吕后结党,等刘邦一死,樊哙便会诛灭戚氏、赵王如意等一干人。

樊哙在废立太子风波中,一定是坚定不移地站在吕后一边,耿直鲁莽如樊哙,或许在平时就流露出欲除戚夫人而后快的意思,被耳报神传到刘邦那。



刘邦临终唯一放不下的就是戚夫人和儿子刘如意,一想到樊哙会危及戚姬母子安全,二话不说,就让陈平带上周勃,替代樊哙为将,让他直接把樊哙在军中杀掉。

可是陈平是个滑头,一见刘邦行将就木,以后吕后掌权,他只是把樊哙绑了,押解回京。

刘邦一死,吕后当政,樊哙官复原职。

《史记》记载: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

樊哙跟刘邦是姻亲,说来刘邦还是樊哙的姐夫,有一层亲戚关系在里头,跟别的文臣武将的关系肯定不一样。



虽然樊哙是屠狗之辈,是韩信耻于为伍的粗野之人,但是樊哙一生都是刘邦的马前卒,是冲在最前面,杀的最狠的一个人,也是在任何危难关头,都对刘邦誓死相随的人。

在人才和奴才的用人标准衡量下,其实很多人都愿意选择奴才,甚至“不忠诚的人才一文不值”被当作很多领导人的信条。

刘邦的晚年还在东征西讨,被流矢射中,身负重伤。

天下群雄逐鹿时,刘邦为了建功立业,豪情万丈,金戈铁马,浴血沙场。

可当一切尘埃落定,曾经并肩作战的君臣兄弟互相猜忌,各怀鬼胎,甚至兵戎相见。晚年的刘邦也被折腾的疲惫不堪。



据记载,英布造反时,刘邦病得很严重,不想见任何人,他下诏群臣不得入内。众臣想见刘邦都被挡在门外,这样连着十几天,樊哙憋不住了,强行冲进刘邦的寝殿,竟然看到刘邦枕着一个太监躺在偌大的寝宫里。

对,刘邦枕着的是一个太监,不是吕后,也不是戚夫人。

在刘邦病重之时,本应陪伴在侧端茶倒水的妻妾,竟然一个都不在,而只是一个太监。

这样一个细节可以看出,一直以来太子废立一事,已经让后宫争斗白热化,也让夹在中间左右为难的刘邦寝食不安,不堪其烦。

没有废掉太子刘盈,对于刘邦来说,他是忌惮吕后,也依赖吕后,不管是太子刘盈还是赵王刘如意继位,都面临怎么驾驭一帮居功至伟的开国功臣,虽然他们已经被杀了不少,但是留下的依然还有很多,这些人都是皇帝权杖上的刺。



刘邦最终没有废掉太子刘盈,一定不是顾念父子情义,更多的是汉室社稷需要倚重吕后,可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吕后一旦握有权力,势必肆意妄为,他曾经寄希望于朝中老臣对吕后形成掣肘。

他刻意安排了赵王如意,把他送到封地,嘱咐耿直的周昌一定保护赵王周全,他度量周昌对吕后有恩,吕后好歹给个薄面。

刘邦死前杀樊哙目的肯定是想削弱吕后可以倚仗的势力,可惜未能如愿。吕后的狠毒超过所有人的想象,在吕后淫威下,满朝文武噤若寒蝉。刘姓宗氏都成为案板上的肉,更别说有深仇大恨的戚夫人和赵王如意。

刘邦固然深谋远虑,可是人死灯灭,一切已经由不得他做主了。戚夫人和赵王如意都没逃过惨死的命运,尤其戚夫人………


开涮历史


据说是因为朝中有人向刘邦反映,樊哙和吕后勾结到了一起。

首先樊哙是西汉的开国元勋,是刘邦旗下的一员悍将,尤其是他还在鸿门宴的时候救下了刘邦的性命,对刘邦来说,可是他创业史上的一个大恩人。

(樊哙和吕嬃)

但是功高盖主,樊哙算是刘邦的一个得力悍将,但是于此同时臣子的权力过大也是一种威胁,所以汉高祖刘邦也是对他们有着一些提防,所以当有人向他汇报,樊哙和吕后走的太近,他如何不能起疑心?

