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我寫詩詞就是小愛好,不用管什麼複雜的格律”、“格律限制了我寫詩的自由”這一類論調?

戴利TomDaley


問題:如何看待“我寫詩詞就是小愛好,不用管什麼複雜的格律”、“格律限制了我寫詩的自由”這一類論調?


前言

這是兩個問題,可以分開來討論,不過兩個論調都是懶人的道理。 第一個問題,只有不懂格律的外行人才會提出來。第二個問題,一般也是不懂格律或者不太懂格律的人才會這樣表達。

一、我寫【詩詞】就是小愛好,不用管什麼複雜的格律

之所以說提這個問題的人是外行人,是因為詩和詞不同,詩有非格律詩(古體詩),但是詞必須依譜填詞,所以根本沒有不講究格律的詞。

如果說:

我寫【詩】就是小愛好,不用管什麼複雜的格律

把詞去掉,還是可以說的通的,因為格律在齊梁時期才有了雛形,即使在唐朝,也有大量的不講究格律的古體詩。

例如陶淵明、謝靈運這些大詩人,生活在格律規則誕生以前,當然“不用管什麼複雜的格律”。

在唐朝,李白、杜甫、李賀等大量詩人幾乎都有格律詩(近體詩)和非格律詩(古體詩)傳世,作古體詩當然也“不用管什麼複雜的格律”。

例如李白的《靜夜思》就是一首古體詩,不用管什麼格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不過,作不作格律詩和會不會作格律詩是兩碼事,至少你要知道為什麼李白《靜夜思》是古體詩,而王之渙《登鸛雀樓》是格律詩(近體詩):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不懂格律當然可以寫詩,但是肯定不會填詞。

二、 格律限制了我寫詩的自由 ?

這樣說話的人一般也是不太懂格律的人,上面講過李白杜甫也有大量的非格律詩,但是懂詩的人卻不會說這樣的話。

因為今天又不需要考進士,一定要你作五言律詩,想用什麼詩體當然是自由的。覺得格律詩不利於表達情感,完全可以用古體詩,齊言詩不適合完全可以用雜言詩。

另外詞牌有八百多個,詞譜有兩千多個,無論如何也有機會找到一個適合的詩體來創作。

有能力的人,同一個意境或者同一個題目,完全可以用不同的詩體表達出來。所以也沒有必要特意去強調“ 格律限制了我寫詩的自由 ”。

《七律-重登黃鶴樓2015》其一:

崔李已隨黃鶴去,經年我自復登臨。兩江懷抱開荊楚,一閣飄搖變古今。

鋼鐵重林亂無韻,伯牙幽徑喜聽琴。青春放眼滄波遠,淘盡無常淡淡心。

其二  

廿載重登黃鶴樓,青山依舊大江流。鄉關雲舸遙窮目,白日長風高入秋。
星鬢都隨物華轉,青春已共壯心收。當時年少不經事,揮斥效顰鸚鵡洲。

《滿庭芳-黃鶴樓》      

黃鶴樓頭,煙波江上,幾多遷客風標,鍾期不在,誰共賞清瀟?唯有龜蛇依舊,背今古,無語聽濤。登臨處,晴川歷歷,時已近秋蕭。嘈嘈, 長漫憶,曹劉俊賞,崔李詩騷。謝別後,昔人有夢相交。莫哂蠅營似我,緇塵裡,來去由潮。 知何日,江湖一舸,不必羨漁樵。

結束語

詩詞是一種傳統文化,只有學習過才能有一點評判的資格。另外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對於知識的理解程度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也不同。等到真正搞明白格律以後,以上兩個問題就不必去討論了。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這個問題我有切身的體會,2012年我在一家網站擔任詩詞楹聯版塊的管理工作,這就不可避免的要和詩詞打交道了,其實我喜歡的是楹聯,對詩詞有排斥感,但是,管理工作不容我選擇,我只好硬著頭皮接受了。

由於沒有詩詞的基礎,站長要求我從用韻押韻開始學習,接著學寫古體詩,因為古體詩沒有格律限制,所以寫起來難度不大,後來就學寫格律詩了,這真是噩夢的開始,要我用肚裡那點墨汁去按規矩寫詩談何易容,我常常對著那些討厭的平平仄仄發愁,半天憋不出一個字來。站長佈置的作業完成不了,捱罵是常有的事。

好不容易堅持學習了二個月,我終於寫出了第一首七言絕句:

烏林懷古

月落烏林宿鳥驚,

齊天斷岸怪雲生。

拍堤風浪如擂鼓,

疑是東吳戰曹兵。

站長和其他版主管理員看後都連聲稱讚,站長還特地在詩詞版首頁把這首詩加精,這給我極大的鼓舞和信心,我從此喜歡上格律詩,飯後茶餘,有事無事,我總愛即興吟上一二首,借詩舒情,自娛自樂。

