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賢一死,大明必亡”:說說宦官魏忠賢對大明王朝的重要性

“忠賢一死,大明必亡”:說說宦官魏忠賢對大明王朝的重要性

  • 題/“忠賢一死,大明必亡”:論宦官魏忠賢對大明王朝的重要性

  • 盜用警告: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自古以來,宦官把持朝政,作奸犯科,讓一代王朝覆滅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宦官在人們印象中大多是“霍亂朝政、把持後宮”的存在。

明朝也是如此,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賢把持朝政,結黨營私。朝堂上朋黨之爭嚴重。明朝崇禎皇帝上位以後,勵精圖治,一舉剷除了魏忠賢為首的閹黨。

但後來李自成圍困北京,崇禎皇帝卻說出了“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可見崇禎對處決魏忠賢感到十分後悔。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崇禎皇帝對魏忠賢的死產生了後悔呢?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魏忠賢對於大明朝廷的重要性!

“忠賢一死,大明必亡”:說說宦官魏忠賢對大明王朝的重要性

一、壓制東林黨,維護皇權

在明天啟年間,明朝有個黨派叫東林黨,它是一個以士大夫為主的官僚集團,此時的朝廷上已經是東林黨一家獨大,做皇帝最忌諱的就是權臣,萬事講究一個平衡,此時的明熹宗朱由校,急需一個人來壓制東林黨。

這時候魏忠賢出現了,魏忠賢早年貧困,不得已才入宮當太監,後來因為其辦事機靈,被當時的大太監王安提攜,後來又和明熹宗的乳母成對食關係,在明熹宗上臺後,平步青雲,成為了當時宦官的頭領。被明熹宗重用,成立宦官集團壓制東林黨。

宦官具有一個特性,那就是依附性。宦官在古代是受官員鄙視的,他們的存在是為了服務皇帝與皇室成員,難以和外戚勢力形成勾結。其存在的意義就是服務皇帝。所以明熹宗提拔魏忠賢,魏忠賢宦官勢力的強大也是皇帝故意放縱。

“忠賢一死,大明必亡”:說說宦官魏忠賢對大明王朝的重要性

二、改革賦稅,保證軍餉

明末年間,國家戰亂不斷,國庫空虛,遼東戰場急需軍餉來維持作戰。但是北方連年天災,早已民不聊生,相反南方則經濟發達,天啟皇帝曾經想要增加南方工商業的稅收,但是遭到了東林黨代表的南方大地主階級的強烈反對,他們要求增加北方的賦稅。

這時候的北方老百姓窮苦不堪,天災連年,如果再向北方百姓徵稅,必定導致叛亂,東林黨簡直就是誤國啊。

這時候魏忠賢在皇帝的授意下,開始對東林黨代表的官商階級下手。向東南大地主階級徵收稅款,同時裁減西北稅收,加大工商業稅、礦稅、海關稅和鹽稅而減輕農業稅。這種行為觸碰到了東林黨的利益,遭到極力反對,但在魏忠賢的強勢下,被壓制。

亂世當用重典,在魏忠賢當權時期,軍隊糧餉充足,大明王朝無論對外還是對內在軍事上都處於優勢,遼東戰場更是壓著皇太極打。

“忠賢一死,大明必亡”:說說宦官魏忠賢對大明王朝的重要性

三、知人用人,大事嚴謹

魏忠賢期間重用了很多能將良才,兵部尚書趙南星、孫承宗及毛文龍等人都是在魏忠賢手中得以重用的,組建遼東防線,就連東林黨的門生袁崇煥都多次上書希望給魏忠賢修建祠堂。

魏忠賢還曾經力排眾議,大膽啟用飽受非議的熊廷弼,在他主政期間,國內形勢還是很平穩的。可見魏忠賢在邊境大事上確實是有所作為。魏忠賢死後孫承宗被罷、袁崇煥被殺。大好局面毀於一旦。實在可惜!

“忠賢一死,大明必亡”:說說宦官魏忠賢對大明王朝的重要性

四、總結

魏忠賢的強勢在明末亂世之下,顯得尤為重要,他的崛起,代表著皇權擴張。自古以來權臣誤國,在東林黨一家獨大的情況下,皇帝的許多政策都會受到這些官員的節制,在皇帝難以出面的情況下,魏忠賢就如同皇帝手中的一把刀,是天啟皇帝政策的執行者。

魏忠賢相比東林黨那些高談闊論的書生來說,更具有實幹的能力。當時大明王朝所用的人幾乎都與魏忠賢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崇禎皇帝上臺後,除去了魏忠賢,造成的結果就是,讓東林黨人獨大,整個朝堂的平衡被打破。在東林黨的干擾下,加收西北稅收,導致西北李自成起義,造成內憂外患的局面。東林黨官官相護,謀取私利。

在李自成圍困北京時候,崇禎哭著讓官員們捐銀,東林黨人一個個哭窮。李自成攻入北京後,查抄白銀7000萬兩。這也是崇禎皇帝后悔殺魏忠賢的原因。

雖說魏忠賢對大明朝確實有所貢獻與作為,但他“陷害後宮嬪妃、謀害當朝太監王安、草菅人命”確實作了許多違法亂紀的事情。時過境遷,功過是非難以定論。但大明王朝因內亂黨爭而亡確實讓人感到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