其实早在之前,刘邦就已经对吕后干政就十分的不满了,刘邦击败了叛军之后,又听说燕王叛变,于是就派樊哙去征讨燕王,但是樊哙走后,却又有人揭发樊哙,说他与吕后串通一气,刘邦顿时就敏感了起来。

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刘邦很快就做出了决定,他临时将樊哙换掉了,还叫陈平将樊哙的头带去见他。高祖眼看着命不久矣,而之后吕后主政也是可以预测的,但是他又不好放了樊哙,只好将他囚禁了起来,果然刘邦没过多长时间就死了,樊哙也因此逃过了一劫。



后来吕后姐妹听说樊哙没死,都松了一口气,樊哙最后官复原职,得以善终了。而陈平也因此逃过了一劫。


围知历史


刘邦,是个思路极为缜密的人,每件事都有他的用意。临终之际要杀樊哙,不但不是老糊涂,而且是非常正确的决策。其中缘故,听司马为君慢慢道来。

首先,刘邦不是因为个人仇恨杀樊哙。樊哙早年是个杀狗卖肉的,刘邦是他的老客户,所以俩人关系不错。后来刘邦做沛公,樊哙便成了他的副官。

樊哙这个人,智略谈不上,似乎唯一可以夸耀的便是武勇,当时打仗是以人头数作为晋升标准的。樊哙在一场战斗中砍下敌军十五个首级,就被封为国大夫。和章邯的军队交手,砍下二十三颗首级。打败李斯之子李由,斩首十六级。攻武关至霸上,樊哙更是斩杀都尉一人,首级十个。鸿门宴那一场局,又是他持剑盾闯入项羽营帐,用盾撞倒拿着戟的士兵。 进入帐后拿眼珠子瞪项羽,项羽还欣赏他是位壮士,请他吃一条生猪腿。樊哙拔剑切肉而食。片刻就把肉吃光。这一场吃生肉秀,其实是救了刘邦的命——如果没有樊哙闯帐谴责项羽,刘邦很可能就被杀了。

刘邦称帝以后,樊哙依旧为他卖命,燕王臧荼的叛乱,是他搞定,代地的叛乱,则是他与周勃一起平定。直到刘邦临死前的高祖十二年(前195年),他还在北方讨伐燕王卢绾的叛乱。

所以,樊哙的军事能力,是不值得怀疑的——但,刘邦最担心的,也就是这个。

为什么呢?因为刘邦此时最大的心事,就是戚姬与儿子刘如意的安危,在他看来,如果戚姬不能反控吕雉,就一定会被吕雉杀害。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刘如意做太子,接替帝位。可是刘邦又发现,群臣都很拥戴吕雉的儿子刘盈,尤其是樊哙掌握着兵权,一旦他决意废除刘盈甚至说要杀掉吕雉,吕家人会不会谋反作乱,樊哙会不会助吕家一臂之力?

在刘邦看来,这个问题是肯定的。樊哙的老婆是吕雉的妹妹吕媭,而且樊哙很听老婆的话。所以要保住刘如意和戚姬的性命,就必须废掉或杀掉吕雉,而要解决吕雉,前提就是要让樊哙消失。

但刘邦一直下不了这个决心,直到身体快不行了,他才找来陈平,让陈平去樊哙军中传诏,又把武官周勃藏在车子里,打算一到军营,就立斩樊哙,让周勃接管军队。

可问题是陈平是个极会算计的人,他发现形势已经不对了,刘邦说不定马上就要死,而死后吕雉一定掌握大权,而那时如果陈平和周勃拿着樊哙的人头上报,岂不是自寻死路吗?

所以最终,陈平没有杀樊哙,而是将樊哙打入囚车,押回长安,结果在半途就得到刘邦驾崩的消息,陈平立马转变方向,投向吕雉,而樊哙的保全性命,就成了他的功绩。

刘邦生前没能杀掉樊哙,吕雉便没事,而吕雉没事,戚姬与刘如意母子二人便有事了。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樊哙是秦末汉初著名的猛将,他从一个杀狗的屠夫变成开国元勋,被封为大将军、左丞相的励志故事也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他和刘邦不但是同乡,刘邦之妻吕后还是樊哙之妻的姐姐,也就是说,樊哙是刘邦的妹夫。那么,刘邦临死前,为何要派陈平去秘密杀掉妹夫樊哙?是老糊涂了吗?

秦始皇五年(前242),樊哙出生于沛,也就是今天江苏省的沛县。他与刘邦是同乡,刘邦任亭长时,他正做着屠狗的生意。后来,刘邦作为亭长,要押送一批该服劳役的人去骊山,半路上许多人因为畏惧劳役而逃跑,刘邦料想到达目的地,人也跑得差不多了,索性和众人一同饮酒,并在半夜时对大家说:“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

大部分人都感恩戴德地离开逃命去了,而还有十几个人表示愿意跟随刘邦逃亡,按照《史记》中记载樊哙“与高祖俱隐。”来看,樊哙或许就是那十几人中的一个。后来,樊哙同萧何、曹参等人一同拥立刘邦为主公,合力反秦。刘邦成为沛公后,樊哙便成为了他近前的“舍人”。

后来抗秦的过程中,樊哙作战勇猛,立下赫赫战功,帮助刘邦第一个打进咸阳。进入咸阳后,刘邦沉迷于秦宫的荣华富贵,不愿离去,樊哙当先站出来“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后来还是在樊哙、张良的共同努力下,刘邦才放下这些物质享受。