我認為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按律寫詩不僅讀起來抑揚頓挫,而且有著特別的韻味,古人總結出來的經驗是非常有道理的。


榕江春


以我個人寫古體詩和現代詩的經驗來說:

1. 如果是寫古體的律詩,或者填詞,首先一條是外在形式上要工整,比如7言律詩,你不能第一句7個字,第二句5個字,第三句6個字,第四句又變成7個字,每句字數不一樣那肯定不合適;如果是填詞,基本要按照詞牌已有的定式來規整好內容。其次,一定要押韻,如果韻押不上,或者押的不好,這首詩至少一半的美感都沒了。第三,在平仄上我覺得沒有必要那麼嚴格,只要讀來有韻味有美感就好,因為古今的一些音已有不同,聲調的變化也比較大,但是,如果完全不注意平仄,朗讀時句子的美感和順暢度會打折扣。示範一首我以前寫的詩:

故夢(那才佳)

舊事如塵埃,拭去復還來,

故人昨入夢,相對坐高臺。

有風忽吹起,庭花剎那開,

幻海浮一畫,誰為我留白?

2. 如果是現代詩,那基本不存在格律的問題,只要是立意新穎,意境優美,偶爾幾句押上一點韻就好。現代詩就是因為打破了韻律,所以才美。

3. 至於說格律是不是限制了寫詩的自由,我覺得寫古體詩,如果遵循格律,再加上意境營造的好,寫出的詩一定不會特別差,以我的創作體驗來說,在格律規則之內如果你還能寫出自己滿意而且確實比較好的詩,那種創作的快意會非常大。


那才佳會寫詩呀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有必要首先弄清楚詩的分類及什麼是格律詩。

詩總體分為新詩和舊體詩,新詩出現在五四運動前後,是以白話作為基本語言手段的詩歌體裁。

舊體詩又分古體詩(古詩、古風)和今體詩(近體詩、格律詩)。古體詩對格律、每句字數、對仗等沒要求,但講究用韻。今體詩就是格律詩,對格律、用韻等都有嚴格要求,比如絕句、七律、五律等。詞的要求同格律詩。

從上述我們看出,提出的問題與新詩無關,因為如果他指的是新詩,是不會提及格律的。問題涉及的是古體詩和近體詩,這樣回答題目中的問題就很容易了。

回答一。既然格律詩、詞限制了你的自由,你可以不寫格律詩和詞,寫沒有格律要求的古體詩就可以了。在其題目中,可以加上“古風”,也可以不加。這樣做就會得到“大方”們的認可,就不會貽笑大方了。我就是經常這麼做的。比如,最近我在頭條上發佈的《端午節祭屈子》

萋萋艾草芳,\r

甜糯粽食香。\r

今悼屈夫子,\r

遙祭汨羅江。

不但不合格律,而且押韻上也有問題。儘管如此,在不到24小時之內,有5337的閱讀量,得到大拇指28個。得到了“平沙落雁”等友友的回應。Ta們的回應也不合格律,其中一首是:

江濤滾滾向天問,

五月粽香情意真。

把酒汨羅龍舟競,

千年祭拜屈子魂。

試問,難道這首不合格律的詩意境不美嗎?

回答二,一名業餘詩歌愛好者,不一定每首詩都按格律寫,但應該知道什麼叫格律詩,什麼叫古風等。因為,格律詩和古體詩一樣,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作為一個詩詞愛好者,都是應該瞭解的。

最重要的是,你懂得了這些基本知識以後,你就不會把不合格律的詩標上“七絕”、“五律”之類的格律詩的頭銜了。

回答三,這裡著重強調一下“詞”。每闋詞都有自己的詞牌,每一詞牌對平仄、對偶、用韻等都有固定格式。填詞時必須對號入座,絕對不能把不符合某一詞牌格式的一段文字,隨便冠以該詞牌名。

最後,雖然格律詩、詞對格律等有嚴格要求,但也不是絕對的。當形式與內容相矛盾時,應該以內容為主,以免以形害意。



雪勁松369


我認同這種觀點。

現在許多人寫詩,作為愛好,希望能夠記述自己的境遇、心情、或者情懷,如果能孕出美妙的句子,表達出美好的意境,何必非要為格律所限制?

關於這一點,民國時期著名的大儒于右任的觀點是:“韻不可廢,體不可拘。”深然其說。

在頭條裡我也偶發了一首口占歪詩,有一位老先生(我判斷是老先生)前來批評我的格律,一針見血,批評的非常準確,我對這位老先生肅然起敬,馬上關注了這位老先生,當我想看看他的作品的時候,發現他只是到處去點評別人的平仄格律,鮮見他對關注詩詞的內容,更沒有看到他自己的任何一首作品。

然後我就認為,這位老先生怕是有一些迂腐,儘管我仍然向他表示尊敬,但是程度已經大大打折扣,然後取關了。

現代人更看重的是精緻的句子,高雅的氣質,而大可不必太在意格律的準確與否。

我個人認為,可以適當的突破界限,只要符合你的創作意境。

比如你寫了一首號稱七律的詩,如果別人對你指指點點,你則完全可以一笑置之,如果你再過意不去,把七律改成古律好了,然後你贏了,沒有人在笑話你,如果他再笑話你,你就可以笑話他了。

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如果是對對聯,你必須注意嚴格的格律,因為對聯,本身就是“對”,如果你對不工整,連我都會笑話你的。

另外,對於不押韻的詩,我向來表示不接受。


行學組


兩個問題,一個調調,就是格律無用論。

確實是這樣的,咱們生存下來,喝水就夠了啊,為什麼還要喝茶?還要搞出一套茶文化?在喝白水的人眼中,這就是裝逼。

對了,學習使用格律就是文字表達中的裝逼行為。

但為什麼茶文化並沒有伴隨著這些人的看不上眼而消失?而且很多人口中鄙視,自己一旦有機會,也會端端正正地坐在那裡,享受茶藝師的服務並且心裡美滋滋?口裡說著這麼麻煩,心裡卻很誠實。

因為文化是精神追求,寫詩,創造出不同於普通人的作品也是如此。

看不起茶文化的人,其實不懂茶道。

“我寫詩詞就是小愛好,不用管什麼複雜的格律”

相對於一整套繁瑣的茶道程序,平仄格律的學習也許還要困難些。我們一條條捋,如果是真的懂格律而更喜歡不守格律,就像李白,那就是高人。如果根本不懂格律是什麼就不喜歡格律,那也就沒什麼好說的。

詩分為古代詩和現代詩。現代詩不講格律,隨意發揮,自然就“不用管複雜的平仄格律了”。而“詩詞”兩個字合用,是有特指的,是指中國古代詩詞,其中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詞是詞牌。這其中,古體詩是不講平仄格律的,類似於文言版的現代詩,也“不用管複雜的平仄格律了”。所以題主問題中的第一問,放在現代詩和古體詩的基礎上來說,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放在通指的近體詩和詞牌上來說,就大錯特錯了。近體詩和詞牌都是正兒八經的格律體,不守格律,就根本不入門。你的小愛好,並不是詩詞,充其量是現代詩的古今版本而已,本來就跟平仄格律沒有一毛錢關係。這句話本身就是個錯誤。


“格律限制了我寫詩的自由”

這種論調也出現了很多年了,從民國開始就有。這個問題看起來比頭一個高端一些,好像是學習了格律之後的感悟。其實對於詩歌創作自由來說,沒什麼問題,你愛怎麼寫,就怎麼寫。因為這只是“限制了你的自由”,別人可沒有被限制好吧。杜甫的格律精工,哪一首詩不是意象盎然?

這是人的水平問題,跟格律毫無關係。

平仄格律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平仄格律是輔助詩人對漢字發音有正確認識,快速進入近體格律詩門檻的一套輔助工具。入門之後是否使用,看個人喜好。杜甫用得多,李白就不怎麼用,僅此而已。

詩作的最終目的是言情表志,而不是輔助工具。就好像過於沉迷紫砂壺,卻忘記了壺裡的茶的口味和清香。

你都被一套茶壺給限制自由了,你有什麼自由?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詩歌的真諦本來就是用簡短,流暢,優美,朗朗上口的語言表達詩人想表達的內容,我認為平仄完全沒必要,最中要的是押韻和工整,換句話,外國也有詩歌,但是完全沒有平仄這一說,而且外國單詞長短不一都基本做不到工整,但是人家一樣可以把那些東西寫進史詩。話說回來,中國的詩就必需對正平仄嗎?非也,因為我們們最熟悉且最著名的靜夜詩都沒有對正平仄,但誰能說這不是首好詩呢?根本沒必要糾結平仄,上學時老師就跟我們講詩的平仄,但可笑的是這些老師基本上沒寫過出一首自己的詩,甚至打油詩都沒有,我就覺得詩歌的平仄絕對是個誤區,一首古詩第一點就是要做到每行的字數統一工整,比如五絕每行五個字。但光這樣不行,詩歌必須好聽,所以第二要押韻,一般要求一二四句尾字的韻母儘量一致或相近,這樣就會讀起來好聽。做到這兩點,恭喜,你可以寫打油詩了!我們再分析一下古詩的規律,一般五絕是這樣,一二,三四五。一二,第一個詞,三四五第二個詞。七絕呢,一二,三四,五六七,一二是一個詞,三四第二個詞,五六七第三個詞,也可以沒有詞但要這樣分隔念出來,比如: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七層,以上,坐電梯,

樓層,最高,八百米,

要想,再高,坐飛機!