后来项羽邀请刘邦参加史上著名的“鸿门宴”,樊哙一直在帐外守候,听说刘邦有危险,便“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乡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为了保护刘邦,樊哙不顾帐外士兵的阻拦冲进宴会,且他的模样非常威武,宛如凶神恶煞一般。

后来在樊哙的协助下,刘邦建立了汉朝。汉朝建立之初,诸侯们常常作乱,樊哙作为主将四处征伐,先后平定了燕王臧荼、楚王韩信、韩王信和后来的燕王卢绾。就在樊哙受命征讨卢绾之后,已经染上重病的刘邦在病榻上听说,樊哙和他的“大姨子”,也就是趁着刘邦病重而权势渐大的吕后图谋不轨。

所谓的不轨之事则是:“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戚氏是刘邦的宠妃,也就是后来被吕后做成“人彘”的戚夫人,而赵王如意则是她和刘邦所生的孩子,刘邦很喜爱他,甚至曾承诺让他当太子。晚年的刘邦极度宠溺戚氏,于是听说樊哙将对她不利,便起了杀心。

于是,刘邦派出手下以奇谋著称的陈平,让他前去秘密杀掉樊哙,并用周勃将其代替。陈平不忍杀掉这位老臣,于是先抓住了樊哙,准备带回长安给刘邦处置。怎料走到半路时,却收到了刘邦已经病逝的消息,聪明的陈平料到主持朝政的已是吕后,要是将她的妹夫杀害,自己可再没有容身之所了,于是释放樊哙,恢复了他的爵位。

刘邦临死前,派陈平将开国元勋,既是同乡又是妹夫的樊哙杀掉,这一举动仅仅是因为有人谣传樊哙要对他的宠妃、宠儿不利,这一举动无疑是非常荒唐的。说晚年沉迷于戚夫人美貌和枕边风的刘邦是老糊涂了,并不过分。

——本回答为西安鼎昂数字货币智能量化全自动炒币机器人(历时收益,数据核对,实况直播)公司整理。


用户769288457696924


【米瑞君】的观点:刘邦临死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宠妃戚夫人以及他和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刘邦一心想护他们周全,可惜,刘邦的美好愿望并没有实现。

刘邦担心自己万一离开,吕后就会立刻派最信任的樊哙把戚夫人和刘如意杀死,于是,就派陈平秘密地杀掉樊哙。但事实上,樊哙并未因此而死,而且不用樊哙动手,戚夫人和刘如意也都在刘邦死后不久就被杀害了。

吕后心狠手辣,势力庞大,刘邦担心自己死后,吕后会让樊哙报复自己的宠妃戚夫人

刘邦在世时,一直宠爱戚夫人而冷落吕后,更让吕后气愤的是,刘邦一度想废掉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所以,吕后和戚夫人有着重重的矛盾。刘邦对此心知肚明,所以,就想让戚夫人和刘如意少一些威胁。

实际上,刘邦还是想多了,报复一个幼子和一个手无缚鸡之力又无兄弟家族可以依附的妇人,根本用不着樊哙。凭借吕后的一手操纵,她不仅毒死了刘如意,更是残忍地将戚夫人做成了人彘,让戚夫人悲惨地死去。

<strong>陈平是一个懂得见风使舵的人,他看出刘邦死后大权必然握在吕后手中,并没有急着杀樊哙

陈平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也是著名的谋士,所以,对于权利的纷争之事他看得清清楚楚:刘邦死后,大权一定落入吕后手中,他如果杀死了樊哙,自己就会遭殃:吕后和樊哙是亲戚关系,樊哙是吕后的亲妹夫,樊哙会被吕后重用。

所以,陈平没有急着杀死樊哙,在办理此事的过程中,刘邦去世,樊哙平安无事,而陈平又成了吕后眼中的有功之人了。


我是米瑞君,精读华夏史。品大汉风尚,析盛世风情。欢迎关注“米瑞谈历史”!


米瑞谈历史


樊哙与刘邦的关系,其实还不止于连襟这么简单。刘邦起于底层,成功靠的不单单是运气,还有一大帮少年兄弟和中年朋友死心塌地的帮衬,樊哙就是其中之一。

樊哙虽然狗屠出身,但他和后来的“狗肉将军”张邦昌不一样,张邦昌尽管写过打油诗,其实没点文化和智慧,樊哙虽然杀狗卖肉,却实在是一个智慧的、有勇有谋的将军。你看樊哙,随刘邦打到咸阳后,人家都去抢金钱泡美女去了,就连刘邦都进入了温柔乡,但樊哙既没有抢金银,又没泡美女,而是看到刘邦进入咸阳宫的如云美女之中后,担心他贪图享乐,前功尽弃,就尾随进去,力劝刘邦离开咸阳宫,还军灞上,莽莽武夫有几人能想得这么远?