連起來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七層以上坐電梯,

樓層最高八百米,

要想再高坐飛機!

算是一首打油詩了吧!至於平仄可以不考慮,但是詩要儘量寫得文雅一點,寫成上面那樣就成順口溜了。所以要儘量在這個格式裡面安排點你學過的高雅的詞彙,寫點山水四季的美景進去。

提筆畫青山,

銀瀑彩雲間,

凌雲縱飛鳥,

風嘯巒亭巔。

紅楓錦繡醉千山,

綠水蜿蜒繞河灣,

風掃林樹驚飛鳥,

平瀾江面起白帆。

寫這兩首詩的時候我根本沒考慮平仄,但是寫完卻是基本對正的,就算不對正這也應該算是不錯的詩了,不服你寫個完全對正平仄的給我看看!

但話說回來,詩歌可以不對正平仄,但是格式還是很重要的,我就很看不起那些寫現代詩的,字數不一,既不工整,又不押韻,動不動就抒發感情,啊!藍天!啊!大海!啊!……我從不認為這也是詩。

我還要說,寫詩就是我的小愛好,我有我的工作,打兩份工很辛苦,跟文字毫無關係的工作,上學時學渣一個,最討厭背詩。但對我來說寫詩真就不難,看到有趣的網絡上聯,再來點靈感,分分鐘就成詩,我真的就是寫著玩玩而已。也從未在我發表的詩上面署過名。只接受過義務教育的我就敢大言不慚,李白杜甫,不過如此!

最後看看我的這首小詩:

詩成總使人高興,

寫詩成敗由人定,

文化不高今獻醜,

平仄不分提雅興!


scwsw


其實我也是詩歌打油詩對聯愛好者,僅僅是業餘愛好,感覺只要能表達自己的思想,讀起來順口就行,不想受什麼格律平仄限制。

人的文化水平不同,經歷認識不同,不可強求一律,你可以按你的思路想法格律去寫作,不要指責要求別人也這樣做。

大部分人都是業餘愛好,並不是專業作家,也不是參加什麼比賽,自由隨性就好,大家喜歡欣賞就好。


老班長王雨田


已經說過幾次了,這一次借用古人的詩文來表達一下吧!

蠢爾蠻荊,大邦為讎。——《詩經》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愈

世間鼠輩,如何妝得老虎!——鄭板橋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林嗣環

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柳宗元

井蛙不可以語於海,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莊子

蟣蝨區區尤可笑,幾許肝腸如鐵——劉因

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曹雪芹

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韓愈

以管窺天;以蠡測海。——東方朔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陶淵明

似逢海若談秋水,始覺醯雞守甕天。——黃庭堅

言下洩多矣,凡輩奈無知。——夏元鼎

蠢彼鼪鼯,嗟爾何為,敢瞰長淮。——方岳

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時文朋友;拜到轅門;盲稱瞎贊。——蔣士銓

論者之言;一似管窺虎歟!——《三國志》

俚人不知,寡見鮮聞。——王褒

嗟哉蟲與鳥,無實有虛名。——白居易

蟲鳥無知徒自苦,誰呵。——許有壬

眾盲摸象;各說異端;忽遇明眼人又作麼生?——釋道原

凡鬥者必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也。——《荀子》

操斧於班、郢之門,斯強顏耳。——柳宗元

無作聰明,亂舊章。——《尚書》

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故不可立。——《左傳》

黃口小兒初學行,唯知日月東西生。——許碏

飾知以驚愚,修身以明汙。——莊子

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司馬遷

苟且作聰明;而不取眾長;欲治道之成;不可得也。——餘繼登

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韓愈

以瞽引瞽,訛人以不可知之事。——洪秀全


亦有所思


我覺得無可厚非,我所知道的有不少人就有這樣的小愛好,有感而發吟出幾句五字或七字詩,還有六字的,只求押韻讀起來上口,有時出韻也不管,什麼平仄對仗等格律基本不考慮。

首先,他只是一種愛好,只求這幾句能表達自己的意思而又覺得比寫幾句什麼話要高雅,要有文采,也不是顯擺就是愛好,如果你用格律要求他他會不屑。

其次,他可能就不懂或沒學過韻律知識,他也只求自娛自樂,自己把玩,又不發表又不交流經驗也不教人而誤人子弟。

所以我覺得不管格律的愛好寫個小詩自娛自樂無可厚非。正如打乒乓球,什麼旋轉,弧圈可能根本不懂,但你不能因此而不讓人打乒乓球吧。想唱歌就是不在調上,你也擋不住人家放聲歌唱吧。

不論幹什麼專業是專業,業餘是業餘,甚至業餘也算不上就是愛好,有啥不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