在鸿门宴上也一样。无论刘邦,还是张良,面对项羽,都有些理屈词穷,后来刘邦被项庄舞剑,弄得危机万分,你看攀哙带剑拥盾冲进去后,不仅仅是拼杀,还有斗智,他向项羽说的那一番话,什么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批评得项羽哑口无言。可以说,刘邦之所以鸿门宴能脱险,功劳不在樊哙的勇,而在于他的智,你再会打也不可能打得过项羽,但樊哙的这些话,却说服了项羽,让他惭愧到不敢动手。

樊哙确实是智者,因此,他为刘邦建立汉朝所作的贡献,也不仅仅是战功,还有很多谋略和决策上的帮助,他不仅贡献了勇,更贡献了智。但对于这样一个劳苦功高而又是亲戚的樊哙,刘邦临死前,为何要派陈平去秘密杀掉他呢?这不是因为刘邦老糊涂了。一个帝王要杀功臣,大都是在这个功臣对自己的江山有了威胁,或者有了潜在威胁,樊哙对刘邦就存在这种威胁。

刘邦去世前,燕王卢绾反叛,已经病重在床的刘邦,指派樊哙带兵北击卢绾。卢绾的反叛,加重了刘邦的病情,更加重了刘邦的疑心。因为卢绾是他的发小,同年同月同日生,还是小时候的同学,是发小中唯一被刘邦封王的人,一直为刘邦所特别器重。然而,连他都反了,还能信任谁?

而恰恰在这个时候,有人对刘邦说,樊哙是吕后一党,吕后与他早有预谋,只待皇帝驾崩,就要诛杀戚氏和赵如意,夺取天下。疑心重的时候,这样的话一说即灵。所以,为了刘氏江山,为了爱妾戚夫人、爱子如意,刘邦立马命令陈平、周勃前去军中,速斩樊哙,提头来见。

所以,下命令斩樊哙,是刘邦保刘氏江山、子孙后代的一步棋。


帝国的脸谱


“仗义每多屠狗辈,最是负心读书人”,这说法源于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书生在大街上溜达,被皇亲·为培养凶性故意放出的恶犬所伤,这种犬是专业斗犬,也就是斗狗专用犬,殊为凶悍,主人就一边看着不管,眼看书生危在旦夕,一个杀狗的屠户手起刀落杀了恶犬,皇亲买通了受害者,也就是那个秀才,然后理直气壮的告到衙门,秀才当庭翻供,说他和斗犬是好兄弟,当时哥俩正闹着玩呢。

最终屠户被处以死刑,曹学佺(《崇祯实录》纂修者,隆武帝死后,投缳殉国。)发飙了,严刑逼问秀才,结果秀才说了实话,为了黄白之物也是受到了威胁所以才构陷屠户,于是曹学佺说出了传遍天下的名联“仗义每多屠狗辈,最是负心读书人”,当时也没个现场监控,是不是这事不大清楚,但是此联与曹学佺的仕途起伏和本文所述皆有相通之处。

劝谏直言的屠狗之辈

提起狗屠这个职业,还真出过几个名人,比如聂政,比如朱亥,再比如本文主人公之一的樊哙,不但功勋卓著,他还能直言进谏。

1)止宫休舍,还军霸上:

当初刘邦刚进咸阳,从精神到身体,整个人都松垮下来,享乐主义思想占据了上风,天天饮酒作乐歌舞升平,樊哙就找到刘邦让他回到驻地,大意是说“知道大秦怎么亡的么,就你这德行亡的”,别让项羽抓到把柄整治了你。

2)赵高篡权,前车之鉴:

虽然樊哙没读过什么书,但是赵高可是他们同时代的人,于是,刘邦晚年懒政时期,樊哙就以赵高篡权的例子对刘邦展开了尖锐的批评和思想教育^_^,“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3)樊哙谏言,约法三章:

并不是说樊哙提议并主导了约法三章,而是说樊哙令刘邦及时醒悟,促成了约法三章。咸阳城破,马上就发生了目无军纪的哄抢行为,而且还都是众将官带头干的,萧何也没闲着,把丞相和御史的秦时重要图书、资料文件都抢着收了藏起来(保护)。正是由于樊哙和张良的劝谏才有了“封秦府库,还军霸上”的举措,也才有了后续的整顿军纪,抚慰秦民以及有口皆碑的约法三章。

相对来说,萧何和张良做的并不够好,萧何知道抢着把大秦律令收好避免损失,张良在樊哙劝谏后马上附议,可以说他俩都看到了事实的发生,也预见到了将会带来的危害,但他俩谁都没说。所以不得不说,樊哙的仁义和忠诚体现在正道上,无论是军功还是劝谏,樊哙对刘邦,对大汉都裨益颇多,这才是真正的忠心耿耿。这样忠心耿耿的将军刘邦为何要杀?

鸿门宴中救刘邦于水火

望文生义往往导致历史人物标签化,这就很容易将人引入误区,很多不大了解历史的朋友都会觉得除张良以外,鸿门宴上没好人,有人大骂项羽傻得可爱,妇人之仁,傻子身边能有聪明人么,于是范增也被描述为聪明的傻子,而樊哙被定义为悍不畏死英勇闯帐的莽撞人。

为什么要提鸿门宴呢?

刘邦逃出生天有一定必然性,论功自有张良的一份,却也有刘邦晚年所要杀害的救命功臣樊哙的功劳,前文提过,樊哙劝谏离开咸阳返回霸上驻地,这是项羽在鸿门宴上先是犹豫后来放弃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刘邦一直霸占着咸阳,那么刘邦逃不出升天就有一定必然性了。

如果刘邦兵据咸阳,那么以项羽的脾性,刘邦几乎是必死无疑,项羽也不会暗自彷徨犹豫。之所以犹豫,是因为他放不下一件事-大军40万破函谷关而入,显然已经急眼,但项羽缺少至关重要的一个借口,而在樊哙的劝谏下,这个借口消弭于无形。

为什么项羽杀人还要借口?

①名义上,他俩还是怀王部下的将官,都有同一个名号,楚军,要撕破脸确实需要令人信服的借口。

②项羽自家部队不过10多万人,其他则是诸侯各部,一个个都眼巴巴的看着呢,项羽手下虎狼之师,刘邦的兵士除了同乡老底基本都是乌合之众,在这种条件下直捣黄龙居功甚伟,而你项羽反手把人杀了,威信顿失,本就不稳的联盟状态立刻面临崩溃。说白了就是,刘邦这功劳你都能杀,我们这些人也都离死不远了吧,这是后续事态发展方面项羽所担心的。

③一时之气。项羽的确破了刘邦驻军的函谷关,但这是背后有人撺掇,撺掇总要找个借口吧,无非都是利益,项羽一怒之下破关而入,然后呢?然后他发现原来情况也不像范增说的那么坏,刘邦挺仁义,对我还很客气,秋毫无犯就等着我去抢了,气也消了,那······我怎么杀?

樊哙的一个行为,立见忠心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就在刘邦要死不死命悬一线的时候,张良着急忙慌的跑出来找樊哙,请注意,樊哙首先发问,今儿这事怎么样了?足以体现他的焦灼心情,他担心着刘邦的生死安危,并且能做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意为,此事紧迫,我要进去与刘邦生死与共,为刘邦不惜个人安危甚至性命。

做到做到的樊哙左手持盾,右手持剑冲了上去,守门的卫士想以长戟据之,没想到樊哙直接拥盾撞了进去,卫士们都被撞得倒地,樊哙遂入帐内,以愤怒的目光瞪着项羽,怒发冲冠,目眦尽裂,摆明了就是告诉项羽,我是拼命的来的,项羽的英武樊哙哪能不知,但为了刘邦一切安危都置之度外。

樊哙话术:

①死都不怕,又怎么会怕喝酒呢

这是暗示,喝酒和生死能扯上什么关系,樊哙特地把话挑明,我就是来玩命的,只许你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

②秦王就是虎狼般心肠,杀人怕杀不完,刑罚怕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造他的反。

还是暗示,不仁不义,前秦之续,做事要厚道。

③怀王与众将军有约定,谁先破城进入咸阳谁就是王。

把最尴尬的事摆到桌面上,挑明一切,暗指你项羽不要脸面了是吧?难道想背信弃义,食言而肥?你和刘邦现在还是怀王部将,为了利益你要窝里反么?

话锋一转-

④刘邦虽然进了咸阳,可没有别的野心呦~我们分毫不取,封闭府库,还军霸上,还不是等大王你来,函谷关部队那是防备别人的,战利品早就给您留下了(媚笑中······)。

暗指,耍混也得分个方式方法,我们都做到这地步了,你再动刀可太混了。

⑤刘邦劳苦功高,而我听说要杀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刘邦借机尿遁的时候曾问樊哙,我跑了却没有告辞,这可咋办哩,樊哙思路非常清晰,直接告诉刘邦,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还辞什么辞。逃跑的时候刘邦骑马,樊哙步行,就是为了给刘邦断后,一旦遇到追兵,刘邦跑路,樊哙是会以性命相拼的。

张良与萧何表面上与刘邦亲近,其实通过行为种种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对刘邦,在内心中是对主上的敬而远之,是一种疏离,一种明哲保身的奉君之道,只有樊哙才是忠心不二的兄弟之情,这样的人刘邦又怎能下得去手呢?

刘邦为何要对战功无数忠心耿耿的一肩挑樊哙下手

吕雉的妹妹吕嬃后来嫁给了樊哙,刘邦和他的关系也就更近了一步,纵观樊哙一生,这位刘邦的过命老兄弟,先是刘邦最老资历的班底成员之一,最早都是充当副官或说侍卫长官的角色,不被充分信任的话,不会如此安排,先与刘邦藏于芒砀山,又有拥戴之功一起起事。

由丰沛起兵首先拿下了沛县,又率军工大了胡陵、方与,丰县保卫战中挫败敌人的进攻,保住了“根据地”,击退章邯部,取濮阳率先登城,打城阳还是率先登城,击败李斯的儿子李由,围东郡打河间战开封,到了曲遇又是身先士卒率先登城,马不停蹄的攻打攻长社、轘辕、阴津、犨邑、宛城、郦县,最后破武关进驻霸上。

项羽分封,刘邦被分到鸟不拉屎的巴蜀之地汉中,樊哙又攻打了西城、雍县、斄县、好畤、壤东等多地,又征战郿、槐里、柳中、咸阳。

后续对项羽的征讨中,击溃王武、程处,取邹县、鲁城、瑕丘、薛县、守广武。一年后,樊哙随刘邦剿项羽,取阳夏,刘邦发动垓下之战,樊哙勇武过人一起诛杀全部楚军。

刘邦建立大汉王朝称帝,诸王开始反叛,原因多种多样,樊哙平定燕地俘虏了臧荼,捉拿韩信后,平韩王信叛乱,平定清河、常山二十七县,再又诛杀陈豨、卢绾。

不杀樊哙的理由很充足,为何又要诛杀呢?

韩信和彭越被杀以后,人心惶惶,恐怕自己左右都是死的黥(qíng)布有样学样的也造起了反,刘邦心理不是滋味,有病同时也是懒政,平时和刘邦关系很铁的大臣也见不到刘邦,樊哙直接闯入內宫,痛苦陈情,希望刘邦振作起来。

由此可见:即便到了这个时期,刘邦和樊哙的关系还是非常铁瓷的,换成别人估计早就杀了。

公元前195年,燕王卢绾也反叛了刘邦,而此时的刘邦对这种事早已司空见惯,免疫了。他派樊哙平息叛乱,卢绾逃跑咱们不提,刘建被立为燕王,樊哙辅佐。就在樊哙脱离权力中心,且高祖病重之时,有人构陷樊哙与吕雉结党,如果刘邦挂了,樊哙肯定诛灭戚夫人这一脉满门,因为樊哙的老婆是吕嬃也就是吕雉的妹妹,这关系很危险呦······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刘邦也是病得脑子抽了,立刻吩咐陈平到军中斩杀樊哙,可陈平的脑子也不是假的,杀了樊哙他自己也是个死,夹在这两口子之间也是倒霉,所以想了个主意,我按你刘邦的意思办,但是我不傻,我也不杀,我把樊哙送回长安,你自己看着办吧,杀樊哙,那是你杀的,我留他一命了,算个人情,你不杀随便你,我也不会引祸上身,等到了长安,刘邦已然归天,吕雉哪里会杀自己的妹夫,所以就放了樊哙,一应待遇都也恢复了,不过真不知道樊哙能寒心到什么程度,难过总是少不了的。

被小人构陷所以要杀?那只是表象

我们只看到了有人陷害樊哙,然后刘邦派人诛杀,到底刘邦心里怎么想的呢?我们没有读心术,即便有我们也没机会使,只能对刘邦的心理进行一定分析,也可能是其中一点,也可能兼而有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①“狡兔死走狗烹”如果樊哙足够重要,无论如何刘邦都不会杀樊哙,从刘邦的命令,即军中斩杀来看,在战争方面,刘邦很笃定,有他可以,没他也行,天下大定,无论哪个诸侯造反都无法抗衡大汉一国之力,所以樊哙已经不再重要。

②刘邦知道最嫉恨戚夫人的是吕雉,但是糟糠之妻如何能杀,而且他相信朝堂上的老部下们有能力制约吕后,只是没想到吕雉后来玩的这么疯,但樊哙不同,他是身负军权的百战大将,麾下都是大汉精兵,这才是刘邦所忌惮的,如果樊哙一旦参与进来那将不再是两个女人的斗争,整个大汉王朝有倾覆之危。

归根结底,樊哙倒霉就倒霉在吕嬃身上,或者说是倒霉在吕雉身上,本来以他的资历和战功,再加上与刘邦的个人感情和救命之恩,他完全可以安心享受人生,可是因为吕雉的关系,自己差点被杀,这个灾祸躲过去了么?他自己是躲过去了,但是后代被诛杀,因属后党余孽,只有庶出的一对兄弟算是有些造化,樊市人继承了舞阳侯的爵位和食邑。

一直到现在,沛县樊哙狗肉制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樊宪涛是樊哙的77代孙,老手艺鼋汁狗肉汤天下一绝,据说一直秉承着只做生意不做官的宗旨和祖训。

《史记》作者司马迁,从人物刻画上就可以看出,他对樊哙是极为推崇的,曾国藩也对其赞誉有加,其实大多评价综合起来还是想突出樊哙的忠武,所以自然也对刘邦的“卸磨杀驴”行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反感,其实刘邦作为做为国主,做为一位政治人物,他考虑更多是“顶层建筑”的安危,所以往往把个人的感情和好恶往后推了推而已。


古今通史


刘邦非但不是老糊涂,临终之前反而比任何时候都清醒!

我们先来看看刘邦临终之时他的遗愿:1)首先,刘邦南来北往征战一辈子,创立了大汉的基业,尤其是年已六旬还到处亲征,自然是不想让大汉步大秦的后尘三世而亡,他肯定是想大汉千秋万代。2)其次,刘邦晚年宠幸戚夫人和赵王如意,虽然想换太子但没成功,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戚夫人母子平安活下去。

那么,刘邦的遗愿能同时达成吗?很不幸,他的两个愿望正好是对立的,不可能同时达成。首先,他死后能威胁大汉的,自然是功臣集团,而能够掌控功臣集团的,只有老辣的吕后,这也是他最终不敢换太子的原因。其次,作为政治斗争的顶尖高手,作为多年的夫妻,他对吕后非常了解的,也知道自己死后戚夫人母子面临的处境是什么。弥留之际的刘邦能做的是什么呢?只能是平衡功臣集团和吕后两方的势力,做到相互制衡,不至于一方独大。

好了,再来看看樊哙的身份。首先,樊哙是他的同乡是发小,是功臣集团;但樊哙还是他小姨子的丈夫,两人是连襟,也就是说樊哙是外戚,肯定是站吕后的。因为在剪灭异姓王的过程中,樊哙出力甚多,逐渐成了实力派大佬,如果吕后政治上的老辣加上樊哙的军权,那外戚一方就尾大不掉,谁也管不了了,戚夫人母子更是分分钟被秒。

至此,答案已经很明显了,樊哙必须死。但刘邦明显高估了陈平等功臣对自己的忠心和实力,低估了吕后的手腕和能量。在他死后吕后很快就把功臣集团收拾的服服帖帖的,至于戚夫人母子,只能任吕后宰割了。


金鳞戏兰池


刘邦跟樊哙早年就辅车相依,一起打天下,鸿门宴上樊哙还救了刘邦一命,后来樊哙娶了吕后的妹妹,两人成了连襟,关系更是情同手足,刘邦在消灭异姓王时,樊哙充当刽子手,燕王臧荼、楚王韩信、韩王信、代王陈稀、燕王卢绾都是他剿灭的,战功赫赫,升为大将军、左丞相。

樊哙,西汉开国功臣,大将军、左丞相,吕后的妹夫。

俗话说,物极必反,两人关系太好了以后,稍微有点小摩擦都会形成隔阂,刘邦和樊哙也一样。刘邦当皇帝后,曾发生了“太子之争”,刘邦不喜欢他跟吕后生的嫡长子刘盈,那时候刘盈已经立为了太子,而喜欢戚夫人生的刘如意,几次想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因为大臣的坚决反对,刘邦悻悻作罢,而反对的大臣里面,樊哙打头阵,无可厚非,樊哙是吕后的妹夫,当然要支持娘家孩子,再者嫡长子是宗法,不能违背的,于是刘邦和樊哙之间有了间隙。

刘邦领汉中王时,樊哙接管宣汉一带秦地,约法三章受百姓爱戴,百姓修樊哙殿纪念,此后成为地名,演变成今天的樊哙镇。

不久,朝廷上有心之人利用刘邦和樊哙之间的矛盾来挑拨离间,樊哙无辜躺枪,还差点死掉。公元前195年,前方又传来燕王卢绾造反,刘邦派樊哙前往平定燕地叛乱,这里提一嘴,刘邦此时已经病的很重了,在之前平定淮南王英布造反时,刘邦就中了一箭,重伤之际刘邦怕身边人预图不轨,本来防范心理很高,这时又有人,可能是造谣,也可能是提醒,就说樊哙和吕后是一伙的,哪天皇帝御龙殡天死了,樊哙肯定会立即带兵进长安把戚夫人和刘如意全杀了,刘邦一下子震怒。

刘邦因讨伐英布重伤不久去世,樊哙还在押解回长安途中,憨人有憨福。

因为刘邦知道太子之争刘如意虽然败了,封为赵王,但还是担心吕后和戚夫人不合,会报复母子俩,那时候吕后干涉朝政已让刘邦很不满了,于是刘邦好言相劝了既正直又高贵的汾阳侯周昌担任赵国国相,其实是保护赵王刘如意,刘邦能做这样细致的安排,当听到樊哙威胁母子的谗言后,哪能不生气,又有重病在身混了头,马上下令陈平和周勃去前线替换樊哙,到了燕地后马上把樊哙杀了。

现存的樊哙墓有多处,图为武汉龙泉山樊哙墓。

陈平是什么人,老滑头了,这会儿去把樊哙杀了,回来吕后还不找自己麻烦,于是到了军中把樊哙抓了起来,准备送回长安去,要杀樊哙,你夫妻杀,都是你们家亲戚,我可不背锅。等樊哙押解到长安时,刘邦已经病逝了,朝廷吕后说得算,马上就把樊哙给放了,陈平背里凉飕飕的,躲过一劫,大幸。


图文绘历史


樊哙是刘邦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人。

当年,樊哙在沛县卖狗肉时,刘邦没少白吃白喝白拿,光是泗水亭打的白条就厚厚一沓,没办法泗水亭长大小也是个官,县官不如现管啊!


有一天,刘邦又犯了狗肉瘾,在县城四处溜达找樊哙,可是大街小巷都找遍了,始终没找到樊哙。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樊哙故意躲着刘邦,跑到了隔壁夏阳镇去卖狗肉了!

刘邦那个气啊,骂道:“这个樊屠户,我又不是故意欠你狗肉账的,等哥以后有了钱,会十倍百倍还给你的!好吧!你躲着我,我偏要死缠着你,今个不吃到狗肉,我就不姓刘了,改姓狗!”

PS:其实刘邦没食言,后来狗肉账的收益何止百倍,千倍万倍都不止啊!

说着,刘邦就风风火火地赶往夏阳镇,走着走着,突然发现前面有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可是周围连个船的影子都没有。

刘邦又气又急,这时候河面上突然有只老龟浮出水面,摇头晃脑地游了过来,刘邦大喜,心想:“这莫不是当年驮唐僧师徒的老龟吧?居然还活着那!”

刘邦一个箭步,跳到了老龟的背上,不一会儿就游到了对岸,临走之前,刘邦对老龟说:“等我找到了樊哙,我会让他带点狗肉给你吃,你在这等着不要乱跑!”老龟点了点头。


刘邦到了夏阳镇之后,果然找到了樊哙,樊哙自认倒霉,躲得这么远居然还被你找到了,真是服了!

樊哙把一只狗腿拿给刘邦吃,刘邦一边撕着狗肉吃,一边给把自己奇遇老龟的事情说给樊哙听。樊哙一听,惊讶万分,眼睛瞪得贼溜圆。

“你吃着,我待会就来!”说着,樊哙一溜烟地走了。不一会儿,大老远地看见樊哙哼哧哼哧地拖着个庞然大物回来了,刘邦走进一看,哎呀妈呀,正是那只神龟。

刘邦的那句话最终害死了老龟,老龟没等来狗肉,等来了灾难。后来,樊哙用老龟和狗肉一起熬制,终于熬出了独家秘制配方—老樊酱狗肉。


樊哙不仅满足了刘邦的口舌之欲,还曾经救过他的命。鸿门宴上,如果不是樊哙胡搅蛮缠一通乱搞,说不定刘邦当场就把小命交待在那了。

刘邦取得了天下之后,对樊哙很不错,不仅封他为舞阳侯,还把吕雉妹妹嫁给了他,这样刘邦就成了樊哙的姐夫了!

樊哙既是其老乡,又是妹夫,还曾给他狗肉吃,按理说算是自己人了吧,然而,刘邦弥留之际,却派陈平去杀掉樊哙,这是为何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刘邦一直忌惮吕雉日益膨胀的野心,以及日益庞大的外戚势力,后来有小人在刘邦面前添油加醋,诬陷樊哙与吕后沆瀣一气,图谋不轨,所以刘邦就动了杀机,准备临死之前除掉隐患,他让陈平提樊哙人头来见。



最后,刘邦杀掉了樊哙没有?

没有!陈平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刘邦活不了几天了,现在朝中上上下下都是吕雉的人,杀了樊哙就等于得罪了吕雉,得罪了吕雉就是死路一条,然而刘邦的命令又不得不执行,不执行就是抗旨不尊。

怎么办才好呢?陈平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万全之策,他准备这样办:到了樊哙大营之后,命人先把樊哙绑起来,然后用囚车把樊哙押回京城,是杀是剐全由刘邦定夺,那时候就与我没有关系了!


计议已定,依计行事,到了大营,陈平果然捉住了樊哙,正准备把樊哙押往京城的时候,噩耗传来—刘邦驾崩了!

刚听到这个消息,陈平又悲又喜,悲的是老领导死了,喜的也是老领导死了,自己终于啥事也没有了!

到了京城之后,陈平主动向吕雉请罪,一番解释之后,吕后不仅夸他干的好,还额外赏了他一百两金子。

如此聪明的陈平,活该寿终正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